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投入與評量實務 張鈿富 淡江大學 教育學院 / 院長 教育政策與領導研究所 / 教授
2016/9/11 2 一、大學數量擴張 近十年來一般大學校數,由 2000 年 53 所 擴增至 2009 年 105 所 ; 大學生人數由 2000 年 56.4 萬人大幅成長至 2009 年 萬人 ; 大學聯招(指考)錄取率由 57.70% 提高 至 97.14%; 高等教育學生之淨在學率為 64.98% ,粗 在學率 82.17% 。
2016/9/11 4 從數量上看 大學提供充分的人力資本儲存 進入大學就學會遠高於亞洲國家
2016/9/11 5 二、量變是否產生質變 ? 台灣的大學教育 量變質是否改變 ? 量變質是否改變 ?
2016/9/11 6 三、大學教育面臨的課題 高等教育學生人數大幅增加,大學文 憑嚴重貶值,社會大眾對於大學「學 力」之質疑。 1111 人力銀行( 2008 )調查發現高 達五成四的上班族認為自己學非所用
2016/9/11 7 聯合人力網在 2007 年的調查發現,高達 九成以上的求才企業認為現在的大學畢業 生素質普遍大不如前,對於新鮮人的工作 表現滿意度也大為降低。 企業對於學院以上畢業生的評價亦大不如 前,有 42.5% 企業認為現在的大學生素質 較以往差, 56% 認為差強人意(畢盈, 2007 )。
目前大學生素質的確與教師之期望,有相 當大的落差。 在大專校院教師眼中,自己學校學生的批 判思考、抗壓力、自我瞭解及內省、公民 意識與社會關懷、人文素養、自我節制、 創造力、責任感、邏輯推理、上課與學習 態度、中文寫作和行動力,有 30~45% 給 予不及格評價; 2016/9/11 8
超過一半的教授對自己學校學生的英 語聽、說、讀、寫能力和國際觀給予 負向評價。足見老師們對於校內大學 生原本應具備的基礎能力呈現不滿意 狀態(盧羿廷, 2007 )。 2016/9/11 9
10 四、如何強化品質 ? 尋求新方向 如何強化品質 ? 追求高等教育普及化 追求高等教育普及化 而品質不變 ? 而品質不變 ?
檢視大學本科 2009 學年度之生師比 為 24.4 ,其中私立大學為 31.0 ,與十 年前相若。 問題的根本可能與學生的學習投入( student engagement )有關聯。 2016/9/11 11
探討有關學生學習投入的研究趨勢。 探討大學生學習投入的主要理論。 分析影響大學生學習投入的主要因素 。 2016/9/11 12
早於 2000 年,美國即針對大學生學 習投入進行全國性的系統化調查。 澳洲則參考美國的做法,自 2007 年 開始進行全國性的調查,足見大學生 學習投入調查的重要性。 2016/9/11 13
五、大學生學習投入進行長期的調查 1. 全美學生學習投入調查( National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NSSE )。 2. 大專校院學生經驗調查( College Student Experiences Questionnaire, CSEQ )。 2016/9/11 14
3. 社區學院學生學習投入調查( Community College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CCSSE )。 4. 澳洲學生學習投入調查( Australasian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AUSSE )。 2016/9/11 15
1. 全美學生學習投入調查 NSSE 研究範圍包括美國上百所四年制學 院或大學,蒐集學生學習投入校方提供學 生學習與個人發展的課程和活動,以瞭解 學生如何安排大學生涯,及從學校中獲得 什麼。 NSSE 自 2000 年第一份報告出爐後 ,已有超過 1,400 所美國與加拿大的大學 院校參與 NSSE 計畫。 2016/9/11 16
該調查於每年 2 至 5 月,由美國印第安 那大學大專教育研究中心與調查研究 中心共同執行,取樣對象為大一及大 四學生接受評估之校方須提供完整的 大一及大四生資料,再由執行單位從 學生中隨機抽樣,進行調查。 2016/9/11 17
NSSE 調查方式 ( 網路與紙本 ) 調查問卷分為五大類: 1. 學術挑戰程度 ( level of academic challenge ); 2. 主動與合作學習 ( active an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 3. 學生 ─ 師長互動 ( student-faculty interaction ); 4. 支援的校園環境 ( supportive campus ); 5. 豐富教育經驗 ( enriching educational experiences )。 2016/9/11 18
根據調查結果, NSSE 的研究發現五 大類得分高的學校,學生的學習投入 程度較高,且學習成就較佳,同時獲 得更多的校園經驗。 2016/9/11 19
2. 英國「大學學習的社會與組織中介 英國進行「大學學習的社會與組織中 介」之調查( The social and organizational mediation of university learning, 簡稱 SOMUL ) SOMUL 的調查報告《 Improving What is Learned at University 》已由 Routledge 公司出版 2016/9/11 20
近年來英國的高等育,已發展到大眾化階 段,相關單位也毫不吝惜的資助大學相關 的學生學習研究,可以看到他們重視學生 在大學的學習經驗,並以研究的結果做為 持續改善學生學習的依據。 2016/9/11 21
3. 澳洲學生學習投入調查 Australian Survey of Student Engagement (AUSSE )主要參考美國的 全美學生學習投入調查( NSSE )的作法 由澳洲教育研究委員會( Australian Council for Educational Research, ACER )負責執行。 2016/9/11 22
AUSSE 旨在建置大學生學習投入的 實徵研究,學生在大學學習的參與, 並提供學校有關調查的資訊,以利監 測和提升教育品質。 2016/9/11 23
調查內容 學術挑戰 主動學習 學生和教職員互動 豐富的教育經驗 支持性學習環境 產學合作 2016/9/11 24
六、學習投入的理論構面 Kuh ( 2003, 2009 )認為「學習投入 」( engagement )一詞係指學生個 人在學習中的行為、感覺與思考的歷 程,最重要的指標是學生努力( devote )於具有教育性目標、活動所 花費的時間與投入的精力,尤其是必 須透過其他人的互動,才能使這些教 育活動具有意義。 2016/9/11 25
Fredricks 、 Phyllis 與 Parks ( 2004 )進一 步將學習投入區分為行為( behavioral ) 、情緒( emotional )與認知( cognitive )三種投入向度。 2016/9/11 26
行為投入是指學生參加各種校內外的學習 活動; 情緒投入係指學生對教師、同儕與教材的 正負面觀感; 認知投入則定義為學生對完成課業要求的 熟練度、學習策略的運用與學習成效的追 求 2016/9/11 27
2016/9/11 28 學生學習投 入 影響因素 1 影響因素 2 影響因素 3 :::::: 產生影響 1 產生影響 2 產生影響 3 ::::::
七、目前相關研究的發現 : 以學生因素而言,當學生的學習動機 與主動學習能夠協同作用,並相互影 響時,學生學習投入效果將逐漸增加 ( Barkley, 2010; Skinner & Belmont, 1993 )。 2016/9/11 29
就不同類別變項觀之,女性、少數族 裔、想要升學的學生,以及住校生, 大都表現出較高的投入,而其學習表 現也較理想( Pike & Kuh, 2004 )。 2016/9/11 30
Pike 、 Smart 、 Kuh 與 Hayek ( 2006 )分析 NSSE 的資料發現,私立學校 有較多的富裕家庭的學生,其學習投 入表現較佳,而公立學校有較少富裕 家庭的學生,其學習投入則較低。 2016/9/11 31
學生學習投入產生的影響 根據研究結果,學習投入與大學生的 1. 學習表現、 2. 學習滿意度、 3. 學校認同感、 4. 未來發展 等四個因素有關 2016/9/11 32
劉若蘭( 2009 )以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評鑑與研究發展中心建置的「台灣 高等教育資料庫」,分析影響學生學 習發展成果的因素。 研究結果顯示,學術投入與人際投入 對學習發展有顯著效果。 2016/9/11 33
台灣的研究實例 2016/9/11 34
2016/9/11 35 學生背景: 1. 性別 2. 身份別 3. 家庭社經地位 4. 就讀科系 學校背景: 1. 公私立別 2. 學校類型 3. 學校規模 大學生學習結果 : 1. 學業表現 2. 學習滿意度 3. 學校認同感 4. 生涯發展 認知投入情緒投入行為投入 多因子變異數分析 (MANOVA) 結構方程模式 (SEM) 階層線性模式 (HLM) 大學生與學校背景 學生學習投入 (student engagement)
八 Student engagement in Taiwan 2016/9/11 36
1. Sampling Six teacher colleges and 330 students in Taiwan were randomly selected. The questionnaires were mailed to 6 teacher colleges and invited the related professors to assist to finish the survey. In total, 328 students responded to the survey from April to May The response rate was 99%. 2016/9/11 37
2. Statistic models Student Engagement = BE (B1-B6)+ EE (E1-E3)+ CE (C1-C5) (it also includes gender, years of attending the program, SES, parent-student relationship in the regression models); MANOVA is used to compare the group different with various dependent variables. 2016/9/11 38
Learning Effects = Academic Performance (9-1) + Student Satisfaction (9-2) + Student Identification (9-4) It is also included gender, SES, parent- student relationship, and student engagement scores in the models. 2016/9/11 39
Testing the regression models for learning effects AP= SES+PR+BE+EE+CE SS= SES+PR+BE+EE+CE SI= SES+PR+BE+EE+CE 2016/9/11 40
3. Instrument 2016/9/11 41
2016/9/11 42
4. Regression models for student engagement 2016/9/11 43
5. Learning Effects5. For AP: In regression model, only cognitive engagement (CE) can be used to explain the students’ academic performance (AP) (R=.170, F (1, 295,.05) =8.724, p=.003, VIF < 10). 2016/9/11 44
Why students’ social economic status (SES), parent-student relationship (PR), emotional engagement (EE), and behavioral engagement (BE) did not include the AP regression model? 2016/9/11 45
Regression model SS= SES+PR+BE+EE+CE 2016/9/11 46
6. Conclusions 1. Student engagement makes difference in this study; 2. Students’ years of attending the programs, parent-student relationship will influence student engagement; 3. AP = CE 4. SS = EE + SES 5. SI = EE + CE 2016/9/11 47
2016/9/11 48 九、回到大學的任務 Bok ( 2007 )直指大學教育的核心為「教 育目標」與「教學方法」,真正影響教育 品質的事仍舊發生在大學課堂、師生互動 的教學情境中。認為現今大學教育未能發 揮應有功能,是「低成就」的大學 ( underachieving colleges )。
2016/9/11 49 大學教育應達成的關鍵目標 Bok (2007) 提出了面對當今全球化、多元化浪 潮的挑戰,大學教育應達成八項教育目標 : 良好的溝通能力、 清晰的思辨能力、 獨立的道德思考能力、 積極參與的公民責任感、 迎接多元化的生活、 迎接全球化的社會、 拓展廣泛的興趣、 適當的就業準備。
2016/9/11 50 培育通識與專業能力 不同的專業教育 共通的基本能力 以人為本、全人的教育 界定培育的關鍵能力
2016/9/11 52 十、如何提升大學教育品質 一、顧客滿意度。畢業生獲得業界的認同; 二、維持一定的標準。即畢業生平均的學 術與素質標準; 三、內部檢驗的機制。即為達前兩項條件 建立的自我檢驗機制,不斷反省與面對大 學品質問題。 四、木桶原理的運用。
2016/9/11 53 大學教師角色的調整 SoTL 強調大學教師的角色 : 瞭解學生是怎麼學習的 ; 學習教學方面的知能 ; 瞭解該怎麼教學,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 扭轉只重研究、輕教學的現象,強調教 學與研究應該同樣的被重視。
張鈿富 敬請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