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Presentation is loading. Please wait.

消费者行为理论 陆东辉.

Similar presentations


Presentation on theme: "消费者行为理论 陆东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消费者行为理论 陆东辉

2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了解消费者剩余含义及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 教学重点和难点:边际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分析与边
第三章 消费者行为理论 教学目的:了解消费者剩余含义及消费者行为与需求定 理的关系。了解消费者的各种决策。掌握效 用、边际效用、无差异曲线、消费可能线的 含义,熟悉无差异曲线的特征及效用最大化 的条件。 教学重点和难点:边际与边际效用,边际效用分析与边 际效用最大化的条件,无差异曲线的含义与 特征,消费可能线。

3 第一节 欲望与效用 幸福=效用/欲望 一、欲望 就是一种缺乏的感觉与求得满足的愿望。 欲望

4 二、偏好 注意: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 表示对一种物品或几种物品组合的排序。 偏好 在研究消费者均衡时,有三个重要假设:
第一、消费者能够确定自己喜欢哪种组合或喜欢程度; 第二、消费者的偏好具有传递性 即A>B,B>C,则一定A>C 第三、消费者对数量更多的同种物品组合的偏好一定大于数量 较少的同种物品组合 注意:假设消费者是理性的!!

5 三、效用 是消费者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 满足程度。 效用 注意:效用与使用价值的区别 效用与欲望都是一种心理感觉,效用也可以表示偏好。
效用本身既没有客观标准,又没有伦理学含义。对于不同的人,同样的物品所带来 的效用是不同的。甚至是对于同一个人,同一个物品在同一个时间与地点的效用也是不 同的。 注意:效用与使用价值的区别 效用与欲望都是一种心理感觉,效用也可以表示偏好。 所以消费者行为理论更偏重与心理分析

6 四、基数效用论与序数效用论 效用是可以计算加总求和的,其大小 可以用基数(1,2,3……)来表示。 基数 效用论
效用作为一种心理无法计量,也不能 加总求和,只能表示出满足程度的高低与 顺序,即只能用序数(第一,第二,……) 来表示。 序数 效用论

7 案例研究 庄子:“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惠子:“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8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所获 得的满足的总量。 总效用
第二节 边际效用分析与消费者均衡 一、总效用与边际效用 总效用 消费者消费一定数量商品或劳务所获 得的满足的总量。 是指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或劳 务中所增加的满足程度。例如,一个人吃包子, 从第一个吃到第五个,每一个给他带来的满足 程度是不一样的,最后一个包子所带来的效用 即为边际效用。 边际 效用

9 . . . . . . . . . . . 巧克力的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0 0 0 1 30 30 20 2 50 10 3 60
巧克力的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20 10 -10 Q TU MU 60 50 40 30 20 10 总效用曲线 TU MU TU

10 二、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理由 强调 假定消费者对其他商品的消费保持不变, 则消费者从连续消费某一特定商品中所得到
的满足程度将随着这种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递减。 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 理由 1、生理或心理原因 2、物品本身用途的多样性 效用是一种心理感受 强调 用你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边际效用 递减规律

11 三、消费者均衡 在既定收入与商品价格条件下,消费者 消费者 如何实现效用最大化 均衡 1、消费者的嗜好是既定的;
2、消费者的收入是既定的,每一元货币的边际效用 对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3、物品的价格是既定的 假设

12 那么,消费者如何把有限的收入分配于各种物品的购买与消费上,以获得最大效用哪?
1、消费者均衡的条件 均衡条件:消费者用全部收入所购买的各种物品 所带来的边际效用,与为购买这些物 品所支付的价格的比例相等,或者说 每1单位货币所得到的边际效用都相等。

13 假定:消费者用既定的收入I购买n种商品,P1、P2···Pn分别
以X1、X2···Xn分别表示n种商品的数量,MU1、MU2···MUn 分别n种商品的边际效用,则上述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 条件可以表示为前面的公式: 消费者均衡条件是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经验的一种理论概括: 例如,你用1000元可以购买三件相同的衣服,也可以购买三件不 同的衣服 P1·Q1+P2·Q2+……+Pn·Qn=M

14 如何理解消费者均衡条件? X与Y物品的边际效用表 X与Y物品的总效用表 请问总效用是??? 依次类推 当Qx=10时,Qy=?
设 M=100元,Px=10元,Py=20元,X与Y的边际效用和总效用见下表: X与Y物品的边际效用表 X与Y物品的总效用表 总效用 组合方式 Y X P MU Qx MUx Qy MUy 1 2 3 4 5 6 7 8 9 10 -1 -2 -3 -4 Qx=10, Qy=0 5 Qx=8, Qy=1 18 请问总效用是??? Qx=6, Qy=2 26 Qx=4, Qy=3 依次类推 29 当Qx=10时,Qy=? Qx=2, Qy=4 27 Qx=0, Qy=5 20 PX·Qx+Py·Qy=M

15 课堂作业: 如果你有100元,苹果的价格为10元1千克,橘子为20元1千克。苹果与橘子的边际效用为下表:消费者购买多少苹果与橘子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为什么? 苹果(kg) 边际效用 橘子(kg) 1 2 3 4 5 6 7 8 9 10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200 170 140 110

16 当消费者购买4千克苹果与3千克橘子时,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因为, 这时消费者所得到的满足即总效用达到了最大。
解:根据题意设 M=100元 Px= Py=20 按照消费者均衡条件列出X(苹果)、Y(橘子)两种商品总效用表如下: 组合方式 MUx/Px 与MUy/Py 总效用 Qx=10,Qy=0 Qx=8,Qy=1 Qx=6,Qy=2 Qx=4,Qy=3 Qx=2,Qy=4 Qx=0,Qy=5 10/10≠0/20 30/10 ≠200/20 50/10 ≠170/20 70/10=140/20 90/10 ≠110/20 0/10 ≠80/20 550 720 820 850 810 700 当消费者购买4千克苹果与3千克橘子时,可以实现消费者均衡。因为, 这时消费者所得到的满足即总效用达到了最大。

17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 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给消费者所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无差异 曲线
第三节 序数效用论:无差异曲线分析法 一、无差异曲线 无差异 曲线 是用来表示两种商品的不同数量组合 给消费者所带来效用完全相同的一条曲线。 注意:无差异曲线也反映消费者的偏好

18 . . . . . . 组合方式 X商品 Y商品 A 5 30 B 10 18 C 15 13 D 20 10 E 25 8 F 30 7
无差异曲线

19 二、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第一、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其斜率 为负值。 第二、在同一平面图上有无数条无差异曲线。
第三、在同一平面图上,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 第四、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线。

20 边际替代率与无差异曲线的形状 边际替代率:是消费者在保持相同的效用时,减少的一种商品的 消费量与增加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量之比。

21 . 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Y 30 25 20 无差异曲线 15 10 5 0 5 10 15 20 25 30 x MRSXY △Y △X
无差异曲线表 边际替代率表 组合方式 X商品 Y商品 A B C D E F MRSXY △Y △X 变动情况 a - b 5 12 2.4 b - c 5 5 1 c- d d –e e – f a b Y 30 25 20 15 10 5 x 无差异曲线

22 在一般情况下,无差异曲线是一条凸向原点的向右下方倾 斜的曲线。向右下方倾斜是因为边际替代率为负值,凸向原点是
因为边际替代率递减。边际替代率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边际 替代率递减也就是无差异曲线的斜率在减小。 Y 30 25 20 15 10 5 x 所以凸向原点 斜率较大 斜率较小

23 无差异曲线凸向原点的程度完全取决于两种物品替代性的大 小。如果两种物品替代性很大。
完全互相替代 完全不能替代(互补品)

24 三、消费可能线 消费可能线 I=P1X1+P2X2 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货币收入所 能购买到的商品量的集合。 限制条件
表示在消费者收入和商品价格既定 的条件下,消费者的全部货币收入所 能购买到的商品量的集合。 消费可能线 限制条件 I=P1X1+P2X2

25 . . E Y C 3 2 1 消费可能线 E A 0 1 2 3 X 该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与价格一定的情况下,能
3 2 1 Y C 消费可能线 E A 该线上任何一点都是收入与价格一定的情况下,能 购买的X商品与Y商品的最大数量组合。

26 四、消费者均衡 我们把无差异曲线与消费可能线结合在一起分析消费者均衡的实现。 消费可能线必定与无数条无差异曲线这的一条
相切于一点,在这个切点上,就实现了消费者均衡。

27 X Y I1 A B I2 I3 C D 消费者均衡 E M N

28 A1 B1 X 3 2 1 Y 收入变动对消费可能线的影响 A B A2 B2 如果X商品价格下降,Y商品价格与消费者收入不变, 则消费可能线的变动情况为: X 3 2 1 Y 收入变动对消费可能线的影响 B A1 A

29 消费者愿意对某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第四节 消费者行为理论的应用 一、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愿意对某商品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支付的价格的差额。 用表表示 愿意支付价格 某物品数量 市场价格 消费者剩余 4 2 1 3 3 3 1 2 2 4 1 1 1 5 1

30 生产者按消费者的偏好生产就是“消费者是上帝”的含义!
注意:消费者剩余是一种心理感觉 消费者剩余是衡量消费者福利的指标。消费者从购买某种物品当中得到的消费者剩余越大,说明生产与交易这种物品的活动给消费者带来的福利越大。消费者剩余的增加就是消费者福利的增加。 二、消费者行为对企业决策的启示 追求最大 越大 消费者购物 效用 消费者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 生产者按消费者的偏好生产就是“消费者是上帝”的含义!

31 影响消费者偏好的是消费时尚与广告 消费者的偏好受个人立场与伦理道德观的影响。不同的消费者收入与社会地位不同,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偏好也不同
不可能有全社会所有人的共同偏好,也不能希望某一种 产品能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所以,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要 定位某一群体消费者。 产品的边际效用是递减的。如果一种产品仅仅是数量增加,它 带给消费者的边际效用的递减的,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就低。 因此企业的产品要多样化,才不会引起边际效用递减。 案例研究:信子裙与大岛茂风衣的不同命运。

32 三、消费者的其它决策 请问: (一)劳动供给决策 工作:一切有酬劳动 人的时间分为: 闲暇:一切无酬劳动
替代效应指工资增加引起的工作对闲暇的替代。因此,随着工资增加, 替代效应使劳动供给增加。 请问: 当企业支付高出正常工资的加班费时,你愿意多工作,这是什么效应?

33 请问: 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 间,这就是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
减少。 请问: 随着经济发展,工作时间从一周48个小时减少为40个小时,又减少为35个小时,这是什么效应?

34 (二)消费与储蓄决策 家庭消费分为:现期消费和未来消费(储蓄)。 消费和储蓄取决于消费者一生的效用最大化。 决定 利率 消费者储蓄

35 作业 某物品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1 2 3 4 5 10 15 20 一、解释概念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 无差异曲线 边际替代率
消费者均衡 消费者剩余 无差异曲线 边际替代率 二、问答题 1、某公司开发了各种不同款式的手表,使手表销售数量增加而价格并没有下降,用 消费者行为理论解释该公司成功的原因。 2、经济学家认为,劳动供给曲线是一条向后弯曲的曲线,如下图。试解释其原因. 三、计算题 1、根据总效用与边际效用的定义填写下表中的空白部分: LS w 某物品消费量 总效用 边际效用 1 2 3 4 5 10 15 20 Q 2题 2、某消费者对一场电影的评价(即他愿意支付的价格)是20元。当电影票的价格 分别为10元、15元和25元时,消费者剩余分别是多少?当价格高于多少元时, 消费者不去看这场电影?为什么?

36 3、假设某消费者将其全部收入都用于购买X和Y商品,每种商品的边际效用
100元和500元,如果该消费者的每月收入为1000元,他应该购买的每种商 品的数量是多少? 消费的商品量 1 2 3 4 5 6 7 8 边际 效用 X 20 18 16 13 10 Y 50 45 40 35 30 25 15

37 4、(1)根据以下三组数据画出三条无差异曲线(a、b、c、d各点后中前面的
数字代表X商品的数量,后面的数字代表Y商品的数量,例如a(5,30)表示X 商品为5单位,Y商品为30单位)。 第一组:a(1,5);b(2,4);c(3,2);d(4,1.)。 第二组: a‘(3,15);b’(6,12);c‘(9,6);d’(12,3)。 第三组:a“(4,20);b “ (8,16);c “ (12,8);d “ (16,4.)。 然后说明这些无差异曲线的特征。 (2)假设消费者收入为120元,X物品价格为10元,Y物品价格为15元,画出 该消费者的消费可能线。 (3)用(1)和(2)的图形说明消费者均衡实现的过程。


Download ppt "消费者行为理论 陆东辉."

Similar presentations


Ads by Goog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