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了解各腧穴的命名意义。
( 一 ) 经 脉 概 述 脾经 — 在体内属脾,络胃 足太阴 — 从足走腹胸 分布于胸腹任脉旁开的第三侧线 和下肢内侧前缘(内踝上 8 寸前 行下肢内侧正中) 在足大趾端接足阳明胃经, 在心中交手少阴心经 。
(二)经脉循行 1 、原文 《灵枢. 经脉》: 脾足太阴之脉:起 于大指之端,循指 内侧白肉际,过核 骨后,上内踝前廉, 上腨内,循胫骨后, 交出厥阴之前,上 循膝股内前廉,入 腹,属脾,络胃, 上膈,挟咽,连舌 本,散舌下。白肉际核 骨腨咽舌 本
(二)经脉循行 其支者: 复从胃别, 上膈,注心 中。 脾之大络: 名曰大包, 出渊液下三 寸,布胸胁。
2 、词 解: [1] 白肉际 — 足底或手掌面的边界, 又称赤白肉际。 [2] 核骨 — 第一跖趾关节隆突。 [3] 腨 — 小腿肚,即腓肠肌部。 [4] 咽 — 指食道。 [5] 舌本 — 舌根部。
3 、体 表 路 线 起于足大趾端的隐白穴 → 内踝前 → 小腿内侧中间 → 内踝上 8 寸处交于肝经之 前 → 膝股内侧前缘 → 腹 (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 胸(前正中线旁开 6 寸) → 止于腋下第六肋间的大 包穴。(在腹部分出流 注心中交于心经)。
4 、体 内 联 系 属脾,络胃。 并与咽(食道)、舌、心联系。
5 、经脉特点 ①循胫骨后(于小腿内侧内踝上 8 寸以下行足厥阴与足少阴之间), 交出厥阴之前,上循膝股内前廉 (在内踝上 8 寸处交于足厥阴之前) ②脾之大络
(三)腧穴的定位 (21 穴 ) 1 .隐白(鬼垒 鬼眼): 定位定位:足大趾内侧, 距趾甲角 0.1 寸。 2 .大都 定位定位:足大趾内侧第一跖 趾关节前下方赤白 肉际凹陷处。 3 .太白 定位定位:足内侧第一跖趾关 节后下方赤白肉际 凹陷处。
(三)腧穴的定位 (21 穴 ) 4 .公孙 定位定位:第一跖骨基底的 前下方赤白肉际处 。 5 .商丘 定位定位:内踝前下方凹陷中, 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 线中点 。 6 .三阴交(承命 太阴) 定位定位:内踝尖上 3 寸,胫骨 内侧缘后方。
(三)腧穴的定位 (21 穴 ) 7 .漏谷 定位定位:内踝尖与阴陵泉连 线上,内踝尖上 6 寸, 胫骨内侧缘后方。 8 . 地机(脾舍) 定位:内踝尖与阴陵泉连 线上,阴陵泉下 3 寸。 9 .阴陵泉 定位定位:胫骨内侧髁后下方 凹陷中。
(三)腧穴的定位 (21 穴 ) 10 .血海(百虫窠) 定位定位:髌骨内上缘上 2 寸, 股四头肌内侧头的 隆起处。 11 .箕门 定位定位:血海与冲门连线上, 血海上 6 寸。 12 .冲门 定位定位:腹股沟外侧,耻骨联 合上缘中点旁开 3.5 寸,髂外动脉搏动处 的外侧。
(三)腧穴的定位 (21 穴 ) 13 .府舍 定位定位:冲门穴外上方 0.7 寸,前正中线旁开 4 寸。 14 .腹结(腹屈 肠结 肠窟) 定位定位:大横下 1.3 寸,前 正中线旁开 4 寸。 15 .大横(肾气) 定位定位:脐中旁开 4 寸。
(三)腧穴的定位 (21 穴 ) 16 .腹哀 定位定位:脐中上 3 寸,旁开 4 寸。 17 .食窦(命关) 定位定位:第 5 肋间隙,前正 中线旁开 6 寸。 18 .天溪 定位定位:第 4 肋间隙,前正 中线旁开 6 寸。
(三)腧穴的定位 (21 穴 ) 19 .胸乡 定位定位:第 3 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 开 6 寸。 20 .周荣 定位定位:第 2 肋间隙, 前正中线旁 开 6 寸。 21 .大包 定位定位:腋中线上,当 第六肋间隙处。
(四)病 候 1 、原文 《灵枢. 经脉》:是动 则病,舌本强,食则 呕,胃脘痛,腹胀善 噫,得后与气,则快 然如衰,身体皆重。 2 、词解 [1] 舌本强 —— 舌根部强 硬不适,转动不灵 [2] 善噫 —— 经常嗳气。 [3] 得后与气 ——“ 后 ” , 指大便; “ 气 ” ,指矢气。 [4] 快然如衰 —— 感到病 情松解。
(四)病 候 是主脾所生病者:舌本 痛,体重不能动摇, 食不下,烦心,心下 急痛,溏瘕泄,水闭, 黄疸,不能卧,强立 (欠)股膝内肿、厥, 足大指不用。 脾之大络 …… 实则身尽 痛,虚则百节皆纵。 [5] 溏瘕泄 — 溏,指大便溏 薄;瘕,指腹 部忽聚忽散的 痞块;泄,指 水泻。 [6] 水闭 — 指小便不通等症。 [7] 强立 —— 指想打呵欠而 气出不畅。 《太素》作 “ 强 欠 ”
3 、病 候 归 纳 脏腑病:食则呕 胃脘痛 腹胀 善噫 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身体皆重 烦心 心下急痛 溏瘕泄 水闭 黄疸 不能 卧 强立(欠) 经脉病:舌本强 舌本痛 股膝内肿、 厥 足大指不用
(五)腧穴的特性与常用腧穴的主治 1 . 隐白(鬼垒 鬼眼) 特性:井穴 主治:① 崩漏 月经过多 便血 尿血 吐血 衄血 ② 胃痛 呕吐 腹胀 泄泻 ③ 癫狂痫 惊风 多梦 刺灸:浅刺 0.1 寸。可灸。 2 、大都 特性:荥穴
3 .太白 4 .公孙 5 .商丘 特性: 输穴 络穴 经穴 原穴 八脉交会穴 — 通冲脉 主治: ①胃痛 呕吐 腹胀 共性 腹痛 泄泻 痢疾 ②足痛 足肿 ③体重节痛 ③胃痛 ③多用于 呕吐多用 足踝痛 刺灸:直刺 0.3 — 0.5 寸。可灸。
6 .三阴交(承命 太阴) 特性:足太阴、少阴、厥阴经交会穴 主治:①腹胀肠鸣 泄泻 水肿 ②月经不调 痛经 闭经 带下 阴挺 难产 不孕 不育 阳萎 遗精 小便不利 遗尿 ③皮肤病:瘾疹 湿疹 皮肤瘙痒 ④下肢痿痹 脚气 疝气 ⑤失眠 刺灸:直刺 1 — 1.5 寸。可灸。孕妇禁针。
7 .地机(脾舍) 特性:郄穴 主治:①月经不调 癥瘕 痛经 遗精 小便不利 ②腹胀 腹痛 食欲不振 泄泻 痢疾 水肿 ③下肢痿痹 刺灸:直刺 0.5 — 0.8 寸。可灸。
8 .阴陵泉 特性:合穴 主治:①腹胀 泄泻 黄疸 水肿 ②小便不利或失禁 ③遗精 阴痛 ④膝关节肿痛 刺灸:直刺 1 — 2 寸。可灸。
9 .血海(百虫窠) 主治:①月经不调 崩漏 闭经 痛经 ②皮肤病:湿疹 皮肤瘙痒 丹毒 ③膝股内侧痛 刺灸:直刺 1 — 1.5 寸。可灸。
10 .大横(肾气) 特性:交会穴 主治:绕脐腹痛 泄泻 便秘 刺灸:直刺 0.8 — 1.2 寸。可灸。
11 .大包 特性:脾之大络 主治:①咳喘 ②胸胁痛 全身疼痛 四肢无力 刺灸:斜刺或平刺 0.5 — 0.8 寸。可灸。
(六)主 治 归 纳 1. 消化系统病变:胃痛 呕吐 腹痛 腹胀 泄泻 便秘 痢疾 黄疸 水肿等 ; 2. 生殖泌尿系疾病:月经不调 痛经 崩漏 闭经 带下 遗 精 小便不利 遗尿; 3. 经脉循行部位病变:下肢痿痹 下肢不 遂 脚气等
(七)足太阴络脉 《灵枢 · 经脉》:足 太阴之别,名曰公 孙,去本节后一寸, 别走阳明;其别者 入络肠胃。本节后 其病,厥气上逆则 霍乱;实,则肠中 切痛;虚,则鼓胀。 取之所别也。 霍乱肠中 切痛
2 、词解 [1] 本节 — 第一跖趾关节。 [2] 霍乱 — 挥霍扰乱,即指上吐下泻 无度。 [3] 肠中切痛 — 腹痛如刀割样剧烈。
小 结 一、经脉循行 二、经脉病候 三、腧穴定位 四、腧穴的特性与常用腧穴 的主治 足太阴脾经
1 、足太阴脾经的经脉循行原文。 2 、足太阴脾经的经脉病候有哪些? 3 、足太阴脾经的常用腧穴及主治 特点。 预习:手少阴心经 复习思考题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