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文明 資料搜尋: 音樂系呂睿涵 中文系胡潤萱 簡報製作: 數位系李俊昱 報告: 外語系邱桐盛
兩河流域 底格里斯河 (Tigris River) 和幼發拉底河 (Euphrates River) 形成的兩河流域古代文 明,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古希臘人把兩河流域叫做 “ 美索不達 米亞 ” ,意思是 “ 兩河之間的地方 ” 。
地理環境 美索不達米亞又分兩個部分,南邊叫巴比倫 尼亞,北邊叫亞述。就今天來說,兩河流域 相當於今天的伊拉克一帶。 1. 河水不定期氾濫 → 帶來肥沃土壤:農業最 早起源地 ( 小麥、大麥 ) 2. 地理上缺乏天然屏障 → 外患多,政權更迭 頻繁。 3. 週邊是沙漠,氣候乾旱,須仰賴人工灌溉 始能耕作 → 灌溉系統的興築與管理使此區的 重要公共事務。
兩河流域上政權變化的特色 文明 約略年代 ( 西元前 ) 政治發展重要文化 蘇美城邦 (Sumerian City States) 3500~ 城邦 2. 被阿卡德人 ( 閃米 族 ) 征服。 1. 青銅時代。 2. 以磚建屋。 3. 楔形文字 。 4. 陰曆。 5. 六十進位法。 烏爾王朝 (Dynasty of Ur ) 2200~1830 蘇美人復興 1. 《烏爾納姆法典》 2. 最古史詩:《基 爾迦曼》 ( 《鳩格米 西》 ) 3. 高塔神殿 巴比倫帝國 (Babylonian Empire) 1830~1550 受西臺人 (Hitties) 侵 襲而滅亡 1. 吸收蘇美文化 2. 《漢摩拉比法典》 迦爾底亞帝國 ( 新巴比倫帝國 ) 605~ 尼布加尼撒二世 (Nebuchadnezzar II, B.C.) 「巴比倫之囚」 2. 被波斯帝國所滅 1. 空中花園。 2. 計時:每日 12 小 時,每小時 120 單位。 3. 天文知識:占星 學、定黃道十二宮 星座。
生活 兩河流域的居民主要用使用牛、驢拉著 木犁耕地,最主要的農作物是大麥和椰 棗。大麥酒是人們最喜歡喝的飲料,椰 棗是人們的主食之一。 古代兩河流域缺少石料,最主要的建築 材料是黏土。壘牆、蓋房、鋪路,都是 使用黏土摻上切碎麥的大秸製作的土 磚 ,古代兩河流域的城市建築物都是 用這種黏土修建的。
埃及尼羅河流域 埃及仗尼羅河而存,河水流經七百哩之土,年泛 濫月餘,肥沃其地。入海之處,雲集四方商旅, 遂成港口。河水不達之處,荒土千里,故古希臘 史家希羅多德言之曰︰「埃及乃尼羅河之賜也。」 埃及人民把尼羅河比喻為哺育、滋養自己的偉大 母親。古代著名的《尼羅河頌》更是充滿了對其 贊美之詞; “ 光榮啊,起源於大地的尼羅河 ! 你川流 不息,為的是使埃及蘇生 ! 你灌溉土地,使一切生 物欣欣向榮。你生出大麥和小麥,好叫神廟裡歡 度節日。 ”
地理環境 定期氾濫:氾濫季 (7~10 月,農閒時期 ) 、 生長季 (11~2 月 ) 、乾旱季 (3~6 月,收穫 ) 。 地理位置孤立:較能免於外族的入侵, 生活較安定。
歷史分期 名稱約略年代政治特色 早期王國時期 3100~2686 B.C. 曼尼斯 (Menes) 統 一上埃及 ( 南 ) 與 下埃及 ( 北 ) 古王國時期 ( 金字 塔時代 ) 2686~2181B.C. 1. 首都:孟斐斯 2. 法老 (Pharaoh) : 王權崇高,是太 陽神、鷹神的化 身 3. 衰敗:建金字 塔致財政枯竭、 天災、地方貴族 僭權 1. 象形文字 2. 陽曆 3. 測量:幾何學、 三角學 4. 金字塔:古夫 (Khufu) 、卡夫雷 (Khafre) 、孟考雷 (Menkaure)--- 最 有名的三座,皆 位於吉薩 (Giza) 5. 木乃伊、《死 者之書》
名稱約略年代政治特色 第一中間期 ( 黑暗 時代 ) 2181~2040B.C. 貴族自建諸侯國, 紛亂的無政府狀 態 社會問題:大飢 荒 中王國時期 ( 封建 時代 ) 2040~1786B.C. 1. 首都:底比斯 2. 法老勢衰,貴 族抬頭 → 中央集 權 → 國王昏庸, 貴族勢盛 學術文化黃金時 期 發展貿易,打破 孤立 注重水利 第二中間期 1786~1567B.C. 西克索人 (Hyksos) 佔領 傳入馬拉戰車與 鐵製器具
尼羅河對古代埃及經濟的影響 尼羅河的人工灌溉對古代埃及中央集權專制主義的加強產生了一定的 影響,並且古代埃及創造的輝煌燦爛的文化,絕大多數都與尼羅河有 關系。尤為重要的是尼羅河對古代埃及經濟具有極為巨大的影響。 尼羅河每年的定期泛濫給埃及帶來大量肥沃的土壤和灌溉水源,古代 埃及人充分利用尼羅河的水利灌溉,創造了自己獨特的農業生產方式, 以及不同于其他地區的農作物品種,並對稅收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尼羅河的自然泛濫灌溉對其農業的發展具有重大的作用,它不僅灌溉 了土地,與此同時尼羅河的泛濫和流人盆地的河水帶來了許多有機物 和無機物,肥沃的石灰質淤泥和腐殖土,伴隨著洪水的流動,每年被 運送到尼羅河沿岸的洪水泛濫區和下游三角洲地區,形成淤積層。 據記載,沿岸的洪泛區,每年約淤厚 13 毫米。這種肥沃的薄層淤泥緩 慢而有規律的淤積現象,以一年為周期,長期延續不絕,對增強和保 持耕地肥力發揮了無與類比的巨大作用。更不可忽視的是,通過淤田 蓄水可以淋洗土壤鹽分,對土壤進行脫鹽,保證了土地的持久肥力。
相關時事新聞 亞斯旺 (Aswan) 位於尼羅河東岸,地處埃及和蘇丹的邊界,亞斯旺南郊 是第一瀑布 (First Cataract) ,也是尼羅河水路運輸的終點站,所有貨物 必須在此卸貨,轉換為陸路運輸工具再運送到內陸,因為這個緣故, 亞斯旺成為通商貨物集散地,為商貿重鎮。 通往亞斯旺南部內陸,這裡輪船已無法駛入,沒有了尼羅河的滋潤, 呈現的是一片蕭條的沙漠,後來在二十世紀引用英國技術,建立了高 壩 (High Dam), 和人工湖-納瑟湖 (Lake Nasser) ,不致使沙漠景觀過份 單調。 在古埃及年代,努比亞人經手過亞斯旺貿易商物,曾經風光一時,卻 在二十世紀時,英國人用科技引進人工湖泊-納瑟湖 (Lake Nasser) , 淹沒四十多個村莊以及許多古埃及遺跡,努比亞人無力和兵力強大的 英國抗爭,只能困守在這個 小島上,與現代文明僅一水之隔,慢慢退 出人類的歷史。 二十世紀初英國人用科技在尼羅河建立了高壩及納瑟湖,原先用意是 為了蓄水發電及調節水位,避免氾濫,可是結果卻不盡人意。
資料來源: htm htm /T-resource/book-3/ (2).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