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致远(物理学家) 广州 13 中吴国深制作
我国古代诗歌有将数字入诗的习惯,读来饶有趣 味,我们在读《项链》一课中曾谈到中国古代诗画的 空白艺术,就举了两首数字诗: “ 天生一只又一只, 三四五六七八只,凤凰何少鸟何多,啄尽人间千万 石。 ” (明 · 伦文叙《题苏东坡百鸟归巢图》) “ 一片一片又一片,两片三片四五片,六七八片 九十片,飞入芦花总不见。 ” (清 · 无名氏《冰雪诗》) 再如我们熟悉的 “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门 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 ” 。
这三首诗歌最为明显的共同特点就是数字入 诗,浅显易懂,并且从诗歌鉴赏的角度来说貌似 平淡无奇,实则奇崛无比。其中化平淡为奇崛的 就是每首的最后一句,诗意的大逆转给人以特别 深刻的印象。 这三首诗都曾用做过儿童启蒙读物, 既让懵懂小儿从浅易的句子中领略诗歌的魅力, 又让他们在风趣幽默、活泼灵动中认识数字,真 是一举两得。今天我们将学习著名物理学家沈致 远的形象而生动的科学小品文《说数》。
科学小品文 就是用小品文的形式来介绍科学 常识,说明某种事物或现象的形态、特征、成因、 功能和作用等。它的特点是语言通俗,篇幅短小, 形式活泼,常运用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以及比喻、拟 人等修辞手法。科学小品既有科学的严谨,又有文 学的情趣,学生阅读一些科学小品和浅显的科普文 章,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于我们开阔眼界、启迪 思维、丰富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爱科学、学科学、 用科学,提高综合素质都是很有意义的。
1 、要弄清文章的基本内容 ---- 科学小品的内容具有科学性,我们阅读时首先要 弄清它介绍了什么,解释了什么,对人类有什么作 用或危害。弄明白了这些问题,也就基本读懂了这 篇科学小品。 2 、抓住文章的条理 ---- 科学小品的表述具有一定的条理性,先说什么, 后说什么,顺序清楚,层次分明。一般来说,说明 或介绍事物时的顺序可分为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 逻辑顺序等几种。
3 、了解文章的表达方式 --- 科学小品的语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说明时 常借助一些说明方法,如下定义、作解释、分类 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列图表、引用等 等来表达要介绍事物的特点,或者采用比喻、拟 人等手法,把要介绍说明的抽象的概念具体化、 人格化、生动化,使我们对事物的特点、作用有 更清楚的认识。体会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对我 们全面了解事物、提高写作能力都有好处。
沈致远:江苏人,物理学家。 1990 年受聘于杜邦公 司中心研究院。中科院资深院士。主要从事高温超 导体应用研究。其专业著作《微波技术》被国内许 多高校有关科系长期用作教材。 93 年出版的《高温 超导微波技术》是该领域惟一的专著,被美国哥伦 比亚大学及中国清华大学等校选作博士研究生教材。
给下列暗红色字注音 衍生 一粲 契机 缥缈(飘渺) 宝藏 数轴 孜孜以求 拭目以待 永葆常新 沧海一粟 yǎn càn zī shì bǎo qì piāomiǎo zhóu zàng sù
给下列多音字组词: 轴( zhóu ) 藏( zàng ) 轴( zhòu ) 藏( cáng ) 率( shuài ) 调( diào ) 率( lǜ ) 调( tiǎo ) 数轴 压轴戏 调动 调和 宝藏 躲藏 效率 率领
给下列形近或音近字组词: 贷 拭 粟 赁 试 栗 震 缥 飘 振 瓢 剽 揭 竭 渴 贷款 租赁 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 拭目以待 跃跃欲试火中取栗 沧海一粟 缥缈 瓢泼 飘荡 剽窃 揭发竭尽全力渴望
解释下列词语: 1 、契机: 2 、抱屈: 3 、枯竭: 4 、震撼: 5 、虚无缥缈: 6 、孜孜以求: 7 、不足为奇: 指事物转化的关键。 叫屈。 (水源)干涸;断绝 震动,摇撼 勤勉地追求。 形容非常空虚渺茫。 不值得惊奇。
解释下列词语: 8 、四大皆空: 9 、浩如烟海: 10 、地老天荒: 11 、拭目以待: 12 、迎刃而解: 佛教用语,指世界上的一切都是虚幻 的。 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 也说天荒地老。指经过的时间很久。 擦亮眼睛等待着,形容期望的殷切或 等待某件事情的实现。 比喻主要的问题解决了,其他有关的 问题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到解决。
1 、速读课文,把握课文说明的对象和结构。 提示:本文是以 “ 数 ” 为线索,也是本文的说明对象, 并以 “ 数 ” 的发展演变进程为说明顺序。 其 “ 先分后总 ” 的结构可示意如下: 第一部分( 1—8 ):实数的演变(有理数到无理数) 第二部分( 9—12 ):虚数和复数的出现; 第三部分( 13 ):全文总结,展望未来。
有理数 无理数 虚数和复数 整数 自然数 负数 零 分数 圆周率
小徒弟巧背圆周率 山巅寺庙有师徒两人,师傅爱喝酒。一日,闲 来无聊,师傅考徒弟的记忆力,说: “ 祖冲之推算出 了圆周率,那么今天我把圆周率小数点后 20 位数写 出来,你必须在一炷香之内背出来,否则不许吃晚 饭。背出来了就赏你一壶酒喝。 一炷香后,徒弟一口气背出了小数点后 20 位数 “ ” 。徒弟赢了一壶美 酒,师傅惊喜之余又有点不甘心,问徒弟用什么方 法记住这些数字的?你知道吗?
小徒弟巧背圆周率 聪明的小徒弟把它编成了顺口溜: “ 山巅一寺一 壶酒( )。尔乐苦煞吾( )。把酒 吃,酒杀尔( )。杀不死,乐尔乐 ( )。 ”
自然数(正数) 零 虚数 无理数 负数 复数总结展望 分数 以 “ 数 ” 的发展演变进程为说明顺序,这种顺 序也可以说是逻辑顺序 (整数) (有理数) 实数
科学小品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作解释、分 类别、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引用、列图表 等等。请指出作者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并 举例说明。 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引用,打比方,拟人 等说明方法。
例如: 1 、举例子: “ 分数的引入解决不了不能整除的困 难,例如 1 ÷3=1/3 。分数当然也有原型,例如三人 平分一个西瓜,每人得三分之一。 ” 2 、下定义: “ 零和自然数以及带负号的自然数统 称为整数。 ” 3 、引用:文中咏诵圆周率和零的两首小诗。 4 、打比方: “ 你看!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 般排开,零居中央,颇有王者气象。 ” 5 、拟人: “ 无理者,不讲道理也!不知道为什么 圆周率背了这么个恶名? ”
1 、引用诗句 如:关于 “ 圆周率 ” 、 “ 零 ” 的小诗; 道是无理却有情 (原句:道是无晴却有晴。)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率绵绵无绝期。 (原句: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作用(好处):引用诗词能使文章生色、读者生趣, 给人以美的享受和艺术联想。)
(2)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 如: 1 、负数和正数分列左右如雁翅般排开,零居中 央,颇有王者气象。 2 、无理者,不进道理也!不知道为什么圆周率 背了这么个恶名? 作用(好处):用形象化的手法把枯燥无味的数字 生动地描绘出来,在枯燥中显示出灵性和生机。
( 3 )巧用成语、文言句式 如:零的原型是什么?是 “ 四大皆空 ” 还是 “ 一无所有 ” ? 这样一来负数开平方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从实数轴上的 “ 雁翅排开 ” ,发展到复平面上的 “ 众星 捧月 ” , …… 无理者,不讲道理也! 虚数和复数有没有实际的原型呢?乍看似乎 “ 虚 ” 无 缥缈, “ 复 ” 杂得很。 作用(好处):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可读性和行 文句式的生动活泼。
在一般人看来数字是枯燥无味的,课文却把枯燥无 味的内容表达得具体生动,趣味盎然。请你说说作 者是运用哪些技巧形成这种效果的。 ⑴从易到难,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说明顺序; 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有 趣; ⑶形象生动的表达方式,使语言通俗,生动,亲切。 并穿插了抒情和议论。
1 、文中第三自然段说 “ 零是数学史上的一大发明,其 意义非同小可 ” ,请归纳 “ 零 ” 的意义: 答案: ①零是一切数的基础 ②零是进位制的前提 ③零具有运算功能
2 、下列哪一项在 “ 数轴 ” 上没有对应点? A 、自然数 B 、零 C 、分数 D 、虚数 答( ) D 3 、联系全文内容,说说《圆周率》诗中的 “ 永 葆常新 ” 具体指的是什么? 圆周率的小数既不循环,也不终结,包含无 限信息。
4 、文中第一首诗中 “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率绵 绵无绝期 ” 是化用了( )朝诗人( ) 的 ( )里面的句。原句是: ( ) 唐 白居易 《长恨歌》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5 、读第 9 段,回答: “ 科学的创新精神 ” 在文 中具体指什么? 指数学家创造了本不存在的 “ 虚数 ” ,并用 符号 i 来表示,规定 i 的平方为- 1 ,从而解决 了负数开平方的难题。
6 、认真阅读文段,分别给 ” 虚数轴 “ 和复平 面 ” 下定义。 ①虚数轴: 数学家创造出来的一根用来表示虚数位置的 与实数轴相垂直的数轴。 ②复平面: 由虚实两根数轴组成的平面。
7 、通读全文,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人类祖先在创造自然数时,其选择实物原型就是 我们的十个手指。 B 、如果把数轴上相邻两个整数之间的空白用数字全 部填满,那么也就一味着所有的数都已经被发现了。 C 、即使用世界上顶尖的最先进最快速的超级电脑不 停地计算下去,一直算到地老天荒,也无法穷尽圆周 率的数值。 D 、虚数和复数的出现是因为电工学、量子力学等研 究领域在表示数值的需要。 C
8 、根据文意,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 、最近利用电脑计算圆周率的数值还是不能穷尽是 因为我们科技还不够发达。 B 、作者把枯燥无趣的数字表达得具体生动、趣味盎 然,这也是这位物理学家的科学创新精神。 C 、零也被提名为一千年来最重要的发明,是因为零 的重要性和价值远远高于其它数字。 D 、根据文中对数的发展说明,我们可以得知在不久 的将来还会有更多的新的数的产生。 B
1、小时候,爸妈起初教你数的时候,你可能 并不理解 1 、 2 、 3 、 4…… 到底是什么意思, 但你后来也许从不少诗歌中读到过数字,除 了前面的两首诗外,你还记得有哪些诗吗 ? 请 找出 2 首以上的诗来,或者你自己选择一个或 两个数字写 2 首小诗。 2、完成《每课一练》中本课的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