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考试说明》对 “ 古代诗歌鉴赏 ” 的能力要求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 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级.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Advertisements

鉴赏古典诗词的表现手法 叶县高中 辛要东 叶县高中 辛要东.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拟人 排比 夸张 反问 借代 对偶 表达方式 : 烘托、 对比、 反衬、 渲染、 虚实结合、寓情于景、比兴 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用典 借古讽今、抑扬结合等 梳理归纳 描写 抒情 记叙 议论.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 24 课 《散文诗两首》之 —— 荷叶 母亲 冰 心冰 心.
老鼠 拍摄过程 卡通画竟猜 特点鲜明的卡通形象 丰富多彩的背景设计 美妙恰当的背景音乐 瞿溪四小 胡晓雷.
1 鉴赏程序 (走进诗歌) 看一看 抓一抓 辨一辨. 例、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 6 分) ( 10 年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 送蜀客 司空曙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散文阅读 理解文中关键句子的含义 之. 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要求: “ 感受重要语句的丰 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 。 解读: “ 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 ” , 即是理解、体会词语,句子的含意; “ 品 味精彩语句的表现力 ” ,即是赏析词语, 句子的表现力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 丰富.
中考作文写作指导( 12 ) 中考作文应试技巧.  一种体裁 只写记叙文,好好把记叙文复习好。  两个原则 1. 真实才能动情。真正能打动读者的,还 是那些你亲身经历有真情实感的身边小事。 2. 妙语才能煽情。只有风趣幽默,生动活 泼的语言才能让读者眼前一亮,读之使人不 断点头默叹。 中考作文应试技巧(
第 四 課. 習作 1 悔 侮 悔 誨 侮 誨 晦 2   遞 褫 遞 遞 3      徵 徽 微 徵 徵.
1. 理解诗意和句意。 2. 划分朗读节奏。 3. 欣赏词语和句子。 4. 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 达的情感。 5. 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散文阅读复习专题 2012 年中考语文复习系列之一. . 散文分类 根据散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写作过程和中心分 : 1 描写性的散文 (抒情散文) 写景类的散文(情景交融的 )一般先作情绪上的 铺垫,暗示文眼 —— 写景状物,突出特点 —— 景物 特点与人的心情相合,使人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 回扣主题,表达作者的好恶、希望、追求.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2012高考备考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考题设计] 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
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诗 歌 鉴 赏 刘春玲.
看图指认艺术技巧 衬托 图片来源——唐伯虎点秋香.
高考诗歌鉴赏 答题模式归类.
诗歌鉴赏高考要求: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古代诗歌鉴赏之 表达技巧.
古典诗词的 魅力呈现.
古诗鉴赏题10大规律 诗歌鉴赏要求考生从诗歌内容、语言、结构、写作技巧及作品风格、鉴别其所表达的主旨、思想情感及社会意义。
看图猜成语.
中国最早的诗书 原名 [诗]或[诗三百] 原点 王宫采诗 周朝的帝王 民间诗谣 孔子删诗 从三千首到三百首 公卿献诗 官臣献给帝王 内容跨越了600年的历史 西周初朝 公元前1046-公元前771 春秋时期中 公元前770-公元前476 至今有超过三千年的历史.
2010考纲解读.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古 诗 词 鉴 赏.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本文的写作顺序 第一部分(1—5段)描写早期的大树,写了 大树的形象、经历和对人类“友善”的情况。
四季之歌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篇《春》。
古代诗歌鉴赏 第三章 第一课时(1).
古诗鉴赏.
文学类文本阅读 ——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之 小说阅读专题复习.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鉴赏系列.
第三节 表达技巧.
成人高考高起点 语文 冲刺班 主讲老师:邓君媚.
诗歌鉴赏专项复习 ——表达技巧类.
散文阅读.
沁园春 雪 毛泽东 初一年级(1、2)班 制作:李淑芳.
表达技巧小角度赏析 动静 虚实.
诗歌鉴赏之 衬托对比 渲染烘托 金榜苑教研中心.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缶乐器介绍 缶,中国古代的打击乐器。缶”亦作“缻”,瓦器所以盛酒浆,秦人鼓之以节歌。” 缶,因为是由土烧制而成,也就是土类乐器。最原始的陶“缶”由于易碎,现在已经基本看不到完整的了,保存较多的都是青铜“缶”。如方形的青铜缶有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冰鉴缶。奥运缶就是以这个冰鉴缶为原型制作的。此缶有夹层,夹层里面放冰,缶里面放食物饮料,实际上就是个古代的小冰箱。
THE TYPES OF THE READING COMPREHENSION IN HSET 中考英语阅读理解题型
——古诗词物象鉴赏失分剖析及对策 翠园 中学 肖佳
接近顾客的技巧Ⅱ.
越中览古 李白.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 德化三中 易昌隆.
诗歌鉴赏 春风吹皱一江水, 无限风光无限情 ——表达技巧类.
第二编 文学文本.
诗 歌 鉴 赏(三) 第一课时.
现代汉语 XiandaiHanyu 主讲:.
 做一做   阅读思考 .
2017 唯美樱花工作模板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服务进行时 ---之经典案例.
Reading of English-American Literature
目录标题 01 添加目录一标题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02
2019届高三语文复习 诗歌鉴赏 --- “情”与“景”的关系
现代文阅读 之表达特色 1.
象形手势在课堂教学 中的有效运用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 课程性质:教师教育必修课 适用专业:师范类专业.
韩宝成 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研究所 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海上日出.
2.3.运用公式法 1 —平方差公式.
第一单元第一课 造型的表现力 长沙麓山国际实验学校 陈刚.
大学生口语学习风暴讲座 ——Blair.
生词 คำศัพท์ 1. 楚辞 chǔcí บทกวีของรัฐฉู่ 2. 诞生 dànshēng กำเนิด ; เกิดขึ้น
诗 文 鉴 赏 术 语 及 方 法 厦大附中 林筠昕.
2017 唯美地球商务通用模版 Aesthetic global business model.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诗歌鉴赏 之表达技巧

《考试说明》对 “ 古代诗歌鉴赏 ” 的能力要求是: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意境、语言 和表达技巧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 D 级

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 1. 修辞手法:比喻(通感 )、拟人、借 代、夸张、双关、反复、对偶、设问、反 问、互文等 2.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说明 3. 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工笔 与白描、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 明暗结合、声色结合等

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A.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B.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C.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D.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E.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表达技巧方面的术语 4.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物: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5. 表现手法:托物言志、烘托(衬托)、 用 典、比兴、联想与想象、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等 6. 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 先景后情、铺垫渲染、开门见山、卒章显志、 起承转合、承上启下、伏笔照应等

鉴赏修辞手法 答题步骤 什么修辞 手法 具体表现 分析表达 作用

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 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 染力。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 接受。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 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 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赏析描写方法 答题步骤 (描写)方法 (描写)什么 抒什么情

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时期的华清宫,请 指出二者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 手法,并作简要说明。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帘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该诗主要运用了何种艺术手法?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