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抗癌药物 李秋珵 08 化基班 200800110206. 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寻找治疗淋巴瘤 的药物时,想到了那个充满罪恶感的芥子气。 大胆的假设 —— 如果用它来治疗淋巴瘤是否有 效果? 科学的验证 —— 催生了人类第一个现代抗癌药 物:氮芥( HN2 ) 二氯二乙硫醚,简称硫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7章第7章 (Leukocyte differentiation antigen & cell adhesion molecules,CAM)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Antineoplastic Agents)
上皮细胞生物学研究中心 成立以来开展的主要合作研究项目 日期 中国科学院 2002 合作单位 项目
JAK/STAT信号通路 叶蕴瑶.
影响药物吸收的生理因素.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由免疫原、丝裂原或其他因子刺激细胞所产生的低分子量可溶性蛋白质,为生物信息分子,具有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促进造血,以及刺激细胞活化、增殖和分化等功能。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第六章 细胞因子(cytokine, CK) 第一节 CK的共同特点 第二节 CK的分类 第三节 CK的生物学活性 第四节 CK受体
歡迎各位111 家長 111 開學花絮 (相見歡) (小一新鮮人) 2. 班親會組織 3. 老師簡介 4. 班級經營理念說明.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第39章 抗恶性肿瘤药 邵阳医专药理教研室 周效思.
嘧啶类抗代谢物.
影响核酸生物合成的药物.
具有抗肿瘤作用的抗生素 烯二炔类抗生素 烯二炔(enedinye)类抗生素,由放线菌产生,对多种肿瘤细胞均有强烈的杀伤作用,且作用迅速,是迄今发现的活性最强的抗肿瘤类抗生素.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HLA:造血干细胞在分化成熟为不同谱系、各个谱系分化不同阶段及成熟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表达细胞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上皮细胞、神经内分泌细胞等。
抗有丝分裂和靶向抗肿瘤药物.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第十章 酶工程技术 第一节 酶的发酵生产 第二节 酶的分离纯化 第三节 酶分子的改造.
肝癌的靶向性介入治疗 武汉协和医院 冯敢生 郑传胜.
靶向制剂.
(carcinoma of the breast)
第四十七章 抗恶性肿瘤药 Antineoplastic Drugs
抗恶性肿瘤药概述.
肺结核.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 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南京中华中学 生物组 张萍.
五、作用于神经系统的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EAA)受体拮抗剂 抑制性氨基酸受体受体拮抗剂 神经肽Y受体拮抗剂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粘附分子 08/13/96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肿瘤靶向 药物控释 基于大分子的 Polymeric Tumor-Targeting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basis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Abnormal of Cellular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Disease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生物化学习题.
免疫细胞.
第40章 免疫应答.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肿瘤免疫 北京大学 王月丹.
医学免疫学 青海大学医学院免疫教研室 第二十章 肿瘤免疫 概述 与免疫关系 肿瘤抗原具有特异性 可诱导抗肿瘤免疫应答 Back.
移植 Transplantation 戴朝六 中国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
第二节 受 体.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第十四章 靶向制剂 主讲教师:易丹丹 14.1 概述.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药物的跨膜转运.
作用于血液系统药物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 李金鸣 教授.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金伯泉教授 肖 健 主讲.
由IgG或IgM类抗体与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在补体、吞噬细胞及NK细胞等参与下,引起的以细胞裂解死亡为主的病理损伤。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第三节 构成抗原的条件 一、影响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因素: 1. 分子量: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 原性越强。
H基因库(重链基因连锁群): --- 第14号染色体 κ基因库(κ链基因连锁群): --- 第2号染色体 λ基因库(λ链基因连锁群):
生物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癌基因、抑癌基因 与生长因子 Oncogenes, Anti-oncogenes and Growth Factors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化学治疗药物 Pharmacology.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靶向抗癌药物 李秋珵 08 化基班

抗癌药物的发展历程 20世纪40年代,美国科学家在寻找治疗淋巴瘤 的药物时,想到了那个充满罪恶感的芥子气。 大胆的假设 —— 如果用它来治疗淋巴瘤是否有 效果? 科学的验证 —— 催生了人类第一个现代抗癌药 物:氮芥( HN2 ) 二氯二乙硫醚,简称硫芥, 主要损害处于不同分化阶段 的血细胞,导致人体白细胞 急骤降低而死亡。

传统抗癌药物的分类 细胞毒类药(氮芥类、铂类钌类金属配合 物等药物) 抗核酸代谢类抗癌药物(如氨蝶呤、甲氨 蝶呤、氟尿嘧啶、 6- 巯基嘌呤等) 激素类药物(如丙酸睾丸酮、黄体酮、乙 烯雌酚、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抗生素类药物(如放线菌素 D 、丝裂霉素 C 、 博莱霉素、平阳霉素、蒽醌类等)

传统抗癌药物的缺陷 传统的抗癌药物是通过各种途径给药后,达 到一定的血药浓度分布于全身而产生治疗作 用 最大缺陷 —— 缺乏选择性,同时产生副作 用 解决方法 —— 实现药物对癌细胞的靶向作 用 靶向抗癌药物的优势 —— 靶向抗癌药物治疗能 在病灶部位保持相对较高的药物浓度,延长药 物的作用时间,提高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力,而 对正常组织细胞作用较小 靶向抗癌药物

关键 —— 靶点的确定。将 肿瘤形成、发展过程 中的关键因素作为 “ 靶 ” , 再去寻找狙击它的药 物 。 癌细胞内特定基因(如 c-myc 癌基因)转录的 mRNA 增加 癌细胞表面或其血管表面具有一系 列特异或过度表达的抗原或受体 癌细胞分裂演变过程中存在关键 的酶 (如蛋白酪氨酸激酶等)

靶向抗癌药物分类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1 单克隆抗体药物 2 叶酸受体靶向药物 3 磁性靶向药物 4

1.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蛋白酪氨酸激酶( PTK) 是一组催化蛋白质酪氨 酸残基磷酸化的酶,参与正常细胞生长和肿瘤 细胞恶性转化。 有资料表明,超过 50% 的原癌基因和癌基因产物 都具有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它们的异常表达 将导致细胞增殖调节发生紊乱,进而导致肿瘤 发生。 受体酪氨酸激酶通常具有一个可以与特定配体 相结合的细胞外结构域、一个跨膜区及一个可 以选择性地与底物结合并将其磷酸化的细胞内 激酶域。

格列卫 ® Gleeve (伊马替尼) 格列卫是临床上常用的细胞分子靶向药物,它 是一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慢性粒细 胞性白血病 (CML) 的治疗效果很好。国际上认为, 格列卫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分子靶向药物。 格列卫被被美国《科学》杂志列入 2001 年度十 大科技新闻;纽约《时代》杂志将其作为杂志 封面,称格列卫开创了药物研发的新时代。

格列卫的结构分析 格列卫的活性成份为甲磺酸伊马替尼,其化学 名称: 4-[(4- 甲基 -1- 哌嗪 ) 甲基 ]-N-[4- 甲基 -3 -[[4-(3- 吡啶 )-2- 嘧啶 ] 氨基 ] 苯基 ]- 苯胺甲磺 酸盐 吉非替尼 拉帕替尼

格列卫的作用机理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CML ): 患者Ph染色体异常, Ph产生一种酶,即为融合蛋白(Bcr-Abl),它增 强了酪氨酸激酶的活性,可以使细胞内数十种蛋白 质酪氨酸磷酸化。这种异常的酶能够发出信号并在 细胞内通过多种通路活化,通过一连串生化反应引 起癌基因的表达,导致人体内白细胞的过度增生。 抑制 BCR-ABL 酪氨酸激酶活性:设计合成了能与 BCR -ABL 蛋白上 ATP 结合部位竞争结合的分子 —— 格列 卫 格列卫是腺苷三磷酸酯酶竞争 性抑制剂。它在腺苷三磷酸酯 酶结合点发生结合,并且阻滞 了腺苷三磷酸酯酶的结合,从 而抑制了激酶活性

2. 单克隆抗体药物 什么是单克隆抗体? 利用 B 淋巴细胞杂交瘤技术可制备针对一种抗原决 定簇的抗体,这样的抗体称为单克隆抗体 (monoel onal antibody) 单克隆抗体药物的特点: ① 特异性。针对特定的单一抗原表位,具有高度 的特异性。抗肿瘤抗体药物的研究表明,其特异性 主要表现为特异性结合、选择性杀伤靶细胞、体内 靶向性分布以及具有更强的疗效 ② 多样性。主要表现在靶抗原的多样性、抗体结 构的多样性、作用机制的多样性等方面 ③ 定向性。抗体药物可以定向制造,即可根据需 要制备具有不同治疗作用的抗体药物

美罗华 ® Mabthera( 利妥昔单抗 ) 美罗华 ® Mabthera( 利妥昔单抗 ) 是全球第一个被 批准用于临床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 )的单 克隆抗体。 利妥昔单抗是一种嵌合鼠 / 人的单克隆抗体,该 抗体与纵贯细胞膜的 CD20 抗原特异性结合。此 抗原位于前 B 和成熟 B 淋巴细胞,但在造血干细 胞,后 B 细胞,正常血浆细胞,或其他正常组织 中不存在。

美罗华的作用机理 大约 90% 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是由不正常的 B 细胞 引起的。传统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治疗方式除了 破坏肿瘤细胞,还会损伤身体中的健康组织, 而美罗华只特异性针对 B 细胞。 美罗华与正常的和恶性的 B 细胞表面粘合,通过 这种粘合,来帮助人体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杀死 癌细胞。 正常的 B 细胞取代被杀死的癌细胞,于是免疫系 统重新注入了健康的细胞。

3. 叶酸受体靶向药物 叶酸 (folic acid , FA) 又名维生素 B11, 它可还 原为四氢叶酸,后者是一碳单位转移酶的辅酶, 参与一碳单位代谢和嘌呤、胸腺嘧啶的从头合 成。 细胞对叶酸的吸收有两种机制:一是通过低亲 合力的跨膜蛋白转运二氢叶酸、四氢叶酸进入 细胞;二是通过高亲合力的叶酸结合蛋白即叶 酸受体 (folate receptor, FR) 介导细胞内化将 叶酸摄入。后者为叶酸偶联药物进入细胞的主 要途径。 叶酸受体是一种与糖基化 磷脂酰肌醇连接的膜糖蛋 白,对叶酸有高度亲合性

作用前提与机制 作用前提:叶酸受体在大部分恶性肿瘤细胞表 面均有过度表达,而在正常组织中的表达高度 保守 ; 叶酸通过 γ- 羧基偶联其它小分子化合 物如抗肿瘤药物后,仍能保持与叶酸受体的高 亲合性。 作用机制:叶酸 - 药物偶联物与肿瘤细胞表面的 叶酸受体特异性结合后,通过内吞作用进入肿 瘤细胞。在细胞内的弱酸性环境 (pH 5) 中,叶 酸受体构型发生改变,释出叶酸 - 药物偶联物, 而受体又可回到细胞

4. 磁性靶向药物 盐酸阿霉素、 丝裂霉素 C 、 甲氨碟呤、米 托蒽醌、顺铂 、平阳霉素、 氟尿嘧啶等 载体材料 磁性材料 Fe 3 O 4 磁粉、 纯铁粉、铁磁 流体或磁赤铁 矿 磁性靶 向药物 靶向载药微球 (高分子材料) 磁性靶向药物由磁性材料、载体材料、抗癌药物 组成,可通过静脉、动脉导管、口服或注射等途 径给药, 在外加磁场下, 通过纳米微粒的磁性导航, 使其移向病变部位, 达到靶向治疗的目的 抗癌药物

研究展望 多药联用,联合治疗:靶向抗癌药物 可与原来 的细胞毒类药、抗代谢药物、化疗等联合应用, 其治疗效果更好 多靶点药物的研制: 多靶点药物的治疗效果优 于单靶点药物,作用更加全面,不良反应减少 寻找靶向抗癌药物作用的新靶点:直接抑制癌 基因的复制和转录,从根源上控制癌细胞的产 生和发展 癌症是无情的病魔,它需要我们集合起全 人类的智慧和勇气来战胜它。人类一定会 战胜癌症,请相信这一天不会遥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