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围型肺癌 CT 征象 分 析 攀钢密地医院放射科
周围型肺癌: 系指发生于段及 段支气管以远的肺癌,约占原发性 支气管肺癌的 1/4 ,以腺癌多见。 其发病主要和以下因素有关:吸烟、 职业致癌因子、空气污染、电离辐 射、饮食与营养等。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癌症学会将结核列为肺癌发病 因素之一。尤其是结核瘢痕者,男 性患肺癌的危险是正常人群的 5 倍。 女性则高达 10 倍。
分类: 周围肿块型肺癌 周围肺炎型肺癌 周围肿块型肺癌为肺内肿块性病变、边缘呈 分叶状或整齐,瘤 -- 肺境界面可有间质反应, 肿瘤周围也可有 薄层膨胀不全带。有的肿 块内形成瘢痕或坏死。瘤体位于胸膜下及肿 瘤内有较多瘢痕时,肿瘤表面胸膜可向瘤体 内陷入,形成胸膜凹陷。肿瘤坏死经支气管 排出后则形成空洞。 周围肺炎型肺癌可占据 — 个肺段的大部分、 一个完整肺段或一个以上肺段,有时甚至可 累及一个肺叶。其病理大体形态与大叶肺炎 相似。在病理切面上可清楚看到肺小叶间隔。 肿瘤周边部与正常肺组织移行,缺乏明确界 线。终末细支气管以上的各级支气管不易受 肿瘤侵犯。
临床表现: 由原发肿瘤引起的症状: 咯血、喘鸣、 胸闷等。 肿瘤局部扩展引起的症状: 胸痛、呼 吸困难、声嘶等。 由癌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 头痛、呕 吐、局部疼痛、腹水、淋巴结肿大等。 癌作用与其他系统引起的肺外表现: 副癌综合症。
周围型肺癌的 CT 检查: CT 的优点在于能发现普通 X 线检 查不能显示的解剖结构,特别对 于心脏后、脊柱旁沟和在肺尖。 近膈面下及肋骨头部极有帮助。 CT 还能辨认有无肺门和纵隔淋巴 结肿大。 CT 亦能显示肿瘤有无直 接侵犯邻近器官。另外它还有利 于胸内转移瘤的发现及鉴别诊断。
周围型肺癌的 CT 表现: 周围型肺癌的主要 CT 表现为肺内孤 立性肿块或结节。一般认为早期周围 型肺癌标准定在肿瘤直径 2cm 以下。 而进展期肺癌瘤体直径多在 4cm 以上。 我们下面从周围型肺癌的瘤体内部、 肿瘤一肺交界面、肿瘤邻近结构改变 等,综合叙述其 CT 表现。
肿瘤-肺交界带的 CT 表现 分叶征: 病灶边缘呈凹凸相间,似分叶状,此为 周围型肺癌最主要的征象。但也有部分 肿块的边缘呈浅分弧状或光滑的球形。 在病理上分叶外凸部分和切迹部分均为 肿瘤细胞浸润生长及间质反应。由于肿 瘤细胞生长速度不均衡及邻近的支气管 或血管暂时及局部地阻碍癌细胞发展造 成的肿瘤边缘浅弧状凹凸不平及切迹, 形似分叶状。支气管、血管进出肿瘤及 胸膜陷入的部位可形成明显的凹陷。 (图 1 - 3 )
瘤体的边缘多毛糙见毛刺征或棘突征。 毛刺征 : 从肺窗观察,毛刺征表现为自瘤灶边缘向 周围肺野伸展的呈放射状、无分支的细、 短线条影,近瘤体处略粗。但并不是所 有层面或整个一周都能清楚看到。往往 以远肺门处显示概率最高。 产生该征象的主要原因为病灶邻近 2 — 3cm 范围内,肿瘤细胞浸润瘤体周围肺 支架结构,并见炎性反应及肺气肿。肺 泡壁、小叶间隔相互聚集靠向瘤体,呈 收网状。 (图 8 、 9 )
棘突征: 在 CT 影象上表现为病灶边缘长 2 — 6mm ,宽 2 . 5 — 6 . 6mm 的棘形突 出,其顶端尖锐或钝圆。病理大切 片可见从肿瘤病灶向肺组织内伸出 的大小不同突起,其成分为肿瘤浸 润及间质增生。故可以认为其为肿 瘤生长的尖端部位,是向邻近肺组 织浸润的肿瘤组织。(图 10 - 12 )
肿瘤-肺交界带的非典型表现为肿块近 胸膜一侧的病灶边缘模糊,可能与淋巴 逆流致胸膜和小叶间隔增厚有关。发生 率可达 23 %。 总之,肿瘤-肺交界带的形态学改变主 要取决与肿瘤的生长方式和宿主的反应。 通常在纵隔窗上我们重点观察分叶征和 棘突征,而在肺窗上重点观察毛刺征。 对肿瘤-肺交界带显示强调高分辨率 CT 的优势,其对肿瘤-肺交界带显示与大 体肉眼所见相仿。分叶、毛刺为可靠肺 癌征象。
瘤体内部 CT 表现: 多数肿瘤的密度均匀,为软组织 CT 值;当肿瘤内部发生坏死时密 度不均匀(图 4 ),有时甚至可以 形成空洞;肿瘤可有钙化, CT 检 查时.其发生率约为 7 % —10 %, 而平片仅为 1 %。这是由于 CT 有较 高的密度分辨能力,可显示平片不 易发现的钙化。 CT 显示钙化多为 斑片状或结节状。
空泡征: 以瘤径< 3cm 的周围型小肺癌多见,常 见于瘤体中央区.少数近边缘,呈点状 低密度影,直径多为 1 — 2mm , — 个或多 个,边界尚清。多个者呈蜂窝状,单个 时肺窗不一定能显示,多个空泡因时连 续几个肺窗均可见.尚可见于瘤一肺交 界区域。该征多数系瘤灶内未受肿瘤累 及的肺支架纳构如肺泡、扩张扭曲的细 支气管,少数为含黏液的腺泡结构。据 文献报道其显示率可达到 21 %。但是检 查方法不当或认识不够可能造成假阳性, 如将空洞的一部分当成空泡,或将与扫 描层面垂直的含气支气管误判为空泡 。 (图 16 , 17 )
支气管充气征: 多见于小肺癌,典型表现者为瘤灶内管 状低密度影(气体密度),长短不一, 有的可见分支。非典型表现者为单个圆 形或椭圆形低密度影,出现于相邻的几 个扫描层面。该征象多见于附壁式生长 的肿瘤,癌细胞沿细支气管和肺泡表面 生长,而管腔仍通畅。 支气管充气征虽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不 是肺癌的特异性表现(肺泡细胞癌出现 率最高),曾有研究表明局限性机化性 肺炎该征的出现率为 44 %,故因结合其 它征象综合判断。(图 18 , 19 )
肿瘤邻近结构改变的 CT 表现: 肿瘤邻近结构的改变主要包括胸膜、 瘤周血管及支气管的改变。 胸膜的改变最常见的为胸膜凹陷征, 其次为肿瘤的胸膜浸润和播散。 瘤周血管及支气管的改变主要表现 为癌灶周围血管、支气管互相聚拢。
胸膜凹陷征: 一般认为其病理基础为瘤灶内纤维 瘢痕组织收缩,收缩力通过瘤体邻 近纤维网架传递到脏层胸膜面,将 脏层胸膜拉向瘤灶。凹入处与壁层 胸膜形成空隙,内为生理性液体充 填。凹入中心周围肺组织具有弹性, 以及凹入处在凹入过程中所收阻力 不一致,使得凹入区呈现为不规则 的多条沟槽。凹陷中心和周围沟槽 共同构成胸膜凹陷征的完整影像。
当凹入中心与扫描层面平行时,见 典型胸膜凹陷征,即瘤灶与邻近胸 膜间见喇叭口,其与瘤灶线影相连。 当扫描层偏离凹陷中心时,线状影 分成两条或多条,有时见其与瘤体 渐分开,喇叭口影由大变小,甚至 一分为二。 不 主张将胸膜与瘤体间的所有线状 影均视为胸膜凹陷征。否则会削弱 其特异性,降低其诊断价值。 (图 20 - 24 )
胸膜浸润: 胸膜浸润见于胸膜下肿瘤或肿瘤 增大直接浸润壁层胸膜。常表现 为肿块与胸壁间胸膜线消失,与 胸壁广基底相连,交角变钝。甚 至可以形成胸膜播散。 (图 25 , 26 )
邻近血管、支气管改变: 周围型肺癌周围血管和支气管可相互聚 拢,当血管、支气管走行与扫描层面平 行时比较明显。形成机制多认为与肿瘤 内成纤维化反应有关。 常见肿瘤与支气管的关系: a. 支气管到 达肿瘤边缘时被阻断; b. 支气管进入瘤 体,癌组织沿支气管壁浸润,致管壁不 规则增厚,管腔不规则狭窄。 c. 肿瘤推压 支气管,成手抱球样。(图 27 - 29 )
周围型肺癌的增强 CT 表现: 理论上,肺结节灶在注射造影剂后,强 化程度取决结节供血的多少和病灶内血 管外间隙造影剂的浓度。 病灶均匀强化型,多见于 8 - 15mm 大小 的病灶。 外周强化型,在病灶外围见宽窄不一的 高密度带,而中心强化不明显。多见于 3 - 4cm 大小的病灶。 不均匀强化,表现为结节状强化。 (图 30 - 32 )
周围型肺癌的转移: 略 略
周围型肺癌不常见的 CT 表现: 略 略
周围型肺癌的鉴别诊断: 略 略
谢谢观看!
注:病理证实为腺癌。 图1图1
图2图2
图3图3 当肿瘤边 缘光滑无分 叶,且密度 均匀,肺癌 征象不典型 时,应当考 虑穿刺活检 明确诊断
图4图4 肿瘤内 部有坏 死,密 度不均。 肿块后 界生长 受斜裂 阻隔而 显得较 为平直 与光滑。 病理证 实为鳞 癌
钙化: 多数人认为,肿瘤钙化的有无对良恶性 病变的鉴别以及原发与继发性肿瘤的区 分均无帮助。相对重要的是肿瘤内部钙 化灶的形态。 钙化的机制主要为以下及方面: a. 营养 不良性钙化,肿瘤供血障碍,癌细胞变 性坏死,局部酸碱度改变,钙盐沉积; b. 瘢痕或支气管软骨钙化为肿瘤包裹; c. 在 瘢痕或肉芽肿基础上发生的钙化。钙化 多位于肉芽肿内。 d. 与肿瘤内分泌有关, 即肿瘤本身的钙化,如黏液性腺瘤,其 内分泌因子促进肿瘤钙盐沉积。
图5图5 斑片状钙化多发生在肿瘤的中心部 位,是因肿瘤供血障碍坏死后而发生, 肿瘤直径多在 6cm 以上。
图6图6 结节状钙化密度较高,多位于肿瘤边缘部 位,是因肿瘤生长增大过程中将肺原有钙 化包裹到瘤体内。年轮样钙化、爆米花样 钙化基本排除恶性。
图 15 右上肺错构瘤 右上肺结核钙化, 钙化灶为斑点状。
空洞: 鳞癌空洞的发生率高于其它类型。 癌性空洞的典型表现为厚壁或壁厚薄不均,内 壁凹凸不平,成结节状,外壁成波浪状或分叶 状。多为偏心性。 产生的原因有以下 3 种可能: a. 真性肺大泡或 支气管囊肿内发生肿瘤; b. 肿瘤广泛坏死; c. 肿瘤压迫或堵塞邻近支气管致肺气肿、肺大泡 形成,以后癌组织靠大泡壁生长而成。 空洞壁的厚度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一般认为,壁厚 ≤4mm 偏向于良性,而壁厚 ≥15mm 偏向于恶性。不论壁的厚薄,如显示内 壁不规则,尤其是当有壁结节时,则为癌性空 洞的重要依据。
图 13
图 14
图7图7 若肿块中心部坏死,经支气管排除后可呈壁厚薄不均匀 的偏心性空洞
图8图8
图9图9
图 10
图 11
图 12
图 16 空泡征
图 17
图 18 支气管充气征
图 19 同例术后标本扫描,使支气管 走行与扫描层面平行 右下肺外基 底段支气管 充气征
图 20 胸膜凹陷征
图 21
图 23 看标本 看标本
图 24
图 25 胸膜浸润
图 26
图 27 邻近血管支气管改变 肺门与瘤体间见血管集束征
图 28 支气管到达肿瘤表面后被阻断
图 29 支气管进入瘤体内部
图 30 肿瘤的 强化 肿瘤均匀强化
图 31 肿瘤边缘带状强化
图 32 肿瘤结节样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