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 年 内尔,萨克曼 ( 德国 )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 1992 年 费希尔. 克雷布斯 ( 美国 )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 1993 年 夏普,罗伯茨 ( 美国 ) 发现断裂基因  1994 年 吉尔曼,罗德贝尔 ( 美国 ) 发现 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 1995.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小 宣導日期:99年12月17日 宣導者:詹德木老師 活動地點:視聽教室 愛滋病 AIDS 愛滋病 (AIDS) 防治宣導.
Advertisements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1 艾滋病防治知识. 2 艾滋患者 3 病毒感染 淋巴细胞 4 一、艾滋病流行概况 5 世界流行概况 艾滋病仍在全世界继续蔓延,每天,全球约有 例新发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 8000 人因艾 滋病而死亡。 自艾滋病流行以来,全世界已经有超过 6000 万 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 2200.
从新发传染病 SARS 的暴发看学 科的更名与发展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病科 翁心华. 二十年来世界上新发现的重要 微生物与感染性疾病.
第二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主要形式 1 第一节 典型案例 2 3 第三节 危及人身安全的防范对策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2016年7月26日12时58分.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什麼是愛滋病 AIDS ?  Acquired 後天性  Immune 免疫  Deficiency 缺乏  Syndrome 症候群.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南京艺术学院卫生所 (健康教育)
流感是什么? 流感是由什么引起的? 流感有什么症状? 为什么春季是流感高峰期? 流感的防疫方法 我问你答.
黑社会 暴力団. 酒井法子 酒井三根城 山口组的酒井组 组长 日本三大黑帮 山口组 势力范围:早期在关西一带,目前 势力遍及东京都、北海道、大阪、 京都 成员数目:约 4 万人.
单击此处添加 POWERPOINT 标题 单击添加署名 / 公司名 / 日期 模块三 消化内科病人的护理.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古田一中 生物教研组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 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 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 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 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
第 2 章 性愛安全護照 第二單元 青春性愛合奏曲. 性是美好的,有時候卻帶來煩惱 …. 性傳染病就是經由性行為所感染的疾病, 症狀大多發生在性器官。 什麼叫做性傳染病? 已存在數十個世紀 簡稱為性病 (或花柳病) 包含非淋病性尿道炎、 淋病、梅毒、菜花、 愛滋病等.
溫馨‧精緻‧優質 1 癌症防治 永康榮民醫院 陳進旺 永康榮民醫院 陳進旺 年國人十大死因 癌症蟬聯 28 年冠 軍 每 13 分鐘奪 1 命 ※資料來源:衛生署網站.
第 32 章 其他病毒与朊粒 2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第二节 人乳头瘤病毒 第三节 细小病毒 第四节 朊粒 主 要 内 容主 要 内 容 THE END.
「早期發現、早期治療」。許多疾病在初 期並無症狀,藉由精密儀器和經驗豐富的 醫師,為自己的健康把關預防疾病發生。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通河中学 杨 洁. 病毒引起的疾病 1 、禽流感 2 、艾滋病 3 、流感 4 、非典型性肺炎 5 、脊髓灰质炎 ( 俗称小儿麻痹症 )
第八章 消化系统常见病.
消化系统疾病 Digestive system disease
性傳染病與我有關嗎? 臺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臺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教育訓練組 性傳染病與我有關嗎 製作單位:臺北市立性病防治所 教育訓練組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校園正確用藥教育 -止痛藥篇 新北市文山國中 廖信榮 參考資料: 1.財團法人國範文教基金會 2.財團法人醫院評鑑暨醫療品質策進會
愛滋病 1.疾病簡介 2.臺灣愛滋病流行概況 3.臨床症狀 4.什麼是空窗期/潛伏期? 5.愛滋病傳染要件 6.傳染方式
世界侦探推理小说 史 话.
時間: 、22 學校:美和科技大學 講員:屏東基督教醫院-彭恩美個管師
神创造万物及人类.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六章 细胞的生命历程 第3节 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生物化学与 分子生物学.
生物化学 主讲人:李遂焰.
生命科学发展趋势、优先发展领域与资助思考
1170 第三組 組員: 2號 王奕翔 14號 趙聿訢 20號 鄭廷彥 22號 鄭建澤 23號 鄭凱睿 36號 魏翊庭 37號 羅敏睿
子宮頸癌疫苗 讓疫苗保護妳遠離子宮頸癌 嘉義縣政府關心您.
第一节 胃肠道疾病 胃炎 胃溃疡 阑尾炎 胃癌、大肠癌.
青年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主讲:裴雨林.
你有否想過 染上性病會帶來嚴重後果? 你如何去預防性病 ?.
中国癌症研究基金会理事 复旦大学妇产科医院教授 徐爱娣
高二生物 绪论 制作人:李 绒.
教學經驗分享 護理系 翁麗雀
宫颈癌 (Cervical Cancer).
第26章 其他病毒 天津医科大学 微生物学教研室.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健康与亚健康.
疾病與醫療 第八組 李佳霓 4A30H047 蕭筠蓓 4A 林淑玲 4A 吳佩樺 4A380045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艾滋病与教育.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妇女心理保健讲座 硕放街道社区教育中心 丁惠芬.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胃 炎 胃 炎(gastriti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胃粘膜慢性炎症,常伴上皮损伤和细胞再生.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问题探讨 神经系统感觉到病原体存在一般是在有了病理反应之后。在病菌或病毒刚进入人体时,靠反射不能对其作出反应。
社区育龄期及更年期妇女 健康管理和档案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 赵 玉 玲.
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Thieme E-Books Library使用指南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复习:蛋白质的形成 几条肽链盘曲折叠形成的蛋白质 氨基酸 …….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 授课教师:王建友.
小小人道和平獎.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組長 王悅綺 賴虹竹 李若瑄 魏嘉瑩 戰爭所使用武器對環境的後遺症 如何降低戰爭引起的傳染病、 環境破壞 戰爭與傳染病之間的關聯性
C型肝炎病毒假想圖:最外層為套膜,內包裝有一單股之RNA分子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 1991 年 内尔,萨克曼 ( 德国 )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 1992 年 费希尔. 克雷布斯 ( 美国 )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 1993 年 夏普,罗伯茨 ( 美国 ) 发现断裂基因  1994 年 吉尔曼,罗德贝尔 ( 美国 ) 发现 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转导信息的作用  1995 年 刘易斯,维绍斯 ( 美国 ) ,福尔哈德 ( 德国 ) 发现了控制早期胚胎发育的重要遗传机理  1996 年 多尔蒂 ( 澳大利亚 ) ,青克纳格尔 ( 瑞士 ) 发现细胞的中介免疫保护特征  1997 年 普鲁西纳 ( 美国 ) 发现了朊蛋白 (PRION) 并在其致病机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 1998 年 罗伯特,伊格纳罗. 墨拉德 ( 美国 ) 发现 “NO” 是心血管系统中传播信号的分子  1999 年 布洛贝尔 ( 德国 ) 识别蛋白质在细胞内活动的信号  2000 年 阿尔维德(瑞典)、保罗和埃里克 ( 美国 ) ,多巴胺的 “ 神经信号传送 ” 功能保罗埃里克  2001 年 美国的勒兰德 - 哈特韦尔、英国的保罗 - 诺斯及蒂莫希 - 亨特 发现控制细胞周期的关键  2002 年 布雷内,苏尔斯顿 ( 英 ) 和霍维茨 ( 美 ) 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 “ 程序性细胞死亡 ” 的基因规则 布雷内,苏尔斯顿 ( 英 ) 和霍维茨 ( 美 )  2003 年 保罗 - 劳特布尔 ( 美国 ) 和彼得 - 曼斯菲尔德 ( 英国 ) 在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域的发现 ( 英国 )  2004 年 理查德 · 阿克塞尔和琳达 · 巴克 ( 美国 ) 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  2005 年 巴里 - 马歇尔 ( 澳大利亚 ) ;罗宾 - 沃伦 ( 澳大利亚 ) 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疡的细菌  2006 年 安德鲁 · 法尔 ( 美国 ) 和克雷格 · 梅洛 ( 美国 ) ,发现了 RNA 干扰机制,控制遗传信息流动  2007 年 马里奥 - 卡佩奇和奥利弗 - 史密西斯 ( 美 ) ,马丁 - 埃文斯(英),在 “ 基因靶向 ” 技术贡献  2008 年 豪森 ( 德 ) 发现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巴尔-西诺西和蒙塔尼(法)发现 HIV 病毒  2009 年 伊丽莎白 布兰克波恩、卡罗尔 格雷德、杰克 绍斯塔克 ( 美 ) 发现了由端粒酶  2010 年 英国生理学家 “ 试管婴儿之父 ” 罗伯特 - 爱德华获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2011 年 美国博伊特勒,卢森堡裔法国霍夫曼,加拿大斯坦曼在免疫学领域的成果 。 近 20 年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1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发明了膜片钳技术 发现了细胞膜上单离子通道的功能 1992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发现蛋白质可逆磷酸化作用 一种重要的生物调节机制

1994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发现 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 转导信息的作用 1993 年诺贝尔生理学奖 发现断裂基因 基因在 DNA 上的排列由一些片段 隔开,是不连续的。 改变了以往对进化的认识,对于 生物学研究、进化论、肿瘤及遗传性 疾病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995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早期胚胎 发育的遗传控制 1996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细胞介导免疫的特征 研究揭开了胚胎由细胞发育成器官的 遗传秘密,有助于解释先天性畸型, 基因的突变是造成畸型、流产的主因。 确定了组织相容抗原在免疫中的作用, 为研究免疫系统对抗病毒的作用提供 了方向。

发现了朊蛋白 (PRION), 并在其致病机 理的研究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 199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美国的弗奇戈特、伊格纳罗和穆拉德因 发现 NO 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信使作用。 对研制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有重要意义, 硝酸甘油等有机硝酸脂通过释放 NO 而舒张 血管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999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决定蛋白质在细胞内转 移和定位的内部信号 瑞典 阿尔维德, 美国 保罗 和 埃里克 发现多巴胺的信号传送功能 2000 年 获 Nobel Prize

获 2001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发现了细胞周期的关键分子调节机制。 对细胞生长有巨大影响。 细胞周期控制缺陷会导致肿 瘤细胞染色体改变。 为治疗癌症创造了新方法。 发现了在器官发育和 “ 程序性细胞 死亡 ” 过程中的基因规则 健康的机体,细胞恰当诞生,也恰当 死亡。生死处于动态平衡中,如果平 衡破坏,就会患病。 如果该死的细胞没死,可导致恶性增 长,形成癌症。如果不该死亡的细胞 过多死亡,导致机能不全,如艾滋病。 利用 “ 程序性细胞死亡 ” 的机理,研究 可以治疗多种疾病的新方法

2003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领 域的突破性成就 2004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揭示了人类嗅觉系统的奥秘。 授予美国科学家保罗 · 劳特布尔和英国科 学家彼得 · 曼斯菲尔德。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上的关键性发现, 导致核磁共振成像仪的出现 美国科学家理查德 · 阿克塞尔和琳达 · 巴克。 他们在气味受体和嗅觉系统组织方式研究中 做出贡献,

200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基因敲除小鼠惠泽人类 通过培育各种 “ 基因敲除小鼠 ” , 得以对特定基因进行研究,建立 了人类疾病的动物模型。 了解基因与疾病的关系,可以开 发有效的治疗手段及药物 。 发现了 RNA 的干扰机制, 为控制基因信息提供了依 据。已广泛用作研究基因 功能的手段,有望开发治 疗疾病的新疗法。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8  德国豪森发现导致宫颈癌病因 -- 人乳头状瘤病毒( HPV )  法国弗朗索瓦丝 · 巴尔-西诺西和吕克 · 蒙塔尼因发现人类免疫缺 陷病毒 for his discovery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es causing cervical cancer Harald zur Hausen for their discovery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巴尔 蒙塔尼因

2009 年美国的布兰克波恩、格雷德、绍 斯塔克发现了染色体根冠制造的端粒酶 (telomerase) ,这种染色体自然脱落物 引发衰老和癌症 。 2010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奖励试管婴 儿发明人罗伯特 · 爱德华兹

2011 年 : 美国布鲁斯 · 博伊特勒、法国朱尔斯 · 霍夫 曼以及加拿大拉尔夫 · 斯坦曼, 表彰在免疫学领域的成果。 博伊特勒和霍夫曼发现了关键受体蛋白质,能识别微生物对动 物机体的攻击并激活免疫系统,这是免疫反应的第一步。 斯坦曼发现了能激活并调节适应性免疫的树突细胞,这种细胞 促使免疫反应将微生物清除出机体。

 2005 年 生理学医学奖授予 巴里 · 马歇尔和罗宾 · 沃伦 表彰其 发现了导致胃炎和胃溃 疡的细菌 — 幽门螺杆菌

The announcement is followed by an interview with Professor Staffan Normark about the 2005 Nobel Laureates. Interviewer is Marika Griehsel, journalist of BBC's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news channel BBC World. Prize announcement by Professor Hans Jörnvall, Secretary of 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 on October 3, Presentation by Professor Staffan Normark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 2005 Barry J. Marshall and J. Robin Warren receiving their Nobel Prize from His Majesty the King Carl XVI Gustaf of Sweden at the Stockholm Concert Hall, December 10, for their discovery of the bacterium Helicobacter pylori and its role in gastritis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

Receiving these Nobel Prize at the Stockholm Concert Hall, December 10, 2005

Barry J. Marshall delivering his Nobel Lecture at Lund University December 16, Nobel Lecture Helicobacter Connections Barry J. Marshall held his Nobel Lecture December 8, 2005, at Karolinska Institutet in Stockholm. He was presented by Professor Bo Angelin, Member of the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ology or Medic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