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胺及组胺受体激动药
自体活性物质 (autacoids) 包括: PG 、 5-HT 、组胺、白三烯、血管活性 肽类( P 物质,激肽类,血管紧张素,利尿钠 肽,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 NO 、腺苷等。
特点:是均由本身作用的靶组织形成,作 用部位与分泌部位很近,故又称局部激素 ( local hormones ),是由组织而非特定内 分泌腺产生,不需由血循环运送到靶器官 发挥作用。
组胺和抗组胺药
组胺概念 组胺受体与组胺的生理作用 组胺 (Histamine) 是广泛存在于动物体内(包括人体) 的一种活性物质,由组氨酸在脱羧酶的催化下脱羧而成。 组胺通常与肝素和蛋白质结合,其无活性的复合物储存在 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的颗粒中。当机体受到毒素、水 解酶、食物及一些化学物品等变态原或理化刺激损 伤这些细胞时,引发抗原 - 抗体反 应,肥大细胞脱颗粒,使组胺释 放进入细胞间液,与受体结合产 生特定的生理作用。 组胺
过敏反应发生机理
【组胺的用途】 组胺在体内活性仅可维持 5 ~ 15min ,故无临床 意义,临床主要将其用为辅助诊断药。 1 .真性胃酸缺乏症的诊断 早晨空腹注射组胺 0.25 ~ 0.5mg ,然后抽取胃 液检查,若仍无胃酸分泌,则可诊断为真性 胃酸缺乏症。胃癌和恶性贫血患者均为真性 胃酸缺乏。
2 .麻风病的辅助诊断 在病损处皮内注射 0.1% 的磷酸组胺 0.1ml ,观察 有无三联反应,若无三联反应则可能是麻风病 ,因为麻风病使周围神经受损,造成轴突反射 受阻,出现不完整的三重反应。 3 .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早期诊断 用 ~ 0.05mg 组胺静注,如果是瘤,血压明 显上升,如果不是则血压下降。
H 1 效应: H 2 效应: H 3 效应: 〔生理效应〕特异性组胺受体 兴奋支气管、胃肠道、子宫平滑 肌,扩张皮肤血管,增加毛细血 管通透性,减慢心房和房室结传 导,增强收缩力。 刺激胃液分泌,扩张血管,兴奋 心脏(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 用)。 存在于中枢和外周神经末稍, 负反馈性调节组胺合成与释放。
受体分 布效 应 H1H1 支气管平滑肌、胃肠 平滑肌、子宫平滑肌 收缩 皮肤血管、毛细血管 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 渗出增加、局部水肿 心房、房室结收缩增强、传导减慢 中枢觉醒反应 H2H2 胃壁细胞胃酸分泌 血管扩张 心室、窦房结收缩加强、心率加快 H3H3 中枢与外周神经末梢负反馈调节组胺合成和释放 组胺受体分布及生理效应
【药理作用】 1 、心脏:心率 ↑ 、心肌收缩力 ↑ 、传导 ↓ ; 2 、血管:扩张小动脉、小静脉,外周阻力 ↓ ; 毛细血管通透性 ↑ ,渗出 ↑ ,引起局部红、 肿、热、痛;渗出过多,循环血容量 ↓ , 血压 ↓ ,休克 。 3 、平滑肌:支气管痉挛、胃肠绞痛。 4 、腺体:刺激胃壁细胞 H2 受体,胃酸分泌 ↑ 。
5 、三联反应 : 注射部位红斑-丘疹-广泛红晕。麻 风病的辅助诊断。 皮下注射小量组胺可产生 “ 三联反应 ” : 皮下注射小量组胺可产生 “ 三联反应 ” : ①注射后几秒钟内,在注射部位几个毫米处迅速出现 一个红斑,这是各种微细血管局部扩张的结果; ②大约 1 分半钟在红斑部位形成一个肿块,这是毛细 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结果; ③最后肿块慢慢向外延伸约 1 厘米上下,形成一个范 围较广的 “ 红晕 ” ,这是由于轴突反射引起邻近小动 脉扩张的结果。
健康人:常量无影响 哮喘者:敏感,收缩,少量即引起呼吸困难 豚鼠: 最敏感 多种动物收缩,豚鼠回肠最 敏感,人大量可致收缩 大鼠:松弛 豚鼠:收缩 人:无影响 支气管 胃肠道: 子宫
培他司汀 培他司汀为 H 1 受体激动药,具有选择性扩 张脑血管,改善内耳淋巴液循环,抑制血 小板聚集及阻止血栓形成的作用。临床用 于内耳眩晕症、慢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及 多种原因引起的头痛。 口服易吸收,一次 4-8mg ,一日 3 次。偶见 恶心、头晕、心悸、胃肠道不适等症状。 溃疡病患者慎用,哮喘、嗜铬细胞瘤患者 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