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大航海時代前夕的世界大航海時代前夕的世界 西葡的海上霸權 P147
P148
P149
P150 下接 P209
P149 P150
P209
P210
P150
大航海時代的海外探險航路圖
海上勢力的劃分 1. 背景:葡、西不斷從事海外殖民地爭奪,時起摩 擦 2. 教皇出面仲裁- 1494 年 A. 以大西洋中部、非洲西岸之佛德角群島西邊 370 里格(約 公里)處為基準點,由北而南 劃成界線-史稱「教皇子午線」 B. 劃分海上勢力範圍: a. 線以東屬於葡萄牙 b. 線以西屬於西班牙課文整理
P150 P151
十七世紀之後的海權競爭 1.16 世紀後期-葡、西國勢日益衰落 A. 葡- a. 已無力維持海上霸權 b. 亞洲商貿利益漸被荷蘭所奪取 B. 西- a. 仍是美洲主要殖民帝國 b. 海權勢力已無法與荷蘭、英國競爭 2.17 世紀初期-英、荷分別成立東印度公司視為貿 易與殖民擴張的象徵 A. 英-在亞洲的發展侷限於印度 B. 荷- a. 取代葡 → 成東南亞及東亞地區最活躍國家 b.1624~1662 曾殖民臺灣 3.17 世紀後期-英擊敗荷,成新霸權課文整理
P151 海上馬車夫
P152
歷史(一) P26
歷史(一)
地理大發現的影響:人口分布的變遷 1. 歐洲:許多人因海外貿易或殖民,遷徙至世界各 地 2. 亞洲:許多民族因歐洲人入侵掠奪,而死傷慘重 3. 非洲:因黑人奴隸貿易,成千上萬人口被運往世 界各地 4. 美洲 A. 印第安人不敵槍砲與瘟疫,許多部落完全滅絕 B. 黑奴的大量移入,改變美洲的人口結構,也影 響美洲文化的內涵課文整理
P152
地理大發現的影響:東西方文明的互動交流 宗教 1. 西班牙將天主教帶往中南美洲和菲律賓 2. 荷蘭、英國將基督教帶往其殖民地 白銀: 1. 輸入歐洲、中國等地,造成物價上漲 2. 中國產生貨幣及財稅政策的變革 作物 紓解了歐亞地區的糧食供應壓力 1. 美洲馬鈴薯、玉米傳入歐洲、亞洲 2. 美洲棉布、菸草、咖啡、可可、香料 …… 豐富了 歐洲人的日常生活內涵課文整理
P152
P211
歷史(一) P92 張居正:一條鞭法
歷史(一) P93
地理大發現的影響:東西方文明的互動交流 歐洲上流社會與知識分子的「中國熱」 1. 時間: 17 、 18 世紀 2. 中國的儒家哲學、科舉制度、建築品味、手工藝 術等令歐洲人讚嘆不已課文整理
P152
鄭和下西洋的任務 為了尋找惠帝的蹤跡:但有些學者認為此說牽強。惠帝其 人忠厚羸弱,即使逃到國外也不會有所作為,因此成祖不 會派人去探尋他的下落。另有跡象表明,惠帝在南京陷落 前已死於大火。惠帝既死,尋找惠帝之說更無法成立。 招徠各國稱臣納貢,與其建立朝貢關係:鄭和到各國以後, 第一件事便是宣傳成祖的皇帝詔書。向各國宣諭明朝皇帝 為奉天承命的上邦大國之君,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 帝說的去做。如果奉詔前來朝貢,則禮尚往來,一律從優 賞賜。 贈送禮物:賜各國國王誥命銀印,賜國王及各級官員冠服 和其他禮物,表示願意和那些國家建立和發展友好的關係。
鄭和下西洋的任務 進行貿易活動:以中國的手工業產品換取各國的 產品,使各國為中國精美、完好的手工業產品所 吸引,願意來中國稱臣納貢,進行貿易活動。中 國出口的絲織品和瓷器等,早就在亞非各國享有 盛譽。亞非的很多國家早就想與中國發展貿易關 係,只是由於海禁政策,才限制了這種貿易的發 展。成祖派遣鄭和出使,表明中國恢復了與海外 各國的正常貿易。海外各國同時也認為,跟中國 納貢稱臣,進行貿易,建立友好關係,是有利可 圖的事。
維京人 係指今日丹麥、挪威和瑞典來的北歐人 (Northmen or Norsemen) ,屬於日耳曼民族。由 於地形多山貧瘠,維京人大都從事航海、貿易、漁 業和海盜等事業。自 8 世紀晚期,北歐海盜憑藉著 其優異的造船與航海技術,開始侵擾西歐沿海地區, 日益猖獗,各國不勝其擾。
維京人 9 世紀時,他們和其他北歐族群跨海向外遷徙,往 南走的一支曾到法國諾曼第 (Normandy) 、西班牙、 西西里島 (Sicily) 和地中海地區;往西的一支則到英 格蘭、格陵蘭 (Greenland) 、冰島 (Iceland) 、俄國 或北美洲。
維京人 維京人全面性的入侵活動帶來空前的破壞與恐慌, 以在英國和愛爾蘭的情形最為嚴重,一直至 11 世 紀才結束其侵略活動。 維京人的侵略帶來許多破壞,但對於西方歷史產生 巨大的影響。首先,他們帶來了新的血液和活力; 他們也加速王朝的崩潰;他們的造船與航海技術影 響西方人,奠定日後的商業復興和海外探險;最後, 他們接受基督教和希臘 羅馬文化,將之廣為傳播 至斯堪的那維亞。
羅 盤 北宋朱彧 ( ㄩˋ ) 所著的《萍洲可談》書中記述 1099 ~ 1102 年間廣州的海運情況,內有一段 寫道:「舟師識地理,夜則觀星,晝則觀日, 陰晦觀指南針。」可見指南針在 11 世紀末、 12 世紀初已成為海上導航的輔助設備,在天氣陰 晦時使用。中國指南針透過阿拉伯人於 1180 年 左右傳入歐洲,用於海上航行。
找尋往東方的新航路的動機 想找尋往東方的新航路,以獲得亞洲的香料、 絲綢、寶石等商品 過去,這些商品是阿拉伯 商人從東方取得,經陸路運至地中海東岸,再 由義大利人轉運至歐洲銷售。經過層層剝削, 它們變得非常昂貴。何況,自土耳其人稱雄近 東後,這條商路中斷,貨源不再,歐洲人只好 另找管道取得。
找尋往東方的新航路的動機 政治與宗教動機 當時,歐洲盛傳非洲某地存 在一基督教國家。歐洲人延續十字軍精神,欲 尋找此一國家,與之結盟以對抗伊斯蘭勢力。 此外,身為基督徒,他們的航海探險,也負有 傳播基督教福音的使命。
航海探險能有成就的原因 技術條件的配合,包括地理知識的增廣、航海 技術的改進、造船技術的提升與火炮的改良等。 航海家的想像力、勇氣與堅毅精神。 歐洲王室的支持。
香料為何珍貴? 香料在植物中種類較少,這些香料(如胡椒、 丁香、豆蔻和薑)能令食物更美味,尤其在中 古時代,肉類和魚類因為沒有冰箱儲存,所以 如果要長時間儲存就必須先曬乾、鹽醃以防止 腐壞,當食物烹調過後,人們需要香料來使脫 水食物更加美味。但因為香料植物生長於熱帶 地區,對偏冷氣候的歐洲來說種植不易,故香 料仰賴進口,屬於昂貴的奢侈品。
歐洲人航海探險先驅: 亨利親王 大力支持航海探險 設立航海學校
達伽馬 達伽馬,葡萄牙航海家。他繼承父親的遺志,於 1497 年駕駛四艘船,從葡萄牙里斯本出發繞過非洲 好望角, 1498 年 5 月 16 日到達印度的古里。他不顧當 地伊斯蘭商人的阻撓,滿載胡椒和肉桂而歸,至此東 西水路完全打通。但當達伽馬 1500 年再度來到古里 時,因商業貿易的利益,與伊斯蘭人發生火拼,最後 葡萄牙勝出。之後,達伽馬多用武力解決貿易糾紛, 因此伊斯蘭人稱之為「武力至上的問題調停者」。達 伽馬於 1524 年受命為印度總督,但不久在印度染疾 而死。他的航行之旅,不僅連結了非洲與亞洲,擴展 歐洲人的眼界,同時奠定葡萄牙人於海上貿易的地位。
托德西亞斯條約:教宗子午線
薩拉戈薩(薩拉哥薩)條約 由於麥哲倫的環球航行, 1529 年兩國又重新簽 訂了薩拉戈薩(薩拉哥薩)條約用以明確分割 在太平洋上的位置 以摩鹿加群島以東 17 度為 界,在東半球分界:界以東為西班牙所有,界 以西為葡萄牙所有,於是麥哲倫在太平洋上所 發現的島嶼為西班牙所有。
1529 薩拉戈薩條約 1494 托德西亞斯條約 葡萄牙勢力範圍 西班牙勢力範圍 西班牙勢 力範圍
海上馬車夫 荷蘭人號稱「海上馬車夫」 由於荷蘭經常從事歐、美、亞各洲之間的轉口 貿易,商船往來頻繁,故有此稱號。
對種族的影響 1. 對歐洲人和非洲人帶來的疾病如天花、麻疹、斑 疹和傷寒等,毫無免疫能力。成千上萬的印第安 人成為傳染病的犧牲者。 2. 西班牙人與印第安人的通婚,形成新的美洲拉丁 民族共同體,再加上大量從非洲引入黑奴,改變 了美洲民族的生態。 3. 歐洲人在美洲、非洲、大洋洲及亞洲等地殖民, 也改變了全球民族的分布。 世界文化交流、衝擊與影響 補充講義
對宗教的影響 1. 西班牙人在殖民地推廣天主教,使中、南美洲 和菲律賓快速改信天主教 2. 在菲律賓除了南部的伊斯蘭教徒外,原住民全 都信仰了天主教。 世界文化交流、衝擊與影響世界文化交流、衝擊與影響 補充講義
對物產的影響 1. 全球貿易的時代,世界各地的物產透過新航路交 流,例如: A. 東南亞的香料與中國的絲綢、茶和陶瓷等物資 海運至歐洲,絲綢產品透過菲律賓轉運美洲大陸 B. 從祕魯開採的白銀則大量運到歐洲和亞洲,形 成龐大的白銀貨幣貿易網 2. 印第安人的番薯和玉蜀黍傳入中國後,成為中國 貧瘠區域的主要糧食 3. 物產的交流豐富了各地的產品文明與生活 世界文化交流、衝擊與影響 補充講義
十六、十七世紀世界貿易體系示意圖
物質文化的交流 影響日常生活 美洲白銀 物價革命 物價革命 1. 流入歐洲 帶來 16 世紀「物價革命」物價革命 2. 流入亞洲 中國造成「貨幣革命」,銀銅雙本位制,財 稅政策(一條鞭法) 美洲馬鈴薯與玉米,亞洲香料 改變歐洲的飲食文化 美洲蕃薯、玉米、花生傳入 協助中國養活更多的人口 亞洲茶葉,美洲咖啡、可可、蔗糖 豐富歐洲的社交生活 中國絲綢、印度棉布 改變歐洲人的穿著 補充講義
對歐洲社會生活的影響 1. 辭彙、文學、服裝、藥物接受了印第安文化特色 2. 菸草、橡膠、可可、咖啡、茶葉等消費作物豐富了 歐洲人的日常生活文化。 3. 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初葉,歐洲人著迷於中國的歷 史、藝術、哲學和政治,例如孔子的倫理學說、科 舉制度及精美的手工藝品如瓷器、絲綢和漆器等, 這些都被視為是文明的模範 4. 歐洲少數知識分子開始熱衷於印度文化,如:德國 哲學家叔本華著迷於印度哲學 世界文化交流、衝擊與影響 補充講義
物價革命 (價格革命) 十六、十七世紀大量的美洲白銀流入歐洲,造 成歐洲的通貨膨脹,加上當時有些貨幣品質不 佳,幣值下跌,而人口成長又使糧食的需求增 加,導致歐洲物價大幅上漲,稱之為「物價革 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