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 感染 (infec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 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 发病 (disease) :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 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  病原菌 (pathogenic bacteria) :指那些导致 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 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病原微生物的致病机理 彭慧琴 浙江大学医学院 现代医学导论 2013 级食品安全与营养专业求是科学班.
1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1 、荚膜 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一 层粘液性物质,厚度 ≥0.2 μm ,称 为荚膜;厚度< 0.2μm ,称为微荚 膜.
革兰氏阳性菌 : 葡萄球、链球菌、肺炎球菌肠球菌 革兰氏阴性菌 : 脑膜炎球菌和淋球菌和部分厌氧球 菌等。 第九章 球 菌 ( coccus ) 球菌:能够感染机体并可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 又称化脓性细菌 其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机制不同,在临床上常 引起创伤感染和医院内感染.
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细菌( bacterium ):是具有细胞壁和核质 的单细胞原核型微生物。 广义细菌包括:细菌、衣原体、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第一章 细菌的形态和结构Bacterial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常见致病细菌.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酵母作为研究病原菌致病效应分子的工具 文献阅读:游明亮 2017/3/5.
Department of pathogenic Biology of Gannan Medical University
任务一 剂型与剂量.
链球菌属.
实验四 病原性球菌的检验 病原性球菌,又称化脓性球菌,根据革兰染色性的不同,分为两类: G+球菌: 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是一类能够感染人体并引起化脓性炎症的细菌。
病 原 生 物 学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Medical Microbiology 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第九章 传染与免疫.
身体的防卫.
第三章 免疫系统和免疫功能 第一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节 特异性反应(免疫应答)
第6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 and Immunity of Bacteria
第三章 免疫系统与免疫功能 艾青中学 刘海华.
知识 + 实践 = 能力不断提高.
第 1 节 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球菌.
细菌的感染和免疫.
第十四章 动物源性细菌 (zoonotic bacteria) 或人兽(畜)共患病 引起这类疾病的细菌称:动物源性细菌 人兽(畜)共患病原菌
Chapter 9 Infection and Immunity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3节 身体的防卫.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第五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斗争 细菌 机体免疫力 细菌侵入机体能否引起感染取决于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防御能力。
项目六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 王波 主要内容: 一、细菌遗传的物质基础 二、基因突变 三、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四、研究细菌遗传变异的实际意义.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第六章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制 细菌侵入机体后,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机体不同程度的病理改变的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或传染
球菌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 第二节 链球菌属 第四节 奈瑟菌属 第三节 肠球菌属 金黄色葡萄球菌 A群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肺炎链球菌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病毒感染与免疫.
医 学 微 生 物 学 统编教材第6版 第10章课件 肖彭年 厦门大学医学院.
第 九 章 传染与免疫.
类 毒 素 一、细菌毒素 (一) 细菌毒素的概念 致病性细菌产生的毒性物质,统称为细菌毒素(bacterial toxoin)。细菌毒素可分为内毒素(endotoxin)和外毒素(exotoxin)两类。 内毒素一般指革兰氏阴性细菌细胞壁的外部结构而言,其化学成分是磷脂-多糖-蛋白质复合物。这些成分在细菌生活时不分泌至体外,仅在菌体自溶或人工裂解后才释放出来。内毒素性质稳定,耐热,毒性较外毒素弱。内毒素不能经甲醛处理(脱毒)成为类毒素。
《微生物和微生物学检验》 神木职教中心.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葡萄球菌属.
第十章 感染与免疫 树突状细胞 裸鼠(无胸腺).
兽医微生物学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HBsAg阳性肝细胞的膜表面HBsAg抗原的检测
曾 蔚 华西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 微生物学教研室
第六章 细菌的感染与免疫 细菌侵入宿主机体后,进行生长繁殖、释放毒性物质等引起不同程度的病理过程,称为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或传染。能使宿主致病的为致病菌或病原菌(pathogenic bacterium,pathogen),不能造成宿主感染的为非致病菌或非病原菌(nonpathogenic.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预防医学系 吉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Chapter 1 Morphological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prokaryotic
基因信息的传递.
细菌的感染 林旭瑷 副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博士学位论文答辩 欢迎广大师生莅临指导! 论文题目:乳酸链球菌素治疗奶牛隐性乳房炎的研究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Microbial Toxin 黄思琦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四章 细菌的感染与致病机理  感染 (infection) :是指病原微生物在宿主体 内持续存在或增殖。  发病 (disease) :表示病原微生物感染之后, 对宿主造成明显的损害。  病原菌 (pathogenic bacteria) :指那些导致 机体发病的细菌。是一群高度特化了的微 生物,为了自身的生存,已适应而且必须 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或增殖,有时可造成 宿主发病。

第一节 细菌的致病性与毒力 致病性 ( 病原性 ) : 病原菌在特定寄主体内定居、增殖并引起感染 的能力。它是病原菌种的特征。 要点:  病原菌的致病性是对特定的宿主而言的。  不同的病原体对宿主机体可引起不同的病理过 程。

毒力 (virulent) 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程度称为 ~ 。 同一细菌的不同菌株,其毒力不一样,同 一种细菌也有强毒、弱毒及无毒株之分。 毒力是菌株的特征。

细菌致病性的确定 柯赫法则要点: 第一,特殊的病原菌应在同一疾病中查见,在 健康者不存在; 第二,此病原菌能被分离培养而得到纯种; 第三,此纯培养物接种易感动物,能导致同样 病症; 第四,自实验感染的动物体内能重新获得该病 原菌的纯培养。

基因水平的柯赫法则 要点: 1 、应在致病菌株中检出某些基因或其产物,而 无毒力菌株中无。 2 、如有毒力菌株的某个基因被破坏,则菌株的 毒力应减弱或消除。若将此基因克隆到无毒菌 株内,后者成为有毒力菌株。 3 、将细菌接种动物时,这个基因应在感染的过 程中表达。 4 、在接种动物检测到这个基因产物的抗体,或 产生免疫保护。

细菌毒力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 (median lethal dose, LD 50 ) 能使接种的实验动物在感染后一定时限内死 亡一半所需的活微生物量或毒素量。 半数感染量 (median infectious dose, ID 50 ) 能引起接种的特定实验动物、鸡胚或细胞在 一定时限内半数发生感染发病所需的微生物 量。

第二节 细菌的毒力因子 毒力因子 (virulent factor) :构成细 菌毒力的物质称为 ~ 。 主要有侵袭力和毒素。

(一)侵袭力 (invasiveness) 病原菌在机体内定殖,突破机体的 防御屏障,内化作用,繁殖和扩散, 这种能力称为侵袭力。

1 定殖 (colonization)  细菌感染第一步就是在体内定殖 ( 定居 ) 。  粘附素 (adhesin) :凡具有粘附作用的细 菌结构成分,统称为 ~ 。  主要是 G - 菌的菌毛,其次是非菌毛粘附素, 如某些外膜蛋白 (OMP) 以及 G + 菌的脂磷 壁酸等。

粘附素受体 (receptor) 细胞或组织表面与粘附素相互作用的成份称 为受体,多为细胞表面糖蛋白,其中的糖残 基往往是粘附素直接结合部位,如大肠杆菌 F1 结合 D 甘露糖、 F5(K99) 结合唾液酸和半乳 糖。 部分受体为蛋白质,最有代表性的是细胞外 基质 ( ECM) 等。

某些粘附素无宿主特异性及组织嗜性。 例如 F1(1 型菌毛 ) 能与细胞表面的 D 甘露 糖残基结合, 大多数细菌的粘附素具有宿主特异性及 组织嗜性,如大肠杆菌的 F4(K88) 和 F6(987P) 菌毛分别粘附于猪的小肠前段 和后段,而 F2 及 F3 仅粘附于人的小肠, P 菌毛仅粘附于人的尿道上段。

E. coli with fimbriae

Adhesion adhesin EPITHELIUM receptor BACTERIUM

S. pyogenes 化脓链球菌 Fibronectin纤粘蛋白 lipoteichoic acid F-protein

2. 干扰或逃避宿主的防御机制  抗吞噬作用  抗体液免疫机制

抗吞噬作用 1. 不与吞噬细胞接触而抑制吞噬细胞的 作用,如链球菌溶血素等。 2. 抑制吞噬细胞的摄取,如荚膜、菌毛 和链球菌的 M 蛋白。 3. 在吞噬细胞内生存。 4. 杀死或损伤吞噬细胞,细菌通过分泌 外毒素或蛋白酶来破坏吞噬细胞的细 胞膜,或诱导细胞凋亡,或直接杀死 吞噬细胞。

抗体液免疫机制 细菌逃避体液免疫主要通过:  抗原伪装或抗原变异;  分泌蛋白酶降解免疫球蛋白;  通过 LPS 、 OMP 、荚膜及 S 层等的作 用,逃避补体,抑制抗体产生。

3 、内化作用 (internalization) 指某些细菌粘附于细胞表面之后,能进入吞噬 细胞或非吞噬细胞内部的过程。 内化作用对细菌的意义 : 细菌通过内化作用进入深层组织,或进入血液 循环,借以从感染的原发病灶扩散至较远或全 身的靶器官。宿主细胞为进入其内的细菌提供 了一个增殖的小环境和庇护所,从而使细菌逃 避宿主免疫机制的杀灭作用。

4 、在体内增殖 细菌如果在宿主体内增殖较快,在 感染初期就能克服机体的防御机制, 易在体内生存。反之,若增殖较慢, 则易被机体清除。

5 、在体内扩散 细菌分泌的胞外蛋白酶,最主要的作 用是作用于组织基质或细胞膜,造成 它们的损伤,增加其通透性,有利于 细菌在体内的扩散性。

胞外蛋白酶的种类 1. 透明质酸酶( hyaluronidase ) 2. 胶原酶 (collagenase) 3. 神经氨酸酶 (neuraminidase) 4. 磷脂酶 (phospholipase) 5. 卵磷脂酶( lecithinase ) 6. 激酶( kinase ) 7. 凝固酶( coagulase )

二、毒素 (toxin) 外毒素 内毒素

外毒素 (exotoxin) 某些病原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对宿 主细胞有毒性的可溶性蛋白质。 大多数外毒素在菌体内合成后必须分泌至胞 外。 少数外毒素存在于菌体细胞的胞周间隙,只 有当菌细胞裂解后才释放至胞外。

特性:①外毒素通常具有菌种特异性; ②外毒素的毒性作用极强;③外毒素的 毒性具有高度的特异性;④外毒素具有 良好的免疫原性;⑤多数外毒素不耐热; ⑥外毒素都是蛋白质,具有酶的催化作 用。

不同细菌产生种特异性的外毒素,如破伤 风梭菌产生破伤风毒素、炭疽杆菌产生炭 疽毒素、霍乱弧菌产生霍乱毒素等。 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机体的组织器 官有一定的选择作用,引起特征性的病症。 如破伤风毒素作用于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 胞,引起肌肉的强直性痉挛;但霍乱弧菌、 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许多细菌均 可产生作用类似的肠毒素。

抗毒素 (antitoxin) :外毒素具有良好 的抗原性,可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特异 性抗体,使机体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类毒素 (toxoid) :外毒素可用 % 甲醛溶液处理,使其毒性减弱或完全 丧失,而保留其抗原性。

外毒素的组成 大多数由 A 、 B 亚单位组成:  A 亚单位为毒素的活性中心(活性亚 单位); B 亚单位(结合单位),能使 毒素分子特异性地结合在宿主易感组织 的细胞膜受体上,并协助 A 亚单位穿过 细胞膜。

 A 、 B 亚单位单独均无毒性,其毒素结 构的完整性是其致病的必备条件。  B 亚单位可作为良好的亚单位疫苗。 B 亚单位可单独与细胞膜受体结合, 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并阻断完 整毒素的结合。

内毒素 (endotoxin) 指 G- 菌外膜中的脂多糖 (LPS) 成分,细菌 在死亡后破裂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 才释放。 G+ 菌细胞壁中的脂磷壁酸 (LTA) 具有 LPS 的绝大多数活性,但无致热功能。

特 性外 毒 素外 毒 素内 毒 素内 毒 素 化学本质蛋白质脂多糖 来源由某些革兰氏阳性菌或阴性菌分泌由革兰氏阴性菌菌体裂解产生 耐热性不耐热 耐热 毒性作用 特异性。为细胞毒素、肠毒素或神经毒素, 对特定的细胞或组织发挥特定作用 无特异性,全身性。致发热、 腹泻、呕吐 毒性强弱强,往往致死弱,很少致死 致热性对宿主不致热常致宿主发热 免疫原性强,较弱, 能否产生 类毒素 能不能 细菌外毒素和内毒素的特性比较

第三节 细菌毒力的增强与减弱  细菌毒力增强的方法 在自然条件下,回归易感动物(本 动物或实验动物)是增强细菌毒力 的最佳方法。

 细菌毒力减弱的方法 在体外连续培养传代 在高于最适生长温度下培养 在含有特殊化学物质的培养基中培养 在特殊气体条件下培养 通过非易感动物 通过基因工程的方法去除基因或用点突 变的方法使毒力基因失活,可获得无毒 力菌株或弱毒菌株。

补充内容 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 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到达体内适 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称 ~ 。 败血症:病原菌进入血流后,并在血流和全身组织 器官中大量生长繁殖,引起显著的全身症状。 毒血症:病原菌只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且 不进入血流,但其有毒产物(外毒素)进入血流引 起全身症状。 脓毒血症:化脓性病原菌进入血流,在血流中生长 繁殖,引起多个组织器官形成化脓病灶,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