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輔大心理系 991 社區心理學 社區心理學簡介 ( 上 ) 2010/10/4 王醒之
2 圍城之後 校園霸凌或排除? 霸凌前的歧視 (discrimination)( 品味? ) 歧視前的分類? 分類系統反應的價值服務於什麼? 我們 旁觀 或 涉入 的選擇又是什麼?
3 瑋菁:我旁觀了三年,害怕被貼上同樣 的標籤 以理:旁觀或涉入都是權力的產 物, …… 但有人被欺負不是沒有原因的 郁鴻:為了不被欺負要玩跟別人相同的 規則
4 圍城內 vs 圍城外 在圍城外看不清楚圍城內。什麼東西讓 你區隔在外?如何穿透? 把你區隔在外的圍城也代表著你也被包 圍。圍城圍的究竟是什麼? 你是在內還是在外的人?
5 飛躍杜鵑窩
6 臨床心理學的病理觀 什麼叫變態? 疾病 (disease) 找得到的生理病變與相應的症候群 但誰能真分辨清楚生理與心理的差別呢 異常 (abnormal) 偏離常態,與大多數人不同 但這樣又有什麼關係呢 失序 (disorder) 失去控制,適應不良或違反社會期待 這種診斷觀點會導致集中處理症狀
7 病識感 (insight) 「醫生,我覺得我有病!」 一個人在什麼情況會主動求醫呢?不舒服?那何謂舒服?不影響 日常生活功能?不影響別人?所以標準是外在而來抑或內在?有 可能是一個連續狀態的變化?但只是如此何需求醫? 此外,有病識感並不能於要求醫,病人自我治療的可能性被醫院 剝奪嗎? 「這個病人的病識感很差!」 換句話說其實就是這個人對自己狀況的理解架構完全跟我不同
8 神經醫學家 Greenfeld (1989) 對病識感之 定義為: (1) 病患能否描述和討論自己的症狀、 (2) 病患是否了解症狀為疾病的表現、 (3) 病患對於自己疾病起源的歸因、 (4) 病患覺得自己需不需要治療, (5) 病患能否覺察自己復發的先兆
9 男主角恐怕沒有一項符合定義,這是代 表他「病識感」過低還是代表他其實 「正常」?
10 Tolor(1960) 的研究認為智能較高者較有病 識感 Giovannoni(1963) 指出 : 精神病患對疾病的看 法深受其所位處之社會經濟階層影響藍領階 層的社會層對精神疾病較易採無法接受。 Lin(1979) 、 Bartko (1988) 和 McEvoy(1989) 的 研究均認為:有較高病識感的病患藥物服從 性較佳。 Soskis(1969) 和 McGlashan (1981) 的研究均發 現 : 病識感較佳的精神病患出院後與社會接 觸的頻率、職業的找尋、社會化均比病識感 不佳者來得好。
11 想想這些研究的社會效果 低病識感的人是學歷低智能低藍領階級 低病識感的人出院後不容易回歸社會 所以「治不好」是病識感低的人的問題 而不是醫療體系的問題
12 韓國史裡的亞洲 文化政治上的錯覺?
13 韓國史裡的亞洲 文化政治上的錯覺?
14 回到社區心理學
15
16 何以精神科會長成這樣? 用以對號入座? 社會大眾的病識感是這樣建構來的?
17 刻板印象 ?
18 臨床心理學 vs 社區心理學 事後 vs 事前 被動 vs 主動 治療 vs 預防
19 現在看起來如此理所當然的問題: 精神病學為何被放在醫學 / 生物學中 並且 被認為是「疾病」? 社區心理學 背叛 的追溯
20 社區心理學 背叛 的追溯 面對異常:如何理解我們的不理解? 如果不理解,真有辦法理解嗎? 換言之,就是如何理解「他者」 雙面刃:命名(病理化的源起) 病因論 / 病源學( etiology ):診斷
21 知識的雙面性 以分類系統為例 動物的分類系統(界 - 門 - 綱 - 目 - 科 - 屬 - 種) 看起來很合理吧? 生活中的常識也是如此建構 電器類與家具類 生食與熟食 但是也有壞處:侷限了我們的想法 電腦算什麼? 蕃茄算什麼?
22 荒謬嗎? 傅柯 (M.Foucault) 在《詞與物》的序言中提 及, Borges 徵引自「中國的百科全書」關於 動物的分類如下: 1) 宮苑中的、 2) 屍體經防腐處理的、 3) 馴養的、 4) 乳豬、 5) 妖怪、 6) 傳說上的、 7) 迷途離群的 狗、 8) 包括在現有分類中的、 9) 狂野的、 10) 無數的、 11) 由上好駝駱毛刷所引導的、 12) 及其他等等 (et cetera) 、 13) 剛打破水缸的、 14) 遠看像是蒼蠅的。
23 你腦袋裡的可能更荒謬 分類一:街友、乞丐、對天空講話的神經病、不想 多看一眼或假裝沒看到的人、全身潰爛得皮膚病的 野狗、被丟滿垃圾的角落、小時候被欺負的同學 分類二:台客、自己在鄉下的爸媽、街頭遊行、路 上「醜醜的」塗鴉、泥巴 分類二之一:低收入戶、身障者、宗教、自殺、中 高齡失業勞工、欠你錢的人 分類三:皮膚黝黑吃檳榔的人、全身刺青的人、坐 過牢的人、警察、原住民 分類四:捷運站、上班族套裝、有冷氣的空間
24 在主流的心理學裡呢? 對正常人和不正常的人分類與「治療」 對好人和壞人的分類與「矯正」 對有學生分類(智力商數)與「教育」 對員工效率的分類與「管理」 對士兵與勤務的配對與挑選
25
26 再談分類與污名 烙印與污名化,在某些個人或團體身上 投射低劣、令人厭惡與不名譽等評價, 藉此把個人的憎惡感受解釋成它者令人 憎惡的特質,把自己的恐懼解釋成他者 的可怕;首先標定出某些差異,接著認 定其低劣的本質,最後則會因為他們的 異己性而責備這些「受害者」。 ~ 羅伊波特之《瘋狂簡史》
27 再談分類與污名 …… 我們會在自己與他者之間畫出界線, 以建立社會秩序。因此我們在內部的成 員與非內部成員、黑人與白人、本地人 與外來者、同性戀與非同性戀者、純潔 與受污染的心靈之間,做出某些截然的 劃分。這種「我們與他們」的對立建構, 藉著將被排斥者病理化,強化我們脆弱 的自我認同與自我價值。 ~ 羅伊波特之《瘋狂簡史》
28 再談分類與污名 藉著排斥病態的人,可以維持我們是一 個整體的幻覺。疾病診斷因此成為一種 有效的分類工具,醫學則是這個污名化 機制的一部份。 ~ 羅伊波特之《瘋狂簡史 》
29 A = Other a = other, object a S = Subject A a S
30 再談分類與污名 ( 18 世紀末 19 世紀初的描繪) 有一位十六歲的少年在豬圈裡躺了許多 年。 …… 他已經喪失了四肢與大腦的功能,以 致像動物一樣用嘴來舔食碗裡的飯菜。 …… 當一個強壯的男人或女人得了這種病時, 農夫們不得不採用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小破屋內 的地上挖一個洞穴。洞不夠高,人在裡面直不 起腰。洞上面裝有隔欄,以防裡面的人起 身 …… 給這個可憐的活物食物,直到他死在裡 面。 ~ 愛德華肖特之《精神病學史 — 從收容院到百憂解》
31 再談分類與污名 …… 他們是收容院出現以前嚴重的精神 病患者典型的境遇。在一個沒有精神病 學的世界裡,與其說人們寬容或放任這 些精神病,不如說他們的處置是粗暴和 缺乏同情心的。 ~ 愛德華肖特之《精神病學史 — 從收容院到百憂解》
32 再談分類與污名 …… 在治療性收容院出現以前,對那些 所謂的偏離資本主義價值的不正常的人 來說,並不存在什麼黃金時代,也不存 在什麼田園詩般的避難所。任何另外的 主張都是在做白日夢。 ~ 愛德華肖特之《精神病學史 — 從收容院到百憂解》
33 再談分類與污名 …… 在人類動物園或畸形秀展示異己者, 只是為了滿足無恥的偷窺慾望 …… 瘋人 院中的瘋人具有教化功能的場景,他們 是最好的題材,可以讓仍享有自由的社 會大眾,了解激情、邪惡與罪行必須付 出慘痛的代價。 ~ 羅伊波特之《瘋狂簡史》
34 再談分類與污名再談分類與污名 18 世紀中期的版畫 / 浪子生涯 the Rake’s progress ) 最後一幕
35 辯論的發展 羅伊波特與愛德華肖特的辯論你同意哪 個?分類系統的污名與控制讓精神病人 受到壓迫,但沒有分類系統或以病名之, 這些人會更可憐 命名是真問題嗎?對待才是真問題。把 精神病人從豬圈轉到醫院,問題被解決 了嗎? 但這種問題會讓醫生與家屬徹底痛苦
36 再談分類與污名 從命名到病名到污名 對待上或許有差異但本質上並沒有太多的變 化 ( 這一如蕃仔 / 山地人變到原住民 ) 命名的「藝術」 基隆市社工:「攜子自殺的說法太溫情,應 該改成 殺子後再自殺!」後者顯然只是符合 了原本的對待。
37 再從污名到 使用 污名 曾在伯利恆( Bethlehem )醫院住院的 病患,穿著類似的「制服」在道路上流 浪,他們獲准可以乞討維生,因而不斷 地有一些投機取巧假裝自己是瘋子的正 常乞丐加入他們的行列 …… 這是一個什 麼樣的瘋狂世界,窮人必須假裝瘋狂以 得到一丁點的食物! ~ 羅伊波特之《瘋狂簡史》
38 使用被污名的身分 台北市社會局官員 ( 提醒局內科員 ) : 妳們現在講話要小心,不能說誰誰誰是 「街友」,會被申訴的。「街友」不是 社會福利身分,是標籤;要找別的詞來 替換。
39 從「輔導」看世界 台灣社會哪些人需要被「輔導」? 原住民 ( 看段小影片;康熙來了 ) 外籍配偶 中輟生、少年虞犯 更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