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安全與戰略 第四、五講戰略的意義與內涵. 壹、戰略的意義 一、中國 一、中國 (一)孫子地形篇:「料敵制勝,計險扼 遠近,上將之道也」。 (一)孫子地形篇:「料敵制勝,計險扼 遠近,上將之道也」。 (二) 孔令晟將軍「大戰略」: (二) 孔令晟將軍「大戰略」: 1、廣義:「是對抗狀況下,指導對抗行.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商業溝通:專業與效率的表達.溫玲玉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 14 章 衝突管理 授課教師:. 2 學習目標 了解衝突的內涵及重要性 列舉產生人際衝突的因素 了解衝突管理的模式 說明如何解決衝突,增進雙方的人際關係 學習建設性衝突,做好良好的衝突管理.
Advertisements

1.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國有公用財產產籍管理法規及實務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劉芸真.
古今生活大對照 迦密愛禮信小學 六信  尹嘉豪.
『全民國防教育』 課程內容說明.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陸權論 由麥式1904著作「歷史的地理軸心」先提出「心臟地區和世界島」概念.
第肆章 當代西方兵學思想.
「就地審計」 與「送審」。 下列憑證採「就地審計」,結案時國科會不需「支出分攤表」,憑證送會計室保管: 下列憑證必須由本院「送審」:
當代西方兵學思想.
Chp 2 行為與心理的生物基礎.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三軍概要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美國國防部.
空權論 起源:1909軍機被視為 砲兵的延伸,一 次世界大戰空權 思想提出,才使 世人重視制空對 戰爭的影響 杜黑、米契爾、塞維斯基最具影響力.
波斯灣戰爭. 波斯灣戰爭 緒 論 從兩次波斯灣戰爭到伊拉克內戰 緒 論 波斯灣地區已成火藥庫 恐怖組織大肆擴張 高科技武器的發展與運用 回教世界反美反西方情緒 迅速擴散.
全民國防教育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國防部.
區域研究單元四 區域研究與政治學.
台灣國家公園巡禮 製作:翁顗棋.
第貳章 國防思想與 國家安全.
WEBSITE PROPOSAL.
第二篇 第二章 地緣政治與美國的崛起 第二篇第二章 地緣政治與美國的崛起.
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第一篇 第二章:地緣政治思想的演進.
騎乘單車如何配速 桃園縣攝影藝術協會 鐵馬車隊 鄭育宏 製作 1/12.
本章學習目標 ERP系統的定義 企業應用軟體系統發展歷程 現階段ERP系統應用狀況.
第四章 資金成本.
海軍簡介 第一節 認識海軍 圖片來源:中華民國國防部 海軍軍官學校.
第一篇第三章: 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的關係 第一篇:第三章 地緣政治與國家安全的關係.
影片製作流程 構思劇本 影片主題 觀看對象 腳本安排 呈現方式 ….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吳羽婷 森林系.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企業願景 經營報告 報表分析 經營介紹 企業概述.
國際衝突與軍事力量 政治大學外交系系主任 李 明 教授.
文學院、管理學院、海科院 暨各系所 及通識教育中心
管理資訊系統導論 資訊系統的定義與概念.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第六組 許茹雯 李翔雲 王秀旬 張碩峰 麥嘉容 廖子誠
指導老師: 王思文 行銷二A 第二組 黃新強 黃秀菁 楊麗馨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未來的商業教育 張仁良 商學院院長 香港浸會大學.
第一章 直角坐標系 1-3 函數圖形.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朝鮮 獨立 宣言書 美國 獨立 宣言書 比較 崔然鴻 在美 詩人.
低碳 減碳 組員 侯稀云 劉曉彤 王兆昇.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小学生交通安全主题班会课件 安全 security 上派学区中心校校园安全管理办公室.
一、康德的生平及其思想 二、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思想 三、康德伦理思想的现代影响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農麗-產品介紹 「硬頸」 「櫻花鉤吻鮭」.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与发展.
義大利新寫實主義電影 新寫實主義 1940年代出現在戰後義大利, 反映當時社會現實狀況的電影.
? 薩德系統在台灣? 戰區高空防禦系統(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THAAD)
1.1 國際貿易的意義與重要性 1.2 國際貿易的類型 1.3 國際貿易的特性 1.4 經營國際貿易的風險
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張德銳、丁一顧、李俊達、 簡賢昌、高紅瑛
Welcome to Who Wants to be a Millionaire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第四章 通訊與網路管理 授課老師:褚麗絹.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P106.
第一章 電子商務簡介 第一篇 電子商務概論篇.
智慧運輸(ITS)推動成果及未來展望 行政院交通部
孫子兵法的精髓與燦爛人生 中華孫子兵法研究學會 創會長 傅慰孤 將軍.
一個有效率的團隊的要素 Elements of an Effective Team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營運模式.
北極熊 班級:五年九班 曹開承、劉智偉.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國家安全與戰略 第四、五講戰略的意義與內涵

壹、戰略的意義 一、中國 一、中國 (一)孫子地形篇:「料敵制勝,計險扼 遠近,上將之道也」。 (一)孫子地形篇:「料敵制勝,計險扼 遠近,上將之道也」。 (二) 孔令晟將軍「大戰略」: (二) 孔令晟將軍「大戰略」: 1、廣義:「是對抗狀況下,指導對抗行 動的思想和構想;是兩個對抗意志之間力 量辯證運作。」 1、廣義:「是對抗狀況下,指導對抗行 動的思想和構想;是兩個對抗意志之間力 量辯證運作。」 2、狹義:「是指導戰爭行動系統的思想 和構想」。 2、狹義:「是指導戰爭行動系統的思想 和構想」。

(三)國軍:「戰略為建立力量,藉以創 造與運用有利狀況之藝術,俾得在爭取同 盟目標、國家目標、戰爭目標或從事決戰 時,能獲得最大之成功公算與有利之效 果。」 (三)國軍:「戰略為建立力量,藉以創 造與運用有利狀況之藝術,俾得在爭取同 盟目標、國家目標、戰爭目標或從事決戰 時,能獲得最大之成功公算與有利之效 果。」

二、西方 二、西方 (一)克勞塞維茨「戰爭論」:「戰略是 戰鬥為戰爭目的使用。」 (一)克勞塞維茨「戰爭論」:「戰略是 戰鬥為戰爭目的使用。」 (二)李德哈「戰略論」:「戰略是一種 藝術,分配和運用軍事工具,以求達到政 策的目的。」 (二)李德哈「戰略論」:「戰略是一種 藝術,分配和運用軍事工具,以求達到政 策的目的。」 (三)薄富爾:「戰略是兩個對立意志使 用力量以來解決其爭執時,所用的辯證法 藝術。」 (三)薄富爾:「戰略是兩個對立意志使 用力量以來解決其爭執時,所用的辯證法 藝術。」

貳、戰略的分類 一、大戰略 (Grand Strategy) 一、大戰略 (Grand Strategy) (一)定義: (一)定義: 1、中國: (1) 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已之 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隨。」 1、中國: (1) 孫子兵法:「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已之 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隨。」 2、西方 2、西方

(1) 薄富爾:將大戰略稱為總體戰略,並包括國家 戰略在其中,其模式為直接威脅 (direct threat) 、間 接壓迫 (indirect pressure) 、蠶食 (nibbling process) 、 長期鬥爭 (protracted struggle) 、及軍事勝利 (military victory) 。 (1) 薄富爾:將大戰略稱為總體戰略,並包括國家 戰略在其中,其模式為直接威脅 (direct threat) 、間 接壓迫 (indirect pressure) 、蠶食 (nibbling process) 、 長期鬥爭 (protracted struggle) 、及軍事勝利 (military victory) 。 (2) 柯林斯 (John M. Collins) :大戰略是國家在面臨 任何環境狀況時,透過威脅、武力、間接壓力、 外交、顛覆及其他可設想的手段,用以在國際際 間產生某種類型或理想程度的控制力,達到國家 安全利益和目標藝術和科學。 (2) 柯林斯 (John M. Collins) :大戰略是國家在面臨 任何環境狀況時,透過威脅、武力、間接壓力、 外交、顛覆及其他可設想的手段,用以在國際際 間產生某種類型或理想程度的控制力,達到國家 安全利益和目標藝術和科學。

柯林斯認為大戰略有四種學派,分別是克勞維茨大 陸學派 (continental school) 、馬漢的海洋學派 (maritime school) 、杜黑的空間學派 (aerospace school) ,以及毛澤東等人所代表的非傳統學派 (unconventional school) 。 柯林斯認為大戰略有四種學派,分別是克勞維茨大 陸學派 (continental school) 、馬漢的海洋學派 (maritime school) 、杜黑的空間學派 (aerospace school) ,以及毛澤東等人所代表的非傳統學派 (unconventional school) 。 (3) 美國國防部:大戰略為「建立和運用國力,在國 際間創造和運用有利態勢(均勢或優勢),對敵 方獲取要控制程度(如預防或嚇阻戰爭發生), 或以最低戰爭損耗,獲取最大成功 公算與有利效 果(如持久和平、國家安全、利益、目標等)。

(二)大戰略的內涵 ─ (二)大戰略的內涵 ─ 1、講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1、講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 2、講求持盈保泰 、建立國力、追求和平 2、講求持盈保泰 、建立國力、追求和平 3、強調避免戰爭、不戰屈人、不戰而勝 3、強調避免戰爭、不戰屈人、不戰而勝 4、不為無所謂的勝利而耗損國力 4、不為無所謂的勝利而耗損國力 5、不得而為戰時,應戰於國土之外,先 求勝而後戰;既戰,求速戰速決,降低傷 亡。 5、不得而為戰時,應戰於國土之外,先 求勝而後戰;既戰,求速戰速決,降低傷 亡。

三、大戰略和國家安全的關係 三、大戰略和國家安全的關係 (一)大戰略的基本目標 ─ 和平 1、最低層次目標:戰爭的勝利2、次高層次目標:較持久的和平 3、最高層次目標: p 永久和平 (二)大戰略的目的 ─ 安全 1、國家安全利益 ─ 即國家主權獨立、領土完整、 生活方式、基本制度、核心價值、獲得完整保存

2、國家安全目標 ─ 即為大戰略之目標 2、國家安全目標 ─ 即為大戰略之目標 (三)大戰略的手段 ─ 國力 (三)大戰略的手段 ─ 國力 1政治(外交)工具 1政治(外交)工具 2、軍事工具 2、軍事工具 3、經濟工具 3、經濟工具 4、心理工具(民族主義、宗教、意識型 態) 4、心理工具(民族主義、宗教、意識型 態)

二、國家戰略 (National Strategy) 二、國家戰略 (National Strategy) (一)定義: (一)定義: 1、美國:「凡國家在和平與戰爭時期,為實現 國家目標之工作中,發展及運用國家之政治、經 濟、社會、心理諸力量,及其陸海空三軍之藝術 與科學。又此事項發展與運用之基本策及綱要亦 屬之。」 1、美國:「凡國家在和平與戰爭時期,為實現 國家目標之工作中,發展及運用國家之政治、經 濟、社會、心理諸力量,及其陸海空三軍之藝術 與科學。又此事項發展與運用之基本策及綱要亦 屬之。」 2、我國:「建立國家政治、經濟、心理、軍事 諸力量、籍以創造及運用有利狀況之藝術,俾在 爭取國家目標時,能獲得最大之成功公算與有利 之效果」。 2、我國:「建立國家政治、經濟、心理、軍事 諸力量、籍以創造及運用有利狀況之藝術,俾在 爭取國家目標時,能獲得最大之成功公算與有利 之效果」。

(二)國家戰略、國家安全與國力 (二)國家戰略、國家安全與國力 1、國力為由戰略、軍事、經濟、政治力 量和人們所組成的混合體。 1、國力為由戰略、軍事、經濟、政治力 量和人們所組成的混合體。 2、國力的評估通常即評估一國之政、經、 軍、心所反映出的實力。 2、國力的評估通常即評估一國之政、經、 軍、心所反映出的實力。 (三)國家戰略的訂定 ─ 由國家安全機構彙 整各部門的計畫而成。 (三)國家戰略的訂定 ─ 由國家安全機構彙 整各部門的計畫而成。 1、美國 ─ 國家安全會議 NSC68 1、美國 ─ 國家安全會議 NSC68 2、中國古代 ─ 隆中對 2、中國古代 ─ 隆中對

三、軍事戰略 (Military Strategy) :此時是由國家戰 略中單獨抽出來討論 三、軍事戰略 (Military Strategy) :此時是由國家戰 略中單獨抽出來討論 (一)定義: (一)定義: 1、美軍:乃運用國家武裝部隊,藉武力或力威 脅以獲致國家政策目標的藝術與科學。 1、美軍:乃運用國家武裝部隊,藉武力或力威 脅以獲致國家政策目標的藝術與科學。 2、國軍:為建立武力,藉以造與運用有利狀況 以支持國家戰略之藝術,人俾得在爭取軍事目標 時,能獲得最大之成功公算與有利之效果。 2、國軍:為建立武力,藉以造與運用有利狀況 以支持國家戰略之藝術,人俾得在爭取軍事目標 時,能獲得最大之成功公算與有利之效果。

(二)內涵: (二)內涵: 1、建立武力 1、建立武力 2、支持國家戰略 2、支持國家戰略 3、爭取軍事目標 3、爭取軍事目標 4、獲得最大成功公算與有利之效果 4、獲得最大成功公算與有利之效果

四、野戰戰略 (Field Strategy) : 四、野戰戰略 (Field Strategy) : (一)定義:即在戰場運用現有戰力與敵 作戰的藝術與科學。 (一)定義:即在戰場運用現有戰力與敵 作戰的藝術與科學。 (二)野戰戰略對上應支持軍事戰略,對 下為作戰及戰術指導之原則。 (二)野戰戰略對上應支持軍事戰略,對 下為作戰及戰術指導之原則。 1、形成重點 1、形成重點 2、避免同時爭取一個以上目標 2、避免同時爭取一個以上目標 3、掌握用兵之要訣 3、掌握用兵之要訣

五、地緣戰略 (Geo-strategy) 與國家安全 五、地緣戰略 (Geo-strategy) 與國家安全 (一)地緣戰略的源起 (一)地緣戰略的源起 1、康德 (Immanuel Kant, ) 1、康德 (Immanuel Kant, ) ─ 首創「政治地理學」,研究空間與政治之 間關係的科學 ─ 首創「政治地理學」,研究空間與政治之 間關係的科學 2、美國人葛德石 (George B. Gressey) 首用 「地緣戰略」 (Geo-strategy) ,揚棄擴張思想, 強調國家安全與國際互惠合作。 2、美國人葛德石 (George B. Gressey) 首用 「地緣戰略」 (Geo-strategy) ,揚棄擴張思想, 強調國家安全與國際互惠合作。

(二)地緣戰略理論 (二)地緣戰略理論 1麥金德 (Sir Llalfard Mackinder, ) ,英 國人, ─ 心臟(核心)地帶論 1麥金德 (Sir Llalfard Mackinder, ) ,英 國人, ─ 心臟(核心)地帶論 (1) 將歐、亞、非三大洲大陸視為世界島 (world island) ,其核心地帶 (Heartland) 位於東歐及西亞地 區 (1) 將歐、亞、非三大洲大陸視為世界島 (world island) ,其核心地帶 (Heartland) 位於東歐及西亞地 區 (2)A. 統治歐洲東部者,可號令「核心地帶」 (2)A. 統治歐洲東部者,可號令「核心地帶」 B. 統治「核心地帶」者,可號令「世界島」 B. 統治「核心地帶」者,可號令「世界島」 C. 統治「世界島」者,可號令全世界 C. 統治「世界島」者,可號令全世界

2、赫曉夫( Karl Haushofer, ) ,德國人 ─ 生存空間論 2、赫曉夫( Karl Haushofer, ) ,德國人 ─ 生存空間論 (1) 國家應作空間擴張,德國必須獲得生存空間才 能成為強國。 (2) 強國才能繼續成長,小國註定沒落,世界霸權 將由具強大三軍力量者取得。 (1) 國家應作空間擴張,德國必須獲得生存空間才 能成為強國。 (2) 強國才能繼續成長,小國註定沒落,世界霸權 將由具強大三軍力量者取得。 3、施比克曼( Nicholas J. Spykman, ) 美 國人 ─ 邊緣地帶 (Rimland) 論 3、施比克曼( Nicholas J. Spykman, ) 美 國人 ─ 邊緣地帶 (Rimland) 論 (1) 邊緣地帶因居陸權與海權緩衝區,可同時對核 心地帶及沿海島嶼壓迫,才是全球戰略的「內外 月形帶」 (1) 邊緣地帶因居陸權與海權緩衝區,可同時對核 心地帶及沿海島嶼壓迫,才是全球戰略的「內外 月形帶」

(2) 公式: (2) 公式: A. 欲控制世界命運,必須控制歐亞大陸 A. 欲控制世界命運,必須控制歐亞大陸 B. 欲控制歐亞大陸,必須控制邊緣地帶 B. 欲控制歐亞大陸,必須控制邊緣地帶 (3) 反對利用地緣因素擴張,強國責任為保障和平, 不在侵略弱國 (3) 反對利用地緣因素擴張,強國責任為保障和平, 不在侵略弱國 4、曼漢 (Alfred Thayer Mahan, ) ,美國 人 ─ 海權論 4、曼漢 (Alfred Thayer Mahan, ) ,美國 人 ─ 海權論 (1) 以強大艦隊確保海權,控制海洋及海上交通線, 控制海洋便能控制陸地。 (1) 以強大艦隊確保海權,控制海洋及海上交通線, 控制海洋便能控制陸地。 (2) 海峽、半島、島嶼、運河是控制陸權的戰略要 點 (2) 海峽、半島、島嶼、運河是控制陸權的戰略要 點

5杜黑 (General Gigulio Douher, ) , 義大利人 ─ 空權論 5杜黑 (General Gigulio Douher, ) , 義大利人 ─ 空權論 (1) 空路之控制權決定戰爭勝敗,要發展戰 略空軍,建立世界空軍基地 (1) 空路之控制權決定戰爭勝敗,要發展戰 略空軍,建立世界空軍基地 (2) 空軍致勝二大要件: (2) 空軍致勝二大要件: A. 空中交通 ─ 取其活動自由與距離短 A. 空中交通 ─ 取其活動自由與距離短 B. 空中作戰 ─ 直接攻擊敵戰略要點或生產中 心 B. 空中作戰 ─ 直接攻擊敵戰略要點或生產中 心

(三)地緣戰略與國家興衰(與國家命運相關的 八項地理因素) (三)地緣戰略與國家興衰(與國家命運相關的 八項地理因素) 1、四不變因素 1、四不變因素 (1) 位置 (1) 位置 A. 島國 ─ 控制海上通路 A. 島國 ─ 控制海上通路 B. 內陸國 ─ 受鄰國包圍 B. 內陸國 ─ 受鄰國包圍 C. 瀕海國 ─ 佔海陸之便 C. 瀕海國 ─ 佔海陸之便 D. 半島國 ─ 面臨海陸雙重國家安全威脅 D. 半島國 ─ 面臨海陸雙重國家安全威脅 (2) 地形 (2) 地形

(3) 氣候 ─ 嚴寒及酷熱均不利國家發展 (3) 氣候 ─ 嚴寒及酷熱均不利國家發展 (4) 資源 ─ 國家安全政策及大戰略之基礎 (4) 資源 ─ 國家安全政策及大戰略之基礎 2、四變動因素 2、四變動因素 (1) 交通及通訊 ─ 秦之馳道、羅馬之石板路 (1) 交通及通訊 ─ 秦之馳道、羅馬之石板路 、高速公路、鐵路、無線通訊 、高速公路、鐵路、無線通訊 (2) 人口 (2) 人口 (3) 工業生產力 (3) 工業生產力 (4) 關鍵活動(如經濟、政府能力、企業發展) (4) 關鍵活動(如經濟、政府能力、企業發展)

(四)地緣戰略和集體與區域安全之關係 (四)地緣戰略和集體與區域安全之關係 1、全球地緣戰略觀的集體安全 (collective security) 1、全球地緣戰略觀的集體安全 (collective security)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麥金德警告德將再起,並控制 歐洲、主宰全球 (1)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麥金德警告德將再起,並控制 歐洲、主宰全球 (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麥金德警告蘇聯在戰後若控制內 新月帶,就能建立共產帝國。 (2)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麥金德警告蘇聯在戰後若控制內 新月帶,就能建立共產帝國。 (3) 美國杜魯門政府依據新月地帶論,建構冷戰時期的大戰 略 ─ 圍堵政策 (3) 美國杜魯門政府依據新月地帶論,建構冷戰時期的大戰 略 ─ 圍堵政策 (4) 後冷戰時期 ─ 國際安全與和平,仍有賴權力平衡與集體 安全制度雙管齊下,美國並依海權及空權論,建立全球力 量投射 (global power projection) 軍事體系,在西太平洋有第 七艦隊、東太平洋有第三艦隊、大西洋有第二艦隊、地中 海第艦隊、以及印度洋及中東支艦隊。 (4) 後冷戰時期 ─ 國際安全與和平,仍有賴權力平衡與集體 安全制度雙管齊下,美國並依海權及空權論,建立全球力 量投射 (global power projection) 軍事體系,在西太平洋有第 七艦隊、東太平洋有第三艦隊、大西洋有第二艦隊、地中 海第艦隊、以及印度洋及中東支艦隊。

2、區域性地緣戰略與區域安全 (Regional Security)─ 國與國之間或國家集團之間,以軍事作 戰略為主的戰略,必將重點置於地理因素對軍事 作戰的影響,以維護區域安全,並支持區域安全 體系的建構。為達成建構區域安全體系,要考量 三項區域地緣戰略基礎要素: 2、區域性地緣戰略與區域安全 (Regional Security)─ 國與國之間或國家集團之間,以軍事作 戰略為主的戰略,必將重點置於地理因素對軍事 作戰的影響,以維護區域安全,並支持區域安全 體系的建構。為達成建構區域安全體系,要考量 三項區域地緣戰略基礎要素: (1) 核心地區 (Core Area)─ 國家的政、經、軍、心 要域,或軍事基地、戰略要點、生產中心等。 (1) 核心地區 (Core Area)─ 國家的政、經、軍、心 要域,或軍事基地、戰略要點、生產中心等。 (2) 彊界與國土戰略縱深 (strategic depth)─ 戰略縱深 是指彊界至核心區距離。 (2) 彊界與國土戰略縱深 (strategic depth)─ 戰略縱深 是指彊界至核心區距離。

(3) 軍事障礙 (barrier) 和戰略走廊 (corridor)─ 彊界或國境界附近的自然屏障,如山、海、 河、沼澤、海峽,都構成軍事障礙;戰略 走廊則是以平原為主,連接邊界與核心區 的交通線,以及海上交通線,也構成交通 走廊。 (3) 軍事障礙 (barrier) 和戰略走廊 (corridor)─ 彊界或國境界附近的自然屏障,如山、海、 河、沼澤、海峽,都構成軍事障礙;戰略 走廊則是以平原為主,連接邊界與核心區 的交通線,以及海上交通線,也構成交通 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