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艾滋病( Acquired I 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所致。  1983 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分离出淋巴结病相关 病毒, LAV  1984 年美国肿瘤研究所分离出人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艾滋病自然史、诊断与分期 艾滋病自然史、诊断与分期 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 蔡卫平 Tel: Tel:
Advertisements

桃園縣中壢市青埔國小 宣導日期:99年12月17日 宣導者:詹德木老師 活動地點:視聽教室 愛滋病 AIDS 愛滋病 (AIDS) 防治宣導.
1 抗击艾滋 从我做起 江苏省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 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 2013 年 11 月 10 日 (健康教育)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张庆 李凤霞 山东省济南卫生学校 关 爱 生 命 预 防 艾 滋关 爱 生 命 预 防 艾 滋 中等职业学校 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课.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关于艾滋病 —— 从生物学角度看 AIDS. 你所知道的 你已经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病原体: HIV 病毒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 HIV 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由于没有疫苗,差不多所有的 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温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艾滋病 2004 年 11 月. 一、定义  艾滋病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引起的以机会性感染和机会性肿 瘤为特征的一种传染病,又称为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公共课教学部教师 全红霞 性与爱是人类精神的一道 最强烈的光辉, 穿越灵与肉 \ 穿越 神圣与世俗, 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______ 佚名.
1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 第十九章 Chapter 19 贵阳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艾滋病专题 艾滋病 艾滋病是英语 “AIDS” 中文名称, AIDS 是获得 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 HIV )后引起的一种致 死性传染病。 HIV 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 机体 逐渐丧失防卫能力而不能抵抗外界的各种 病原体,因此极易感染一般健康人所不易患的感.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 "HIV" 病毒引起。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 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 T4 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 T4 淋巴 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 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 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 本身并不会引发.
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 3 、烧伤病人治疗时,一般应尽量用自己的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1 、当流感流行时,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 2 、你知道艾滋病吗?患者可能因小小的感冒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逆转录病毒. 第三十七章 逆转录病毒 分三科 肿瘤病毒亚科 : 一些动物白血病病 毒、人类嗜 T 细胞病毒等 慢病毒亚科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属之 泡沫病毒亚科 概念:指一类含有逆转录酶的单股正链 RNA 病毒。 种类 :
什麼是愛滋病 AIDS ?  Acquired 後天性  Immune 免疫  Deficiency 缺乏  Syndrome 症候群.
二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1 )免疫缺陷病 2 )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3 )自身免疫病等.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艾滋病知识与预防 授课人:黄友连 封开县长岗镇初级中学. 一、艾滋病的定义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英语缩写 AIDS 。 1981 年在美国首次注射 和被确认。曾译为 “ 爱滋病 ” 、 “ 爱死病 ” 。 分为两型: HIV-1 型和 HIV-2 型,是人体 注射感染了 “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血液肿瘤 金娟 在没有有效 的艾滋病疫苗 的情况下, 了解 和掌握预防艾 滋病的知识、 避免有可能导 致艾滋病的行 为是预防艾滋 病的有效方法。
主要致病性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深部感染真菌. 浅部感染真菌 皮肤癣真菌 皮肤癣真菌 ( Dermatophytes ) 1 、生物学性状 Sabouraud 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逆转录病毒及其他病毒. 教学目的 掌握: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生物学特性 熟悉: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致病性、免疫性。
第二十四章 其他病毒 第一节 狂犬病病毒 rabies virus 一、生物学性状 1. 根据表面糖蛋白 G 的不同可分为 4 个血清 型。 2. 抵抗力不强,易被强酸、碱、乙醚灭活。
第十二章 性传播疾病 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强欣.
五、艾滋病病人的护理 平凉医专内儿护理教研室.
艾滋病及其皮肤表现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孙建方.
PBL--关于艾滋病.
第六节 马拉色菌毛囊炎 一、病因 糠秕或球形马拉色菌 。 马拉色菌毛囊炎(Malassezia folliculitis)又称
愛滋病 小心愛滋病 是很恐怖的喔.
時間: 、22 學校:美和科技大學 講員:屏東基督教醫院-彭恩美個管師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逆转录病毒 逆转录病毒 是一大组含有逆转录酶 的RNA病毒。 对人致病的主要是HIV、人类嗜T细胞病毒.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第五章 性生理卫生.
第33章 逆转录病毒.
艾滋病 (AIDS).
关爱生命 关爱生活 弋阳县疾控中心艾滋病防治办公室.
艾滋病防治知识政策 及高危行为干预.
第四十二章 抗真菌药和抗病毒药.
第四十四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Antifungal and antiviral drugs 制作:田汉文.
肺结核.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RNA的合成与加工 生物化学.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水痘和带状疱疹.
生活事件教案 愛滋風雲.
艾 滋 病.
社会共同参与 促进艾滋病综合防治 克拉玛依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王峰 2014年4月15日.
携手同行 共抗艾滋 --北碚区中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 北碚区柳荫中学 2017/9/9.
病毒感染与免疫.
湖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O一O年十一月二十二日
新疆艾滋病(AIDS)流行趋势与临床表现特征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31章 其他病毒 人乳头瘤病毒 Human Pagilloma Virus.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預防愛滋病 六忠 何慧妤 專題研究報告.
常见致病病毒 (二).
主题班会 预防艾滋,共建美好校园 阳泉实验中学.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愛滋病防治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愛滋病防制教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談愛滋 AID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 艾滋病( Acquired I 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 感染所致。  1983 年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分离出淋巴结病相关 病毒, LAV  1984 年美国肿瘤研究所分离出人类 T 淋巴细胞病 毒Ⅲ型、 HTLV -Ⅲ 现肯定 LAV 与 HTLV -Ⅲ为 HIV 。

 HIV 为 RNA 病毒,直径 100 ~ 140nm ,包 膜 蛋白 gp120 及 gp41 组成, HIV 有结构基因 ( gag 、 pol 、 env )及调控基因( tat 、 rev 、 vpu 、 vpr 、 nef 、 vif) , gag→ 核心蛋白, pol→ 逆转录酶, env→ 包膜蛋白, tat , rev 等与复制有关。  1986 年发现 HIV -Ⅱ型 与 HIV -Ⅰ有 80 % 血清交叉, 20 %阴性。

 传染源:患者, HIV 携带者,其中血清 阳性的无症状者传染性最强。  传播途径有三个:  性传播:同性、异性、双性。  血及血制品:直接输入、器官移植、人 工授精、共用针头、共用器械。  母婴传播:宫内、分娩、哺乳。

 HIV 选择有 CD4 受体的细胞结合,主要为 CD4T 细 胞  Gp120 包膜蛋白结合 CD4 受体,在 gp41 透膜蛋白 协助下, HIV 进入细胞,脱壳,在病毒逆转录酶 作用下,逆转为 DNA ,在 DNA 酶作用下,在胞浆 内低水平复制,部分与宿主胞核整合成为前病毒, 进入潜伏期,经 2 ~ 10 年激活后, 复制 RNA 病毒 及蛋白,破坏 CD4T 细胞,引起 CD4T 细胞结构及 功能损害而致病。

 单核巨噬细胞, 与神经系统损害相关  CD8T 细胞, 丧失对 HIV 特异的细胞溶解作用  B 淋巴细胞, 体液免疫受损

 急性感染期: 感染后 3 ~ 4 周出现。发热、 淋巴结肿大、咽炎、皮疹、肌关节痛、白 细胞及血小板下降、腹泻、头痛、恶心、 肝脾肿大、鹅口疮、神经症状等,持续 2 ~ 3 周,进入潜伏期。窗口期:从感染 HIV 到形成抗体的时间平均为 65 天, 95 % 在感染后 6 个月转阳。

无症状 HIV 感染: 仅少数患者淋巴结肿大, CD4 及 CD4/CD8 比值正常, 但 HIV 抗体阳性。此期多在 7 ~ 10 年,平均 8 年。

艾滋病相关综合征( AIDS - Related Complex,ARC ) : 发热、乏力、盗 汗、腹泻、淋巴结肿大、体重下 降。 CD4 细胞下降至 200 ~ 400 /μl 完全型艾滋病:出现机会菌感染及 恶性肿瘤, CD4 细胞 <200/μl 。

 严重细胞缺陷, 主要是 CD4 细胞  机会菌感染  伴发恶性肿瘤, 特别是 Kaposi 肉瘤。

 细菌类 鸟型结核分支杆菌感染(肺部,播散性) 人型结核分支杆菌感染(淋巴腺结核, 肺结核,播散性结核) 堪萨斯分支杆菌感染 奴卡氏菌感染 军团病菌属感染 沙门氏菌感染

 真菌类 白念珠菌感染(口腔、食道) 新生隐球菌感染(肺部, CNS ,播散性) 菲状菌感染(肺部) 荚膜组织胞浆菌感染(播散型) 粗球孢子菌感染(播散型) 毛霉菌感染(眼,鼻以至全身)

 病毒类 CMV 感染(播散型,肺部,视网膜, CNS ) HSV 感染(进行性)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带状疱疹) 腺病毒感染(泌尿道) 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进行性多灶性 脑白质病, PML ) EBV 感染(伯基氏淋巴瘤,鼻咽癌等)

 原虫类 PCP 感染(肺部,播散型) 弓形虫感染( CNS ,肺部) 隐孢子早感染(肠炎) 等孢子虫感染(肠炎) 粪类圆线虫感染(肺, CNS 播散型)

 包括感染、肿瘤及非感染性炎性皮肤病三类。 发病率达 92 %。  特点:严重 不典型 难治

 急性 HIV 皮疹, 30 %~ 50 %发生,常 位于面、躯干、上肢,直径 2 ~ 5mm 的皮色丘疹,数个至数百个,有瘙痒, 可有脱屑,掌跖皮损类似梅毒疹。

1. 传染性软疣:短期大量发生,泛发性分 布,治疗顽固。 2.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 20 %发生,隆起的 白斑,位舌背、舌缘, 表面毛状,与 EB 病毒感染相关,特异性强,出现后 31 个 月内, 48 %~ 83 %发生 AIDS 。

3. 带状疱疹: 3 %~ 4 %发生,易出现 播散性带状疱疹,易伴发系统损害。 4. 单纯疱疹:皮损表现特殊,呈牛痘 状白色,浅黄色丘疹,中央凹陷, 肛周出现环状溃疡,直径可达 20cm 。

5. 尖锐湿疣: 3 %~ 6 %发生,男性同性 恋高达 40 %,易出现巨大尖锐湿疣, 常位于肛周及阴茎。 6. 巨细胞病毒感染:肛周、会阴、臀部、 大腿、直肠粘膜及口腔出现境界清楚 的结节、斑块或溃疡。

7. 口腔念珠菌病: 4 %发生,损害广泛, 难治。 8. 隐球菌病: 2 %~ 9 %,多形皮损,包 括结节、斑块、脓疱、脓肿、赘生物 及溃疡,播散性皮损可呈疱疹样,还 可有脂膜炎、蜂窝织炎及血管炎改变。

9. 各型浅部真菌感染:体癣、汗斑、 股癣等。 10. 严重毛囊炎及脓疱疮 11. 皮肤结核:例瘰疠性皮肤结核。 12. 杆菌性血管瘤病

 1.Kaposi 肉瘤:有特异性, 30 %发 生,损害小,分布广,多位于身体 上部,进展迅速,青红色、暗紫红 色斑疹、丘疹及小结节,压之不褪 色,进展期可有疼痛,以面部多见, 也可累及内脏,常见胃肠道、淋巴 结及肺。

有 4 个临床亚型:  结节型 紫兰棕色结节、斑块  浸润型 鲜红浸润结节  淋巴腺型 皮肤及淋巴腺受累  播散型 内脏有损害。

2. 非何杰金淋巴瘤 4 %~ 10 %发生, 丘疹、结节多见。 3. 其他肿瘤: MF 、 SCC 、 BP 、 BCC 、 MM 等也可发生。

1. 脂溢性皮炎: 70 %~ 80 %,多为早期 表现,皮损广泛而严重。位于双颊类 似 SLE ,有角化时类似银屑病。 2. 毛发异常:有斑秃,休止期脱发及白 发,睫毛长。

3. 毛细血管扩张:躯干上部多见,新 月状毛细血管扩张伴弥漫性红斑, 发病率高。 4. 获得性鱼鳞病:可伴掌跖角化。 5. 银屑病 1.7 %~ 5 %,也有报道高达 20 %,常预后差。

6. 黄甲综合征:甲远端变黄、混浊、 甲半月消失,有纵嵴。 7. 药疹:因多种用药出现各种药疹 表现。

8.HIV 脂肪重新分布综合征 颊、颜及四肢皮下脂肪减少,后颈部、颈 周围、乳房及腹腔脂肪增多,多在抗病毒 治疗后发生 9.HIV 相关性瘙痒: 有毛囊性及非毛囊性二类皮损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 Kaposi 肉瘤( AIDS 相关) 环状溃疡型单纯疱疹 牛痘样单纯疱疹 杆菌性血管瘤病 泛发性成人传染性软疣 结痂性疥疮 睫毛过长

脂溢性皮炎 玫瑰痤疮 肛门瘙痒症 口腔毛状粘膜白斑 银屑病 甲真菌病 Reiter 病 疣 特应性皮炎 皮肤粘膜念珠菌感染 带状疱疹 金葡菌性毛囊炎

单纯疱疹 传染性软疣 杆菌性血管瘤病 全身性真菌感染 Th 细胞小于 50/μl ,患者进入晚期 AIDS 泛发性难治性传染性软疣 慢性水痘带状疱疹感染 棘状皮肤阿米巴病 皮肤非典型分枝杆菌病 结痂性疥疮

 1993 年 CDC 标准: 1. 临床 C 型:有 25 种 AIDS 指征之一的 HIV 抗体阳性者 2.CD4T 细胞 <200/μl 或其百分比 <14 %的 HIV 感 染者(即 A3 、 B3 )

 HIV 抗体阳性者有以下一项者,为实 验室确诊艾滋病病患者 1. 近期( 3 ~ 6 个月)体重减少 10 %以 上,持续发热 38 ℃一个月以上者。

2. 近期( 3 ~ 6 个月)体重减少 10 %以 上,持续腹泻(每日 3 ~ 5 次以上) 一个月者。 3. 卡氏肺囊虫肺炎 4.Kaposi 肉瘤 5. 明显的霉菌及其他条件致病感染者

 若 HIV 抗体阳性者体重减轻、发热、腹泻 症状接近上述标准,且具有以下一项者, 可为实验室确诊艾滋病患者 1.CD4/CCD8 淋巴细胞比值 <1 , CD4 细胞计 数 下降。

2. 全身淋巴结肿大 3. 明显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 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 神经功能障碍。

临床分类 ( A ) ( B ) ( C ) CD4 + T 淋巴 无症状的,急 有症状,但无 有艾滋 细胞分类 性(初期) HIV A 或 C 的情况 病指征 或 持续的全身 淋巴结肿大 ① ≥500/μl A1 B1 C1 ② 200 ~ 499/μl A2 B2 C2 ③ <200/μl A3 B3 C3 ( T 细胞计数中 的艾滋病指征)

分类 详细内容 下述分类前提,必须是 HIV 感染者。 分类 A 凡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者,即可归入 A 类: 1. 无症状的 HIV 感染者; 2. 持续的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3. 有急性(初期) HIV 感染的疾病或病史者。

1. 杆菌引起的血管瘤病; 2. 口咽部的念珠菌病(鹅口疮); 3. 持续、经常或治疗反应差的外阴阴道念珠 菌病; 4. 宫颈发育异常(轻度 / 严重) / 宫颈原位癌; 5. 持续 1 个月以上的全身性症状,如发热( 38.5 ℃) 或腹泻;

6. 口腔有毛状粘膜白斑; 7. 包括至少二次明显的突发或一处以上皮区的带 状疱疹; 8. 特发的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9. 李司忒菌病; 10. 盆腔炎症性疾病,特别是并发输卵管卵巢脓肿; 11. 周围神经病。

1. 支气管、气管或肺的念珠菌病; 2. 食道念珠菌病; 3. 侵袭性宫颈癌; 4. 弥漫性或肺外的球孢子菌病; 5. 肺外的隐球菌病;

6. 引起慢性肠炎(病程 >1 个月)的隐孢子虫病; 7. 除肝、脾、淋巴结外的巨细胞病毒性疾病; 8. 导致失明的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 9.HIV 相关性脑病; 10. 单纯疱疹引起的慢性溃疡(病程 >1 个月), 或支气管炎、肺炎和食道炎; 11. 弥漫性或肺外的组织胞浆菌病;

12. 等孢子虫病引起的慢性肠炎(病程 >1 个月); 13.Kaposi 肉瘤; 14. 伯基特淋巴瘤; 15. 免疫母细胞淋巴瘤; 16. 脑的原发淋巴瘤; 17. 弥漫性或肺外鸟型结核分支杆菌复合症或堪萨 斯分支杆菌; 18. 任何部位(肺部或肺外)结核分支杆菌;

19. 弥漫性或肺外其他种别或未鉴定种别的 分支杆; 20. 卡氏肺囊虫肺炎; 21. 反复发作的肺炎;* 22. 进行性多病灶脑白质病; 23. 反复发作的沙门菌败血症; 24. 脑弓形虫病; 25. 由 HIV 引起的消瘦综合征。

爱滋病病人消瘦

爱滋病病人淋巴结肿大

爱滋病皮肤损害

毛状黏膜白斑病

艾滋病人脂溢性皮炎

艾滋病卡波氏肉瘤

念珠菌感染

艾滋病人手指病毒性瘭疽

艾滋病人糠秕孢子菌性毛囊炎

艾滋病人肛门尖锐湿疣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