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按摩與保健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 醫師 : 游榮聖 作 用  由於手法外力的壓迫,把血液從深層誘至外 部,就能促進外層血液循環和活躍內部血液 循環。  由於靜脈及淋巴循環的增進,能協助消除人 體的代謝廢物。  氧在纖維組織中的增加,血液循環加速,使 損傷的組織容易修復。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甲狀腺甲狀腺 一年 六 班 一年 六 班 第 六 組 第 六 組. 位置 * 頸部前方, 喉部氣管兩側。
Advertisements

經 絡 學 10 號沈佳蓉 11 號鄒雅如 12 號李孟芬 25 號谷明珍. 手 陽 明 大 腸 經 功效 簡稱大腸經,臨床上常用來治療感冒、上呼吸 道感染、支氣管炎、頭叉神經痛、發燒、牙痛、 口乾、耳鳴、耳聾、急性胃炎、消化不良下痢、 便秘、皮膚病等。 中醫裡的大腸屬腑,肺屬臟,臟腑為表裡關係,
床上晨操 做完九個動作再起床 永恆的回憶 自放 早晨甦醒後;先閉目養神,然後在床上慢慢做九分鐘保健運動, 這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和增強各器官功能都有益處。
HH 「經穴」 指十二經絡及任脈、督脈的腧穴,是人 體的關鍵、要點所在,又叫做專門的經穴,它是 沿著經絡而存在 ( 縱流於身體表面,是體內精力循 環的筋道 ) 。根據中醫說法,人體是由六臟來輔助 六腑進行正常的功,並使身體各部分保持均衡。 何謂經穴.
認識慢性腎臟疾病 健康講座 August 11, 討論的主題 1. 了解腎臟的功能 2. 慢性腎臟病的原因 3. 慢性腎臟病的症狀 4. 如何預防慢性腎臟病.
穴道按摩顧健康 — 常用保養穴位介紹 常榮中醫診所 陳立哲醫師  姓名: 陳立哲 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畢業  經歷: 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  義守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  祐新中醫診所主治醫師  現任:  常榮 / 長榮中醫診所專任醫師.
張賽容 1 頭部能量線與按摩技巧 台南應用科技大學. 張賽容 /8/23 張賽容 2 1. 眉衝穴 - 膀胱經 2. 頭臨泣穴 - 膽經 3. 頭維穴 - 胃經 4. 太陽穴 - 經外奇穴 5. 攢竹穴 - 膀胱經 6. 魚腰穴 - 經外奇穴 7. 絲竹空穴 - 三焦經 8. 睛明穴 -
看診小撇部 門診科別 & 健康檢查. 一、門診科別 ( 一 ) 眼科  視力減退  紅腫  痠痛奇癢流淚不止  斜視  角膜炎  眼睛不舒服.
忙碌的現代人一定要知道的三大明星穴位 您一定要利用上下班通勤、工作空檔、 早上晨起或睡前按摩, 讓按摩穴位成為你的健康好習慣之一! 為了健康 …. 每天按摩的三大穴位.
紓壓養生保健穴位按摩 苗栗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 保生堂中醫診所院長 建安中醫診所院長 詹永兆醫師. 學歷 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系 台北醫學大學藥學研究所碩士 經歷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西醫內科醫師 衛生署台北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 保生堂中醫診所院長中醫世家第四代 苗栗縣大明社區大學中醫保健講師.
搶救視力大作戰. 「台灣小學生近視率居世界第一」 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每5個就有一人近視, 近視率達20.3% 國小6年級為60.54% 國中生80.68% 高中生84.18% 其中國小一年級到六年級激增3倍.
有什麼常見的疾 病呢 ? 課文 小測驗 傷風 流行性感冒 砂眼 頭癬 ( 皮膚病 ) 請按以下的圖形來看其特徵: 上一頁下一頁.
六大營養素之維生素 脂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A 維生素 D 維生素 E 維生素 K 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 B 群 維生素 C.
看圖猜成語 火 上 加 油 隔 岸 觀 火 飛 蛾 撲 火 虎 頭 蛇 尾 羊 入 虎 口.
常見疼痛保健 頭痛 下背痛 口腔疼痛. 常見疼痛 — 頭痛篇 原因: 疾病:血壓,腦部,眼睛 3C 食物:起司 (cheese), 巧克力 (chocolate), 柑桔類食 物 (citrous fruit) 。因含酪胺酸,會造成血管經孿。 醃製品:含有亞硝酸鹽,可能引起偏頭痛。 代糖阿斯巴甜:可能會過度刺激或干擾神經末梢,增加肌.
兔子技術篇 保定.注射.採血 動物實驗組 張秀琪.
按摩小指 文字取材: 李熙.
我們今天討論的主題是…..? 試想想……..
辦公室工作人員 如何預防頸椎病?.
肩頸酸痛的中醫保健 長庚醫院中醫針傷科 陳怡帆 醫師.
基礎動作分析.
敦煌經絡養生操 -E世代的隨身運動配方-.
自療按摩 鳴天鼓 自我頭面按摩 敲膽經 按壓心包經.
指壓 教學投影片.
2008眼保健操修订版培训.
HH-135.
摩 法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康复保健系推拿教研室.
兒童專用藥品介紹 1.藥品名稱 2.適應症 3.藥品外觀.
富亨社區健康中心 – 中醫服務 註冊中醫師 李樂詩
目录 视 力 发 育 1 基 本 原 理 2 注 意 事 项 3 具 体 内 容 4 修 改 之 处 5.
陳啟賢中醫師 仁濟醫院暨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診所及臨床教研中心
曾賀連 中華民國運動傷害整復協會 中醫整復師
预防颈椎病自我按摩操 要减少颈椎病的发生,不但应注意纠正不良的工作和生活习惯,还应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常做自我保健按摩,可缓解颈部疲劳,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生物科報告 6) 使用牙線如何預防牙周病.
不花錢的養生:穴道按摩 D1 鼻竇 D2 耳朵 D3 肩膀 D4 肝臟 D5 膽 D6 腰部 D7 直腸 D8 眼瞼 D9 胃.
東光國小 主講:張純綺護理師 示範:李靜宜護理師
伸展操-下肢 高雄市立小港醫院 徐欣妏物理治療師
春季談經絡養生 與營養保健.
常见急诊的针灸技术应用 主讲 熊芳丽.
中醫外治法課程 澤生健康基金會 黃國瑞醫師主講.
癌症 國人的頭號殺手 連續33年死亡率排名第一的疾病 根據衛生署統計國人平均 每5分26秒就有一人得到癌症 每11分24秒就有一人死於癌症 以台灣的總人口數平均每3.2個死亡人數當中就 會有一人死於癌症.
半身不遂.
第四节 经 外 奇 穴 康复医学系老服教研室 罗清平.
為了健康 ….每天按摩的三大穴位 您一定要利用上下班通勤、工作空檔、 早上晨起或睡前按摩, 讓按摩穴位成為你的健康好習慣之一!
推拿美容保健疗法.
眼保健操培训 合肥市庐东学校.
手阳明大肠经.
養生穴位按摩 嘉基中醫部 張乃元 醫師.
短片:吸煙後的肺.
十巧手 常練十巧手,輕鬆又健康.
十巧手 常练十巧手,轻松又健康.
十巧手 常練十巧手,輕鬆又健康.
輕鬆又健康的十巧手.
保健按摩 见 , 封面页 常 不适证.
告別酸痛DIY.
蛀牙對口腔衛生的影響.
美 术 专 业 手 语 教育名家工作室 张雪梅
運動穴位按摩 中國經絡學 穴位按摩 手掌按摩 腳底按摩.
(Machine Axes and Coordinate Systems)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兒童基本救命術.
上下前後左右 shàngxià qiánhòu zuǒyòu
辦公室工作人員 如何預防頸椎病?.
看一看,想一想.
太 陽 的 秘 密 檔 案.
目錄 在中文輸入法底下打標點符號 Backspace退位鍵 Delete刪除鍵 Enter確定鍵 NumLock數字卡鎖鍵
健康生活 林思敏 五禮.
摄 影 家 的 天 堂 圣托里尼岛 (Santorini island ) 陈永青 凌也玲 1/41.
扶抱技巧概論 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 物理治療部.
Just a Closer Walk with Thee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穴道按摩與保健 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 醫師 : 游榮聖

作 用  由於手法外力的壓迫,把血液從深層誘至外 部,就能促進外層血液循環和活躍內部血液 循環。  由於靜脈及淋巴循環的增進,能協助消除人 體的代謝廢物。  氧在纖維組織中的增加,血液循環加速,使 損傷的組織容易修復。

 增進皮膚組織的營養。  由於循環加速,血液中氧份增加,營養成分供應亦 隨之增加,肌肉纖維也能增長。  局部行治筋手法,通過中樞神經系統的反射作用, 可以反映到全身。手法刺激能使神經興奮,也能抑 制神經的過份興奮。  促使浮腫恢復並加速其吸收。  預防與減除黏連。

頭 面 部

作 用  健腦益智,提神清醒,調節神經功能,防治 頭暈頭痛、失眠、健忘。

揉 太 陽 雙手拇指或中指指腹分別按揉兩側 太陽穴。治療偏頭痛

同身寸

分 推 前 額  分推前額  雙手食、中、無名指指腹,指腹著力,自前額中 線分別向兩側分推,逐次向上,直至髮際。重複 數次。

按揉風池穴 30 分鐘。  治療感冒 肩頸酸痛 頭痛 安眠

風池穴

百會穴  諸陽之會 提高免疫力 治療頭頂痛

搓 手 浴 面  雙手搓摩發熱,以掌心摩拭面部,上下往返, 發熱為度。

眼 部 保 健

作 用  養肝明目,增強視力,  令目明亮有神。

熨 目  閉目,雙手摩擦至極熱,雙手掌根輕壓雙目 30 秒,在輕輕揉動 10 餘次。

揉 攢 竹  雙手拇指指端分別按揉雙眉端攢竹穴, 30 次。 治療眼睛酸澀

揉 睛 明  一手拇指、食指指端分別按於兩側睛明穴,先用力 下按,再向上擠捏, 30 次。

揉 按 四 白  雙手食指指腹分別按揉兩側四白穴,逆、 順時針方向各按揉 16 次

迎香穴  治療鼻塞 過敏性鼻炎 長青春痘

耳 部 保 健

作 用  強腎聰耳,保護聽力,防治耳聾耳鳴。  強身健體,起全身保健作用。

耳穴圖

摩 搓 耳 輪  雙手食指橈側面與拇指指腹夾持兩側耳輪, 上下摩搓至耳發熱。

擦 耳 前  雙手食指緊貼耳前,上下反覆摩擦 30 次。

鳴 天 鼓  雙手掌心按於雙耳,手指按於枕後,食指重 疊於中指用力下滑,彈擊枕後 20~30 次,令 耳中咚咚作響。

口 腔 保 健

作 用  健脾胃,助消化,堅固牙齒,防止牙疾,延緩衰老。

叩 齒  上下齒相互叩擊作響, 36 次。

上 肢 保 健

作 用  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放鬆上肢筋肉,增強肩、 肘、腕諸關節功能,預防上肢關節疾病。

摩 擦 上 肢  一手摩擦上肢肢體,至肌膚發熱,換手摩擦 另一側。

拿 捏 上 肢  拇指與其餘四指對稱用力拿捏上肢肌肉,外 側由上而下,內側由下而上,左右各 3 遍。

曲池穴 提高免疫力 治療皮膚病

手三里 治療手臂酸痛

外關穴 治療上肢筋骨病痛

內關穴 治療心悸 胸悶 嘔吐 暈車 胃痛

養老穴 治療眼睛老花 筋骨酸痛

搖 腕  雙手十指交叉而握,雙腕交替旋轉搖動。反 覆 20~30 遍。

合谷穴

下 肢 保 健

作 用  行氣活血,疏通經脈,增強下肢肌力和關 節功能。

按 揉 大 腿  雙手掌根緊按大腿,邊用力按揉邊向下移 動,痠脹為宜,左右各三遍。他人協助推 拿,可採臥位,先俯臥,按揉大腿後側; 再平臥按揉大腿前側。

按 揉 臏 骨  坐床上,雙下肢向前平伸,雙手掌分別覆於 兩側膝部,逆、順時針方向按揉各 15 次,再 以拇指指腹著力,按揉膝關節周圍組織。

足三里穴 治療消化不良 便秘 腹瀉 提 高免疫力

委中穴  治療腰酸 便秘 痔瘡

搖 踝  坐位,提一側足至另一側膝上,一手握足趾 部,一手握足跟,順、逆時針方向各搖轉 10 次。

三陰交  治療婦女月經不調 白帶 下肢水腫

太沖穴 治療高血壓 頭痛

屈 膝  坐位或臥位,雙手抱小腿屈向腹部,放開雙 手,雙腿用力伸出。反覆 8~12 次。

胸 脅 部 保 健胸 脅 部 保 健

作 用  寬胸益肺,疏肝理氣,防治胸肺部疾病。  適宜肺氣不足,肝膽慢性疾病患者。

摩 胸  一手覆至胸前膻中穴,環形摩擦胸部,劃圓 由小至大及至整個胸部(約 10 圈),

膻中穴 治療胸悶 心悸 咳嗽

天突穴 治療打膈 咳嗽

擦 胸  左手拇指或食、中指沿右側每肋骨間隙自內向 外推擦,由上而下, 5 遍。換右手推擦左胸 5 遍。

擦 脅  雙手掌覆於兩側脅肋部,沿脅肋往返用力摩 擦至熱。

腹 部 保 健

作 用  健脾和胃,理氣導滯,增強消化機能,培補元氣, 強健體質。

擦 腹  雙手掌置於腹部兩側,橫向摩擦 20 ~ 30 次。

中脘穴

分 推 腹 陰 陽分 推 腹 陰 陽  平臥,兩手拇指指腹自劍突下呈弧線向臍旁 分推 8 至 10 次。

按揉腹部穴位  以指端、大魚 際或掌根著力, 分別按揉章門、 神闕、氣海、 天樞、關元或 中極諸穴。每 穴 20 ~ 30 次。

關元穴 熱敷 溫灸 治療小便不利 子宮虛寒

氣海穴

摩 腹  雙手相疊,以臍為中心,順時針、逆時針方 向旋摩各 30 次;再以氣海為中心,重複一次。

腰 背 部 保 健腰 背 部 保 健

肩井穴  治療肩頸酸痛

天宗穴  治療肩頸酸痛

天宗穴

作 用  健腰固腎, 補腎強身。

擊 腰 背  雙手反向背後,以空拳 扣擊腰眼部 20 次,在扣 擊腰背部,自上而下 5 遍。

摩 脊 旁  雙手反向背後,沿脊旁自上而下摩擦令熱。

腎俞穴  治療腰酸背痛

壯腰強身法  摩丹田,順、逆時針方向各 30 次。

感 冒  搓手至熱,摩面。  分推前額,揉太陽。  擦鼻,按揉迎香。  按揉風池。  摩頸項,拿肩頸。  擦胸。  拿合谷。

失 眠  雙手搓熱,摩面。  分抹前額,揉攢竹。  按揉風池。  摩上肢,按神門。  揉中,摩腹。  按揉心俞、肝俞、脾俞、腎俞。  按揉三陰交,擦湧泉。

足 踝 扭 傷  按、摩自上而下施於小腿,直至踝部周圍, 提拿腓腸肌下端及跟腱。  點按崑崙、坵墟、解溪、申脈、照海、商丘, 以腫痛為中心向四周按揉。  踝關節屈伸扳法:一手握足跖部,一手握足 跟,雙手相向用力牽引。

網 球 肘  掌推,沿肘外側向前臂推。  彈撥痛點及其周圍組織。  按揉曲池、手三里。  一手拇指按壓痛處,一首逐漸屈伸肘關節, 使肱橈肌間隙變大,鬆解橈側伸腕肌黏連。  拿捏前臂。

足 跟 痛  按揉足跟部,搖踝。  重按樸參、崑崙、太溪、照海。  按揉三陰交、懸鐘、然谷、金門。

落 枕  掐揉跗陽、懸鐘,同時,患者左右轉頭。  掐雙側崑崙,同時,患者前後俯仰。  按揉肩、頸項部,至皮膚發紅。  拿法,肩頸部痛處。  點按風池、風府、大椎、肩井、天宗、缺盆。

痛 經  摩腹,順、逆時針方向各 5 ~ 10 分。  沿臍,關元、氣海一線往返緩慢移動。  按揉背部肝俞、腎俞。擦命門、腰部至熱。  拿合谷,按壓三陰交,按揉血海。

謝 謝 指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