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出神经系统药理学概论
第一节 传出神经系统组成 交感神经 副交感神经 2) 运动神经 1) 植物神经 ( 自主神经 ) 1. 按解学分类 :
第二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和受体 一传出神经系统的递质 (一)化学传递学说的发展 ( 电传递还是化学物质传递 ?) 1921 德国科学家 Loewi 的离体双蛙心灌流实验 1926 证明迷走神经释放的是 Acetylcholine(ACh) 1946 Von Euler 证明拟交感胺物质为 Norepinephrine(NE) or Noradrenaline(NA) 神经冲动的传递是突触传递, 依靠化学传递物, 即递质 (Transmitter, 或 Mediator) 传递 神经冲动的传递是突触传递, 依靠化学传递物, 即递质 (Transmitter, 或 Mediator) 传递.
2) 肾上腺素能神经 (adrenergic nerve ) ( 二 )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 1) 胆碱能神经 (cholinergic nerve)
传出神经按递质分类 NE ACh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ACh NMNM 肾上 腺髓 质 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运动神经 β, 受体 N ACh β, 受体 节后纤维 Adr M-R N ACh N
( 二 ) 传出神经系统按递质分类 : 胆碱能神经包括 : 1) 副交感神经节前 / 节后纤维 2)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汗腺分泌神经、骨 骼肌血管舒张神经 3) 支配肾上腺髓质的交感神经节前纤维 4) 运动神经 肾上腺素能神经 : 几乎全部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传出神经突触的超微结构 1. 突触连接: ① 神经元之间的衔接处即突触 (Sinapse) ② 神经末梢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的衔接处称接点 (Junction) ,也可称突触 (Sinapse); ③ 运动神经与骨骼肌的连接叫神经肌肉接头 (neuromuscular Junction)
2. 突触包括三部分 : ① 突触前膜:是神经末梢邻近间隙的膜 ② 突触间隙 (synaptic cleft) ( nm ) ③ 突触后膜:是次一级神经元或效应器 细胞上的膜,骨骼肌细胞的突触后膜 也称终板膜( endplate membrane )
3. 运动神经的超微结构 :
1. ACh 的合成、贮存、释放和消除 1) 合成: + 胆碱 AcCOA ChAc ACh 胆碱 胆碱酯酶 乙酸 +
由乙酰胆碱酯酶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分解 : 一分子的 AchE 水解 6 × 10 5 个 ACh 分子 /min 。 2) 释放: 量子释放:每个囊泡释放的 ACh 的量为一个量 子, 一次神经充动以胞裂外排的形式可引起 200 300 个量子释放 ; 静息时有少量量子释放, 但不能引起动 作电流。 3) 消除
1. 交感神经的超微结构 : 澎体与囊泡 :1 个澎体中约 1000 个囊泡
2. 去甲肾上腺素的的生物合成、释放、 贮存、作用终止方式: DH 去甲肾上腺素 酪氨酸 多巴 多巴胺 TH DD
合成 NE 的限速酶: 酪氨酸羟化酶 (Tyrosine hydroxylase ) NA 与 ATP 和嗜铬颗粒蛋白 (PG) 结合, 贮存于囊泡。 ① 活性低,反应速度慢 ② 对底物要求专一 ③ 胞浆中的 DA 或 NA 可反馈抑制此酶 去甲肾上腺素的贮存: 特点
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的释放: 1) 胞裂外排, 大量量子释放; 2) 静息时少量量子释放; 3) 某些药物可促进 NA 释放: 麻黄碱, 间羟胺
传出神经递质的释放: 1) 胞裂外排( exocytosis ) 2) 量子化释放 3) 某些药物可促进 NA 释放: 麻黄碱, 间羟胺
3. 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消失: NE 通过再摄取 1 ( uptake1) 和 再摄取 2 (uptake 2) 再摄取 1 ( 75% - 95% )为储存型; 再摄取 2 为代谢型, 由 COMT 和 MAO 代谢。
二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 M 受体: 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支配的效应器细膜上的受体, 对以毒蕈碱( Muscarine )为代表的拟胆碱药较为 敏感,命名为毒蕈碱型受体( Muscarinic receptor ),简称 M 受体。 ( - )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命名: 胆碱受体: 能与 ACh 结合的受体,称为 ACh 受体
N 受体(配体门控型阳离子通道型) 位于神经节和神经肌接头及肾上腺 髓质该 类胆碱受体,对烟碱( Nicotine )敏感,命名为 烟碱受体( Nicotinic receptor )。 除了突触后膜有 M 、 N 受体外,突触前膜也有 M 、 N 受体, M -受体兴奋,抑制 ACh 释放(负反馈) N -受体兴奋,促进 ACh 释放(正反馈)
能与肾上腺素或去甲肾上腺素结合的受 体称 为肾上腺素受体,分为 α,β 两型。 α 受体又分为 α 1 和 α 2 在突触前膜的 α 2 兴奋时,抑制递质释放 ( 负反馈 ) β 受体又分为 β 1 和 β 2 在突触前膜的 β 2 兴奋时,促进递质释放 ( 正反馈 ) 肾上腺素受体
1. M 胆碱受体亚型: M 1 、 M 2 、 M 3 、 M 4 、 M 5 根据配体对不同组织的 M 受体相对亲和 力不同而分为五型。 (二)传出神经系统受体亚型:
M 1 M 2 M 3 组 胃壁细胞 心脏 外分泌腺 织 神经节织 脑 平滑肌 分 CNS 自主神经节 血管内皮 布 平滑肌 脑 自主神经 节 M 受体亚型分布
肾上腺素受体 α β α 1A α 2 α 2B α 1B α 1D α1α1 α 2A α 2C β 3 β 2 β 1
α 1 α 2 组 血管平滑肌 血管平滑肌 织 瞳孔开大肌 血小板 分 心脏、肝脏 脂肪细胞 布 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 胆碱能神经末梢 激 动 剂 去 氧 肾 上 腺 素 可 乐 定 阻 断 剂 哌 唑 嗪 育 亨 宾
α 肾上腺素受体亚型及其分布 药理分型 组织分布 α 1A 心、肝、小脑、皮质、前列腺、肺、输精管 肾、脾、主动脉、肺、皮质 α 1B 主动脉、皮质、前列腺、 海马 α 1D α 2 A 血小板、皮质、脊髓、蓝斑 α 2 B 肝、肾 α 2 C 皮质
三 传出神经系统受体功能及其分子机制 偶联 鸟核苷酸( Guanylylic acid )调节蛋白联结受体 ( 简称 G 蛋白偶联受体 ) 传出神经的受体分为两类即 :G 蛋白偶联受体和离子通道型受体。 根据信号转导机制, 传出神经的受体分为两类即 :G 蛋白偶联受体和离子通道型受体。 G 蛋白偶联受体 M-R a-R β-R 离子通道型受体 N-R
ACh 与 M 1 或 M 3 受体结合 G 蛋白 (G q/11 ) 激活 磷脂酶 C(PLC) 激活 磷脂酰肌 醇酯分解 三磷酸肌醇 (IP 3 ) 内质网贮存的 Ca 2+ 释放 胞浆内 Ca 2+ 浓度升高 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加 M 1 , M 3 胆碱受体的信号转导机制
ACh 与心脏 M 2 受体结合 G 蛋白 (G i /G o ) 激活 钾通道激活抑制腺苷酸 环化酶 (AC) 抑制 L- 型钙通道 心肌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心肌收缩减弱、 房室结传导减慢 cAMP 水平下降 心脏起搏电流减弱, 自律性下降 M 2 胆碱受体的激动效应
1 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过程 受体激动药与 1 受体结合 G 蛋白 (G q ) 激活 磷脂酶 C(PLC) 激活 聚磷酸肌醇水解 二脂酰甘油 (DAG) 三磷酸肌醇 (IP 3 ) + 蛋白激酶 C(PKC) 激活 内质网贮存的 Ca 2+ 释放 底物蛋白磷酸化 胞浆内 Ca 2+ 浓度升高 产生各种效应
受体激动药与 1 , 2 或 3 受体结合 激动兴奋性 G 蛋白 (G s ) 激活 L- 型钙通道腺苷酸环化酶 (AC) 激活 肌肉收缩增强 cAMP 水平升高 底物蛋白磷酸化,产生各种效应 cAMP 依赖的蛋白激酶激活 受体激动效应的信号转导过程
2 .离子通道型受体: N 碱受体: 属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型受体,由四种 亚基: 2α 、 β 、 γ 、 δ ,在 α 亚基有 Ach 的结 合位点。当 ACh 与 α 亚基结合后,离子通道 开放,调节 Na+ 、 Ca 2+ 、 K + 离子流动。 Na + 、 Ca 2+ 进入细胞,肌肉收缩。
细胞外信号 ( 激动剂、激素、神经递质、 Ca 2+ 等〕 (作为第一信使) G 蛋白活化或离子通道开放 效应器( Ca 2+,K + 离子通道、 AC 、 GC 、 PLC ) 受体的激活与信号转导小结 : 第二信使 ( cAMP 、 cGMP 、 IP 3 、 DAG 、 Ca 2+ 、 PKC ) 生 物 效 应生 物 效 应
第三节 传出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 器官受双重神经支配,其中以某 一神经作用占势,如心脏的窦房结,当 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同时兴奋时,则以胆 碱能占优势,心率减慢。
表 5-1 传出神经系统的受体分布及激动效应 效 应 器肾上腺素受体 效 应胆碱受体 效 应 心脏 窦房结 1,21,2 自律性增高, 心率加快 M(M 2 ) 自律性降低, 心率减慢 房室结 1,21,2 传导加快 M(M 2 ) 传导减慢 传导系统 1,21,2 传导加快 M(M 2 ) 传导减慢 心肌 1,21,2 收缩增强 M(M 2 ) 收缩减弱 血管平滑肌 皮肤、黏膜 1,21,2 收缩 舒张 腹腔内脏 1;21;2 收缩;舒张 舒张 冠状血管 1,2;21,2;2 收缩;舒张 舒张 骨骼肌 ;2;2 收缩;舒张 M(M 2 ) 舒张 脑 11 收缩 舒张 肾 1,2;1,21,2;1,2 收缩;舒张
效 应 器效 应 器 肾上腺素受体 效 应 胆碱受体 效 应 瞳孔开大肌 11 收缩 ( 散瞳 ) 瞳孔括约肌 M(M 3 ) 收缩 ( 缩瞳 ) 睫状肌 22 松弛 ( 远视 ) M(M 3 ) 收缩 ( 近视 ) 唾液腺 11 K + 和水分泌 M(M 3 ) K + 和水分泌 淀粉酶分泌 胃 运动和张力 1,2;1,21,2;1,2 减弱 M(M 3 ) 增强 括约肌 2;22;2 收缩 M(M 3 ) 松弛 分泌 M(M 1 ) 兴奋 肠 运动和张力 1,2;1,21,2;1,2 减弱 M(M 3 ) 增强 括约肌 11 收缩 M(M 3 ) 松弛 分泌 11 抑制 M(M 3 ) 兴奋 胆囊与胆道 22 舒张 M 收缩
效应器 肾上腺素受体 效 应 胆碱受体 效 应 逼尿肌 22 松弛 M(M 2 ) 收缩 括约肌 11 收缩 M 松弛 子宫 1,21,2 妊娠:收缩 (α 1 ) M 未定 松弛 (β 2 ) 未妊:松弛 (β 2 ) 皮肤汗腺 11 局部分泌 ( 手脚心 ) M 分泌 代谢 肝糖原分解 和 异生 1,21,2 增加 肝糖原分解 22 增加 脂肪分解 33 增加 肾上腺髓质 N1N1 分泌 骨骼肌 22 收缩 N2N2
第 四 节、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 的基本作用及分类 一 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基本作用
激动药 ( agonist)-- 针对受体 阻断药 (blocker)-- 针对受体或药物或递质 拮抗药( antagonist ) - 针对递质或药物 (一)直接作用于受体
( 二 ) 影响递质: 释放:麻黄碱 ↑ NE 释放 氨甲酰胆碱 ↑ ACh 释放 1. 影响递质释放: 释放 : 可乐定、碳酸锂 ↓ NE 释放 影响递质转运、贮存: 利舍平、可卡因、去甲丙米嗪 3. 影响递质转化: 胆碱酯酶抑制剂
( 二 ) 影响递质 1. 影响递质 释放 ↑ACh 释放 氨甲酰胆碱 ↑NE 释放 麻黄碱、间羟胺 ↓NE 释放 可乐定、碳酸锂 2. 影响递质转 运、 贮存 利舍平、可卡因、去甲丙米嗪 3. 影响递质 转化 胆碱酯酶抑制剂
二、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