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討本校初中生發生 校園欺凌的成因 通識專題研習 2A 班 第二組
組員名單 鄭銳(1) 鍾家豪(4) 謝卓軒(12) 李慧妍(24) 梁紫瑩(25) 吳星慧(27)
引言 校園欺凌跟我們息息相關,而 鑑於有不少研究顯示過半數的學 生曾受欺凌,報章也不時有相關 的新聞,我們可看到校園欺凌的 普遍性和嚴重性。因此我們希望 可以藉此找出其成因,找出改善 問題的方法。
校園欺 凌 定義 在校園内: 持續的欺壓行為 有意識的行動 透過語言或肢體動作侵犯他人 反映權力不平衡狀態 -學童欺凌研究及對策 - 以生命教育為取向
初中生的定義 中一至中三 欺凌者 ( Bully ) 發動欺凌行為,帶領其他同學參與其中。 旁觀者 ( Bystander ) 支持欺凌者的行為,例如在旁嬉笑或吶 喊助威。 受害者 ( Victim ) 受到欺凌。 欺凌事件中的角色
假設 欺凌者想贏取注意和地位 媒體影響 學校監督不力 教師培訓不足 同學對欺凌認知不足
研究方法 問卷 ( 中一至中三 ) 訪問 -本校註冊社工 呂姑娘 ( 復和綜合服務中心創辦人 ) -香港城市大學 ( 社會工作課程 ) 教授 香港城市大學青年研究室總監 黄成榮博士 參考文獻 透過網上搜集資料
相關資料 ( 剪報 )
文獻資料 書籍 : -學童欺凌研究及對策 - 以生命教育為取向 黄成榮教授 -全校總動員處理學童欺凌 : 實踐及研究 黄成榮教授
問卷:樣本 共派出 190 份,收回 168 份
問卷:圖表及分析 證明本校的欺凌情況挺普遍,情況不容忽視。 大多同學選擇間中至常見
你是否同意以下是校園欺凌 ?
有人目睹欺凌行為,卻不加以阻止。 大部分受訪者都選擇不發聲但繼續留意事情發展
不少同學被人欺凌卻不懂正確面對,令欺凌事件加劇 更有同學會以牙還牙,造成惡性循環
老師當眾高調處理事件,令欺凌事件惡化。
媒體是導致校園欺凌發生的成因之一。
問卷小總結 校園欺凌在學校普遍, 跟訓導主任所說的 ' 很少 ' 有差異, 顯示 學校的監督不足 不少同學誤以為改别人花名, 取笑别人身材等不算欺凌, 顯 示同學對欺凌認知不足, 這也是語言欺凌較常見的原因. 欺凌者普遍貪玩, 而被欺凌者則行為較怪異, 社交能力較 弱。 同學遇欺凌事件不懂正確面對, 促使惡性循環 老師的處理手法致使欺凌事件惡化。 媒體導致同學模仿欺凌事件, 令欺凌事件加劇
訪問 (1) :學校社工呂姑娘 日期 : 4 月 9 日 時間 : 15:45 – 16: 15 ( 約半小時 ) 獨生子女不懂與人相處 老師錯誤處理事件 被欺凌者特徵: 有自閉症這類特殊情況 不合群 弱勢, 不懂反擊 欺凌者特徵: 同理心弱 把自己的感受加於更弱勢的同學身上
訪問 ( 2 )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黄成榮博士 日期 : 4 月 17 日 時間 : 17:00 – 18:00 校園欺凌可以說是來自壓迫的文化 老師在輔導能力的訓練不足 學校只重視學術成績 旁觀者加劇欺凌事件 傳媒會加劇校園欺凌的情況 中文大學某位教授曾研究過, 學校的處理手法不當, 融合教育政策會害了那些有特別需要的學生
總結 欺凌者的特徵 : 欠缺同理心 社交能力很強 性格衝動、不懂自我反省、貪玩 被欺凌者的特徵: 性格較寡言或多語, 內向 行為怪異 社交能力較弱
總結 成因 壓迫文化 老師錯誤處理事件 老師在輔導能力的訓練不足 傳媒對於校園欺凌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學校推行融合教育政策 (SEN), 但沒有足夠的措施配合。 同學對欺凌的認知不足 很多言語欺凌者只覺得自己是在開玩笑 旁觀者加劇欺凌事件
建議 學校應以「全校總動員」的方法去面對欺凌 老師應多受輔導的訓練 使用服和調解的手法 教導學生去尊重他人 不能只重視成績,也要重視品德教育
建議 旁觀者應發揮正面作用 予以制止 同學們遇到欺凌事件不要啞忍,應主動求助 黃教授指科技的進步令傳統的校園欺凌從肢體上,漸轉變 現在的言語欺凌和網絡欺凌 網絡欺凌是值得研究的話題
局限 難以接觸欺凌者和被欺凌者 難以探討家長對欺凌事件的影響 因資源有限,只能探討本校初中生發生校園 欺凌的成因
資料來源 ( 參考資料 ) 《明報》 《文匯報》 ( education support) ( 少年警訊 ) ( 聯合情緒健康教育中心 ) ( 香港校園欺凌現象與面對策略 ) ( 學童欺凌 —— 心理剖析 )
鳴謝 小組導師 馮姹媛老師( Miss Fung) 本校訓導主任 ( 鍾永強老師 ) 本校註冊社工 呂姑娘 香港城市大學教授 黄成榮博士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