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和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第一节 能量代谢 ( energy metabolism )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合成自身 分解自身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异化作用 同化作用 (物质代谢) 异化作用.
Advertisements

热 能 ( 能量 ) 瑞金医院临床营养科 交通大学医学院营养系 曹伟新. 学习目标 了解 熟悉 掌握 不同人群的能量需要量和供给量 产热营养素在膳食总能量中的合理分配比例 能量不平衡的危害 肥胖防治原则 能量单位及换算 三大产热营养素及产热系数的概念 基础代谢及食物特殊动力作用的概念 能量的来源 人体能量消耗的几个方面.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 新陈代谢:是指生物体不断用新物 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 质代替旧物质的过程 合成代谢:消化吸收 --- 储存能量 分解代谢:利用储存的能量 or 分解体内 自身物质转变为能量 自身物质转变为能量 体温,各种活动.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一、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概念(图表) 直接测量法(略) 间接测量法(原理、食物的热价、 氧热价、呼吸商及计算原则以及简略 法)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秭归一中 马 丽. 春 夏 秋 冬 看一看 外界气温在变化, 而我们自身的体 温是什么样的状态 ? 带婴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 几分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带婴儿看病时,为什么要等他们停止哭闹 几分之后再给他们量体温? 什么是体温,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人 体又怎样使自己的体温保持相对稳定的呢?
第十一章 能量代谢与 体温调节 1. 能量代谢 2. 体温及调节. 食物 ( 糖、脂肪、蛋白质 ) 生物氧化 第一节 能量代谢 一、能量代谢的概念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时随着的能 量释放,转移和利用。 H 2 O + CO 2 + 含 N 废物 + 能量 机械能 + 热能  化学能、 热能.
第六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体 温 的 控 制体 温 的 控 制. 人体正常的体温大约是多少? 如果外界气温上升或下降人体的温度会不会也有很大的变化? 和人一样俱有恒定体温的动物有哪些? 总结:恒温动物有鸟类、哺乳类(包括人类) 37 0 C 左右 动画演示.
第七章 体 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所发生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 利用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一、能量的来源 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糖: 供能的主要物质,有 O 2 氧化,完全分解,释能多; - 无氧酵解时,释能少。 脂肪: 既贮能又供能,氧化释放的能量为葡萄糖的二倍。 蛋白质:
健康生活方式之 适当运动. 适当运动的益处  防治代谢综合症  增强心血管功能,预防冠心病  提高人体呼吸系统功能  增强运动系统功能  减轻精神压力  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第 七 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energy metabolism) 生物体内伴随物质代谢过程而产生的 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的过程,称 为能量代谢。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与利用 机体唯一能利用的能量是蕴藏在食物 中的化学能。能量主要来自糖和脂肪,而 蛋白质主要用于细胞自我更新、合成酶和.
第 九 章 营养、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一节 食物的营养成分及其生理功能 一、糖类及其生理功能 二、脂肪及其生理功能 三、蛋白质及其生理功能 (一)蛋白质的营养意义 (二)氮平衡 (三)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四)蛋白质的生物热价和互补作用.
现场快速检测技术应用实务 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危害 来源 食品本身含有,如河豚鱼毒素、组胺等 种养殖过程带入,如农药兽药残留 人为添加,如三聚氰胺、甲醛、罂粟壳等 外界污染,如重金属、真菌毒素等 食品危害来源及分类 危害 分类 物理危害:玻璃、金属、头发丝等 化学危害:农兽残、天然毒素、添加剂等.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山东大学医学院生理研究所.
耳鸣的原因及治疗 耳鸣的相关知识 周敬之整理,制作。.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energy metabolism):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着的能量释放、转移、储存和利用。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七章 能 量 代 谢.
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河北大学 基础医学实验教学中心.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
第九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 温.
第九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 第一节 能量代谢 能量代谢:指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释放、转移、贮存和利用。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一节 能量代谢 定义:生物体内在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 着的能量的释放、贮存、转移和利.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人体能量的生成 1.
人体能量的生成.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主讲人:罗官莉 生 理 学教 研 室.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发热 Fever.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二节 体温及其调节 一、体温 (一)表层(体表)体温和深部(体核)体温
炎症.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提高教学有效性刍议 赵占良 2010年10月.
糖尿病流行病学.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食物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检验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王颖.
神经调节 神经元 结构和功能单位:______ 反射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____
能量代谢 一、基础代谢 (一)基础代谢的概念
一、新陈代谢 二、新陈代谢的特点和调节 三、生物能及高能化合物
第一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 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ATP ADP Pi 能量 酶 酶 能量 Pi.
讨论 1、萤火虫发光需要能量吗? 2、细胞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等有机物都储存着大量稳定化学能,生物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能直接利用它们吗?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ATP SLYTYZJAM.
新陈代谢与ATP 去除PPT模板上的--课件下载: 的文字
第五章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2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生物组 陈丽芳.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生命活动的能量通货 ——ATP.
呼吸作用 SLYTYZJAM.
第一节能量代谢 定义:生物体内物质代谢中所伴随着 的能量释放、转移和利用等, 称为能量代谢。
第七章 能量代谢和体温.
营养配餐 ----理论基础知识.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第2节 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氧化还原反应.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应用 --理想气体等容过程、定容摩尔热容 --理想气体等压过程 、定压摩尔热容.
机体的内环境及其稳态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赵书芬.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能量代谢和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一节 能 量 代 谢

能量代谢:物质代谢中伴随能量释放、 转移、贮存、利用。 物质代谢:合成 贮能 分解 释能 一、机体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来源: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过程

糖:供能的主要物质 有 O 2 氧化,完全分解,释能多 无氧酵解时,释能少 脂肪:既贮能又供能 氧化释放的能量为葡萄糖的二倍 蛋白质:主要合成生物活性物质,也可供能

去路:食物的能量转化 ATP :体内能量转化和利用的关键物质 ATP 50% 以上为热能 C~P 能源物质 +O 2 →CO 2 +H 2 O+ 能 化学能 C + P 机械能 ADP ATP 分解 放能 化学能 外功 + 热 电能

ATP :重要的储能物质和供能物质 一克分子 ATP 可释放 33.47KJ 能量 C~P :由肌酸和磷酸合成 主要存在肌肉中 是一种含高能磷酸键的化合物 ATP C~P 能量过剩 能量不足

三羧酸循环呼吸链 三磷酸腺苷( ATP 能量的贮存形式)

ATP

二、能量代谢的测定 测热法: 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

直接测热法

间接测热法 依据定比定律,几种反应物之 间及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呈一定数 量比例关系。

几个概念 食物的热价( Themal Equivalent of food ) 一克某食物完全氧化时(或体外燃烧)所 释放的热量。 食物的氧热价( thermal equivalent of oxygen ) 氧化某食物时,消耗一升 O 2 所产生的热量为 该食物的氧热价。(氧热价 ×O 2 耗量 = 产热量)

呼吸商( respiratory quotient RQ ) 一定时间内氧化某食物时产生的 CO 2 量与同一时间耗 O 2 的比值叫该食 物的 RQ 。

能量代谢率的简易测算: 设混合食物 RQ=0.82- 氧热价 (20.18KJ/L) 。 故只须测得一定时间的耗 O 2 量,即可算 出该时间的产热量。

三、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1. 肌肉活动 显著影响能代谢,耗 O 2 量同肌肉活动的强 度呈正比关系,强烈活动时可达安静时的 10~20 倍。 2. 精神活动 脑组织代谢水平高,一般精神活动对代谢影 响不明显,只有精神处于紧张状态时肌肉张, 内分泌活动 ↑ ,代谢 ↑ 。

3. 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食物消化吸收后具有刺激机体额外产热的效 应, 可能与肝处理蛋白质分解产物额外消耗能 量有关。 4. 环境稳度 安静、 20~30 ℃时代谢最稳定 10 ℃以下时, 由于寒颤, 代谢增强 30 ℃以上时, 体内生化反应加速, 代谢也增强

四、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 ) 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 ) : 指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 基础代谢率( BMR ): 在基础状态下单位时间的能量代谢,即每小时 每 m 2 体表面积的基础代谢( kJ/h/m 2 )。 1. BMR 计算 [ (测定值-标准值)/标准值 ]×100% 2. 判定: ±15% 为正常范围

第二节 体 温 及 其 调 节

一、人的正常体温及生理变动 体温:机体深部的平均温度(体核温度) 1. 正常值 直肠 36.9~37.9 ℃ 口温 36.7~37.7 ℃ 腋下 36.0~37.4 ℃

2. 生理变异 昼夜:早 2-6 时最低 午后 1-6 时最高 性别:女 > 男 0.3 ℃ 随月经周期而变 可能由于孕激素作用所致

3. 年龄: 新生儿、早产儿调节能力差, 易受环 温影响,老年人代谢低,体温较低 4. 其它: 精神紧张、进食,剧烈运动体温可 升高 1~2 ℃

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 1. 产热途径: 基础代谢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肌肉活动 ( 1 )产热器官: 安静:内脏(肝产热最多) 运动:骨肌最多,剧烈运动时产热量 可增加 40 倍。

( 2 )产热形式: 战栗 : 骨骼肌发生不随意的节律性收缩, 伸、屈肌同时收缩,不作功但产热多。 非战栗(代谢产热):褐色脂肪组织产热 最大,占 70% 。耗 O 2 大,产热多。 ( 3 )产热的调节:激素调节、神经调节

2. 散热途径:皮肤(占 90% ) 呼出气、排泄物占少部分 ( 1 )散热方式:幅射( 60% ) 传导 对流 蒸发(不感蒸发、可感蒸发)

皮肤散热

( 2 )散热过程的调控 出汗:汗腺分泌汗液 影响出汗的因素: 劳动强度 环境温度 湿度 风速 汗液成分:水( 99% )、 NaCl 、乳酸、尿素

出汗的调节 下丘脑发汗中枢 → 交感胆碱能纤维 →ACh→ 小汗腺 温热性发汗: 热 → 温度感受器 发汗中枢 → 胆碱能 N→ 小汗腺 血温 ↑→ 热敏神经元 精神性发汗: 紧张激动 → 手掌、足底、腋窝汗腺分泌 发汗

循环系统在散热反应中的作用: 炎热:交感张力 ↓→ 小动脉舒张 血循环 ↑→ 散热 ↑ 动静脉吻合支开放 寒冷:①交感张力 ↑→ 小动脉收缩 → 动脉末梢血量减少 ②深部动静脉逆流交换,动脉血热量由静脉血 带回心,减少热量散失。

三、体温调节 自主性调节 行为性调节

(一)温度感受器 外周: 皮肤、粘膜、内脏中的温 / 冷感受器都为 游离神经未梢 PO/AH 温敏神经元 ( 以热敏为多 ) 中枢:感受局部温度变化,控制产热、散热 脊髓、延髓、脑干以冷敏神经元居多

(二)体温调节中枢 恒温动物脑的分段切除实验证明: 产热器官 → 深部温度 → 体温 基本中枢在下丘脑 含调定点 散热器官(汗腺、皮肤血管) 反馈信息 温度感受器

(三)体温调定点学说: 调定点:热敏和冷敏神经元放电的分界线 位于 PO/AH 调定点值设定为 37 ℃,偏离 0.1 ℃时,引起 热、冷敏神经元放电改变 >37 ℃ → 热敏神经元放电 ↑→ 散热 ↑→ 体温不致过高 产热 ↓ <37 ℃ → 冷敏神经元放电 ↑→ 散热 ↓→ 体温不致过低 产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