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热 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 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 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 源作用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 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诊断学总论 诊断学教研室. 绪 论  诊断学的定义: 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和基本技能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门学科。 基础学科 临床学科 桥梁学科.
Advertisements

发 热 ( Fever ). 机体在致热原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 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 正常成人口腔温度相对恒定 36.3 ~ 37.2 ℃, 肠温较口温高 0.3 ~ 0.5 ℃,腋温较口温低 0.2 ~ 0.4 ℃。 一、概念.
第七章 能量代谢与体温 (energy metabolism and body temperature)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生命体征: Vital signs 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的总称。
生命体征的评估与护理 ( 一 ) 中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曹 颖. 第十四章 生命体征的评估及护理 The vital signs( 生命体征 )are body temperature, pulse, respiration and blood pressure.
急性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一 病因 1 阑尾管腔阻塞 2 细菌入侵 3 其它 二 病理类型 1 、 急性单纯性阑尾炎 2 、 急性化脓性阑尾炎 3 、 坏疽性及穿孔性阑尾炎 4 、 阑尾周围脓肿.
第 11 章. 概述 发热:由于致热原的作用使调定点上移引起 调节性体温升高(超过 C )。 体温的相对稳定是在体温调节中枢的调控下 实现的。 高级中枢 视前区下丘脑前部 (POAH) 次级中枢 延髓、脊髓,对体温信息有整合作用 调定点学说 (Set Point, Sp )
PS: 黏膜相关淋巴组织型淋巴瘤( MALT )
发 热 (Fever).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 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 范围内。 当机体在致热源作用下或各种原因引 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功能障碍时,体温升高超过正 常范围,称为发热。
张佳 第二节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Acute Upper Respiratory Infection , AURI.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常用护理技术 一、测量体温二、冷敷降体温 主讲:陶玉兰. 体温是指机体内部的温度,又叫深 部体温。是一个相对恒定的温度范 围。而与之对应的则是人体表层温 度。 什么是体温 ?
常见症状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心血管内科 雷 红. 症状 (symptome) 是指患者主观感受到不适或异常感 觉或某些客观病态改变。 症状学 (symptomatology) 是研究症状的病因、发生机制、临 床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的一门科学。
掌握: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了解:发热的原因、分类和发生机制 发热时机体变化及病理临床联系 重点:发热的概念 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难点:发热的分期及各期热代谢的特点 发 热.
儿童孤独症的诊治1. 1、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一 组以交流语言障碍 和 行为异常为特征的发育 障碍性疾病。包括: 儿童孤独症 阿斯伯格综合征 未分类的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 雷特综合征 儿童瓦解性精神障碍.
发 热 Fever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郑青 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 平衡,保持体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 正常体温 : 37 o C (set point ,体温调定点 ) 正常体温 : 37 o C (set point ,体温调定点.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发 热 fever 广东医学院病生教研室.
第 六 章 发 热 (Fever).
发 热 第六章 (fever) 济宁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结缔组织病与发热 游 运 辉 湘雅医院风湿免疫科.
发热的急诊诊治 (Diagnosis process of fever in EM) THANK YOU 急诊科 吴伟.
发热的鉴别诊断思路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急诊科 封启明.
发热的诊断思路 刘金旭.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发 热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内科 陈建斌(Tel: ).
附3 第八章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附2:教案格式样稿 课程名称:护理基本技术 班级:09专科护理1 学时:2
荨 麻 疹.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温升高,并伴有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和代谢变化。
急性扁桃体炎 Acute tonsillitis.
第四节 浅表淋巴结.
发热 (fever) 正常人体温是相对恒定的,正常成人体温维持在37℃左右,在一昼夜间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上下波动一般不超过1℃。
第四章 发热 (Fever).
发热与退烧药 第五制作小组.
发 热 (Fever) 成都医学院 临床技能中心 代吕霞.
传染病.
幼儿急疹 付伟.
发热 Fever.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Welcome.
炎症.
总 论 pandect.
抗痛风药的作用、分类及典型抗痛风药的结构、理化性质和临床用途 蔡楚璇 广东省潮州卫生学校
浅表淋巴结检查.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生命体征的观察与护理 Observation and nursing of Vital Signs
常见症状.
病人的护理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 结缔组织病和风湿病病人的护理.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第九章 玻璃体病 菏泽医专眼科学教研室 董桂玲.
China medical university Wen hua
发 热 (Fever).
甲状腺激素.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常见症状第一讲 汤之明 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内科教研室.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三章 常见症状评估.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感染性疾病与感染免疫检测 谢轶 实验医学科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病原学- 乙型肝炎病毒(HBV) 双股DNA病毒 三种病毒颗粒 小球型和管型颗粒,直径22nm, 由HBsAg组成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结缔组织 Connective Tissue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发 热 第二临床医学院诊断学科

定 义 正常人的体温受体温调节中枢调控, 使产热和散热过程呈动态平衡,保持体 温在相对恒定的范围内。当机体在致热 源作用下使体温调定点上移而引起调节 性体温升高,称为发热。

一、正常体温与生理变异 正常人一般为 ℃ 左右 正常人一般为 ℃ 左右 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 1 ℃ 下午〉 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一般〈 1 ℃ 下午〉 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稍 升高 上午,运动、进餐、月经前及妊娠期体温可稍 升高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老年人稍低于年轻人

二、发 生 机 制 1 、致热源性 (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 1 、致热源性 ( 多数患者的发热是由于致热源引起 ) 外源性致热源 内源性致热源 体温调节中枢 微生物病原体 炎症渗出物 无菌坏死物、抗原抗体复合物 白细胞致热源:白介素、肿瘤 坏死因子、干扰素 通过血脑 屏障 发 热 通过激活 白细胞 ( 不能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 ) 产热 > 散热

2 、非致热源性发热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 炎症 体温调节中枢直接受损:颅脑外伤、出血、 炎症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产热过多的疾病:如癫痫持续状态、甲亢等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 等 散热减少的疾病:广泛性皮肤病、心力衰竭 等

三、病因与临床分类 1. 感染性发热 *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支原体、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等

2. 非感染性发热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无菌性坏死物质的吸收:术后、烧伤、出血等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抗原抗体反应:如风湿热、药物热、结缔组织病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内分泌代谢障碍:如甲亢、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皮肤散热减少:如广泛性皮炎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如中暑、脑出血等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多为低热,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 乱的其他表现,属功能性范畴。

四、临 床 表 现 发热的分度 低热 37.3 ~ 38 ℃ 低热 37.3 ~ 38 ℃ 中等度热 38.1 ~ 39 ℃ 中等度热 38.1 ~ 39 ℃ 高热 39.1 ~ 41 ℃ 高热 39.1 ~ 41 ℃ 超高热 41 ℃以上 超高热 41 ℃以上

五、热型及临床意义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 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 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 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 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 稽留热( continued fever)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 39 ~ 40 度以上的高水平, 达数天或数周。 体温恒定地维持在 39 ~ 40 度以上的高水平, 达数天或数周。 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 1 度。 24 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 1 度。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常见于大叶性肺炎及伤寒高热期。

℃ 稽留热 天数

2 、驰张热( remittent fever) 体温常在 39Ċ 以上 波动幅度大, 24 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 2 ℃ 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 脓性炎症等。

驰张热 ℃ 天数

3 、间歇热 (intermittent fever)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 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 1 天至数天,高热 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体温骤升达高峰后持续数小时,又迅速降至 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 1 天至数天,高热 期与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间隙热 ℃ 天数

4 、波状热 (undulant fever) 体温渐升至 39 Ċ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 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 反复多次。 体温渐升至 39 Ċ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 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升高,如此 反复多次。 常见于布鲁菌病。 常见于布鲁菌病。

波状热 ℃ 天数

5 、不规则热 (irregular fever)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发热的体温曲线无一定规律。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常见于结核病、风湿热等。

不规则热 ℃ 天数

必 须 注 意 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 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 必 须 注 意 以下情况可使某些疾病的特征性热型变得 不典型或变成不规则热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由于抗生素的广泛应用。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因解热药或糖皮质激素的应用。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 个体反应性的不同。

六、伴 随 症 状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等。 寒战:常见于大叶性肺炎、败血症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 瘤等。 淋巴结肿大:常见于淋巴结结核、白血病、淋巴 瘤等。 肝脾肿大:常见于病毒性肝炎、白血病、淋巴瘤、 自身免疫病等。 肝脾肿大:常见于病毒性肝炎、白血病、淋巴瘤、 自身免疫病等。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 巴比妥 类药物中毒。 昏迷:先发热后昏迷常见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 行性脑脊髓膜炎等;先昏迷后发热者见于脑出血、 巴比妥 类药物中毒。

七、问 诊 要 点  起病时间、季节、起病情况(缓急)、病程、热度 高低、频度(间隙性或持续性)、诱因;  有无畏寒、寒战、大汗或盗汗;  多系统症状询问,是否伴有咳嗽、咳痰;腹痛、呕 吐、腹泻;尿频、尿急、尿痛;皮疹、出血、头痛、 肌肉关节痛等。

4. 患病以来一般情况 5. 诊治经过 6. 传染病接触史、疫区史、手术史、职业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