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常用习惯句式. 习惯句式是古汉语中不同词性的词经常配 合起来使用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格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原 文 子禽问于子贡曰: 夫子至于是邦也, 必闻其政,求之与, 抑与之与? ” 子贡曰: “ 夫子温、良、恭、 俭、让以得之。夫 子之求之也,其诸 异乎人之求之与? ” 疏通文意 疏通文意 词 语 是邦:任何国家。 与:语气词。 抑:还是、或者。 温、良、恭、检、让: 温和、善良、恭敬、 节俭、谦逊。
Advertisements

古代汉语(Ⅱ) 通 论 第一讲 古代汉语的词序 崔 达 送崔 达 送. 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 语料一:  ①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 · 燕策》)  ②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 子罕》)  ③盗者孰谓?谓阳虎也。(《公羊传 · 定公八 年》)  ④大王来何操?(《史记 · 项羽本纪》)
文言文宾语前置句式 考 点分 析考 点分 析 深圳市龙城高级中学 蒋雁钦. 考纲要求 : 理解与现代汉语 不同的句式 和用法。 题型:选择题和翻译题 文言文句式 不同的句式 能力等级: B 考 点分 析考 点分 析.
2014 年职称英语等级考试 综合类精讲班 主讲:叶老师. 职称英语考试与复习方法 一、职称英语考试 1. 职称英语考试的特点: a 综合英语分为 A B C 级 b 职称英语考试和教材的关系 c 可以借助字典 d 送分( 分) (1) 词汇选项(可能送 3—8 分) (2) 阅读判断.
福音 - 救主 降 E 大调 6/8 1/7 t |5 e 1 w |3 r 5 t |5 q 3 q | t |5 e 1 w |3 r 5 t |5 q 3 q |2 919| ty u ! t |7 y 5 9|tiy u ! t |7 y 59| 5 e 1 w | 3 r 5 9.
半部《论语》治天下 宋朝宰相赵普曾赞颂说.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 愠,不亦君子乎 ?” (《学而》)
走进经典名句 — 五年级中华经典晨诵. 1. 子曰: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 乎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 人不 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 2. 子曰: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 师矣。 ” 复习.
古代汉语习题集 第三章 语法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院精品课程小组 张世超.
Skills on Multiple Choices.
高职高专英语系列微课 基础篇(语法) 现在时间下的 否定句、疑问句的表达 授课老师: 许 淼 单位: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机械工程系.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定语从句复习要领.
古代汉语 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文学院精品课程小组 张世超.
句子成分 Members of a Sentence.
10.2 立方根.
2015届高一英语衔接课 句子成分 cover.
被动语态 (The Passive Voice)
非谓语动词 Nonfinite Verbs.
二、词 类 1、为什么要划分词类? 划分词类的目的是为了较好地说明由于词性不同所带来的组合功能的不同。
文言文判断句归纳 例句分析.
第四章 函数的积分学 第六节 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一、变上限定积分 二、微积分的基本公式.
§5.3 定积分的换元法 和分部积分法 一、 定积分的换元法 二、 定积分的分部积分法 三、 小结、作业.
小学新标准英语第四册 Module 6 Unit 2 Was it a big city then?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最后的礼物.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快速练习 1. Your present is here. 2. The runners went away.
六 古代汉语的词序 制作 阚景忠 讲授 阚景忠.
第十一章 句子种类.
Unit1 What’s the matter? 单 位:许昌市建安区蒋李集一中 授课人: 温 菲 (初中英语)
M5U1 He is playing the suona ,but the phone rings.
定 语 从 句 that (人/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 关 系 代 词 which(事物)在从句中作主语/宾语 A
There be.
7 I will take you as my own people, and I will be your God
情态动词1 情态动词的概念 情态动词的位置和特点.
非谓语动词 1.性质:它具有动词的特点,但在句子中起着名词、形容词、副词的作用,充当主语、表语、定语、宾语、宾语补足语、状语的作用,即:除谓语以外一切成分。
Lesson Three 香 港 学 生 到 了 英 国 留 学 , 可 以 找 到 工 作 吗? 1/17/2019
Revise of Noun Clause 名词性从句
V-ing 分词 Gerund 动名词 Present Participle 现在分词 一. Form 主 动式 被 动式 一般式 完成式
“Sunday Sermon” ECMSI HP – D. Chan – 11/12/2017.
Shǔ huā shēnɡ 数 花 生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Unit 3 language in use.
主讲教师:赵璟智 ( Emily ).
语法复习----代词.
Clean-up Day 清洁日. Clean-up Day 清洁日 Clean-up Day 清洁日.
三 水 同 鄉 會 劉 本 章 學 校 數 學 科 年 級 : 忠 、孝 班 單 元 : 統 計 圖 製 作 及 閱 讀 單 位 :
Jesus the Messiah Matthew 13 His Secret.
用来修饰名词、代词、句子等,在句中的作用相当于形容词,故称为形容词性从句。
复习.
定语从句(16).
GRAMMAR 名词性从句.
形容词及形容词短语.
Be动词的用法 am is are.
名词性从句 主语从句 表语从句 宾语从句 同位语从句
定语从句(8).
You can play football well.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A good beginning is half done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了解介词.
主谓一致 (Agreement) 一、概念 在英语中,随着主语的人称或数的变化谓语动词采用单数或复数形式。 二、怎么判断?
第4课时 绝对值.
VALUES OF MONTH Sense of shame耻.
S + Vt. + O (主语+谓语+宾语 句型).
时 间 Time 名字:________.
定语从句 耶鲁YY语音.
Minion So as you can imagine, if your skin gets burned it can be very serious. (Line 4 in Para. 1)
同位语从句(续) 名词从句(1).
3.4 角的比较.
The Past Participle used as Adverbial
使用Fragment 本讲大纲: 1、创建Fragment 2、在Activity中添加Fragment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几种常用习惯句式

习惯句式是古汉语中不同词性的词经常配 合起来使用而逐渐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格式。

习惯句式又叫固定句式、凝固结构。常用的 习惯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何、若何、奈何 何以 …… 为 何 …… 之有 何 …… 之 …… 不亦 …… 乎 无(毋)乃 …… 乎 得无(得毋、得微) …… 乎(邪、欤) 孰与

一、如何、若何、奈何 (一)如 …… 何、若 …… 何、奈 …… 何 “ 如 ” 、 “ 若 ” 、 “ 奈 ” 是动词,表示对付、对待 等意义; “ 何 ” 是疑问代词,作动词的后置状语,可 译为 “ 怎么 ” 、 “ 怎样 ” ,中间可以插入名词、 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作 “ 如 ” 、 “ 若 ” 、 “ 奈 ” 的 宾语。 “ 如(若、奈) …… 何 ” 可译为 “ 怎么 对付(对待) …… 呢 ” 或 “ 把 …… 怎么样呢 ” 。

①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 (《列子 · 汤问》)可译为 “ 把太行、王屋两座大 山怎么样呢 ?” ②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 (《左传 · 隐公元年》) 可译为 “ 怎么对付这种情况呢 ” 或 “ 对这种情况怎 么办呢 ? ③骓不逝兮可奈何 ? 虞兮虞兮奈若何 ? (《史记 · 项 羽本纪》)可译为 “ 怎么安排你呢 ?” ④若之何其以病败君之大事也 ? (《左传 · 成公二 年》)插入的代词 “ 之 ” 意义虚化了, “ 若之何 ” 处 在句首作状语表示反问语气。

(二)如何、若何、奈何 这是 “ 如 ” 、 “ 若 ” 、 “ 奈 ” 与 “ 何 ” 之间不插入宾语的格式, 紧缩为 “ 若(如、奈)何 ” 。它有两种用法: 第一是作状语,问原因,并含有强烈的反问语气,可 译为 “ 怎么 ” 或 “ 为什么 ” 。例如: ①伤未及死,如何勿重 ? (《左传 · 僖公二十二年》) 可译为 “ 为什么不能再杀伤他们 ?” ②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 (《老子 · 七十四章》) 可译为 “ 为什么(怎么)用死来恐吓他们 ?”

第二是作谓语,问情况或办法,可译为 “ 怎么样 ” 或 “ 怎么办 ” 。例如: ①与不谷同好,如何 ? (《左传 · 僖公四 年》) “ 如何 ” 可译为 “ 怎么样 ” ②取吾璧,不予吾城,奈何 ? (《史记 · 廉 颇蔺相如列传》) “ 奈何 ” 可译为 “ 怎么办 ” 。

二、何以 …… 为 这是一个表示反问的句式。其中疑问代词 “ 何 ” 是动词 “ 以 ” 的状语( “ 以 ” 作 “ 用 ” 讲), “ 为 ” 是表疑问语气的助 词,相当于 “ 呢 ” 。这个句式可译为 “ 为什么用 …… 呢 ” 或 “ 要 …… 干什么呢 ” 。 例如: ①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 (《论语 · 季氏》) 可译为 “ 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 (《汉书 · 霍去病传》) 可译为 “ 要家干什么 ?” 此句式中的 “ 何 ” 可用 “ 奚 ” 、 “ 恶 ” 、 “ 安 ” 等代替, “ 以 ” 可用 “ 用 ” 代替。

此句式中 “ 以 ” 的宾语如果是动词或动词性词组, “ 以 ” 还可以省略不用,便成为 “ 何 …… 为 ” 的格式。 例如: ①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史记 · 项羽本 纪》) “ 何辞为 ” 可译为 “ 为什么要辞别呢? ” ②天之亡我,我何渡为 ? (同上) “ 何渡为 ” 可译为 “ 为什么还要渡江呢? ”

三、何 …… 之有 这是一个表示反问的句式。 “ 有 ” 是动词, “ 之 ” 是 结构助词,帮助宾语前置; “ 何 ” 是疑问代词, 做前置宾语的定语。 “ 何 …… 之有 ” 可译为 “ 有什 么 …… 呢 ” 。 例如: ①夫晋何厌之有 ? (《左传 · 僖公三十年》) “ 何 厌之有 ” 即 “ 有什么满足的呢 ” 。 ②宋何罪之有 ? (《墨子 · 公输》) “ 何罪之有 ” 即 “ 有什么罪过呢 ” 。

四、何 …… 之 …… 这是一个表示感叹的句式。 “ 何 ” 是疑问代词, 处在句首作状语,加强感叹语气。有时 “ 何 ” 用 “ 奚 ” 等代替, “ 之 ” 是结构助词,是补语的标志。 “ 何 …… 之 ……” 可译为 “ 什么(怎么) …… 得这 么(这样、那么、那样) ……” 。例如: ①何士民众庶不誉之甚也 ? (宋玉《对楚王问》) ②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 ? (《韩非 子 · 和氏》)

五、不亦 …… 乎 这也是一个表示反问的句式,它以否定的形式 表示肯定的内容。 “ 不 ” 是否定副词; “ 亦 ” 是副词, 意义较虚; “ 乎 ” 是疑问语气词,相当于 “ 吗 ” 。 “ 不亦 …… 乎 ” 可译为 “ 不是 …… 吗 ” 。 例如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 · 学而》 ②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 (《吕氏春秋 · 察今》)

六、无(毋)乃 …… 乎 这是一个表示推度性的句式,语气较委婉。 “ 无 (毋)乃 ” 是副词,表示推度,作状语; “ 乎 ” 是 疑问语气词。 “ 无乃 …… 乎 ” 可译为 “ 恐怕 …… 吧 ” 。 例如: ①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 (《左 传 · 僖公三十二年》) ②既受吾赏,又责吾礼,毋乃难乎 ? (《说苑 · 尊 贤》)

七、得无(得毋、得微) …… 乎(邪、欤) 这也是一个表推度性的句式。 “ 得无 ” 意为 “ 能不 ” 或 “ 该不 ” ,作状语,又写作 “ 得毋 ” 或 “ 得微 ” 等; “ 乎 ” 是疑问语气词,又可用 “ 邪 ” 或 “ 欤 ” 代替。 “ 得 无 …… 乎 ” 可译为 “ 该不会 …… 吧 ” 或 “ 莫非是 …… 吧 ” 。 例如: ①日食饮得无衰乎 ? (《战国策 · 赵策四》) ②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 使民善盗邪 ? (《晏子春秋 · 内篇杂下》) ③堂下得微有疾臣者乎 ? 《韩非子 · 内储说下》)

八、孰与 “ 孰与 ” 是由 “…… 与 …… 孰 ……” 演变来的, 这是一个表示比较的固定句式。 “ 孰 ” 是疑 问代词, “ 与 ” 为介词。 “ 孰与 ” 可译为 “ 和 (跟、与) …… 谁(哪个) ……” 或 “ 和 (跟、与) …… 相比,谁(哪个) ……” 。

①吾孰与徐公美 ? (《战国策 · 齐策一》 ) 可译为 “ 与徐公相比谁美 ” 。 ②沛公曰: “ 孰与君少长 ?” (《史记 · 项羽本纪》) 可译为 “ (他)和您相比,谁年龄大 ” 。 ③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 ? (《史记 · 曹相国世 家》) 例③比较的内容 “ 圣武 ” 在 “ 孰与 ” 之前。 “ 圣武孰与高 帝 ” 即 “ 和高帝相比,谁更圣明英武 ” 。

“ 孰与 ” 还有一种用法,用在相比较的两项之间, 但比较之后往往选择后者,相当于 “ 孰若 ” ,可译 为 “ 哪如 ” 或 “ 哪比得上 ” 。 例如: ①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 ? (《荀子 · 天论》) 可译为 “ 哪比得上把上天当作物那样蓄养起来而 控制它 ” 。 ②为两郎僮,孰若为一郎僮 ? (柳宗元《童区寄 传》)可译为 “ 哪如让我做一个人的奴仆 ” 。

小结 课堂授课环节:见讲义 网络教学环节: 课外自测环节:题库语法编。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