噎 膈. 一、 概述 (一)、定义 噎膈 : 食管干涩、食管狭窄,临 床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甚则食 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 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虚证. 虚证的概念 是对人体正气虚弱所致 各种临床表现的病理概括。 分 类 气 血 阳 阴 治 法 虚者补之.
Advertisements

On. 处 方 来 源处 方 来 源 牛黄上清丸处方源 于明代著名医家李 梴编撰的《医学入 门》,后经历代加 减化裁在原方的基 础上优化而成。
仙方活命饮 组 成 二花三钱( 9g ) 防风一钱( 3g ) 白芷一钱( 3g ) 赤芍一钱( 3g ) 当归一钱( 3g ) 乳香一钱( 3g ) 没药一钱( 3g ) 皂刺一钱( 3g ) 穿山甲一钱( 3g ) 贝母一钱( 3g ) 花粉一钱( 3g ) 陈皮三钱( 9g ) 甘草一钱(
郁 证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张琳琪. 概 述概 述 【定义】 郁证是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 致,以心情抑郁、情绪满闷、胁肋 胀痛,或易怒喜哭,或咽中如有异 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 病证。
中医儿科学 第七章 肾系疾病 第二节 肾病综合征. [概述] ⒈定义: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是一组由多种 病因引起的临床症候群,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 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⒉发病: 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生于 2 ~ 8 岁小 儿,其中以 2 ~ 5 岁为发病高峰,男多于女,部分患儿.
消化内科病证  胃痛  呃逆  便秘  泄泻. 胃痛 gastralgia 重点难点  掌握胃痛的辨证、针灸治疗  熟悉胃痛的病因病机  了解胃痛的鉴别、相关西医病证.
噎 膈 肿瘤科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目的要求及重点与难点  1. 了解噎膈的定义、范围、调摄护理, 以及研究进展。  2. 熟悉噎膈的病因病机,辨证及诊断要 点。  3. 掌握噎膈的证候特征,治疗原则以及 证治分类。  重点:辨证论治  难点:如何理气与养阴.
噎 膈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韩捷. 一、概 述 一、概 述 1 、定义 1 、定义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难下,或纳而复出的疾患。噎即噎 塞,指吞咽之时梗噎不顺;膈为格 拒,指饮食不下。噎虽可单独出现, 而又每为膈的前驱表现,故临床往 往以噎膈并称。 噎膈是指吞咽食物梗噎不顺,饮食.
1 头 痛 一、概述: 头痛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自觉症状,可见 于多种慢性疾病,其病因病机极为复杂,涉及 范围很广。 针灸科最常见如血管神经性头痛、鼻窦炎、 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高血压。
常用中成药 张雪亮 中国中医科学院. 常用中成药 “ 汤者荡也 ” 、 “ 丸者缓也 ” 。 中成药的剂型种类很多,常用的传统 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锭 等,先带剂型有片剂、针剂、冲剂、 糖浆、胶囊、橡皮膏等。 中成药:对证又对病,效果才会好.
便 秘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一 · 概述 ( 一 ) 定 义 便秘: 大肠传导失常 , 导致大便秘结不通的病证。  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  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出艰难;  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便出不畅 病机:大肠传导失常 病位:大肠.
结合实际解读藏獒标准 中国畜牧业协会犬业分会副主任 —— 张晓峰. 行业流行语 它的超群毛量震惊世人,高耸的头峰、丰密的 被毛、饱满的臀部饰毛以及飘逸的腿部绯毛皆 展露绝难匹敌的品质,骨量亦是不俗,一见难 忘,感受视觉上的无限震撼! 它拥有一副业界罕见的绝佳头版,方正之余又 不失圆浑饱满,超低的发毛点仿若起于那短方.
第十四章 治燥剂第十四章 治燥剂. 功用主治 轻宣燥邪 燥证 外燥证 滋阴润燥内燥证 含义 燥证燥证 外燥 内燥 温燥(热 + 燥 + 风) 凉燥(寒 + 燥 + 风) — 感受秋 令燥邪 — 脏腑精 亏液耗 上燥 中燥 下燥 — 肾、大肠 —胃—胃 —肺—肺.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刘轲 肥 胖肥 胖. 肥胖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预防调护 六、结语.
肺与大肠病辨证. 肺的生理与病理 肺主气,司呼吸 肺主宣发肃降 肺主通调水道 呼吸功能异常 水液代谢障碍 生理 病理.
概 述 定义 分类 使用注意 概述 · 定义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 具有行气或降气作用, 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的方剂, 统称为理气剂.
内伤发热.
第六节 脏腑兼病辨证.
胁 痛.
胎动不安(早期先兆流产)诊疗方案 东平县中医院妇产科—闫密桃.
月 经 过 少.
普通高等教育 “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
头痛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医内科 谢 炜
头痛 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一医院 内科教研室.
便 秘 主讲:马剑颖 讲师.
恶阻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妇 科 教 研 室 陶莉莉.
第 十 一 章 理气剂.
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药治疗进展 民勤县人民医院 赵伯元.
胃 痛 Stomachache.
便 秘 广州中医药大学内科教研室 熊文生.
第七节 辨脏腑兼病证候.
内科。脾胃.
鼓 胀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中医系 中内教研室 周新强.
46、 痹 证.
王 付 制 作.
经行感冒.
胃 痛 三峡大学医学院 中医内科学教研室.
便秘.
第三节 气血津液辨证.
气血津液辨证 中医诊断学教研室 杨爱萍.
概 述 定义:凡以涌吐药为主组成,具有涌吐痰涎、宿食、 毒物等作用,治疗痰厥、食积、误食毒物等疾 患的方剂,称为涌吐剂。
气血同病辩证.
梁东辉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 珠江医院中医科 副主任 专业特长: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糖尿病、 老年虚证的防治研究 学术团体任职: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降气的作用,以治气滞、气逆病证的方剂,统称理气剂。
肝损伤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林 艳.
病 案 李某,女,30岁,2003年12月2日初诊。 主诉:月经周期提前5个月。
乳衄.
呃 逆 三峡大学医学院中医系 陈良金  .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呕 吐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 中医内科 郭淑云.
第三节 脾与胃病辨证 概述: 脾的生理、病理 1、脾主运化,主升清 2、脾主统血 3、主肌肉四肢 4、开窍于口,其华在唇
第六节 辨腑病证候 概 说 1、生理功能: 胃为仓廪之官,主受纳腐熟,为“水谷之海”。 小肠为受盛之官,主受盛化物,泌别清浊。
理气剂 概念: 凡以理气药物为主组成,具有行气或 降气的作用,以治疗气滞或气逆病证 的方剂,统称为理气剂。 立法依据:
胃阴亏虚.
郁证 郁:广义---气血郁滞---所有病证 狭义---情志不舒---七情病证.
噎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顾耘.
下篇:内科病证 第二十一节 消 渴 消 渴 返回目录.
注意缺陷多动症 儿科教研室.
痿 病. 痿 病 [概述] 一、定义 痿病系指脏腑内伤,肢体筋脉失养,导致肢体筋脉驰缓,软弱无力,日久不用,引起肌肉萎缩或瘫痪的一种病症。 又称痿躄。
呃 逆 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内科教研室.
便 秘 主讲:赵振杰.
外科趣记 . 刘英娇整理.
积 滞 儿科教研室.
消 食 剂.
保健按摩 见 , 封面页 常 不适证.
辨 证 论 治 阎 秀 菊.
浅表性胃炎什么症状.
第十一章理气剂 【要求】 1 、熟悉理气剂的概念、适用范围、分类及使用注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噎 膈

一、 概述 (一)、定义 噎膈 : 食管干涩、食管狭窄,临 床以吞咽食物梗噎不顺、甚则食 物不能下咽入胃、食入即吐为主 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噎: 即噎塞,吞咽之时噎塞不顺; 膈:为格拒,食管阻塞,饮食不能下咽入 胃,食入即吐。 噎膈:气、痰、瘀郁结于食道而造成食管 狭窄而发病。 发病:中、老年为主

(二)、源流 1 .病名 膈证 : 《内经》首见膈证。 又称膈、鬲、鬲中、隔塞、膈气。指食入阻 隔,未曾入胃即吐出者。 病因:津液与情志; 病位:胃 《素问 · 通评虚实论》 “ 膈塞闭绝,上下不通, 则暴忧之病也 ” 。 《灵枢 · 四时气》 “ 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 胃脘 ” 。

噎证 : 《诸病源候论》 首见噎证。 气、忧、劳、食、思五噎。 唐宋以后噎膈并称。 2 .病因 《内经》:津液与情志; 《济生方》 “ 寒温失宜 …… 饮食乖度 ” 《景岳全书》 “ 酒色过度 ” , “ 少年少见。 ”

3. 病机: 《局方发挥》 -- 强调热结津血亏耗 “ 血液俱耗,胃脘亦槁 ” ,治以 “ 润养津血,降气 散结 ” 。 《景岳全书》 -- 阳气衰弱为主 “ 惟中衰耗伤者多有之 ” , “ 下以命门无火,气 不化精,所以凝结于下而治节不行 …… 即噎膈 之属是也 ” 。 清代叶天士 “ 食管窄隘使然 ” ,认识已趋完善。

证候特征 1 、单纯表现为噎。 2 、早期 : 噎证 中期 : 噎 膈 晚期 : 膈证, 伴有气血虚弱

(三)、范围 食道癌、贲门癌、食道憩室、食 道炎、弥漫性贲门痉挛、贲门失 弛缓证等出现吞咽梗阻,饮食难 下时,可参照本篇辨证。

一、病因病机 血瘀 (一)、情志内伤 痰气

叶天仕《临证指南医案 · 噎 膈》 “ 噎膈之证,必有瘀血、 顽痰、逆气,阻膈胃气。 ”

嗜酒无度 过食肥甘 (二)、酒食所伤 +

(三)、年老肾虚

肾阳虚 脾胃阳虚 阴损及阳 运化无力 痰瘀互结

小结: 综上所述 病因:忧思郁怒、酒食所伤、年老肾虚, 相关因素 : 水土、禀赋。 相互影响、互为因果 病机:气滞、痰阻、血瘀,津枯血燥致 食道干涩狭窄。 病位:食道,属胃气所主。 与肝脾肾关系密切。

噎膈轻证: 由于肝脾气结,痰气交阻;或因胃津亏 虚,食道涩滞;均使食物咽下不顺。 噎膈重证: 痰气交阻 + 血瘀 痰瘀互结,阻膈胃气; 胃津亏耗而损及胃阴;食物咽下即发生疼 痛,甚至食入即吐,水饮亦难下。

阴损及阳,肾之精气并耗,脾之生 化告竭 形体消疲日甚,或伴肢体浮 肿,病情危重。 在此阶段,阳竭于上,而水谷不入, 阴竭于下而二便不通,称为关格, “ 关则小便不利,格则吐逆 ” 。是开合 之机已废,阴阳离决的表现。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 、本病多见于中年以上,好发于某些地 区,与不良饮食习惯有关。 2 、本病初起仅食道内有异样感,呛咳, 或进食不畅;中期发展至胸膈部疼痛,吞 咽梗阻;后期食入即吐,汤水难入,甚至 呕吐痰涎。

3 、全身症状初期不明显;中期出现面容 憔悴,伴口干咽燥,五心烦热,精神差; 后期出现面色恍白,面浮足肿,形寒气短, 泛吐清涎及阴损及阳的表现。 4 、辅助检查: 食道吞钡、胃镜及活检、食管拉网脱落细 胞检查、 CT 等有助诊断。

1 、贲门失弛缓症

2 、食道炎症

3 、食道溃疡

4 、晚期食道癌症

(二)、鉴别诊断 反胃:《金匮要略》 “ 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 谷不化,名曰胃反 ” 。食物能全部入胃,入胃后 从胃反出,有朝食暮吐,暮食朝吐特点。 呕吐:患者进食并无困难,食物从胃而出。与噎膈进 食困难,食物不曾入胃即反出不同。 梅核气:自觉咽中如物梗塞不适,进食并无妨碍。

四、 辨证论治 (一)、辨证要点: 1 .辨虚与实: 病因 忧思恼怒、饮食所伤、寒温失宜 而致气滞血瘀、痰浊内阻 -- 实。 热结伤津、房劳伤肾而致津枯血 燥,气虚阳微 -- 虚。

病程: 新病多实或实多虚少 久病多虚或虚中夹实。 症状: 吞咽困难、梗塞不顺、胸隔胀 痛者为实。 食道干涩、饮食难下或食入即 吐者多虚。

2 .辨别标本: 初起标实为主,可见: 气郁:梗塞不舒,胸膈胀满,嗳气 频作 血瘀:胸膈疼痛、痛如针刺、痛处 不移 痰阻:胸膈满闷,泛吐痰涎

后期正虚为主,可见: 津亏血燥:形体消瘦、皮肤干枯、 舌质红、少津 气虚阳微:面色晄白、形寒气短、 面浮足肿

(二)、治疗原则 噎膈本虚标实之证,故当急则治其 标、缓则治其本。 初期 -- 标实为主,气结、痰浊、瘀 血的不同,确立治疗原则,但均需加 入滋阴养血润燥之品,

后期本虚为主,重在扶正,宜滋阴润 燥,温补脾肾,可少佐祛邪之品。 用药上 攻伐匆伤正气,补勿塞滞 辛燥之药不可多用 滋腻则有伤脾胃 以清润和降为顺,顾护胃气为先。

分证论治 一、痰气交阻 主症:吞咽时自觉梗噎不舒,胸膈痞闷, 甚则疼痛,情志舒畅时减轻 兼次症:嗳气呃逆、呕吐痰涎、口干咽燥, 大便艰涩 舌象:舌红,苔薄腻 脉象:脉弦滑。 治法:开郁化痰,润燥降气

方药:启膈散为主方。 丹参、郁金、砂仁化瘀解郁,理气和胃。 沙参、川贝、茯苓养阴生津,化痰散结。 荷叶、杵头糠生津降浊,和胃气。 可酌加瓜蒌、陈皮增理气化痰之力。 加麦冬、玄参、花粉、白蜜增生津润燥。 处方举例:沙参 15 克,丹参 20 克,赤芍 10 克,郁金 10 克,砂仁壳 6 克,土贝母 10 克,苏梗 10 克,炙杷叶 12 克,八月札 10 克,瓜蒌 15 克。

嗳气,可加沉香、陈皮和胃降逆 呕吐食物与痰涎的混合物,旋覆代赭 汤降逆消痰。 痰气郁结、痞塞满闷可选用四七汤、 温胆汤、导痰汤、来复丹。 大便不通,可用增液承气汤生津润下, 但中病即止,以免伤津。

二、津亏热结 主症:吞咽梗涩而痛,汤水可下,固 体食物难入, 兼次症:胸背灼痛,形体渐疲,肌肤 枯燥,五心烦热,口干咽燥,渴欲冷 饮,大便干结, 舌象:舌红干,或带裂纹舌红干,或带裂纹 脉象:脉弦细数。

治则:滋养阴液,清热散结 方药:五汁安中加味。 方中梨汁、藕汁、牛乳养胃生津。 生姜汁和胃降逆,韭汁活血行瘀。 可加沙参、石斛、生地、熟地等双补胃肾 之阴,以增疗效。 处方举例:沙参 15 克,元参 12 克,石斛 10 克,鲜 芦根 30 克,丹参 20 克,半枝莲 30 克,白花蛇舌草 30 克, 韭菜汁 10 毫升,牛乳 10 毫升兑入。

若肠中燥结,大便不通,可用大黄甘 草汤泻热存阴,但宜中病即止。 胃火盛,格拒不入,黄芩、黄连、栀 子、竹茹、批把叶、芦根、花粉等降 火止吐。 火灼津伤,可用滋阴清隔饮。

三、瘀血内结 主症:吞咽梗阻,胸膈疼痛,食不得 下,甚则滴水难进。 兼次症:面色暗黑,肌肤枯燥,形体 消疲,大便坚如羊屎,或吐出物如赤 豆汁,或便血 舌象:舌红少苔,或带青紫 脉象:脉细涩。

治法:滋阴养血、破结行瘀 方药:通幽汤为主方。 地黄、当归滋阴养血;桃仁、红花破血行 瘀,甘草益脾和中,升麻升清降浊。 酌加三七、丹参、赤勺、五灵脂祛瘀通络; 处方举例:熟地黄 15 克,砂仁 3 克,全当归 12 克,赤白芍(各) 10 克,桃仁 10 克,红花 10 克,三七粉(冲) 3 克,丹参 15 克。

海藻、昆布、贝母、栝楼、黄药子软 坚化痰。 牛乳汁润其燥。 呕吐痰涎,加莱菔子、生姜汁; 气虚加党参、黄芪; 气滞血瘀,胸隔胀痛者,或用血府逐 瘀汤; 服药即吐,难于下咽可先服玉枢丹。

四、气虚阳微 主症:长期吞咽受阻,纳食下不,面 色晄白,精神疲惫,形寒气短 兼次症:面足浮肿,泛吐清涎,腹胀 便溏。 舌象:舌淡,苔白 脉象:脉细弦。

治法:温补脾肾、益气回阳 方药:温脾用补气运脾汤, 温肾用右归丸。 前方: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等补 气益脾。半夏、陈皮、生姜等和胃降 逆等。可加旋覆花、代赭石增强降逆 止吐。

后方:熟地、山茱萸、当归、枸杞子等滋肾阴。 鹿角胶、肉桂、附子、杜仲等温肾阳,为阴中 求阳之法。 中气下陷,少气懒言,可用补中益气汤 脾虚血亏,心悸气短,可用十全大补汤。 处方举例:人参粉 3 克(冲),炙黄芪 20 克, 茯苓 15 克,白术 10 克,清半夏 10 克,炒陈皮 10 克,肉桂粉 3 克(冲),制附子 6 克(先煎)。

转归预后: 预防调理: 1 .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勿食过烫、 粗糙、发霉、咸腐食物,少饮烈酒。 2 .保持情志舒畅 3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常用中成药 : 六神丸 粒 4 次 / 日 冬凌草片 5 片 3 次 / 日 西黄丸 ½ 丸 2 次 / 日

病案 : 某男, 31 岁,因吞咽困难 2 年加剧 1 个月,于 2008 年 2 月 15 日初诊。 患者于 2006 年 2 月份因吃冷饭而致 吞咽梗塞,胸脘不舒,并阵发性呕吐 ,吐出大量粘痰,经某医院钡餐检查 ,示食道下端贲门处有 6CM 长的狭窄 段,钡剂不易通过,边缘光滑,考虑 为食道下段贲门痉挛。

病人先后服中西药治疗后症状时 好时发,最近 1 个月因心情不畅,吞 咽困难加剧,食物梗阻,但汤水可 入 ,伴有胸膈痞满,嗳气呃逆,口 干咽燥,大便干结,数日一行,神 疲纳差。查:面色萎黄无华,形体 消瘦,舌红,苔薄腻,脉弦滑。 请回答:诊断、辨证分型、治则、 处方用药

反胃 《金匮要略》称为 “ 胃反 ” ,《圣惠 方》 “ 反胃 ” 。 食入之后,停留胃中,朝食暮吐, 皆属未消化食物。

病因: 饮食不当,饥饱不常; 或嗜食生冷,损及脾阳; 或忧愁思虑,有伤脾胃; 以致中焦虚寒,不能消化谷食, 终至呕吐而出。 《圣济总录》 “ 食久反出,是无火也。 ”

反胃日久,可致肾阳亦虚,所谓 下焦火衰,釜底无薪,不能腐熟水谷, 则病情更为严重。

【症状】食后脘腹胀满,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吐出宿食不化,吐后即觉 舒适,神疲乏力,面色少华,舌淡, 苔薄,脉细缓无力。 【治法】温中健脾,降气和胃 【方药】丁沉透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