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艾萨克 · 阿西莫夫 (1920 - 1992) ,美国著名 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于 1920 年 生于俄国,三岁时跟随全家迁居美国。 1949 年他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博 士学位。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 一 、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和世界闻名 的全能作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谁能说说什么是因数? 在整数范围内( 0 除外),如果甲数 能被乙数整除,我们就说甲数是乙数的 倍数,乙数是甲数的因数。 如: 12÷4=3 4 就是 12 的因数 2 、回顾一下,我们认识的自然数可以分 成几类? 3 、其实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 你知道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的学.
Advertisements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3 的倍数特征 抢三十
质数和合数 2 的因数( ) 6 的因数( ) 10 的因数 ( ) 12 的因数 ( ) 14 的因数 ( ) 11 的因数 ( ) 4 的因数( ) 9 的因数( ) 8 的因数( ) 7 的因数( ) 1 、 2 、 3 、 4 、 6 、 12 1 、 11 1 、 2 、 5 、 10.

3 的倍数的特征 的倍数有 : 。 5 的倍数有 : 。 既是 2 的倍数又是 5 的倍数有 : 。 12 , 18 , 20 , 48 , 60 , 72 , , 25 , 60 ,

因数与倍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扶余市蔡家沟镇中心小学 雷可心.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运动热身 怎样找一个数的倍数? 从小到大写出 2 的倍数( 10 个): 写出 5 的倍数( 6 个) 2 , 4 , 6 , 8 , 10 , 12 , 14 , 16 , 18 , 20 5 , 10 , 15 , 20 , 25 , 30.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我们可以先写出几个 5 的 倍数来看看。 对,先研究小范围的数, 再进行推广验证。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梁 龙.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恐龙无处不在.
10.2 立方根.
活化石.
活化石.
分享者:王铖锴 林杨旭 李康 郑渝川 郑惟学 吴圆圆 冯诗雯 柯佳懿 陈一静 18.被压扁的沙子.
《高等数学》(理学)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 袁安锋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GeoScienceWorld出版社 7家地球科学领域的顶尖协会共同建立的非营利型组织,包括:美国石油地质师学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Petroleum Geologists、美国地质学会American Geological Institute、美国地质协会Geological.
基督徒 和 心理学.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 ——Windows Server 2008 R2.
世界上最大的恐龙 震龙 身长39——52米,高18米,重130吨。 最大的肉食龙:霸王龙。龙身长达14米,体重8吨。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比大小.
在数学的天地里,重要的不是我们知道什么,而是我们怎么知道什么。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中国XX大学 毕业答辩模板 此模板可用于本科毕业答辩/硕士毕业答辩/学术研究等.
第四章 四边形性质探索 第五节 梯形(第二课时)
西藏 Tibet.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10.3平行线的性质 合肥38中学 甄元对.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12.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2) 大连市第三十九中学 赵海英.
用计算器开方.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定理21.9(可满足性定理)设A是P(Y)的协调子集,则存在P(Y)的解释域U和项解释,使得赋值函数v(A){1}。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12 埃及的金字塔 ——苏教版第十一册 执教者:王尧尧.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 认识几分之几 gjq.
第4课时 绝对值.
2.2直接证明(一) 分析法 综合法.
TEM8人文知识 ——英语国家概况部分讲解 上外贤达学院 昌兰华.
2、5、3的倍数的特征.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一)恐龙无处不有 (二)被压扁的沙子.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 (一)恐龙无处不有 (二)被压扁的沙子.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 自由代数 定义19.7:设X是集合,G是一个T-代数,为X到G的函数,若对每个T-代数A和X到A的函数,都存在唯一的G到A的同态映射,使得=,则称G(更严格的说是(G,))是生成集X上的自由T-代数。X中的元素称为生成元。 A变, 变 变, 也变 对给定的 和A,是唯一的.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山底小学 谢雪琴.
Sssss.
小狮子爱尔莎 授课者: 鲁邱云.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作者简介: 艾萨克 · 阿西莫夫 (1920 - 1992) ,美国著名 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于 1920 年 生于俄国,三岁时跟随全家迁居美国。 1949 年他获得了哥伦比亚大学的物理学博 士学位。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小说家之 一 、哥伦比亚大学的化学博士和世界闻名 的全能作家

科普短文:能 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的介绍科学知识、科学道理的小品文 , 就是科普短文。这类文章 一般融 知识性、 科学性、趣味性于一体, 极少使用专业 术语, 语言通俗易懂, 易于读者理解。在 说明中根据需要可适当地 穿插记叙、描写 等 多种表达方式, 运用 比喻、拟人等修 辞手法。

恐龙: 恐龙是生物史上最引入注目的已绝灭的 爬行动物。它们在晚三叠世 ( 或中三叠世 ) 由假鳄类进化而来,至晚白垩世绝灭, 在地球上生活了 1 . 6 亿年。在中生代恐 龙成为最繁盛的动物之一,故此,中生 代被称为 “ 恐龙时代 ” 。中国是世界上少 有的几个恐龙化石丰富的国家,到目前 为止,世界上发现了约 350 个恐龙蛋,中 国就有 80 个左右,约占总数的 23 %。

恐龙无处不在

解决生字词: 遗骸 蟾蜍 褶皱 劫难 追溯 两栖 鸟臀目 hái chán chú zhě zhòujié sù qītún 遗骸: 褶皱: 劫难: 致密: 追溯: 天衣无 缝: 遗留下来的骨骸; 由于地壳运动,岩层受到挤压而形成的弯曲; 灾难; 细致精密; 原意是逆流而上。现常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 神话传说,仙女穿的天衣,没有缝儿。 比喻事物没有一点破绽。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 证明了 “ 板块构造 ” 理论的正确。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 什么是 “ 板块构造 ” 理论? 4. 什么是 “ 泛大陆 ” ?复述 “ 泛大陆 ” 分离 成七大洲的过程。

1986 年 1 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 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 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 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 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 界各地。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 自己在迁移。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 题?

3. 什么是 “ 板块构造 ” 理论? 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 拼合在一起, 但又在缓慢移动的大板块构 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 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个 板块下面俯冲。

4 、什么是 “ 泛大陆 ” ?复述 “ 泛大陆 ” 分离成七大洲的过程。 2.25 亿年前 —— 完整的泛大陆 2 亿年前 —— 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 6500 万年以前 —— 完全分开

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 得出结论 南极发现恐龙 — 恐龙并不适应南极气 候 — 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 上去的呢? 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 — 提出大陆板块构造理论 ——“ 泛大陆 ” 形成时,恐龙在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 — 后来 “ 泛大陆 ” 又分成四个部分 —— 所 以每一块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 “ 恐龙无处不在 ” 是支持 “ 板块构造理论 ” 的 新的有力证据。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恐龙 板块理论 生物学 地质学 紧密联系 相互影响 不同科学领域

“ 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 个科学领域的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 生影响。 ” 议论 是全篇行文的逻 辑基础,起到总领 全文的作用。

分析文章结构: 全文共 15 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1) :用一个科学观点引 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 (2 — 14) :阐述说明内容。 第三部分 (15) :总结说明内容,结 束全文。

( 1 )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 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 得多么天衣无缝。 这一句补充交代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 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的 互补性,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 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 多深层证据。

1. 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 能找出来吗? 撞击说撞击说 火山说

2. 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 据又是什么? “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 ” 证据 1 :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 发现了斯石英 —— 压扁的沙子。 证据 2 :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 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 “ 斯石英 ” 存在。

质疑、讨论:

2 、什么叫被压扁的沙子?它是怎么形成的? 有什么特性?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1 、本文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这一问题 目前有几种说法?根据是什么? 3 、被压扁的沙子(斯石英)与恐龙的灭亡 有没有联系?为什么?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 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 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 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 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 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 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问题:恐龙灭亡的原因是什么?撞击说? 火山说? 斯石英的特 性: 高压下形成 高温下会复 原 大自然中 的斯石英 只能是撞 击形成的。 新墨西哥洲的岩层(斯石英) 的年龄为 6500 万年与恐龙灭亡的时间 一致, 新仪器的检测证明斯石英存 在原子排列 6500 万年前 地球 发生撞击, 恐龙是在撞 击中灭亡的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 1 — 4 ),提出 “ 撞击说 ” 和 “ 火山 说 ” 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 —— 举例提出 “ 撞击说 ”—— 举例提出 “ 火山说 ” 。 第一部分( 1 — 4 ),提出 “ 撞击说 ” 和 “ 火山 说 ” 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 —— 举例提出 “ 撞击说 ”—— 举例提出 “ 火山说 ” 。 第二部分( 5 — 全文完),通过对 “ 被压扁 的沙子 ” 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 绝,支持 “ 撞击说 ” 。 第二部分( 5 — 全文完),通过对 “ 被压扁 的沙子 ” 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 绝,支持 “ 撞击说 ” 。 由果到因 逻辑顺序

揣摩语言 ( 1 )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 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 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揣摩语言 ( 2 )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 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 “ 二氧化硅 ” 。

揣摩语言 ( 3 )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 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 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 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 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 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 者思维的活跃

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1 、地球上所有冰的 9/10 都在南极。 2 、如果二氧化硅处于超高压状态, 那么它的原子相距 很近, 从而变得极为致密. 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 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这种被压扁的沙子就 叫作斯石英。 3 、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 4 、每隔一段时间,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聚在一起, 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 列数字 作比较、下定义 打比方 下定义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中心思想

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逻 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 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 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 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说明顺序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列数字、作诠释 说明方法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 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说明角度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 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 “ 板块构造 ” 理 论)的正确。 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 “ 被压扁的沙子 ” 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 的科学思维方法。

说明语言 准确简练 浅显易懂

主题思 想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 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 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 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 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 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 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 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 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 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