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与防病 武钢卫生管理服务中心 张 广 武 2014 年 6 月
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力,健康是 人生的第一财富。养生的目的是为 了健康的生活,中医所讲的养生是 以调节人体的内在平衡和与外界的 协调为根本的。
一、中医基本知识
中医学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 和医疗实践中逐渐积累总结而成的具有 独特理论体系和丰富诊疗手段的医学, 具有浓郁的中国传统文体特色。千百年 来,中医学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 了巨大贡献。
(一)五脏 心:心主血脉,推动血液在脉管里运行;心主藏神,对 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具有管理作用;心开窍于舌 ,心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可以通过舌质、舌体的变化 反映出来。 肝:肝主疏泄,可调节人体的精神情志活动,促进脾胃 的消化吸收,维持气血的正常运行;肝主藏血,能够贮 藏血液,调节人体血量;肝主筋,筋、爪有赖于肝血的 滋养;肝开窍于目,人的视觉功能有赖于肝之阴血的滋 养。
脾:脾主运化,运化营养物质到全身发挥营养作用,运 化人体水湿等代谢产物,保证人体代谢正常;脾主统血 ,维持血液在脉管中流动而不溢出脉外;脾主肌肉、四 肢,保证肌肉的丰满和四肢关节的活动灵活;脾开窍于 口,其华在唇,食欲、口味的正常,口唇的红润光泽有 赖于脾于脾功能的正常发挥。 肺:肺主气,司呼吸,保证人体吐故纳新、水谷之气形 成宗气、主持调节人体的气机升降;肺主宣发,把水谷 精微等营养物质输送到全身;肺主肃降,使气机下降, 水液代谢正常;肺合皮毛,使皮毛润泽,肌肤致密,抵 御外邪;开窍于喉,保证喉咙的通气、发音。
肾:肾主藏先天生殖之精和后天五脏六腑之精,主生殖、 生长、发育;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 肾主纳气,能使肺吸入的清气下降;肾主骨生骨髓,骨 髓的生成、骨髓的需养有赖于肾精的滋润;毛发的营养、 生机根源于肾,开窍于耳及前后二阴,耳的听觉功能有 赖于肾精的滋养,生殖器、肛门的正常功能由肾所主。
(二)六腑 胆:主贮藏、排泄胆汁;主决断,人的勇敢、怯弱与胆 的功能有关。 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中医称胃为 “ 水谷之海 ” 。 小肠:主受盛化物,接受容纳食糜,主泌别清浊,将消 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内容物,吸收多余的水分,形成 大便,并经过肛门排出体外。 膀胱:主贮藏、排泄尿液。这个功能通过膀胱的气化功 能来实现。
三焦:三焦是中医脏腑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词,是上焦、 中焦、下焦的合称。总司人体气化,是水谷、水液的运 行道路。上焦主呼吸、主宣发(心、肺功能),中焦主 受纳、主运化(脾、胃功能),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 尿液与大便(肾、小肠、大肠、膀胱功能)。
(三)经络 十二经脉:十二经脉即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 太经脾经、足阳明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 经、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它们左右对称地分布 于头面、躯干和四肢,纵贯全身。 奇经八脉:奇经八脉即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维 脉、阳维脉、阴跷脉。奇经八脉即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它们与十二经不同,不直接隶属于十二脏腑,也无阴 阳表里配属关系。
(四)腧穴 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 7 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 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各种神志病证,头痛、眩晕、耳鸣等头面病 证,脱肛、阴挺、久泻等气虚下陷性病证。 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 7 颈椎突下凹陷中。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等外感病证,癫狂、痫证 等神志病证,项背疼痛,风疹,痤疮,疟疾等。 中脘: 天枢: 关元:
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 4 寸,或脐与胸剑联合连 线中点处。 主治:各种脾胃病证。黄疸,四肢无力,胃溃疡者 慎刺。 天枢: 定位:脐中旁开 2 寸。 主治:便秘、腹泻等各种肠胃病证。月经不调等妇 科疾患。面浮肿,虚损病等。
关元: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 3 寸。 主治:各种肾元虚损病证,各种泌尿生殖系病证, 肠腑病证等。 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 间。 主治:各种心脏病证及胸部疾患,各种胃病,失眠 、抑郁、癫狂痫、癔症等神志病证,眩晕、头痛、胁痛 、腹痛、痛经、高血压、获物过敏。
合谷: 定位:在手背,第一、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主治:各种头面五官疾患。发热、恶寒等外感病证,热病无 汗或多汗。产、经闭等妇产科病证。痛证,痿证,小儿惊风等。 委中: 定位:腘横纹中点,当骨二头肌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眩晕,癫痫,中暑,吐泻,丹毒等 。
足三里: 定位:犊鼻穴下 3 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主治:各种胃肠病证,下肢痿软,痹证,癫狂等神 志病,耳鸣,虚劳等。为补气强壮、防病保健要穴。
二. 养生未病先防
(一)饮食养生要讲究营养 人体必需的营养包括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 维生素、矿物质等六大类,这六类营养主要来源于日常 食物。 中医的五味调和理论,其道理也是强调营养的综合平衡 。食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味道,五种味道调和 得当,就能有益健康,而五味偏颇,就会引起疾病发生 。
(二)饮食养生应食饮有节 1 、饮食要定时定量。 2 、吃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3 、不吃腐败之物。 4 、饮食的冷热要适度。 5 、吃饭要细嚼慢咽。 6 、坚持饭后漱口和散步。
(三)饮食养生须谨守宜忌 自然界四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有很大影响。 在饮食禁忌方面,有的因物而忌,有的因时而忌,有的 因病而忌。
(四)各类饮食养生指要 1 、饮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人体进行新陈代谢的重要介质。人 体不断从外界获得营养,既通过水把各种营养成分输送 到机体各部分,又通过水把代谢产物排出体外。此外, 水还有散热、调节体温等作用。 饮水要适量。 2 、饮茶: 茶叶中据说有 400 多种成分,共同作用是对人体防病、 抗病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延缓衰老,延年益寿,防癌抗 癌等。 3 、饮汤: “ 饭前喝汤,苗条健康 ” , “ 饭后喝汤,越喝越 胖 ” 。
(五)情志养生 一个人是否具有宽宏的气量和豁达的胸襟与身体健康有 着密切的联系。养生亦当修身养德。 1 、调情志以防怒伤肝。 2 、调情志以防喜伤心。 3 、调情志以防思伤脾。 4 、调情志以防悲伤肺。 5 、调情志以防恐伤肾。
处理方法: 1 、保持乐观精神,寻找生活乐趣。 2 、拓展生活空间,充实生活内容。 3 、注意饮食营养,加强体育锻炼。 4 、善于摆脱烦恼,保持清心寡欲。 5 、重视人际关系,加强心理交流。
(六)锻炼养生 1 、春季养生与体育锻炼。 中医学认为,春三月,天气由寒暖,东风解冻,春阳上升,自然界各 种生物萌生发青,弃故从新。这种环境最有利于生精血化津气,充实 人体的组织器官。应该晚睡早起,多到室外活动。 2 、夏季养生与体育锻炼。 夏三月是万物生长繁茂、丰盛的季节,人们应该晚睡早起,多到户外 活动,可促进气血的新陈代谢。
3 、秋季养生与体育锻炼。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运动锻炼的好时间。应早睡早 起,与鸡俱兴,可进行慢跑、打太极拳、散步,做早操 、爬山、跑步、打球、游泳、健美等,以提高身体和抗 病、耐寒能力。 4 、冬季养生与体育锻炼。 不宜起得过早,以免扰乱阳气,最好待日光出来以后, 选择活动量较少的动作,使身体微汗为宜。
三、强身保健
(一)拔罐疗法 定义: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等方法排除罐空气,造 成负压,使之吸附于腧穴和所拔部位的体表,使局部皮 肤充血、淤血,而达到治病的目的方法。 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逐湿 。 适应症:软组织损伤、痹证、痛证、某些内外科疾病。
(二)刮痧疗法: 定义:运用光滑的硬物器具以及手指、金属针具等,在 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 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瘀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 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逐湿 、运脾和胃、醒脑开窍。 适应症:痹证、痛证、某些内外科疾病。
(三)穴位敷贴: 定义: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敷贴药物,通过 经皮吸收和 穴位刺激的共同作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作用: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逐湿 、运脾和胃、醒脑开窍。 适应症:痛证、某些内外科疾病。
(四)具体运动损伤的急救处理: 1 、擦伤: 皮肤的表皮擦伤,应用生理盐水清创。 2 、肌肉拉伤: 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应在痛点敷上冰块和冷毛巾, 保持 30 分钟,切忌搓揉以热敷。 3 、挫伤: 指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冷敷 24 小 时后热敷。
4 、骨拆: 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两种。 闭合性骨折 在上肢者,可屈曲肘关节固定于躯干上; 在下肢者固,定于对侧的肢体上; 脊柱骨折采用平托法和滑动法,抬至担架和木板上。 开放性骨折紧急送医院处理。
(五)运动损伤的治疗方法: 1 、冷疗法:冷水浸透敷在伤部。 2 、热疗法:热水或热处浸透敷在伤部,也可用熏洗法 。 3 、拔罐疗法。 4 、红外线疗法:热电磁治疗仪。 5 、药物疗法: ( 1 )外用药;( 2 )口服用药。( 3 )中药。
生命在于健康 健康在于平衡。《黄帝内经》说 “ 阴平阳 秘,精神乃治 ” ,说明体内的阴阳气血保持相对的平衡 ,身体才能健康。 人体需要的物质要保持正常摄入,但再好的东西也不能 多吃,保持营养平衡;七情不能太过,保持心理平衡; 运动对身体有好处,也不能太过,讲究动静平衡。 我们愿为你的健康尽一份微薄之力。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