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德國「能」, 臺灣也「能」! 提案團隊 : 南華陽光特別強 成員 : 賴宜君(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一年級) 王福祥(南華大學歐洲研究所一年級) 楊明宗(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 李欣怡(南華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
提案大綱 以永續環境為思維主軸。 就如何發展與推動太陽能光電以達到綠能減碳之 政策目標,對政府提出相關政策在規劃以及執行 方面之建言。 針對在太陽能產業在台灣目前的發展概況與政府現行 相關政策作一概括性的介紹。 提出我國發展太陽能產業的 SWOT 分析。 介紹德國政府在推動太陽能上的實際經驗。 對政府在推動太陽能發電的政策規劃與執行層面,提 出九項具體建議。
一、台灣目前現況 能源先天條件不足 : 能源蘊藏貧乏,自產能源比率偏低,絕大部份能 源仰賴進口,且能源進口來源與種類又過度集中, 造成能源供給的不確定性。 適合太陽能發電 : 台灣位於亞熱帶,又有北迴歸線經過,依地理位 置條件而言,太陽能發電是最理想的方式,若能 將太陽能發電的效能充分發揮,不僅可以降低我 國目前對於化石燃料的高依賴度,又可減少溫室 氣體的排放。
台灣再生能源能源比例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台灣再生能源能源比例
民國 年我國太陽能光電供給成長圖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局)
政府現行規範與相關政策措施 立法部分: 2009 年通過「再生能源發展條例」。 仿效德國在 1990 年代實施相當成功的「一千個 屋頂」計畫,推動「陽光屋頂百萬座」計畫。 「加速產業結構轉型及強化能源資源有效用」、 「倡導節能生活」、「推動智慧節能基礎建設 與示範推廣」及「完善有助節能減碳之市場機 能及法制基礎」。
二、臺灣太陽能產業的 SWOT 分析 優勢劣勢 氣候與地理位置適宜 具備產業優勢 政府政策大力推動 地狹人稠,土地面積不 足 受天候影響極大 裝設成本過高 產業國際競爭力不足 機會威脅 民眾環保意識漸增 技術成熟 政府重視 法令面漸趨開放 未能掌握關鍵原料 太陽能市場供需失調, 價格不穩 受到德國補貼政策之影 響
台灣適合發展太陽能發電之理由 地理位置條件佳。 產業相關技術發展穩定。 非核家園、地球生態與環境保護理念盛行。 推動成效不如預期之癥結 社會大眾對太陽能發電的認知仍顯不足。 目前政策執行的主要單位層級仍不足。 太陽能發電系統之設置成本仍然偏高。 對一般民眾而言成本仍偏高,投資回收年限長。 政府補助與支持仍無法提供足夠誘因。
三、德國的發展經驗 德國能源結構與我國相似,是一個過度仰賴進口 的國家,但目前已開始調整仰賴石化能源與核能 的能源結構,規劃核能電廠的除役,並加速推廣 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 德國政府透過立法獎勵、推行示範計畫、政府投 入鉅資研發以及提高安裝誘因等措施激勵再生能 源產業的發展 : 1991 年的「再生能源電力供給公共網絡法」。 2000 年的「再生能源法」。 2010 年的「 2050 能源規劃願景」。
弗萊堡 ( Freiburg ) 之太陽能產業發展案例 排除水力、風力、生質等其它再生能源, 專注發展太陽光電產業 。 成效 : 提高地方產值。 帶動地方人口成長。 促進地方旅遊發展。 增加地方就業人口。 抵禦全球金融海嘯的衝擊。
弗萊堡之太陽能產業發展
弗萊堡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聯邦政府方面 : 陸續在政策層面通過如「再生能源電力供給公 共網絡法」、「再生能源法」以及「 2050 能源 規劃願景」等。 根據不同的再生能源種類、裝置容量以及裝設 地點,設計不同的固定費率。 地方部分 : 市議會扮演積極推動的角色 。 人民受到 1973 年的石油危機衝突之影響,紛紛 親身投入參與。
九大具體建議與行動方案 建構國家之能源大戰略。 法制面的鬆綁與配合。 將太陽能發電視為新興環保產業來推廣,創造第 二個經濟奇蹟。 城鄉改造,打造台灣的「太陽能之城」。 提高獎勵優惠補助。 利用公家機關或閒置農地,廣為裝置太陽能發電 裝置。 讓社會大眾對太陽能發電有正確認知。 提高及宣傳獎勵優惠補助。 推動與宣導綠色電價制度,使電價結構透明化, 提高民眾設置動機。
四、結語 發展再生能源為大勢所趨。 我國能源供應種類亦高度集中在溫室氣體 排放量過高的石化燃料,國家經濟發展與 競爭力受到限制。 選擇太陽能光電做為重點發展產業,不僅 可適時為我國經濟發展注入一股活水,使 之繼資訊、電子產業之後,成為帶動我國 經濟成長的明星產業。 為地球生態的維護盡一份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