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三章 经络针灸 中医学教研室 2 经络腧穴总论 起源与发展: 腧穴理论的形成要早于经络理 论的形成。 砭石 → 针刺 火(温热) → 灸.
Advertisements

手 阳 明 大 肠 经 The Large Intestine Meridian of Hand-yangming.
足 阳 明 胃 经足 阳 明 胃 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 ST 阳面 阳经向下降 下肢阳面 从头走足 下肢外侧前缘.
第三章 足阳明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阳明经络 足阳明胃经在鼻旁与手阳明大肠经衔接 在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鼻,目,上齿,口唇,喉咙和乳房,属胃,络 脾.
足 少阴 肾经 Kidney Meridian of Foot-Shaoyin, KI.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小趾下,斜走足心, 循内踝,沿下肢内侧后缘上行, 经胸腹第一侧线,止于锁骨下。 体内:属肾,络膀胱,贯肝入肺, 循咽挟舌。支脉从肺联络心脏, 流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 接。
经络概述 经络是指经脉和络脉,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 贯串上下打的通路 经脉 --- 经络系统中的主干。 经:有路径的含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 络脉 --- 经脉别出的分支。络 有网络之意,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 遍布全身.
(the Sanjiao Meridian of Hand- Shaoyang,SJ) 经脉循行 经脉循行 经脉病候 经脉病候 腧穴 腧穴 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目的要求 1 、掌握足少阳胆经的体表循行,及其脏腑属络关 系和与组织器官的联系。重点掌握所讲述的常用穴 位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 2 、熟悉经脉的病候和主治概要。 3 、了解其余穴位的内容。
胃 痛 针灸学内科病证 针灸学内科病证. 一、概 念 针灸学内科病证 — 胃痛 3 胃 痛 胃痛, 又称胃脘痛, 是指上腹胃脘反复发作性疼 痛为主的症状。因其疼痛部位近心窝部, 又称 作 “ 心痛 ” 、 “ 胃心痛 ” 等。本病与 “ 真心痛 ” 有本质 不同,临床上应加以区别。多见于急慢性胃炎,
1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 頞:鼻根部。 释: 1. 頞:鼻根部。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2. 太阳之脉:足太阳膀胱经。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3. 颐:口角后,下颌部。 4. 客主人:上关穴。 4. 客主人:上关穴。 5. 额颅:前额。 5. 额颅:前额。 6.
手太阴经脉循行图示 中焦 络大肠 沿胃口 上膈 属肺 出腋下 上肢内侧前沿 列缺 鱼 鱼际 大拇指桡侧端(少商) 食指内侧(商阳) 该经脉循行所联络的脏腑器官 : 肺 、大肠、胃、 膈、咽喉、气道 主要病候: 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吸、咳血、伤风、 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和手臂内侧前缘痛、肩.
1 四、足太阴脾经 (一)经脉循行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释 :( 1 )白肉际:又称赤白肉际。手足两侧 阴 阳面的分界处。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2 )核骨:第一趾骨小头的头部突起。 ( 3 )踹: 指腓肠肌。 ( 3 )踹:
足太阴脾经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目的要求 1 、背诵经脉循行的原文,掌握经脉病候。 掌握 21 个穴位的标准代号、定位和起止 穴位。掌握重点穴位的主治作用。 2 、熟悉其它穴位的主治及 21 个穴位的刺灸 方法。熟悉络脉的循行及病候。 3.
第二章 手阳明经络与腧穴 手阳明大肠经在食指与手太阴肺经衔接 在鼻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口、下齿、鼻,属大肠,络肺。 络脉别于偏历。 经别入柱骨,循喉咙。 经筋结于肩前,绕肩胛,挟脊,上额角,散络头部。 第一节 手阳明经络.
常 用 经 外 奇 穴.
中医常见病症的针灸治疗 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中医科 董炳耀.
针灸基础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刘 悦.
常用中医护理技术.
第一章 手太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手太阴经络 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为十二经脉气血流注的始发经, 在食指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足和踝关节损伤 浙江省温州中学 郑翔.
针灸学 中医教研室.
问 题 引 入 1.观察自己的上下肢,比较上肢肌肉和下肢 肌肉有何不同。 2.运动自己的下肢肌,看看这些肌肉收缩可 以引起哪些运动。
背景音乐 西安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队 梅花三弄(编钟与乐队)
目录 视 力 发 育 1 基 本 原 理 2 注 意 事 项 3 具 体 内 容 4 修 改 之 处 5.
中国传统康复技术光盘 中国传统 康复技术.
经络与穴位 穴位.
经外奇穴 头颈部腧穴 背部腧穴 上肢部腧穴 下肢部腧穴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宋海英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中医教研室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 (The Bladder Meridian of Foot-Taiyang,BL)
第十二章 足厥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厥阴经络 足厥阴肝经在足大趾甲后与足少阳胆经衔接, 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第八章 足少阴经络与腧穴 第一节 足少阴经络 足少阴肾经在足小趾与足太阳膀胱经衔接, 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联系的脏腑器官有
经外奇穴.
奇 穴.
高血压病中医适宜技术 北京交通大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第十六章 奇经八脉-任脉 主讲人 :熊 俊 Lecturer:Jun Xiong Ren meridian 《经络腧穴学》本科教学
一、经络学说概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 络 学 河北中医学院 解剖教研室.
常用穴位选修课(二).
一.手太阴肺经(11穴) 起穴:中府→上肢内侧前缘→止穴:少商。 本经名穴:列缺。 第三节 十四经穴 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云门(LU2)
足厥阴肝经.
足少阳胆经.
The Stoma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一.腧穴的基本概念 腧穴→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 “腧”与“输”义同,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的意思。
足厥阴肝经 (The Liver Meridian of Foot-Jueyin, LR)
足少阳胆经 (The Gallbladder Meridian of Foot-Shaoyang, GB)
解剖学实验 实验三 下肢骨及其连接.
3、前臂骨连结 包括: (1)桡尺近侧关节 (2)前臂骨间膜 (3)桡尺远侧关节 运动:旋前、旋后 前臂和手的韧带 肱骨 前臂骨间膜 桡尺近
足厥阴肝经.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十二经脉 十、手少阳三焦经.
揭秘 庄家 股市中的 为什么你的股票一买就跌,一卖就涨? 为什么出了利好,股价反而下跌? 为什么有的股票一直涨停?
足阳明胃经 (The Stomatch Meridian of Foot-Yangming, ST)
三、足阳明胃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起于鼻翼旁,上行眼眶下缘,折回下行口角,在下颌角前分成两支,一支上额角,另一支下沿颈前外下行缺盆,循乳中,夹脐旁两寸,经下肢前缘下行,止于足次趾外侧端。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至中趾外侧,跗部支脉从足背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体内:属胃,络脾。入上齿龈。
手阳明大肠经.
TDS检测穴位 解 说 手 册 北京人人健康预防保健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制.
奇经八脉是指十二经脉之外“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包括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阳蹻脉、阴蹻脉、阳维脉、阴维脉。
(The Spleen Meridian of Foot-Taiyin, SP)
第十章 针灸学基础 广州医学院 刘义海、潘俊辉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出版.
七、足太阳膀胱经 (一)经脉循行 释:1.交巅:巅,头顶正中最高点。 2.耳上角:耳的上部。 3.肩膊:指肩胛区。 4.挟脊:挟行脊柱两旁。
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第三节 股前区.
手阳明大肠经.
手少阳三焦经.
十一、足少阳胆经 (一)经脉循行 释: 1.头角:额角。 2.下加颊车:指经脉向下覆盖于颊车穴部。 3.毛际:指耻骨部阴毛部。
乳猪断奶后拉稀,掉膘与教槽料.
二、手阳明大肠经 (一)经脉循行 释:1.大指次指:食指。 2.两骨间:第一、二掌骨之间。 3.两筋:拇长、短伸肌腱过腕关节处。
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 第一节 十二经脉 一、手太阴肺经 (一)经脉循行 释:1.胃口:胃之上口。 2.肺系:与肺连接的气管喉咙等组织。
中医学经络部分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 李 桐.
Dislocation of the Patella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一)主治概要: ① 胃肠病:食欲不振、胃痛、呕吐、 噎膈、腹胀、泄泻、便秘等 ② 头面五官病:目赤痛痒、目翳、眼 睑润动等 ③ 神志病:癫狂等 ④ 热病 ⑤ 经脉循行部位的其它病证:下肢痿 痹、转筋等

足阳明胃经( 45 穴) (二)常用腧穴:( 11 ) 足三里 颊车下关 头维天枢梁丘 犊鼻 承泣 丰隆 解溪内庭

经脉循行 1. 起于鼻翼两侧 ( 迎香 ) ,上 行到鼻根部,与旁侧足太 阳经交会; 向下沿着鼻的外侧 ( 承泣 ) , 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 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 承浆 ( 任脉 ) 处,再向后沿 着口腮后下方,出于下颌 大迎处,沿着下颌角颊车, 上行耳前,经过上关 ( 足少 阳经 ) ,沿着发际,到达前 额 ( 神庭 ) 。

经脉循行 2. 面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 喉咙,进入缺盆部,向下通过横膈,属 于胃,联络脾脏。 3. 缺盆部直行的脉:经乳头,向下挟脐 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 4. 胃下口部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 会合,再由此下行至髀关,直抵伏兔部, 下至膝盖,沿着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 跗,进入第 2 足趾外侧端 ( 厉兑 ) 。

经脉循行 5. 胫部支脉:从膝下三寸 ( 足三里 ) 处分出,进入足中趾 外侧端。 6. 足跗部支脉:从跗上 ( 冲阳 ) 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 ( 隐白 ) ,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① 承泣 ( ST1 )

承泣 【定位】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 【主治】 1. 目疾:眼睑润动、迎风流泪、近视等 2. 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功效】散风清热,明目止泪

承泣 【取穴方法】瞳孔直下,下眼睑约下 0.2 寸。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食指伸直,用食指的指腹按揉,以酸痛感为 宜 2. 左右穴位各按揉 1 ~ 3 分钟

② 颊车 ( ST6 )

颊车 【定位】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中 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主治】 1. 局部病证:齿痛、牙关不利、颊肿、口眼歪 斜等 【功效】祛风通络,消肿止痛

颊车 【取穴方法】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按之有凹陷, 咀嚼时隆起的部位。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第 2 ~ 4 指并拢,主要用中指指腹压在咬肌隆 起处; 2. 或食指和中指的指腹按揉,以酸胀感为宜 3.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

③ 下关 ( ST7 )

下关 【定位】在面部耳前方,当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 的凹陷中。 【主治】 1. 面口病证:牙关不利、面痛、齿痛、口眼歪 斜等 2. 耳疾:耳聋、耳鸣、聤耳等 【功效】散风通窍,消炎止痛

下关 【取穴方法】在耳朵前,取穴前开口,有凸起之处 即是穴位,合口有孔,开口即闭。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以酸胀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

④ 头维 ( ST8 )

头维 【定位】在头侧部,当额角发际上 0.5 寸,头正中线 旁 4.5 寸。 【主治】 1. 头目病证:头痛、目眩、目痛等 【功效】散风明目,通络止痛

头维 【取穴方法】在头侧部发际里,发际点上 0.5 寸。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食指与中指并拢,用两指的指腹按揉(按 压),以酸胀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

⑤ 天枢 ( ST25 )

天枢 【定位】在腹中部,距脐中 2 寸。 【主治】 1. 胃肠病证: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等 2. 妇科疾患:月经不调、痛经等 【功效】调理肠胃,理气行滞,调经止痛 大肠之募穴

天枢 【取穴方法】在腹中部,用骨度分寸法。 【常用手法】按、揉、摩 【操作手法】 1. 食指与中指并拢(或第 2 ~ 4 指),用两指的 指腹用力向按揉,以酸痛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⑥ 梁丘 ( ST34 )

梁丘 【定位】屈膝,在大腿前面,当髂前上棘与髌底外 侧端连线上,髌底上 2 寸。 【主治】 1. 急性胃痛 2. 下肢病证:膝肿痛、下肢不遂等 3. 乳疾:乳痈、乳痛等 【功效】调气和胃,通经活络 郄穴

梁丘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髌底外缘上 2 寸。 【常用手法】  、点、按、揉、拿 【操作手法】 1. 食指与中指并拢,用两指的指腹按揉,酸痛 感为宜 2. 此处肌肉较厚,可用手背的指关节突按揉; 亦可用  和拿法 3.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⑦ 犊鼻 ( ST35 )

犊鼻 【定位】屈膝,在膝部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 【主治】 1. 下肢、膝关节病证:膝痛、屈伸不利、下 肢麻痹等 【功效】通经活络,理气消肿止痛

犊鼻 【取穴方法】在膝盖外侧,膝盖上部与下部骨头连 接的凹陷处。 【常用手法】点、按 【操作手法】 1. 用中指的指腹垂直向下按揉,以酸胀和痛感 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⑧ 足三里 ( ST36 )

足三里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 3 寸,距胫骨前 缘一横指。 【主治】 1. 胃肠病证:胃痛、腹胀、腹泻、呕吐、便 秘等 2. 下肢痿痹 3. 虚劳诸证:强壮保健要穴 4. 神志病:癫狂等 合穴;胃下合穴

足三里 【功效】补益脾胃,和肠化滞,调和气血, 疏通经络,扶正培元,祛邪防病, 调理血压 【取穴方法】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 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 1 寸处。

足三里 【常用手法】点、按、揉 【操作手法】 1. 用食指和中指并拢,两指的指腹垂直按揉, 以酸痛、胀、麻的感觉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⑨ 丰隆 ( ST40 )

丰隆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外踝尖上 8 寸,条口外 一横指,距胫骨前缘二横指 ( 中指 ) 。 【主治】 1. 痰饮病证:咳嗽、痰多等 2. 头痛、眩晕 3. 癫狂 4. 下肢痿痹 【功效】调理脾胃,利湿化痰,通经活络 络穴

丰隆 【取穴方法】腘横纹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距胫骨 前缘二横指 ( 中指 ) 。 【常用手法】按、揉 【操作手法】 1. 食指与中指并拢(或第 2 ~ 4 指),用指腹按 揉,以酸痛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⑩ 解溪 ( ST41 )

解溪 【定位】在足背与小腿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 1. 下肢、踝关节疾患:下肢痿痹、踝关节病、 足下垂等 2. 腹胀、便秘 3. 癫狂 【功效】舒筋活络,调理脾胃,镇静安神 经穴

解溪 【取穴方法】小腿与足背交界处的横纹中央凹陷处。 【常用手法】按、揉、拿、掐 【操作手法】 1. 用中指的指腹按揉,以酸痛感为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⑾ 内庭 ( ST44 )

内庭 【定位】在足背,当第 2 、 3 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 肉际处。 【主治】 1. 五官热性病证:齿痛、咽喉肿痛、鼻衄等 2. 热病 3. 肠胃病证:吐酸、腹泻、便秘等 4. 足背肿痛、跖趾关节痛 荥穴

内庭 【功效】调理脾胃,泻胃经热,通经活络 【取穴方法】第 2 、 3 趾间缝纹端处。 【常用手法】按、揉、掐 【操作手法】 1. 用拇指的指尖下压按揉(掐),以胀痛感为 宜 2. 每次按揉 1 ~ 3 分钟,早晚各 1 次

足阳明胃经小结 足阳明胃经的经脉循行 常用腧穴的定位、主治、功效、手法、操作 ① 承泣② 颊车③ 下关 ④ 头维⑤ 天枢⑥ 梁丘 ⑦ 犊鼻⑧ 足三里⑨ 丰隆 ⑩ 解溪 ⑾ 内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