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佛慈悲云:「道場要把道務推廣, 講課的人佔很重要的一環,道理能 夠講得明白、深入、清楚,啟發眾 生向道之心,菩提根增長,才會有 助力走上這弘法利生的路。」 (《大 學聖訓》,頁 138 ) 仙佛慈悲云:「道場要把道務推廣, 講課的人佔很重要的一環,道理能 夠講得明白、深入、清楚,啟發眾 生向道之心,菩提根增長,才會有.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歷史二 第一篇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一節 三代興衰與封建體制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Advertisements

—— 以洞庭湖区为例. 河 流河 流 沼 泽 沼 泽 滩 涂滩 涂 湖泊 这些美丽的风景图片反映的是什么景观?
波斯希腊 波斯钱币 ( 绵羊 ) 马其顿钱币 ( 山羊 ). 波斯希腊 波斯希腊 亚历山大击败波斯王大利乌三世 (333BC)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規 及案例簡介 內政部政風處 科長陳定隆 102年10月.
必修2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导 游 基 础 知 识.
公職人員財產申報法 與利益衝突迴避法概述 內政部政風處 科長陳定隆 102年9月.
兩性相處 主講人:孫晉芬老師.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3.《增值税纳税申报表(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填写
公職人員利益衝突迴避法規 及案例簡介 內政部政風處 科長陳定隆.
〝奇異恩典〞~陳進成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 以為大喜樂;因知道你們的信心經過試驗, 就生忍耐。但忍耐也當成功,使你們成全、
耐人尋味的耶穌基督.
中國古典文獻學 主講:羅積勇教授.
外国小说话题突破系列之七 情感.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 纳税申报表填写指引 白银高新区国税局 纳税服务科 2016年5月.
文明史观 文明史观,通常被称为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理论模式。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第三章 帝國體制與天下秩序 第一節 大一統帝國的出現與皇帝制度的確立
第7课 古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第二单元 商鞅变法 第1课 改革变法风潮与秦国历史机遇(背景) 第2课 “为秦开帝业”──商鞅变法(内容)
内 容 ● 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实务操作 ● 项目会计核算中注意事项 ● 社会组织年检报告的填列 ● 社会组织评估中财务资产指标的解释
荆轲刺秦王 《战国策》.
初探逻辑推理 提高思维水平 ——《逻辑和语文学习》
列王紀下8章 啟示錄12章 書念婦人 婦人 死裡復活的兒子 被提的男孩子 七年饑荒 三年半大災難 非利士地 曠野 歸還房屋田地
敌人 孔子的符号学 圣人 妖人 乐天派 罪人 救星 丧家狗 商人 宣传员.
佛教既是外來宗教, 為何盛行於中國?.
港澳信義會明道小學 天地有情 分享者:徐燦麗老師、 蘇娟玉老師 日期:2005年12月3日 P.1.
第二章 三代的興衰與文化 第二節 時代劇變與學術教育的發達
江苏衡鼎律师事务所苏州分所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上海教育出版社 《历史与社会》九年级(全一册) 教师教材培训 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南山附中 熊菊珍 年 8 月 13 日.
桃園縣龜山鄉文欣國小 校園植物簡介 內庭區.
耶利米书.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图书馆志愿服务个案 张田吉
主知道法利赛人听见他收门徒,施洗,比约翰还多(其实不是耶稣亲自施洗,乃是他的门徒施洗,)他就离了犹太,又往加利利去。
列王紀概覽.
第三单元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南亚、中亚 要点·疑点·考点 位置:位于喜马拉雅山以南,印度洋以北,大部分在10°N~30 °N之间 内陆国——尼泊尔、锡金、不丹
張騫、班超通西域.
3.3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以南水北调为例 铜山中学 李启强.
传道书 12种虚空 9处不可知 23样价值观 7个小结论 人生是虚空的虚空! (没有神的人生)
朝代接龙(排一排,把下列朝代按建立的先后顺序排列)(10分)
会计电算化 录入期初余额 北京科技宏远有限公司总账系统启用日期有二种方案,一是2006年1月,二是2006年2月,其他初始设置完全一样,假定你是该公司会计主管,你选哪种方案?为什么?? ?
八桥初中九年级思想品德课复习导学案之五---
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海局势总是引起各方关注,特别是美国。为什么美国对台湾虎视眈眈?
第一單元 儒家思想與中國社會 專題一 孔孟思想與儒家的發展.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斗兽场 万神殿 圣彼得大教堂 君士坦丁凯旋门.
回忆与思考: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有哪些重要特点? ◇神权与王权结合;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第二课 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
11 室外装饰设计 本章提要 本章主要讲述了室外装饰设计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室外装饰设计的基本原则,中外室外装饰设计的基本概况,室外装饰设计与室外环境的关系、建筑装饰的细部设计以及店面装饰设计等内容。
让“反思”成为一种习惯 北京一师附小 韩玉娟.
第六节 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经济和社会变革.
異端與異教 基督信仰.
漢魏間的國際局勢與女性外交 -〈昭君怨〉與悲憤〈胡笳十八拍〉
耶利米书.
彌迦書 緒論.
《美国的两党制》选考复习 温州第二高级中学 俞优红 2018年6月14日 1.
課程簡介.
南國被擄( BC共分三批) 巴比倫帝國 猶大 巴比倫 猶大人被擄巴比倫.
地震 在板塊交接處,因岩層受到外力作用,相互 擠壓或張裂,易造成斷層錯動,同時釋出巨 大的能量,此能量以波的型式並藉由岩層傳
北國 亞述 巴比倫 南國 那鴻 以利亞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約珥 約拿 俄巴底亞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賽亞 以西結 南 彌迦
北国 亚述 巴比伦 南国 那鸿 以利亚 西番雅 以利沙 哈巴谷 约珥 约拿 俄巴底亚 阿摩司 北 何西阿 耶利米 以赛亚 以西结 南 弥迦
崇聖祠.
第九课 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
五萬人歸回 猶大 巴比倫帝國 波斯帝國 希 被 擄 (1) 被 擄 (2) 被 擄 (3) 歸 回 被擄70年 哈巴谷 俄巴底亞 耶利米
第2节 大气的热力状况 基础知识回顾 重点难点诠释 经典例题赏析.
啟示錄精要 第六講 撒但的結局、審判 ﹝第廿章﹞.
五萬人歸回 猶大 巴比倫帝國 波斯帝國 希 被 擄 (1) 被 擄 (2) 被 擄 (3) 歸 回 被擄70年 哈巴谷 俄巴底亞 耶利米
何西阿書.
以西結書.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仙佛慈悲云:「道場要把道務推廣, 講課的人佔很重要的一環,道理能 夠講得明白、深入、清楚,啟發眾 生向道之心,菩提根增長,才會有 助力走上這弘法利生的路。」 (《大 學聖訓》,頁 138 ) 仙佛慈悲云:「道場要把道務推廣, 講課的人佔很重要的一環,道理能 夠講得明白、深入、清楚,啟發眾 生向道之心,菩提根增長,才會有 助力走上這弘法利生的路。」 (《大 學聖訓》,頁 138 )

Confucius image , 551B.C ~ 479B.C

<為政>第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 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 而從心所欲,不踰矩。」

問題與思考 請仔細再閱讀經文, 思考:本章應把握的 詮釋重點為何呢? 請仔細再閱讀經文, 思考:本章應把握的 詮釋重點為何呢?

清.李顒:「此章真夫子一生年譜也。 自敘進學次第,絕口不及官閥履歷事 業刪述,可見聖人一生所重惟在於 學。」 (《四書反身錄》) 清.李顒:「此章真夫子一生年譜也。 自敘進學次第,絕口不及官閥履歷事 業刪述,可見聖人一生所重惟在於 學。」 (《四書反身錄》)

南朝梁.皇侃云:「此章是 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 (《論語義疏》) 南朝梁.皇侃云:「此章是 孔子隱聖同凡,勸人勤學。」 (《論語義疏》)

十五而志于學 朱子云:「心之所之,謂之志。」 朱子云:「心之所之,謂之志。」 志,心的方向,力學的目標。上達 或下趨,因志之所在而各不同。 志,心的方向,力學的目標。上達 或下趨,因志之所在而各不同。 學:道--聖人之學,大人之學。 學:道--聖人之學,大人之學。 孔子十五歲時,即「一心趨向」, 專心向道。 孔子十五歲時,即「一心趨向」, 專心向道。

俗說:只要找到路,不怕路遙 遠。 俗說:只要找到路,不怕路遙 遠。

三十而立 皇侃:「立,謂所學經業成立也。」 皇侃:「立,謂所學經業成立也。」 學有根柢,有所成立,能堅定不退轉, 不為外力所動搖了。 學有根柢,有所成立,能堅定不退轉, 不為外力所動搖了。

四十而不惑 子曰:「智者不惑。」 子曰:「智者不惑。」 不惑:能展現內在光明智慧。 不惑:能展現內在光明智慧。 不惑,來自克己復禮,改毛病去脾 氣;來自明明德,故能顧諟天之明 命。 不惑,來自克己復禮,改毛病去脾 氣;來自明明德,故能顧諟天之明 命。

濟公老師慈悲: 求道久了,修道久了,脾氣習性 不改,一樣不能達到「覺」。 求道久了,修道久了,脾氣習性 不改,一樣不能達到「覺」。

五十而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 體:「天命之謂性」。知天命者,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復見天地之心, 達本還源。 體:「天命之謂性」。知天命者,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復見天地之心, 達本還源。 用:「天之明命」。承擔道統真傳 之天命,作時代之木鐸,教化蒼生 之使命。 用:「天之明命」。承擔道統真傳 之天命,作時代之木鐸,教化蒼生 之使命。

<光明智慧二>云 : 什麼是天命?大家身上都有天命,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 謂教。這個命又叫使命,使命就是 大家的本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 任。 什麼是天命?大家身上都有天命,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 謂教。這個命又叫使命,使命就是 大家的本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責 任。

六十而耳順 漢.鄭玄云:「聞其言而知其微 旨。」 (《論語集解》) 漢.鄭玄云:「聞其言而知其微 旨。」 (《論語集解》) 朱子云:「聲入心通,無所違逆。」 朱子云:「聲入心通,無所違逆。」 耳聞心通而無礙。 耳聞心通而無礙。

清.焦循云: 順者,不違也。 … … 學者自是其 學,聞他人之言多違於耳。聖人 之道,一以貫之,故耳順也。 (《論語補述》) 順者,不違也。 … … 學者自是其 學,聞他人之言多違於耳。聖人 之道,一以貫之,故耳順也。 (《論語補述》)

七十從心所欲,不踰矩 矩:端正方形的工具,引申為「法 度」。 矩:端正方形的工具,引申為「法 度」。 孔子年至七十,順心而為,自然合 乎法度,起心動念皆不離乎道。 孔子年至七十,順心而為,自然合 乎法度,起心動念皆不離乎道。

明.顧憲成云: 這章書是夫子一生年譜,亦是千古 作聖妙訣。 …… 曰志曰立曰不惑, 修境也;曰知天命,悟境也;曰耳 順曰從心,證境也。即入道次第亦 纖毫不容躐矣。 (《四書講義》) 這章書是夫子一生年譜,亦是千古 作聖妙訣。 …… 曰志曰立曰不惑, 修境也;曰知天命,悟境也;曰耳 順曰從心,證境也。即入道次第亦 纖毫不容躐矣。 (《四書講義》)

聞思修 請分享您平日閱讀本章的心得。 請分享您平日閱讀本章的心得。

《荀子》云:「真積力,久則 入。」 (<勸學>) 《荀子》云:「真積力,久則 入。」 (<勸學>) 深蓄厚養是大成的必要條件。 深蓄厚養是大成的必要條件。

<里仁>第四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 矣!」 子曰:「朝聞道,夕死可 矣!」

問題與思考 您覺得:本章應把握 的詮釋重點為何呢? 您覺得:本章應把握 的詮釋重點為何呢?

重點(一) 何謂「道」呢? 何謂「道」呢?

就本體而言:性與天道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 之謂道。」 《中庸》云:「天命之謂性,率性 之謂道。」 仙佛慈悲云:「道,是你本來就有 的,道是天理良心。 … … 就是佛心、 慈悲心、天心、真心。」 (<光明智慧 一>) 仙佛慈悲云:「道,是你本來就有 的,道是天理良心。 … … 就是佛心、 慈悲心、天心、真心。」 (<光明智慧 一>)

就作用而言:人道 仙佛慈悲云:「道並不是玄玄奇奇 的。跟日常生活最貼切的,如孝順、 友愛、三綱、五常、八德,這個都 是道。」 (<光明智慧一>) 仙佛慈悲云:「道並不是玄玄奇奇 的。跟日常生活最貼切的,如孝順、 友愛、三綱、五常、八德,這個都 是道。」 (<光明智慧一>)

清.李恕谷云: 道,猶路也,有原有委, 性與 天道 ,道之本也;三綱五常, 道之目也;禮樂文章,道之事 也。 道,猶路也,有原有委, 性與 天道 ,道之本也;三綱五常, 道之目也;禮樂文章,道之事 也。

重點(二) 為什麼「朝聞道, 夕死可矣」呢? 為什麼「朝聞道, 夕死可矣」呢?

聞道者,已登堂入室,盡心知 性;明其明德,顧諟天之明命 而拳拳服膺。 聞道者,已登堂入室,盡心知 性;明其明德,顧諟天之明命 而拳拳服膺。

濟公活佛慈悲:「天道就是直 指人心,告訴你回家的路。」 濟公活佛慈悲:「天道就是直 指人心,告訴你回家的路。」

聞思修 請分享您閱讀此章的心得。 請分享您閱讀此章的心得。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 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 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

問題與思考 請思考:您覺得要如 何詮釋本章呢? 請思考:您覺得要如 何詮釋本章呢?

我們的心在那裡? 我們的心在那裡? 在道?或在衣食? 在內或在外呢? 在道?或在衣食? 在內或在外呢?

心在道心在衣食心居自性之內心住六根六塵 顧諟天之明命隨外境流轉 觀自在菩薩流浪生死苦海 心之所在

惡衣惡食:粗衣粗食,指物質生 活條件不好。 惡衣惡食:粗衣粗食,指物質生 活條件不好。

朱子云: 心欲求道,而以口體 之奉不若人為恥,其 識趣之卑陋甚矣,何 足與議於道哉? 心欲求道,而以口體 之奉不若人為恥,其 識趣之卑陋甚矣,何 足與議於道哉?

聞思修 若恥惡衣惡食者不足以入道,則白 陽修士可不可以謀求衣食? 若恥惡衣惡食者不足以入道,則白 陽修士可不可以謀求衣食? 又白陽修士的儀容形象可以不理會 嗎? 又白陽修士的儀容形象可以不理會 嗎?

朱子云:「此則非以其不可 衣且食也,特以其不美於觀 聽而自恧 (讀音:四聲『女』,羞 愧) 焉。」 朱子云:「此則非以其不可 衣且食也,特以其不美於觀 聽而自恧 (讀音:四聲『女』,羞 愧) 焉。」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 曰:「何謂也?」曾子曰:「夫 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 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 曰:「何謂也?」曾子曰:「夫 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問題與思考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 重點為何呢?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 重點為何呢? 一以貫之;忠恕。 一以貫之;忠恕。

何謂「一以貫之」? 何謂「一以貫之」?

一:本體 不二、太極、至誠、自性本體。 不二、太極、至誠、自性本體。 亞聖《中庸證釋》云:「所謂一者, 不二也。貫之,即不息也。」 亞聖《中庸證釋》云:「所謂一者, 不二也。貫之,即不息也。」 《四書反身錄》:「即人心固有之理, 良知之不昧者是也。」 《四書反身錄》:「即人心固有之理, 良知之不昧者是也。」

貫:貫通,無礙 天地人、性心身、理氣象,一以 貫之。 天地人、性心身、理氣象,一以 貫之。

《一貫道疑問解答》云: 「一」即無極之真、先天之妙,至神 至明,亦名之曰理。「貫」,即貫徹 一切之意,由無貫有,由始貫終之無 極至理。因此,理貫徹天地萬物,而 天地萬物各具此理,故曰「一貫」。 「一」即無極之真、先天之妙,至神 至明,亦名之曰理。「貫」,即貫徹 一切之意,由無貫有,由始貫終之無 極至理。因此,理貫徹天地萬物,而 天地萬物各具此理,故曰「一貫」。

一以貫之的境界 具「同體、合一」之境界。 具「同體、合一」之境界。 《周易.乾文言傳》:「夫大人者,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 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周易.乾文言傳》:「夫大人者, 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 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凶。」

聞思修 請問:宇宙萬象,千差萬別 … 請問:宇宙萬象,千差萬別 … 為什麼能「一以貫之」? 為什麼能「一以貫之」? 又如何「一以貫之」 ? 又如何「一以貫之」 ?

為什麼能「一以貫之」? 孟子云:「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孟子云:「物之不齊,物之情也。」 因為萬物一太極,一物一太極;亂 心中有真心,習性中有自性,故能 一以貫之。 因為萬物一太極,一物一太極;亂 心中有真心,習性中有自性,故能 一以貫之。

如何「一以貫之」?回到根本就能一以貫之 自性本體起用,放之彌滿六合, 卷之退藏於密。 自性本體起用,放之彌滿六合, 卷之退藏於密。

南宋.楊敬仲云 學者真悟,多即一,一即多也。 斯庶幾孔子之一貫者已。 (《論語 集釋》<四>,頁 1059 ) 學者真悟,多即一,一即多也。 斯庶幾孔子之一貫者已。 (《論語 集釋》<四>,頁 1059 )

無我,就能一以貫之 清.焦循云:「克己則無我,無我 則有容天下之量。 … … 必如舜之舍 己從人,而知乃大。」 (《雕菰樓 集》) 清.焦循云:「克己則無我,無我 則有容天下之量。 … … 必如舜之舍 己從人,而知乃大。」 (《雕菰樓 集》)

意守玄關,提起正念,能一以貫之 存養覺性,涵養此無思無慮,尚未 起心動念的「未發之中」,也能一 以貫之。 存養覺性,涵養此無思無慮,尚未 起心動念的「未發之中」,也能一 以貫之。

忠恕之道 忠:中心;盡心之謂忠 忠:中心;盡心之謂忠 恕:如心;推己之謂恕。 恕:如心;推己之謂恕。 《中庸》云:「忠恕違道不遠。」 工夫不離自性本體,藉人道的實踐 而達天道。 《中庸》云:「忠恕違道不遠。」 工夫不離自性本體,藉人道的實踐 而達天道。

聞思修 請分享您閱讀此章的心得。 請分享您閱讀此章的心得。

<公冶長>第五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 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 子貢曰:「夫子之文章,可得 而聞也;夫子之言性與天道, 不可得而聞也。」

問題與思考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文章」與「性與天道」 之對比說明。 「文章」與「性與天道」 之對比說明。

子貢之才器 孔子稱其為「瑚璉之器」,舉史 成誦,過目不忘,聰明且辯才無 礙,而且福報很好。 孔子稱其為「瑚璉之器」,舉史 成誦,過目不忘,聰明且辯才無 礙,而且福報很好。

「文章」及「性與天道」 文 章 性與天道六藝之學大人之道 聰明博聞潛心性命 聞見之學自得之學 多學而識一以貫之 枝 末 大 本

聞思修 何以子貢未聞夫子之「性與天 道」?是孔子未言?還是子貢未 悟?為什麼? 何以子貢未聞夫子之「性與天 道」?是孔子未言?還是子貢未 悟?為什麼?

子貢囿於文字知識之中 《四書反身錄》:「大凡聰明自用 者,必不足以入道。 … 蓋回之聽言 而悟,超語言文字之外;賜之聽言 而識,囿語言文字之中。悟超言外, 因言可以悟道;識囿言中,則因言 反有以障道。」 《四書反身錄》:「大凡聰明自用 者,必不足以入道。 … 蓋回之聽言 而悟,超語言文字之外;賜之聽言 而識,囿語言文字之中。悟超言外, 因言可以悟道;識囿言中,則因言 反有以障道。」

子貢聰明特達,可以大受 《四書反身錄》:「在昔聖門 … 聰 明特達,可以大受者,顏回之外, 實莫如賜。故夫子屬望特殷,恐其 恃聰明而不能自反 …… 蓋欲其鞭辟 著裏,黜聰墮明,而務有以自得 也。」 (《論語集釋》,頁 309 ) 《四書反身錄》:「在昔聖門 … 聰 明特達,可以大受者,顏回之外, 實莫如賜。故夫子屬望特殷,恐其 恃聰明而不能自反 …… 蓋欲其鞭辟 著裏,黜聰墮明,而務有以自得 也。」 (《論語集釋》,頁 309 )

<衛靈公>第十五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 而識之者與?」對曰:「然, 非與?」曰:「非也!予一以 貫之。」 子曰:「賜也,女以予為多學 而識之者與?」對曰:「然, 非與?」曰:「非也!予一以 貫之。」

問題與思考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多學而識」與「一以 貫之」對比說明。 「多學而識」與「一以 貫之」對比說明。

多學而識之 博文、多識前言往行、好古敏求、 多見而識(記)。 博文、多識前言往行、好古敏求、 多見而識(記)。

「多學而識」與「一以貫之」 多學而識一以貫之二、三不二 日益之學日損之道 文字知識真實智慧 窮理以明道融理以體道 指路標目的地

子貢聰明博識而昧本原 《四書反身錄》:「子貢聰明博識, 而昧本原,故夫子借己開發,使之 反博歸約,務敦本原。 … … 聰明博 識,是以窮理,而不足以融理;足 以明道,而非所以體道。 《四書反身錄》:「子貢聰明博識, 而昧本原,故夫子借己開發,使之 反博歸約,務敦本原。 … … 聰明博 識,是以窮理,而不足以融理;足 以明道,而非所以體道。 」(《論語 集釋》<四>,頁 1060 )

《六祖壇經》云: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 文字。 故知本性自有般若之智, 自用智慧常觀照故,不假 文字。

聞思修 請問:若「多學而識」僅是窮理而 明道,則吾人應廢除道學的研究嗎? 請問:若「多學而識」僅是窮理而 明道,則吾人應廢除道學的研究嗎?

《四書反身錄》:「博識以 養心,猶飲食以養身。 … … 飲食能化,愈多愈好;博識 能化,愈博愈妙。蓋并包無 遺,方有以貫;茍所識弗博, 雖欲貫,無由貫。 《四書反身錄》:「博識以 養心,猶飲食以養身。 … … 飲食能化,愈多愈好;博識 能化,愈博愈妙。蓋并包無 遺,方有以貫;茍所識弗博, 雖欲貫,無由貫。」

<季氏>第十六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 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 聖人之言。」 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 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 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 聖人之言。」

問題與思考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三畏的重要性。 三畏的重要性。

畏:敬畏。 畏:敬畏。 主敬存誠、戒慎恐懼。 主敬存誠、戒慎恐懼。

天命 一己之天性。 一己之天性。 天之明命。 天之明命。 主禍福主吉的天道律則。 主禍福主吉的天道律則。 應運之天命明師。 應運之天命明師。

大人 指天子、諸侯等有權位者。 指天子、諸侯等有權位者。 指有德有位者。 指有德有位者。 指與天地合其德者。 指與天地合其德者。

聖人之言:聖人的言語,經書聖訓 等皆是。 聖人之言:聖人的言語,經書聖訓 等皆是。 狎、侮:藐視戲玩,無所忌憚。 狎、侮:藐視戲玩,無所忌憚。

敬畏--天恩師德 冥冥大夜中,天恩師德為燈燭; 滔滔苦海中,天恩師德為舟航; 燄燄火宅中,天恩師德為雨澤。 冥冥大夜中,天恩師德為燈燭; 滔滔苦海中,天恩師德為舟航; 燄燄火宅中,天恩師德為雨澤。 如果沒有天恩師德,天命明師, 我們如何出離六道輪迴?解脫成 正覺? 如果沒有天恩師德,天命明師, 我們如何出離六道輪迴?解脫成 正覺?

<堯曰>第二十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 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 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堯曰:「咨!爾舜!天之曆數 在爾躬,允執其中!四海困窮, 天祿永終。」舜亦以命禹。

咨:嗟歎聲。堯讚嘆大舜之美德, 足以承擔天之明命。 咨:嗟歎聲。堯讚嘆大舜之美德, 足以承擔天之明命。 天之曆數:天之明命。 天之曆數:天之明命。 政:帝王相繼之次第。 政:帝王相繼之次第。 教(道):聖賢之道統真傳、天 命真傳、性理真傳。 教(道):聖賢之道統真傳、天 命真傳、性理真傳。

允執厥中 允:信(如實的)。 允:信(如實的)。 執:持。 執:持。 厥:其。 厥:其。 中:道心本體。 中:道心本體。 允執厥中:如實的(無有間斷的) 持守此道心本體。 允執厥中:如實的(無有間斷的) 持守此道心本體。

仙佛云:「長住極樂光明所,淨念 相續實不錯;這個醒醒之真我,將 是確確之活佛。」 ( 《中庸聖訓》 頁 129 )

<雍也>第六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 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 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 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

問題與思考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孔顏樂處,所樂何在? 孔顏樂處,所樂何在?

《宋元學案.明道學案》記載: 昔受學于周茂叔,每令尋仲尼、 顏子樂處,所樂何事。 昔受學于周茂叔,每令尋仲尼、 顏子樂處,所樂何事。

子曰:「貧而無怨難, 富而無驕易。」 (<憲 問>) 子曰:「貧而無怨難, 富而無驕易。」 (<憲 問>) 明.楊慎云:「知世 人之所憂,則知顏子 之所樂矣。」 明.楊慎云:「知世 人之所憂,則知顏子 之所樂矣。」

《 《格言聯璧》云: 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 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 (<持躬類>) 貧賤是苦境,能善處者自樂; 富貴是樂境,不善處者更苦。 (<持躬類>)

聞思修 顏子之所樂,樂在何處? 顏子之所樂,樂在何處?

自性本體的本質是樂、法喜。故離 自性愈近,法喜愈充滿。 自性本體的本質是樂、法喜。故離 自性愈近,法喜愈充滿。

<述而>第七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 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 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 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 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問題與思考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請問:本章應把握的重 點為何呢? 尋孔顏樂處。 尋孔顏樂處。

樂亦在其中:即便貧窮,亦不改其 樂。 樂亦在其中:即便貧窮,亦不改其 樂。 浮雲:輕,不重要,不愛慕,不追 逐。 浮雲:輕,不重要,不愛慕,不追 逐。

仙佛慈悲云: 物質的享受減少了,心靈清淨了, 找到返璞歸真的感覺,那麼修道就 會很快樂。 (《大學聖訓》,頁 179 ) 物質的享受減少了,心靈清淨了, 找到返璞歸真的感覺,那麼修道就 會很快樂。 (《大學聖訓》,頁 179 )

敬祝各位前賢智慧光明法喜充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