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高山阻隔,與亞洲其他地區往來不便 形成獨立封閉的地理空間 次大陸
地形 (一)喜馬拉雅山 ※成因:新褶曲山脈 ※影響 1. 氣候:冬阻寒風,夏攔水氣 2. 大河源:恆河、印度河 … 3. 交通:開伯爾山口戰略地位重要
地形 (二)印度大平原 ※成因:海溝 → 河流沖積 ※特色 1. 印度文明的搖籃 2. 農業精華區
地形 (三)德干高原 ※成因:古老結晶岩隆升 ※特色 1. 西高東低 → 乾燥 2. 東北部礦產豐 → 鋼鐵業 3. 西北部黑棉土 → 棉產區 4. 兩側沿海平原狹小
氣候 ※熱帶季風:多數地區 季節劃分依據: ※高地:北部山區 ※熱帶沙漠:塔爾沙漠 ※熱帶雨林:錫蘭島、南部沿海 季 節月 份風 向特 色 涼 季 11~2 ↙最舒適 熱 季 3~5 -最熱 ( 乾熱 ) 雨 季 6~10 ↗宜農 季風風向
※降雨空間分布 ∵地形、季風 ※塔爾沙漠 西南季風的末端 +副熱帶H 由東向西遞減
※降雨空間分布 → 土地利用分布 恆河平原由東向西: 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 阿薩姆、錫蘭島:茶 水稻、黃麻 → 小麥、雜糧 棉花
※季風的恩澤與災害 1. 農業生產不穩主因:季風來臨的遲早、強弱年年不同 2. 孟加拉水患嚴重: 地勢低漥 季風降雨強烈 熱帶氣旋 農業的困境
人口眾多 水源限制;澇旱頻 耕地零碎;農業技術低 糧食不足 → 世界糧食供應最緊張、窮人最多地區
1. 方法: 灌溉 機械化 品種改良 農藥肥料大量使用 2. 負面影響: 生物多樣性 ↓ 環境惡化 貧富差距加大 加速不可更新資源枯竭 綠色革命 糧食增產革命
人口與環境問題
孟加拉為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 印度未來有可能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人口現象
1. 人口爆炸 ∵早婚多育,出生率高,人口低齡化 人口問題 2. 識字率低 (65% ) 3. 重男輕女(男女比 105:100) 4. 貧富差距懸殊
耕地人口密度高 ( 1615 人 /km 2 ) → 佃農、無地可耕農湧入都市 → 都市人口增加快速 → 遊民、貧民窟 龐大人口的衍生問題 寧為都市難民 ∵鄉村推力強 ※都市就業機會不足 → 貧民窟 → 社會極化
灌溉農業發達 原因: 降雨季節分布不均 降雨時間早晚不穩定 土壤鹽鹼化 環境問題
分布:乾燥地區 成因:大量灌溉 → 地下水位升高 → 鹽分隨水分蒸發 → 累積地表 → 土壤鹽鹼化 土壤鹽鹼化
交通壅塞+工業發展 →SO 2 、 N0 2 增加 → 酸雨 都市地區 人口、交通、 空污、犯罪 … 環境問題
社會與經濟發展
達羅毗荼人:最早的居民 雅利安人:中亞游牧民族 蒙兀兒人:波斯人、希臘 人、蒙古人與印度人混血 多元的民族組成
眾多的語言 雅利安語-北部 ex. 古梵語、現代印度語 達羅毗荼語-南部 ex. 泰米爾語
語言紛亂 印第語、英語同為 官方語言
-印度教 融合雅利安人神祗、 習俗,與達羅毗荼人 傳統信仰而創立 多神教 複雜的宗教
宗教衝突 衝突對立超過 800 年 1948 年印、巴因宗教分治 印巴爭取喀什米爾主權,爆發激烈戰爭
印度 vs 巴基斯坦 印度教 vs Islam 喀什米爾~苦難伊甸園
多樣的宗教信仰 宗 教發源地分布地區備註 印度教 印度半島印度全國 India no. 1宗教 (80%) 伊斯蘭教西亞喀什米爾、 巴基斯坦、孟加拉 India no.2 宗教 (13%) 基督教西亞印度半島西南 India no.3 宗教 (2%) 錫克教印度半島旁遮普‧印度教分支 ‧長期與 Islam 對抗而 強悍 佛教印度半島不丹 斯里蘭卡 ‧二者教義相似 ‧ 13 th 前流行印度 ‧現衰落 耆那教印度半島德干高原西北
∵雅利安人為了與達羅毗荼人區隔 雅利安人內部出現貧富差距 「原人的嘴巴變成『婆羅門』; 『剎帝利』由其雙手誕生; 『吠舍』是從雙腿而生; 最後剩下的兩隻腳成了『首陀羅』 … 」 ※神聖化的社會階級制度
一、輪迴轉世:為種姓制度提供合理解釋 二、種姓制度 1. 階級 階 級職業或身份備 註 四大 種姓 婆羅門僧侶、祭司、學者地位最高可受教育、 接觸印度教 經典 亞利安人屬 之 剎帝利貴族、武士地位其次 吠 舍商人、地主地位第三 首陀羅無技藝勞役和奴隸被征服的原住民屬之 種姓 之外 賤民清潔工、不可接觸 之人 只能從事低賤工作 如抬死屍、清糞便 …
※神聖化的社會階級制度 2. 影響: 1. 貧富差距懸殊;違反人權;無法人盡其才;阻礙國家 進步 2. 低級種姓改信其他宗教 3. 印度多元族群、紛歧的語言易導致社會紛亂,種姓制 度維持了社會秩序的和諧。
種姓制度面臨挑戰 教育普及 新行業、新技藝不受限 都市地區改以收入重定地位
印度的經濟發展 計畫經濟 高科技產業的崛起 印度矽谷
※獨立後採中央計畫經濟 → 落實社會公平、正義 ‧政府接管重工業、軍需工業 ‧成立國營鋼鐵、電力公司,發展採礦、製造、運輸業 ‧以 5 年 1 期制定農業、工業發展計畫 計畫經濟的實施 ※獨立前:僅有黃麻、食品加工、鋼鐵等工業 → 貧窮農業社會
重工業快速發展 具核武、核電、發射衛星 獨立造軍艦、飛機的能力 資金來自國內 → 外債較少 免於國際經濟不景氣波及 計畫經濟的成果
賄賂風氣盛 外資撤離 產業缺乏競爭,營運效率不振 → 僱用童工降本 →1980’ 改革:放寬外資限制+推動國營事業民營化 計畫經濟的弊端
∵ 政策鼓勵: 1. 租稅優惠+強化基礎建設+加強人才培育 年起採取開放的市場導向經濟政策 → 軟體產業蓬勃發展 高科技產業崛起 ~ 1990’ 後,帶動經濟成長
‧英語、數理能力佳、廉價人力 時差優勢 → 吸引企業流程委外產業企業流程委外產業 →220 家軟體服務業委外至印度 → 印度服務業占 GDP 愈形增加 高科技產業崛起
印度矽谷-邦加羅爾 印度第五大城 氣候舒適的「花園城市」 交通中心 → 教育研發中心 +文化融合區 → 軟體產業、外資集中地
資訊科技外,具競爭力的產業: 小汽車、生技製藥、醫學技術、鑽石切割 ※挑戰與問題: 新、舊產業如何取得平衡 緊守陋習的龐大人口 低效率的政商環節 擴大的貧富差距 嚴重不足的基礎建設 印度經濟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