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風義舉 華人之光 東華三院 香港與國家 血濃於水 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
目 錄 1. 專題研習的背景和目的 2. 引言 3. 研習方法 4. 專題研習計劃 5. 在中國近代史當中 積極參與改善華人生活的東華三院 6. 實地考察 7. 訪問 8. 華人血淚史的歸航號 9. 我們的反思 10. 總結 11. 鳴謝及資料來源 12. 組 員
研習的背景及目的 近年一些香港的年青人以偏激的手法來否定 香港是中國的一部份,香港又怎會不是屬於 中國的呢?香港的歷史與中國的歷史應該是 一脈相承,息息相關。 今次我們的專題研習,就選取香港對華人有 重要貢獻的東華三院歷史進行研習,從而找 出在錦繡中華的歷史當中,香港華商對華人 的無施奉獻,以及探究香港與中國的關係。
我們想知 …… 東華三院是不是祇為香港市民服務嗎?與 中國有沒有關係呢? 究竟東華三院在過去百多年的中國歷史中 穿插了甚麼貢獻? 東華三院對華人起了甚麼作用? 東華醫院
引言 不少本地歷史研究學者認為,東華三院的歷 史是香港社會發展歷史的重要部分,在這悠 悠百多年的行善歷史中,處處展現着最富有 的華人對最窮苦無依的無施奉獻,他們發揚 中華民族以「仁愛」為核心的價值觀。書卷 味中, 一頁又一頁歷史資料在我們的讚歎中徐 徐呈現 丁新豹 - 维基百科
研習方法 我們通過實地考察、訪問和廣泛 閱讀參考書來互相檢測研習結 果,務求令我們的研習有更全 面, 更準確的結論。
專題研習計劃 9 月 ( 初步構思 ) 10 月 ( 搜集資料、訂定研習題目及內容、擬定研 習計劃 ) 11 月 ( 實地考察、訪問調查、整理資料 ) 12 月 ( 分析資料、資料驗証、修改總結 ) 12 月至1月 ( 編制及整理報告 )
在中國近代史當中 積極參與改善華人生活的東華三院 香港開埠不到三十年, 當時人口只有 12 多萬, 很多有疾病的華人, 因為沒有足夠的金錢去 醫病, 所以都逃不過死亡的命運。 幸好有一羣充滿善心的富翁, 成立了一間為貧 病華人提供免費的中醫院。這個不平凡的 開端, 使東華三院在香港歷史及中國歷史以 至全世界享有獨特的地位。
廣華接生院入院紀錄
東華三院歷史簡介 東華三院的創辦,可溯自建於 1851 年位於港島太平山街的 廣福義祠。 義祠原用作市民安放先僑靈位的地方,後來卻成為流落無 依人士及垂危病人的居所,衛生環境日益惡劣,引起政府及 全港市民的關注。當時一群熱心公益的華人領袖有見及此, 便倡議集資於附近興建一所醫院。 1869 年,港督麥當奴撥出上環普仁街一個地段創辦香港第 一間華人醫院。至 1872 年,東華醫院落成啟用,為貧苦市民 提供免費中醫藥服務,奠定了東華三院善業的基石。 其後,隨着人口不斷膨脹,醫療服務需求日增,位於九龍 油麻地的廣華醫院及香港銅鑼灣的東華東院相應於 1911 年及 1929 年分別落成投入服務。 1931 年,東華為加強三間醫院的行政管理及資源分配,決 定由一個董事局統一管理三間醫院,合稱「東華三院」。
實地考察 為了今次的專題研習, 我們到過以下地方考察 東華三院文物館 上環文武廟 廣福義祠
訪 問 我們訪問東華三院文物館助理主任葉 詠儀小姐,並採用了六何法進行: 提問與主題有關的人物 (Who) 與主題相關的地方 (Where) 不同年代的引証 (When) 如何改變 (How) 與主題有關的事情 (What) 為何會改變 (Why)
參觀東華三院文物館 東華三院文物館館長 史秀英小姐合照
東華三院與中國內地一脈相承的引証 「神威普佑」牌匾為清朝光緒皇帝於 1879 年御賜 「善與人同」牌匾是於 1918 年由民國大總統璋送贈, 以表場 東華於 1917 年秋華北水災大力募捐賑濟災民。 光緒皇帝
「萬物咸利」牌匾由光緒皇帝親點翰林代筆,「萬 物咸利」是指天下萬物也受益於善行和善舉。東 華醫院自創院開始,除贈醫施藥外,還提供廣泛 慈善救濟服務,服務對象不限於香港境內,而且 擴展到內地的省份及海外華人團體,這個牌匾充 份體現東華三院不祇為香港市民服務。 每當國内發生嚴重災禍,東華必義不容辭協助賑濟災民。東華樂善 好施及救急扶危的精神,備受當時滿清政府的讚賞。 每當國内發生嚴重災禍,東華必義不容辭協助賑濟災民。東華樂善 好施及救急扶危的精神,備受當時滿清政府的讚賞。
訪問 (1) 受訪者 : 東華三院文物館檔案總主任葉詠儀女士 東華三院對華人的最大貢獻究竟是什麼呢? ( 葉女士語調肯定地 ) 東華三院對華人作出許多貢獻, 人所周知是醫療、教育和社會服務,其實鮮為人知 的是原籍歸葬。 ( 同學們聽完,都不約而同好奇地 問 ) 甚麼是原籍歸葬呢 ? 葉女士解釋, 原籍歸葬是協助僑居異地華人 骨殖回鄉的工作,當年交通不便,對於客死 異地的華人來說實在艱難,更可況是那些貧 苦的華工呢?否好有樂善好施的東華總理協助他們 通過香港把骨殖歸葬。
訪問 (2) 究竟東華三院是怎樣贈醫施藥的呢? 葉女士表示我們現在身處的地方就是廣華 醫院最早期的大堂, 當時病人先在此登記, 再等候到左右偏廳接受診治。為紀念東華 三院成立 100 週年,建築物於 1970 年重新粉 飾,並命名為東華三院文物館。 東華三院對華人起了甚麼作用? 葉女士表示, 東華三院是以中醫藥 起家的, 一向堅持為貧苦大眾贈醫 施藥,因此,遠在中國內地的人士 也到東華三院的求醫。
訪問 (2) 東華三院對華人起了甚麼作用? 葉女士表示, 東華三院是以中醫藥起家的, 對 香港的中醫藥發展一直感到責無旁貸. 東華 三院還堅持為貧苦大眾提供贈醫施藥,因 此,遠在中國內地的人士也到東華三院的 中醫求醫。
以下是一則 1934 年由美國三藩市合和總會館寄到東 華的信件 : 由於大部份早期的義 莊文獻已散失,現保 存於東華三院文物館 内由 1915 至 1977 年, 共 234 項數以萬頁的 檔案更彌足珍貴。
東華義莊 由於早期資料散失, 東華何時開始有規律地提 供原籍安葬服務已不可考。 不過根據 1873 年東華醫院信錄的義莊規條, 以 及 1874 年 4 月 8 日循環日報所載關於東華醫院 接收了來自日本的 30 多副棺木, 可肯定早在大 口環東華義莊於 1899 年成立前, 東華醫院己有 暫存棺木, 供親屬認領的服務。
東華義莊文獻 東華義莊文獻是東華三院獨家保存上世紀為 本地及海外華人棺柩和骨殖辦理原藉安葬服 務而留下的歷史檔案,是了解和研究一段以 香港為中心的全球華人慈善樞紐歷史的重要 資料。由於大部份早期的義莊文獻已散失, 現保存於東華三院文物館内由 1915 至 1977 年, 共 234 項數以萬頁的檔案更彌足珍貴, 有歷史 學者甚至認為東華義莊文獻是香港獨有的世 界文化遺產。
棺骨出莊保證書
華人血淚史的歸航號 廣東省的華工到了外國,無親無故,言語不 通,工作辛勞,生前掛念故鄉的親人,死後 更想原籍歸葬,一完回鄉夢。但那時交通並 不發達,從工作的地方回到故鄉,需要一個 月至三個月不等,很多人客死異鄉後,只能 在外國墓地下葬,所以,他們很需要一個途 徑幫助他們,那就是東華三院。東華三院幫 助他們把屍骨送回鄉,償了華僑心願。
以下地圖顯示的地點 ( 紅色文字 ) 均是從海外運回棺骨的地方 : 開屏 香港 山東山東
三藩市合和總會館致函東華三院接收遺 骸及請求代為支付運費 接收骸骨收據
我們的反思 經過這次研習東華三院 ---- 香港與國家,我 們深深地感受到香港與中國一脈相承。我們 的組員有在香港土生土長,也有在中國出生 的,但無論怎樣,我們都是中國人,理應承 認中國人的身份,我們與祖國-中國是唇齒 相依的,更是血濃於水的。 一百多年前, 東華總理本著為廣大華人服務, 不分地域,竭盡所能幫助貧困而有需要的人, 在錦繡中華的歷史當中,東華三院對華人有 著莫大的貢獻。
總結 東華三院是中國及香港歷史最悠久,服務層 面最廣泛的民間社會服務組織,東華三院 對華人的貢獻十分大,丁新豺教授指出東 華三院對於華人歷史是非常重要的,因為 它是最悠久、無宗教背景的民間非牟利的 華人慈善團體。雖然現在東華三院已經愈 來愈少幫助內地的人,但是他們曾經為內 地華人提供的援助及服務是不容忽視的。
鳴謝及資料來源 鳴謝及資料來源: ╌東華三院文物館史秀英女士、葉詠儀女士 參考書籍 : ╌益善行道 -- 冼玉儀, 劉潤和 ╌善與人同 -- 丁新豹博士 ╌源與流的東華故事 -- 東華三院檔案及歷史文化辦公室 指導老師: ╌程秀慧主任
組 員 許曉菲 蕭娉婷 鄺家愉 王怡穎 陳慧瀅
東華三院王余家潔紀念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