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成功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上海市闸北八中新校、闸北八中校长 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 刘京海 2003年3月1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成功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上海市闸北八中新校、闸北八中校长 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 刘京海 2003年3月14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成功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上海市闸北八中新校、闸北八中校长 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 刘京海 2003年3月14日

2 成功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3 成功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办学基本情况: 上海市闸北八中 1997年上海市田家炳中学 2001年上海市闸北八中新校
三所学校共95个班级,近5000名学生

4 成功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二)研究基本情况: 1、1987年—1990年以闸北八中一个年级为试点 2、1990年——1994年扩大研究第一阶段
3、1994年至今 扩大研究第二阶段

5 成功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1、1987年—1990年以闸北八中一个年级为试点 教育成果: 研究成果:
●生源全区最差的条件下,三年后质量达到中等水平。 ●学生学习自信心、积极性明显提高。 ●其他素质相应提高 研究成果: 形成以“成功教育”为标志的转变学习困难学生的主题思想

6 成功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影响:各级领导充分肯定,国内外同行不断来访、交流。 原因: ●国内外教育关注这一问题 ●研究显示自己特色
以往关注学习困难学生个性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成功教育关注转变学习困难学生共性 —— 成功是成功之母

7 成功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2、1990年——1994年扩大研究第一阶段 ●闸北八中内部、同类初中等扩大成功教育
●课题组成员深入中兴路二小研究小学成功教育 高中为发展型成功教育 初中为矫正型成功教育 小学为启蒙型成功教育 10岁左右学生特点: ●发展波动 ●自我概念发展的关键期。

8 成功教育研究的基本情况 3、1994年至今 扩大研究第二阶段 ●帮助成功——自主成功 ●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

9 成功教育的反思

10 成功教育的反思 从1987年起,我们在学习困难学生相对集中的闸北八中开展 了成功教育的研究,研究发现:
● 学习困难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学习自信心差、学习积极性差。 ● 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他们都经历了学习过程的反复失败。 ● 解决问题的主要对策是,通过帮助学生成功,使学生获得更 多更大的成功,使学生从反复失败的恶性循环演变为反复成功的 良性循环。 成功是成功之母, 对未成年的孩子,尤其是学习困难学生, 成功更是成功之母。

11 成功教育的反思 ● 成功教育的信念是三个相信:即相信每个孩子 都有成功的愿望, 都有成功的潜能, 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12 成功教育的反思 ——成功别怕困难, 老师在你身边。 调整教学要求,调整教学进度 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成功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的核心是“帮助成功” ——成功别怕困难, 老师在你身边。 基本做法: 调整教学要求,调整教学进度 低起点、小步子、多活动、快反馈

13 成功教育的反思 成功教育课堂改革的利弊分析: ●优点: 有利于基础知识, 基本成功心理的恢复 ●问题:
学生产生依赖:帮一帮 动一动 不帮不动 从帮助成功走向自主成功,比例不高 学习困难学生恢复到一般学生状态 沿着什么方向发展?如何进一步发展?

14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15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从1995年起,我们主要做了两方面的工作: 优秀教师经验总结筛选;东西方教育的比较。 一、优秀教师经验总结筛选
百步之内必有芳草,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经验。 领导的主要责任不是发明,而是发现。 土地承包制不是邓小平发明的,是邓小平发现的。

16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校长不是想出一套方法要求教师做,而是到教师中 寻找解决问题的先进因素,使之系统化、自觉化。
我们对优秀教师的课堂进行跟踪摄像、全面研究、 定格分析、概括提炼,并与一般教师进行比较研究,从 中发现 “尝试成功” 很可能是帮助成功到自主成功的中 介性阶段。

17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二、东西方教育比较:四个比较,三个结论,三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一)东西方教育的四个比较 ●价值取向比较 东方偏重于知识
西方偏重能力、人格。 ●师生关系比较 东方偏重教师——师道尊严 西方偏重学生——学生为本 ●教育方式比较 东方偏重传授模仿——接受式学习 西方偏重尝试探索——体验式学习 ●教育结果比较 东方有利于差学生的发展 西方有利于好学生的发展

18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二)三个结论: ●东西方教育各执一端, ●东西方教育各有利弊, ●东西方教育的整合是大趋势: 相互学习、相向运动、
寻找平衡点、走中庸之道

19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三)三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1.关于知识 重新审视知识经济、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我们发现: ●知识作用下降
知识爆炸,不可能学习所有的知识 ●知识作用下降 知识淘汰速度加快,没有必要学习所有的知识。 ●能力、人格作用上升 知识、能力、人格共同决定人的命运、财富、力量。 知识是力量,知识是负担。

20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2.关于能力 ●爸爸、妈妈、老师、老板没有讲过,学生会做就是能力;
●爸爸、妈妈、老师、老板讲得太多了,学生没有能力了; ●爸爸、妈妈、老师、老板要少讲,有时甚至不讲,学生 能力才能发展; ●爸爸、妈妈、老师、老板少讲、不讲比多讲难。

21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3.关于人格 教学过程就是加强德育、心理教育,人格教育的过程。 教育结果存在着两极化的倾向:
好学生越来越好,差学生越来越差,一般来说,反复成功的学 生越来越好,反复失败的学生越来越差,因此可以认为不同的过程 形成不同的结果。

22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不同的教学过程都有一个共同的作用点,即他们首先都作用于 孩子的自我概念、自我认识、自信心,这些正是人格的核心。
而学生正是依据自我概念中的我去塑造自己的。 自我心理学有一句名言,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才可能 成为什么样的人。

23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每个学生都是自我塑造的,教师和家长不能塑造学生,教 师和家长能够影响学生,其中最大的、最重要的影响恰恰不是
知识、能力。而是在教学过程中着力影响学生的自我概念、自我 认识、自信心。

24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教育的最高目的是教人做人,而教人做人的前提是教人认 识自己是好人、能人,最终使之逐步成为好人、能人,不可否
认现在教学过程一是失败多于成功,二是教师又没有有意识地 去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

25 成功教育新进展的酝酿 教学过程中我们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有意识地增加教学过程中成功的概率,使成功大于失败。
●有意识地强化正面激励,使学生体验成功,形成积极的 自我概念。 ●帮助学生正确对待失败,教学过程中失败不可能等于零, 失败也应是教育的资源。 学生能力、人格的发展不是教师教会的, 是在教师影响下 主体自我构建的结果。

26 四、 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27 四、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1、教育是儿童社会化的过程,是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
●圈 养——散 养—— 野 养 野鸡、土鸡、洋鸡。 东北虎回不了老家 美洲虎野性十足 狼羊同笼

28 四、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2、成功教育就是梦想成真,弄“假”成真 ●梦想成真 孩子就是一场梦,因此教师和家长常常说孩子整天
在做梦,而且常常是白日做梦。 有梦的孩子才是有希望的孩子,有梦才会追求,自 信才会有梦。孩提时的梦其实大多不能实现,但是有梦, 去追求,不能实现,继续有梦,继续追求的循环、往复, 正是孩子成长的过程。

29 四、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孩子的本质应是自信、骄傲乃至狂妄。 结果是不重要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其实不是不
重视结果,而是不重视眼前的结果,因为整个过程会导 致学生最终的结果(中长期的结果)实现。 强调梦想成真的另一个方面是使教师理解学生的梦 想,并引导教师促使学生有梦想,与此同时,还要点燃 教师的梦想,并使教师的梦想与学生的梦想相连,使学 生和教师都能梦想成真。 比尔盖茨的成功来源于中学时的梦想,想得到,才 有做得到的可能,想不到,肯定做不到。

30 四、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弄“假”成真 成功教育认为,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成功的潜能, 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归纳为一句话就是孩子都是聪明的,这种聪明使万物都不 能与之相比。 再聪明的猴子,猩猩都不能变成人了。再笨的人都比猴子、 猩猩聪明。

31 四、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人的聪明是有差异的: 程度上有差异;方面上有差异。
最根本的差异是已有的聪明或称之为潜在的聪明,在转化为现实的聪明上差异很大。 教育不可能把笨的人教聪明,可能使人的潜在的聪明变为现实的聪明。

32 四、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问题是教育常常使许多聪明人在现实中变笨。 教育中最危险的是:
我们看到学生在现实中不聪明,误以为学生笨,并觉得这 就是实事求是 。 看不到学生潜在的聪明是违反教育中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

33 四、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陶行知写过一首打油诗:“糊涂先生”,说的是,当你的学生
成了瓦特了,爱因斯坦来看老师,老师说,原来你就是瓦特,你 就是爱因斯坦。 陶行知认为,这样的教师就是糊涂先生。 陶行知认为聪明的老师是,当你教学生的时候,就发现他们 中有瓦特、有爱因斯坦。

34 四、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用陶老先生的标准去衡量教师,我们不得不非常悲痛地告诉大家,一
万个教师中都很少有聪明的教师。教育实践中,教师看不出他的学生中有 瓦特,有爱因斯坦,但却看出了不少学生应该警告、记过、开除,看出有 些学生应该送工读学校,有的学生以后可能变成劳改犯。 这就是随着教育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学生落后,成为坏人的重要 原因之一。

35 四、对教育、成功教育的新理解 如果你的眼中有瓦特、爱因斯坦,教育的结果就会进入一种良性的 循环。
当然教师在教的时候看到的瓦特、爱因斯坦肯定不是真的,是潜在 的瓦特、爱因斯坦。 教育的目的就是使潜在的瓦特、爱因斯坦变为现实的瓦特、爱因斯坦。 所以我们这里说的弄假成真就是这个意思。 教育女儿的经验教训

36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 两个目标 一个策略 五条措施

37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一、两 个 目 标 ●办学目标 把闸北八中新校办成以成功教育为特色,国 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效能寄宿制完全中学。
一、两 个 目 标 ●办学目标 把闸北八中新校办成以成功教育为特色,国 内外有一定知名度的高效能寄宿制完全中学。 ●培养目标 通过扩大深化成功教育,使学生知识、能力、 人格和谐发展。 通过帮助成功、尝试成功、自主成功,使教 育实现从圈养到散养,最终走向野生,即从他律 走向自律。

38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主体化和个性化的关键是在加强教育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
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关键是强调学生主体化和个性化,只有主体化、个性化才能使知识、能力、人格三者和谐发展。 主体化和个性化的关键是在加强教育的同时,有计划、有目的地把时间、空间逐步还给学生。 学生没有时间、空间,主体化和个性化就成为一句空话。

39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二、一个策略: 力争教学过程的精致化使掌握知识的时间最小化 全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减少知识总量,降低知
识难度,腾出时间、空间发展学生能力、人格,使学生知识、 能力、人格和谐发展。 日本2000年教育改革的中心口号——知识最小化 中国知识总量偏多和难度偏高且短期不会发生变化,时 间又是常数。 作为校长的对策思考:通过教学过程精致化,力争掌握知识 时间最小化、腾出时间、空间发展能力、人格。 二、一个策略: 力争教学过程的精致化使掌握知识的时间最小化

40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三、 五 条 措 施 一)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整合 现代技术是没有方向性的,教师告诉学生、幻灯片告诉学生、录像
带告诉学生、多媒体告诉学生。 告诉的水平随技术变化而提高,告诉的只能是知识,单纯的知识学习 本质未变。 先进理念与现代技术整合,我们主要坚持两个强调: 三、 五 条 措 施

41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强调先进理念。运用现代技术不是强化传授模仿 的接受式学习,而是整合多种学习方式,为学生创造
更多、更丰富的情景,增加体验式的学习,促使学生 主动尝试探索,发展学生能力和人格。 这就是成功教育坚持帮助成功,尝试成功,最后 走向自主成功的先进理念。

42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强调效能原则 ●在学生经常使用的设备上加大投入, ● 使各种专用教室尽可能做到多功能, ● 有效地提高使用率。

43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1.每个教室无尘化、数字化。  无尘化即用白板代替传统的黑板。  数字化:每个教室四机连四网。
 无尘化即用白板代替传统的黑板。  数字化:每个教室四机连四网。 四机:数字化大屏幕投影仪,32寸数字化彩电, 多媒体电脑,视屏展示台; 四网:校园网(千兆网,百兆到桌面)、英特网、 远程教育网、闭路电视网。 2.每层走廊安装20台计算机,让学生自由上网,3个计算机房  都尽可能开放让学生使用,在各个专用教室逐步配置电脑。 全校300台电脑,平均2.93人一台计算机,全天候开放。

44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二)注重学生中长期发展,加强各种习惯培养,深化教育改革 ●关于习惯培养
人的素质常常表现为习惯,北大校长蔡元培认为教育就是 培养良好的习惯,其实好的习惯、坏的习惯一旦形成,都是习 惯,有的孩子一看书就头痛,有的孩子不看书就头痛,没有什 么深刻的道理,教育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改掉坏的习惯,形成、 建立好的习惯。 习惯是中长期起作用的,现在整个社会浮躁,教育也急功 近利,忽视习惯的培养。

45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习惯形成的特点: 一是越小越容易形成, 二是先入为主,已形成的较难改变,
三是良好习惯是一个动力定型的过程,即需要有一 个训练和内化的过程,才能逐步达到自觉行为的水平。

46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我们在培养习惯的过程中重点抓好以下两点: ●教师、家长统一认识是前提
现在教师宁愿多上课、多补课,不愿抓习惯,其实习惯不 仅对学生中长期发展有作用,同时也对当前学习有作用。 帮助教师认识抓好习惯既是学生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 身工作的需要。 强调按学习习惯培养状态,评价教师,实践证明凡是习惯 抓得好的教师,学习成绩、班级风气都会稳定、持续提高。

47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追求习惯的自动化、内化 1、习惯形成是一个过程,首先要对学生讲清培养良好习惯意义,
其次要提出可操作的要求,再次要定期检查评比,总结经验、分 析问题。循环往复,习惯逐步定型。 2、一个阶段突出一个习惯,不要面面俱到,四处出击,提出一 个习惯形成一个习惯,巩固一个习惯,再增加新习惯要求。 3、根据学生特点,组织有关习惯的比赛。 4、习惯内化: 成为自觉的行动是习惯的最终目的,抓习惯是为 了不抓习惯,学生自动化的行为才是一个稳定的习惯。

48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学校当前着重培养的行为习惯与学习习惯 着重培养的行为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公共场所不 大声说话。
着重培养的学习习惯:认真听课、认真作业、课前 预习,课后复习。

49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 关于德育改革的主要实践 1、通过社团组织,改进团队活动 2、加强读书活动 3、增加系列的体验活动
● 关于德育改革的主要实践 1、通过社团组织,改进团队活动 2、加强读书活动 3、增加系列的体验活动 4、针对学生热难点问题,开展多难问题讨论 5、强化教学过程中的德育,心理,人格培养

50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选修活动课主要目的: 不是为评奖,是提供选择的机会。 不是加深知识,是扩大知识、能力、人格发展的机会。
三)拓展学生自主学习时空,发展学生多方面素质 随着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学习负担的相对减轻,学校又适时地 加大选修活动课的时空,目前已开出二十余门课程,主要为两大类: 一类是操作性较强的技能型课程,另一类围绕运用信息技术的课程。 选修活动课主要目的: 不是为评奖,是提供选择的机会。 不是加深知识,是扩大知识、能力、人格发展的机会。 不是完成现行的教材,是尽可能的联系生活、生产。

51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我们已开设:如电脑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计算机 与机器人、计算机与网页设计,培养学生编程能力;计算机与绘画
设计,培养学生美术创作能力;计算机与写作,计算机与音像制作, 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综合制作音像作品能力等。 我们将开设:计算机与家具设计,计算机与装璜设计,计算机 与服装设计,计算机与动画设计等。 通过网络作文竞赛、网页制作、网络中英文小报评比推动学生 计算机运用能力提高。 各个学科布置网上作业,用任务驱动学生计算机能力提高。

52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每个班学生每月均安排到多功能厅或梦剧场搞一次party活动,
四年每个学生共可参加40次活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综合能力 是教不出来的。舞台是尖子生文化,party是面向全体的文化。 我们还把每天下午的广播操改为健美操,目前同一节奏同一 动作,今后可以班级为单位在同一节奏前提下,自由创作不同动 作,希望今后发展为同一节奏,每个学生都可有不同动作。 学校还试点部分学生经申请批准后不参加统一的晚自修,自 主的按自己的学习计划到图书馆或计算机房学习。

53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四)改变自我、改变课堂,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知识、能力、人格和谐发展,是对新世纪教育目标的新认
识。帮助教师认识这一目标并转化为教学行为,要求教师改变 自我,从而改变课堂,改变学生。

54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1、重新认识课堂改革的特点 教育改革是地面战 教育改革是持久战 教育改革是教师的自我革命 教育改革是两难选择
●教育改革的对策是双刃剑——利弊同在 ●双重规律作用于教育——教育规律、经济规律 ●教育改革中的两种思维倾向——纯理想主义、纯现实主义 ●东西方教育的两个极端

55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2、重在改革过程的设计 先从小步改革入手,先从不那么正确的改革入手,先从
不那么到位的改革入手,入了门了,教师会反思,会不断进 取,学校领导拦都拦不住,这可能就是教育改革的辩证法, 这可能就是把改革的权力还给教师。 3、 在加强教师先进理念与现代化技术的培训同时,围绕课堂教 学改革实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4、提倡教师要有梦想、力争大器,善于反思的梦想文化。 梦想文化是成功教育的核心文化,通过长期积淀,必将有力 推动教师专业能力成长。

56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五)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整合多种学习方式 减少传授模仿,增加尝试探索,正是针对我们课堂的问题
而提出的改革策略。减少传授模仿不是取消传授模仿,增加尝 试不是全部都是尝试探索。 教师戏称它是含情脉脉的和平演变、自我演变的口号。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57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要为学生发展打基础,我们过 去的错误是只为知识打基础,现在要为学生的创新打基础。
创新的基础除了知识以外,很重要的是学生的自信心, 尝试探索欲望、意识、习惯的培养。

58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美籍华裔诺贝尔奖获得者朱棣文认为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是 尝试和自信。 尝试是人的本能
传统的教育没有尊重孩子的本能,更不可能发展孩子的本能; 没有尝试就没有科学发明,尝试的能力是第二位的,尝试的欲望、 意识、习惯培养是最重要的。

59 成功教育研究新进展的实施 我们自主开发初中八册数学教材、六年级和初一牛津英 语多媒体课件,并在每节新课中使用,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
学生作文写作已有一半在网络教室开展,每一个老师的课堂板书 全部用计算机显示,许多教师都积极使用现代化手段改进课堂教 学,多媒体手段上课接近30%。

60 教学实例

61 语文 否可行。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大多看教参去讲课文, 对多数课文未读懂,自己并未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
语文教学改革,首先问题是否找准,其次建议是 否可行。主要问题是语文教师大多看教参去讲课文, 对多数课文未读懂,自己并未经历一个从不懂到懂的 过程,因此很难引领孩子去读懂文章,语文教师讲得 太多,讲的往往是学生已懂的;学生不懂的不讲,因 为教师也不懂;常常领着孩子没有搞清本义去胡乱引 申,造成学生离开课文套概念。 我们的改革很简单,不是讨论如何上课,而是从 语文教师读懂课文入手。

62 语文 所谓读懂课文主要有四条标准: 1、与同类文章相比,本篇课文有什么特点。 2、自己读出一条或几条能把课文串起来的线索。
3、找到突破口,设计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4、在读懂文章本意的基础上讨论引申义

63 语文 例1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例1 木兰辞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借明驼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64 语文 一、找文章的特点 木兰辞可用三句话可概括其特点: 1.基本没有写打仗; 2.写出了一位英雄; 3.还是个女的。

65 语文 二、设计问题 关于金庸如何写英雄的三个小问题 1、金庸武打小说看过没有; 2、你知道有哪几个英雄; 3、你从哪里看出他们是英雄,
1、金庸武打小说看过没有; 、你知道有哪几个英雄; 3、你从哪里看出他们是英雄, 学生讨论一定热烈,最后学生一定概括为,金庸是在打的过 程中塑造英雄的。 关于木兰辞写英雄的两个小问题 1、 木兰辞也是写英雄的文章,你们看了文章,木兰是不是英雄; 2、 有没有写打仗; 你们从哪里看出木兰是英雄; 学生一定认为木兰是英雄,但文章基本没有写打仗,请学生 阅读后告诉大家,从哪里看出木兰是英雄,学生必须认真的看文 章。 所以这篇文章教师是不大需要讲的

66 语文 例2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我们听过一位小学骨干教师上课,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问
例 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 我们听过一位小学骨干教师上课,整堂课气氛很活跃,学生问 了许多问题,学生相互之间也作了许多解答,很能体现学生为本的 理念。其中讨论时间最长的是,寻者问了几次,多数学生认为 3 次 或 4 次,你们从哪里读出问了几次,学生们最后统一认识,认为可 从童子回答的内容中加以判断,这个问题并不是不能讨论,一定要 讨论,可引导学生讨论,假如写诗的人一问一答的写,那么诗的意 境就没有了,诗的最大特点就是简洁,它能给人无穷的遐想和思考。

67 语文 但我们觉得教师未读懂这首诗,其实读懂这首诗的突破口就 是要破题,该诗写了一件什么事 1、寻隐者 2、结果怎么样,不遇
1、寻隐者 、结果怎么样,不遇 3、从哪里看出不遇 、不遇更说明隐者是隐者 5、隐者隐在哪里 假如把这个特点读懂了,自然就很容易设计问题了,或者很 容易从学生问题中生成引领学生读懂文章的问题了。 语文老师以为老师不讲,学生就不懂,其实未必。 教师教学生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的方法往往是不对的。向学 生介绍方法是有益的,但方法是教不会的。    ● 方法是主体实践的结果 ● 方法是主体悟的结果 ● 方法具有个体性

68 语文 译文 例3 原文 孙权因为公孙渊派人前来 称藩,就派张弥、许晏前往辽 (孙)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 东任命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劝
例 原文 (孙)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 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 (张)昭谏曰:“渊背魏惧讨, 远来求援,非本志也。若渊改 图,欲自明与魏,两使不反, 不亦笑于天下?”权与相反覆, 昭意弥切。 译文 孙权因为公孙渊派人前来 称藩,就派张弥、许晏前往辽 东任命公孙渊为燕王,张昭劝 谏说:“ 公孙渊被判魏国,害 怕受到征讨,才远道前来求援, 这并非他的本意。如果公孙渊 改变意图,想向魏国表明心迹, 我们的两位使老就会不来了, 这不是要让天下人所取消吗?” 孙权与他反复争辩,但张昭更 加坚持自己的观点。

69 语文 译文 原文 孙权实难忍受,按刀在手愤怒 地说:“吴国的官员士人进宫则
权不能堪,案刀而怒曰:“吴国士人入宫则拜孤,出宫则拜君,孤之敬君亦为志矣,而数于众中折孤,孤常恐失计。”昭熟视权曰:“臣虽知言不用,每竭愚忠者,诚以太后临崩,呼老臣于床下,遣诏顾命之言故在耳。” 译文 孙权实难忍受,按刀在手愤怒 地说:“吴国的官员士人进宫则 向我拜谒,出宫出宫则向您致 礼。孤人对您的尊敬,也算到了 顶,而您却屡次在大庭广众中反 驳孤人,孤人真担心自己会做出 失策的事。”张昭久久地注视着 孙权说:“为臣虽说知道自己的 话不会被采用,而每每竭尽愚忠, 确是因为太后临终之时,将老臣 叫到床前,遗诏顾命的话语总在 我的耳边啊!”

70 语文 原文 因涕泣横流。权掷刀致地,与昭对泣,然卒遣弥,宴往。昭忿言之不用,称疾不朝。权恨之,土塞其门。昭又于内以土封之。渊果杀弥,宴。 译文 说着涕泣交流。孙权把刀扔在 地上,与张昭相对而泣。然而 孙权最终还是派张弥、许晏去 了辽东。张昭忿恨自己的忠言 未被采纳,就声称有病不再上 朝。孙权对此很恼恨,用土堵 住张昭家的大门,张昭又在里 面用土把门封死。公孙渊果然 杀害了张弥、许宴。

71 语文 译文 原文 孙权多次派人慰问张昭并赔不 是,张昭坚决不起床,孙权因
权数慰谢昭,昭固不起,权因出,过其门呼昭,昭辞疾笃。权烧其门,欲以恐之。昭更闭户。权使人灭火,住门良久,昭诸子共扶昭起,权载以还宫,深自克责。昭不得已,然后朝会。 译文 孙权多次派人慰问张昭并赔不 是,张昭坚决不起床,孙权因 故路过张昭家门喊他出来相见, 张昭以重病相推辞。孙权放火 烧他家的大门,相以此把他吓 出来,而张昭反而又把内室的 门窗关严,孙权让人熄灭了火, 在门外站立很长一段时间,张 昭的几个儿子一起把张昭搀扶 起来,孙权用车把他带进宫中, 自我作了深深的谴责。张昭不 得已,自是又恢复朝见。 对本文中孙权和张昭的 为人你如何评价?请任选一 人,谈谈你的看法。

72 数学 在第一轮改革的基础上,数学改革我们做了两项大的改革: 1、 重新剪裁整合上海市初中4年8册数学教材
1、 重新剪裁整合上海市初中4年8册数学教材 从1998年起我们就试用自己的教材,到2002年已完成 一轮试验,取得很好的结果。 数学教材的剪裁以全面完成大纲要求、切合学生实际 为基准,体现三个调整、四个特点: 三个调整: 即调整教学要求,调整知识序列,调整教学时间。 四个特点: 即准备、分层、尝试、自学。 我们曾着重研究了如何减少传授模仿,既不降低知识 质量水平,又省出时间,使增加尝试探索有可能实施。

73 数学 教师感觉最困难的是如何设计尝试探索的情境,使 学生在知识发生的过程与知识运用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尝
试探索,《成功教育扩大研究—闸北八中文集》第754- 768页“尝试情境设计及不同类型学生的发展”一文以数学 为例,总结了 10 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作了一定的阐述, 并例举典型 个 案,同时指出在哪些知识点的教学中,还 可以使用这种方法。虽然研究还很粗浅,有待于进一步 深化,但这些从教师实践中概括、提炼出来的经验,对 引导教师改变课堂很有启发。

74 数学 回过头来看,新知识发生与运用的过程,包含两个基 本问题,即铺垫与变式。 所谓铺垫,即新知识的发生与认识总需要相关的准备知
识,新知识与旧知识、学生与教材有一定的落差,教师尝试 情境的设计就是要对这一落差适当铺垫,让学生有可能通过 尝试探索发现新知识,在教学中我们俗称为放开1—2个条件。 没有铺垫,空间太大,学生不能成功,铺垫太多,没有空间, 也不需要尝试探索。

75 数学 所谓变式,即在新知识运用过程中,总需要学生在掌握基 本样式的基础上进行变式训练,否则学习就会沦为机械的模仿,
变式可能是一种变形,也可能是缺项训练等方式,关键是对学 生变式条件下可能发生的问题等有所了解、研究,并据此设计、 转化为变式了的尝试情境,使学生尝试探索能力在过程中得到 锻炼、发展。 我们觉得能力很可能就是爸爸、妈妈、教师、领导没有讲 过,但学生自己会做,其实所谓没有讲过,不是基本样式没有 讲过,而是变式没有讲过。所以我们认为变式讲了以后做,就 不是能力,只有变式不讲或少讲,多让学生在变式中尝试探索, 学生的能力才能发展。

76 数学 例1:代数式 2000年全国第二届成功教育研讨会,我们曾开了一堂代数 式的数学研讨课,这节内容是上海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的一节 内容。
我们找了一个老师先备课、后说课,我发表了意见,第一 句话什么是代数式,用运算符号把数或表示数的字母连结而成 的式子,就叫做代数式。这句话讲过没讲过,学生很难反应, 我建议能不能教师不讲,通过尝试探索情景设计让学生自己概 括出来,一周后教师说现在有两种选择,要我上课,这句话我 一定要讲的,不让我讲这句话,这节课我就不上了,我说今年 要评职称,全国公开课是有帮助的,我劝她要上,但这句话一 定要改,最后这堂课上下来,全国来的教师反应很好。

77 数学 教师说,今天我们学习代数式,但不讲什么是代数式,先 出示两个正方形,大的正方形边长3厘米,小的正方形边长1厘
米,请同学写出两个式子分别代表两个正方形的面积之和、面 积之差,学生很快写出了32+12,32-12,老师充分肯定:1、 两个式子写得都是正确的。2、这两个式子都是代数式。孩子们 很高兴,老师还没教,我们已经能例出代数式了。 然后老师说,现在大的正方形边长不是3厘米,而是a厘米了, 你们能不能写出,很快学生写出a2+12,a2-12。 老师继续肯定,然后老师说现在小的正方形边长为b厘米, 你们能不能写出,很快学生写出a2+b2,a2-b2。

78 数学 老师继续肯定,并继续变化题目,学生写出的代数式越来 越多,教师说这些式子都是你们写出的,都是代数式,现在请
你们猜一猜、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议一议,能不能用一 句话告诉老师什么是代数式? 第一批学生回答,用运算符号把数连结而成的式子就叫代 数式; 第二批学生说还有呢,用运算符号把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 就叫做代数式; 第三批学生说那很简单,两句话合在一起就是代数式的定义。

79 数学 这堂课很朴实,把原本教师告诉学生的过程,变成学生自 己尝试探索的过程,真正理解了代数式的定义,这堂课是田家
炳老师上的,由于生源较好,所以闸北八中老师认为,好是好, 但学生差就不能用这个方法。 我找了八中一位老师试上这一节,结果都一样,只是到请 同学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代数式时,两所学校的学生不一样, 闸北八中的学生说,用加号、减号、乘号、除号把数或表示数 的字母连结而成的式子,叫代数式。 此时,教师启发,加号、减号、乘号、除号我们统称它为 什么,学生回答运算符号,实践证明,学习差的学生只要我们 教师引导得好,他们自己也能概括出代数式的意义。

80 数学 例2 同底数幂的乘方 以往数学,教师上课第一句话就是告诉学生幂的乘方的 法则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然后讲10个例题,最后让学生
例2 同底数幂的乘方 以往数学,教师上课第一句话就是告诉学生幂的乘方的 法则是底数不变,指数相加,然后讲10个例题,最后让学生 当场做100道习题,当场测验分数一定不低。 我们则不告诉学生,直接让学生尝试探索 a3·a2 这叫做同底数幂的乘方,过去没有教过,大家猜、试、 想、做、议,看怎么做。 第1位学生说:等于a的6次方 教师问怎么得出的 学生回答: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教师没有批评,相反表扬学生:第一敢想,第二敢于表 达,鼓励学生继续思考、学习别人如何思考。

81 数学 第2位学生说,等于a的3次方 教师问怎么得出的 学生回答:底数不变,指数取大的 教师没有批评,同样给予鼓励。希望继续思考,倾听别人的
意见。 第3位学生说:等于a的5次方 学生回答: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教师肯定学生回答是正确的。

82 数学 第4位学生说:也等于a的5次方 教师问怎么得出的 学生回答:根据乘方的意义,a的3次方等于3个a连乘,
a的2次方等于2个a连乘,一共5个a连乘,因此a3·a2=a5 教师充分肯定。 第5位学生说:3个答案4种方法,我也不知道谁对谁错, 代数代数,代一个数试试,我设a=2,a3·a2= 23·22=32,凡是 符合这个答案的可能就是对的。 当然这还是不完全归纳,但是学生能这样想问题,我们 觉得很不容易,最后经过学生讨论,得出同底数幂的运算法则。 最后,教师反问:设a=2,法则成立,假如a=1 a=0,法则是 否成立,假如不成立怎么办?不断推动学生去尝试探索。 其实,学生思考法则是否正确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 培养学生尝试探索的愿望,意识,习惯。只要不断思考,学生 能力一定会发展。

83 数学 例3 分数除法 我们先出示例题: 告诉学生分数除以分数没有教过,大家尝试如何运算 第1位学生回答设 =x,解 x=
例3    分数除法 我们先出示例题: 告诉学生分数除以分数没有教过,大家尝试如何运算 第1位学生回答设 =x,解 x= 教师马上回答对的,给予肯定。

84 数学 教师反应不过来,事先我们讨论学生会有几种 方法,除了第一种外,其实没有人想到学生会怎么 思考,我们也不要责怪老师,因为老师的老师当时
第2位学生说:可以做的,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 。 教师反应不过来,事先我们讨论学生会有几种 方法,除了第一种外,其实没有人想到学生会怎么 思考,我们也不要责怪老师,因为老师的老师当时 教他们的时候就没有让他们想过,现在也想不出来, 我当时提议,凡是教师反应不过来的时候,你们就 问学生,所以老师就问:同学们,你们觉得他对不 对?

85 数学 第3位学生说:对的,教师问为什么对,学生说:被除数 乘以 等于1,除数 乘以 等于 ,用倒数来解决,1除以 等于
第3位学生说:对的,教师问为什么对,学生说:被除数 乘以 等于1,除数 乘以 等于 ,用倒数来解决,1除以 等于 ,老师马上给予肯定,并让第3位学生坐下去。 这位学生一边坐下去一边嘴里在咕:“对是对的,看上去 不舒服,”教师马上问:你有没有舒服的,学生回答:有的,教 师说:那你为什么不讲,学生说:你又没让我讲,教师说:那 你快讲。

86 数学 学生说,我的方法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 ,被除数 乘以 等于 ,除数 乘以 等于 1 ,任何一个数乘以 或除以1等于它本身,所以等于 。
学生说,我的方法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 ,被除数 乘以 等于 ,除数 乘以 等于 1 ,任何一个数乘以 或除以1等于它本身,所以等于 。 教师马上给予肯定。并问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其实教师 只知道第1种方法

87 数学 第4位学生站起来说:有的,前3位同学的方法都是对的,但太 复杂,我的方法更简单。教师觉得很奇怪,还有方法,还要简
单,催着学生快讲。学生说:我是被除数和除数都乘以21, 被除数 乘以21等于9,除数 乘以21等于14,9除以14等于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四种方法,等号两边的变化,从中寻找出: 分数除法的规律,即除以一个分数等于乘以这个分数的倒数。

88 数学 这堂课后发生了两件事 第1件事, 有个青年教师来找我,听了这堂课,我心里很难 过。我马上说,这堂课上得好吗?她说好,我说我们学校提倡三
种文化:梦想文化、反思文化、大器文化,我们要为别人的成功 高兴,要为别人的失败惋惜,别人成功了,你怎么难过呢? 这位青年教师说,不是的,这堂课昨天我上过了,当时有一 数乘法、除法,学生要通分,这是绝对不允许的,所以当时教师 就提醒学生,你看看清楚,这道题目是分数加法吗?不是的,是 分数减法吗?也不是的,是分数除法,除法通什么分啊,坐下去, 根本就不让学生说理由,今天听了这堂课,最后那位学生被除数 和除数都乘以21,不就是通分的结果吗? 位学生说: ,老师可以做的,先要通分,数学教师认为,分

89 数学 这时,我才明白这位青年教师的意见,马上说我知道了, 你认识到昨天你压制了学生很有创意的想法, 我建议,第一
向学生道歉,第二鼓励学生,以后不管对不对,大胆思考,大 胆表达。 第 2 件事,整个数学组分为两派,一派认为课上得好,另 一派认为明明一句话就可以让学生知道的运算法则,一讨论花 了这么多时间讨论,少讲了例题,少做了习题。这是搞形式, 通过讨论,大家认识到就知识掌握而言、就考试而言,就眼前 效益而言,传统的方法是有道理的,但从学习水平看,传统的 方法是记忆水平的,新的方法是探索水平的,新的方法是体验 式的,有利于学生能力、人格发展,尤其从中长期看效益是高 的。

90 数学课件演示 英语课件演示

91 谢谢!


Download ppt "成功教育研究的新进展 上海市闸北八中新校、闸北八中校长 上海市田家炳中学董事长 刘京海 2003年3月14日."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