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1 緒論
CH1 架構圖 現時價值會計 逆選擇 理性投資決策 決策有用性, 充分揭露 準則制定 道德危險 評估 管理者之績效 準確 及敏感之資訊 理想情況資訊不對稱使用者決策問題會計之反應 調節
CH1 前言 由使用者 ( 投資人或經理人 ) 觀點,探討財務會 計在經濟環境中所扮演之角色。
1.2 歷史觀點 早期發展 1930 年代大蕭條加強歷史成本會計 歷史成本之選擇 - 現金基礎會計 - 現時價值會計 使用價值 公平價值 - 混合的衡量基礎
1.2 財務報表之弊案 安隆案 世界通訊 財務報表之影響 * 沙賓法 * 使用較穩健之會計原則
1.3 會計師 / 審計人員之道德行為 是會計師或審計人員之道德行為而導致安隆案 及世界通訊案? - 服務客戶或服務社會? 為什麼在類似情況下你要有道德行為? - 以道德原則作對的事 - 你的專業長期之利益 - 每個原因產生類似之行為 但心態不同
1.4 會計資訊及報導的複雜性 會計可視為一種資訊產業,其環境十分複雜。 各使用者對資訊之反應並不一致: - 例如:是否將智慧資本衡量並報導,有人認 為可增加財務報表之有用性,有人則 認為可靠性不夠,反而傷害財務報表。 資訊會影響決策制定,而各使用者之決策可能存有 利益衝突。此外,資訊也影響了整體市場之運作。
財會資訊與市場機制 將財務報表資訊視為一種商品,投資人為資訊之需求者, 經理人為資訊之供給者。 ※藉由自由經濟市場之力量決定財報資訊應揭露之數量與 品質 ( 猶如汽車、蘋果等商品 ) 。 ※此法之前提需市場具足夠之效率: - 證劵市場可保護投資人免於逆選擇與道德 風險。 - 經理人就業市場可合理運作。 ※如果市場並非具效率,則需透過 “ 規範 ” 來解決。
1.5 會計研究的角色 影響會計實務。 增加對會計環境的了解。
1.6 在市場經濟下資訊之角色 促進資本市場之運作 - 逆選擇的問題 促進管理人力市場之運作 - 道德危機的問題 兩者之作用 - 結果顯示安隆瓦解後之重要性 西元 2001 年,美國經濟衰退 加強管制 ( sox )
1.6 在市場經濟中財報之角色 控制逆選擇 - 將內部資訊轉變為外部資訊 - 提供有用資訊給投資人 控制道德危機 - 控制管理者之逃避責任 - 加強公司治理
1.7 財務會計理論待處理之問題 (1/2) 優先解決 “ 逆選擇 ” 或 “ 道德風險 ” ? 淨利的最佳衡量指標轉為控制逆選擇,與激勵管理者績 效之最佳衡量指標不相同。 - 投資人想要關於未來公司績效的資訊。 現時價值會計? - 良好的公司治理需要管理者的 “ 努力 ” 是否歷史成本與穩健性較能反映出管理者努力之 結果? 應較強調 “ 攸關性 ”( relevance ) 或 “ 可靠性 ”( reliability ) ?
1.7 財務會計理論待處理之問題 ( 2/2 ) 著重滿足 “ 外部使用者 ”( 如投資人 ) 或 “ 內部經理 人 ” 之決策需求? - 此隱含投資人與管理者的利益衝突 採用何種觀念解決問題? “ 信任市場機制 ” 或 “ 透 過規範 ”( regulation )?
1.8 準則制定之規則 是否需要準則制定? - 市場力量激發公司生產資訊 - 但是市場力量容易遭受到失敗 逆選擇 道德危機 - 管制之步驟嘗試糾正市場之失敗
1.8 準則規則之制定 準則制定調節投資人與管理者之利益衝突 - 投資人需要許多有用之資訊 - 管理者可能反對宣告投資人所想要 的全部資訊。
1.9 調節利益衝突的方法 制訂準則之程序 - 不同利益團體之遊說 - 多數決之投票 - 徵求意見
1.9 準則制定之機構 IASB - 國際準則 FASB - 美國準則 AcSB - 加拿大準則 SEC - 強制公司遵行準則 - 可以自行制定準則 - 為什麼他們為許多準則制定之代表?
1.10 會計理論 ( 研究 ) 與會計實務之關係 會計研究增進對會計環境之了解 - 為何經理人關心會計政策及他們進行盈 餘管理之動機與方法。 會計研究之結果為 FASB 制定準則之參考 ( 如採取揭露或衡量之做法 ) 。
關於財務會計之理論 理性的投資者 - 投資者如何使用新的資訊來修正公司未來 績效。 證券市場有用性 - 股價完全反映所有公開之資訊 - 效率是與股價資訊有關係的 - 財報之角色是改善或擴大股票的資訊
關於財務會計之理論 行為理論 - 投資人沒有使用財報上所有的資訊 → 證券市場無充分揭露 代理理論 - 有效的合約將激發管理者的績效與達到 良好的公司治理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公司本質: Coase(1937) :組織 ( 公司 ) 是契約的集合體,如果 沒有契約就不會有公司的存在,契約也限制公 司不能無限制的擴張。 Jensen and Meckling (1976) :代理理論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二、代理關係 本人 ( Principal ) VS 代理人 ( Agent ) 代理關係:本人委託並授權代理人行使某些特 定行為之契約關係。 三、基本假設 ( Assumption ) 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 追求自利:本人與代理人目標不一致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四、資訊不對稱 ( Information Asymmetry ) (1) 資訊不對稱的兩種類型: 1. 逆選擇 ( Adverse selection ) 2. 道德危險 ( Moral hazard ) (2) 代理問題與資訊不對稱之關係。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五、代理成本 監督成本 ( Monitoring cost ) 保證成本 ( Bonding Cost ) 殘餘損失 ( Residual Loss )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六、代理人投機行為 福利 偷懶 / 逃避責任 偷竊 考慮負的淨現值方案 其他投機行為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七、契約成本 契約成本包括: 1 、交易成本 ( Transaction Cost ) 2 、代理成本 ( Agency Cost ) :含監督成本 ( Monitoring Cost ) 、保證成本 ( Bonding Cost ) 及剩餘損失 ( Residual Loss ) 。 3 、資訊成本 ( Information Cost ) 4 、再協商成本 ( Renegotiation Cost ) 5 、破產成本 ( Bankruptcy Cost )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八、契約扮演角色 國外常見借款契約中與會計有關之限制條款: A. 積極性條款 ( Affirmative Covenants ) 1 、提供經會計師查核之財務報表 2 、提供季財務報表 3 、允許銀行接觸帳冊紀錄
代理理論與契約成本 八、契約扮演角色 B. 消極性條款 ( Negative Covenants ) 1 、最低運用資金之限制。 2 、最低流動比率之限制。 3 、最低有形淨值之限制。 4 、舉債之限制。 5 、合併之限制。 6 、分配股利之限制。 7 、處分資產之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