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鉴别与防治技术》 第七章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第二节 枝干病害及防治 任课教师 何 笙.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第二十一章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se,IDD). 免疫缺陷病 (Immunodeficiency diseade,IDD) : 由免疫系统中任何一个成分在发生、发 育和成熟过程中的缺失或功能不全而导致免 疫功能障碍所引起的疾病。 免疫缺陷病分为 : 先天性 /
6.5 真菌界 真菌为多细胞结构的真核生物; 具有细胞壁,但无根、茎、叶的分化, 无光合色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营寄生或腐生的异养方式生活; 分为真菌门和地衣门。
猪病防治 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学习目标 1. 掌握急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2. 掌握慢性子宫内膜炎的症状。
焦點 1 真菌的特徵與分類. 真菌 ( 菌類 ) 皆為異營真核生物大多為陸生大多具菌絲 ( 營養菌絲, 繁殖菌絲 )
第二节 茶枝干病害 概述 目前已发现茶树枝干病害有30多种,普遍发生的主要有:茶枝梢黑点病、茶胴枯病、茶灰色膏药病、茶枝黑痣病、茶红锈藻病、茶黑腐病、茶线腐病、茶枝癌病和茶树苔藓和地衣等。对于枝干部病害,主要以人工防除,结合搞好茶园卫生进行控制。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二节 枝干病害 第三节 根部病害
油橄榄主要病虫害鉴别与防控 刘伟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博士 四川省油橄榄发展促进会 副秘书长.
第六章 菌类植物(fungi) 主要教学内容 1 菌类的特征。 2 常见的药用菌类、菌类的分门。
第十三章 植物侵染性病害的 发生发展 植物病害的发生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寄主与病原物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害的发展乃是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病原物大量侵染和繁殖,并造成植物减产或品质的下降的过程。
(2)生活习性 刚竹毒蛾一年发生3代,以卵或1-2龄 幼虫在叶背越冬,第1代幼虫出现于5月份,第2代出现于7月份,第3代出现于9月份,幼虫7龄,1-3龄幼虫群集在竹叶背面取食,少数在竹枝和竹杆上。
植物病理学 主讲教师:郭其龙 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
核桃丰产栽培技术 山西省乡宁县农广校.
皮肤性病学 Dermatovenereology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皮肤性病科.
普通植物病理学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年工作汇报 继续教育部
园林绿化大讲堂 第二讲.
番茄病害 (tomato diseases)
第三章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 第二节 园林植物病虫害综合治理策略 第三节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第二章 病害鉴别技术 第一节 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含义
蔬 菜 病 害.
秋冬季主要园林树木养护管理 袁学文 北京金都恒达园林绿化处.
电子标本封面 热带作物病害症状电子标本 【返回】.
茄子及辣椒病害.
第五章 园林植物病害及其管理 第一节 叶、花、果病害.
第三章 园林有害生物管理的基本 原理与方法.
实 验 四 丝状真菌形态的观察.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病原真菌的基本形态和生活史.
医学真菌总论.
农业植物病理学教学幻灯 (烟草病害 ) 河南农业大学植保学院 李洪连.
肺结核.
第二章 园林植物病害的生物病原物 本章的基本要求: 了解:各种植物病原物的基本特点; 掌握:各类病原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诊断方法,防治措施;
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课件.
第二节 真菌农药.
霜霉病 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 主要危害叶片,茎、卷须及花梗也能受害。
葡萄种植技术.
园林植物病害基础知识 第二章 第一节 园林植物病害的概念 一、植物病害的定义
第七章 观赏植物病虫害 第一节 真菌类病害 ▲白粉病类
第七章 果树病害.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棉花枯萎病和黄萎病 2017/3/21 甘肃天水农业学校 1.
植物化学保护 7-6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钻蛀性害虫 一、钻蛀害虫的为害特性 1、以木本植物为主,草本植物少数。
糖尿病流行病学.
猕猴桃病虫害综合防治 更多病虫害防治请参考中国农药第一网病虫害防治栏目
第一章 植物病害的概念和症状 第二节 植物病害的症状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第二章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 第一节 植物病原真菌
第一节 儿科学的范围和任务.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疟疾基础知识 中国援加纳医疗队.
小麦叶枯病 Wheat Leaf Blight and Spot
方 法 检查方法: 循腔进镜 动作轻柔 避免暴力 仔细观察 不留盲区 必要时活检。.
第四节 肿瘤对机体的影响 1. 良性肿瘤 (1) 局部压迫和阻塞:消化道、肺、脑 (2) 继发改变:溃疡、出血、感染 (3) 分泌激素:
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 甘薯病害识别及防治.
第六章 果树病虫害 第一节 苹果 梨病虫害 ●苹果树腐烂病 是我国苹果树的重要病害,各苹果产区都有发生。
南果梨常见病虫害 综合防治技术 千山区农业广播学校 姜巍 高级农艺师.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囊虫病 Cysticercosis.
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特点和防治策略.
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1课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莲都区天宁小学 陈建秋.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彩色形状图表(四) 作者:应芳萍 时间: 制作.
防蚊灭蚊.
五.有丝分裂分离和重组 (一) 有丝分裂重组(mitotic recombination) 1936 Curt Stern 发现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鉴别与防治技术》 第七章 园林植物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第二节 枝干病害及防治 任课教师 何 笙

一、本节知识点 1. 枝干腐烂、溃疡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三、本节难点 2. 枝枯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3. 丛枝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1. 枝干腐烂、溃疡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2. 枝枯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3. 丛枝病害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4. 苹果树腐烂病; 5.松材线虫病的特点与防治措施; 二、本节重点 上述各类病害的综合防治方案 三、本节难点 上述各类病害的发生规律

枝干病害概述 园林植物枝干病害虽不如叶、花、果病害多,但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性很大,往往引起枝枯或全株枯死。引起枝干病害的病原有真菌、细菌、植原体、寄生性种子植物和茎线虫等。非生物病原有日灼、冻裂伤和枯梢。症状类型主要有腐烂、溃疡、枝枯、肿瘤、丛枝、黄化、萎蔫、腐朽、流脂流胶等。

一、腐烂、溃疡病类 (一)、 杨树烂皮病 1、症状识别 杨树烂皮病又称杨树腐烂病。是杨树的重要枝干病害。是我国北方的公园、绿地、行道树和苗圃杨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常引起杨树大量枯死,新移栽的杨树发病尤重,发病率可达90%以上。该病除危害杨属各树种外,也危害柳树、核桃、板栗、榆、槭、樱、桑树、木槿等木本植物。 初发病时主干或大枝出现不规则水肿块斑,淡褐色,病部皮层变软、水渍,易剥离和具酒糟味,后病部失水干缩和开裂,皮层纤维分离,木质部浅层褐色,后期病部出现针头状黑色小突起(分生孢子器),遇雨后挤出橘黄色卷丝(孢子角),枝、干枯死,进而全株死亡。

2.病原 有性阶段为子囊 菌亚门,污黑腐皮壳菌 Valsa sordida Nit.。 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2.病原 有性阶段为子囊 菌亚门,污黑腐皮壳菌 Valsa sordida Nit.。 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 金黄壳囊孢菌Cytospora Chrysosperma Pers.)Fr. 杨树烂皮病 1、2.病株症状 3.分生孢子器 4.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5.子囊6.子囊及子囊孢子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在病组织内越冬。翌年春天,孢子借风、雨、昆虫等媒介传播,自伤口或死亡组织侵人寄主。潜育期一般为6~10 d。病菌生长的最适温度为25℃,孢子萌发的适温为25~30℃。烂皮病于每年3~4月开始发病,5~6月为发病盛期,9月病害基本停止扩展。子囊孢子于当年侵入杨树,次年表现症状。 引起杨树烂皮病的病原菌都是弱寄生菌,只为害树势衰弱的树木。立地条件不良或栽培管理不善,削弱了树木的生长势,有利于病害的发生。土壤瘠薄,低洼积水,春季干旱,夏季日灼,冬季冻害等容易引发此病;行道树、新种植的幼树、移植多次或假植过久的苗木、强度修剪的树木容易发病。

(二)、 杨树溃疡病 1、症状识别 主要危害杨树、柳树、泡桐、核桃、苹果的枝干,能造成大苗及新造的杨树林大量枯死。发病率高达80%。此病有溃疡型和枝枯型2种症状。溃疡型:3月中下旬感病植株的干部出现褐色病斑,圆形或椭圆形,大小在1cm,质地松软,手压有褐色臭水流出。有时出现水泡,泡内有略带腥味的粘液。5、6月份水泡自行破裂,流出粘液,随后病斑下陷,很快发展成长椭圆形或长条形斑,病斑无明显边缘。4月上中旬,病斑上散生许多小黑点,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并突破表皮。当病斑包围树干时,上部即枯死。

5月下旬病斑停止发展,在周围形成一隆起的愈伤组织,此时中央裂开,形成典型的溃疡症状。11月初在老病斑处出现粗黑点,即病 菌的子座及子囊壳。 枯梢型:在当年定植的幼树主 干上先出现不明显的小斑,呈 红褐色,2~3月后病斑迅速包 围主干,致使上部梢头枯死。 有时在感病植株的冬芽附近出 现成段发黑的斑块,剥开树皮 可见里面已腐烂,引起梢枯。 随后在枯死部位出现小黑点。 这种类型发生普遍,危害性大。 溃 疡 型

(初期症状) 皮孔周围 呈水渍状 杨 树 溃 疡 病

杨树溃疡病 发病后期呈现大面积坏死斑

2、病原 有性阶段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 (Tode) Grosssenb 2、病原 有性阶段为茶藨子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ribis (Tode) Grosssenb. et Dugg,属子囊菌亚门,格孢腔菌目。无性阶段为群生小穴壳菌Dothiorella gregaria Sacc,属半知菌亚门的真菌。 杨树溃疡病 1.病害症状 2.分生孢子器 3.子囊壳、子囊及子囊孢子

3、发病规律 病菌以菌丝在寄主体内越冬,翌春气温10℃以上时开始活动。该病于4月中、下旬开始发生,5~6月为发病高峰期,7月份病害发生缓慢,7~8月病势减缓,9月又可见新的病斑出现,10月以后停止扩展。该病的发生与杨树品种、立地条件以及冻害、日灼伤、虫害、旱害等密切相关。日灼伤口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树干阳面的病斑数多于阴面。杨树在生长衰弱或土壤干旱、树体含水量低的情况下感病重,大树比幼树受害重,地势低洼的林分发病重。夏季修枝的树比春、秋季修枝的树发病重;冻伤和修枝易引起发病;修枝不整齐、茬高的也易造成侵染。

(三)杨树烂皮病、杨树溃疡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出圃苗木检查,严禁带病苗木出圃,对插条进行消毒处理;重病苗木要烧毁,以免传播。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抗病力。如随起苗随栽植,避免假植时间过长。避免伤根和干部皮层损伤,定植后及时浇水等。 2、选育抗病品种。日本白杨、沙兰杨、毛白杨、意杨69、意杨72、新疆杨、中林23、中林28和中林46等较抗病,黑杨107、108、北京杨、小叶杨、小美旱杨等易感病。

3、药剂防治: 树干发病时可喷用50%代森铵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倍液、80%“402”抗菌素200倍液喷雾;或用波美2度的石硫合剂涂抹病斑。茎、枝梢发病时可喷洒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与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混合液(1:1)1 000倍液。

二、月季枝枯病 (1)分布与危害:该病分布广泛,引起枝梢干枯,发病严重时,甚至全株枯死。 (2)症状:病害主要发生于枝条及嫩茎上,初期为红色或紫红色圆斑,后逐渐扩大成较大的病斑,病斑中心灰褐色,稍下陷,边缘紫褐色,略隆起,周围常有一红色晕圈。后期病组织产生黑色小颗粒,即病菌的分生孢子器。发病严重,病斑包围枝条一周时,致使病部以上的枝叶全部枯死。

(3)病原:蔷薇小壳霉菌,属半知菌亚门,腔孢纲、球亮孢目的真菌 。分子孢子器埋生于枝条表皮下,扁球形,器壁黑色。分生孢子近球形、短椭圆形或卵形,有色。分生孢子梗短,无色。 (4)发病规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器和菌丝体在植株病组织中越冬。翌春,分生孢子器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随风雨、灌水传播。从伤口侵入,进行初侵染。病菌的分生孢子萌芽和生长的最适温度较高,为28-30℃,故夏季发病较重。南方地区梅雨季节发病严重。管理差,树势衰弱的植株发病重。

月季枝枯病的防治措施 (1)及时修剪并销毁;修剪应在晴天进行,以利于伤口愈合,修剪口可用1%硫酸铜消毒,再涂波尔多浆或其它药剂保护伤口。 (2)药剂防治在生长期内可选用50%多菌灵800~1000倍液,或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0.1%代森锌与0.1%苯来特混合液喷洒均可。

三、松材线虫病 (1)寄主与分布:松树线虫病又称松树萎蔫病,是松树的一种毁灭性病害。目前国内分布于江苏、浙江、安徽、山东、广东、香港、台湾。国外分布于日本、美国、韩国、加拿大。危害赤松、黑松、马尾松、黄松、海岸松、火炬松、湿地松、琉球松、白皮松等属植物。该病致病力强,寄主死亡速度快,不仅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破坏了自然景观及生态环境,对我国松林资源构成严重威胁。 (2)症状:松树受害后针叶失绿变为黄褐色至红褐色,萎蔫,最后整株枯死,但针叶长时间不脱落。外部症状的表现,首先是树脂分泌急剧减少和停止,蒸腾作用下降,继而边材水分迅速降低。病树大多在9月至10月死亡。

(3)病原:本病由松材线虫引起。 (4)发病规律:松材线虫的传播媒介主要是松褐天牛。线虫由卵发育为成虫,其间要经过4龄幼虫期。秋末冬初,病死树内的松材线虫逐渐停止增殖,开始出现一种称为分散型的3龄虫,进入休眠阶段。翌年春季,当媒介昆虫松褐天牛将羽化时,分散型3龄虫蜕皮后形成分散型4龄虫,潜入天牛体内随成虫扩散传播。

松材线虫病(一)

松材线虫病(二)

松材线虫病(三)

5.防治措施 (1)加强植物检疫,以免疫区扩大。 (2)捕杀成虫 成虫出现期(6~7月)白天捕捉,在雨后晴天较易捕捉。成虫有趋化性,可结合防治梨小食心虫用糖醋液诱杀。 (3)钩杀小幼虫 幼虫孵化后检查枝干,发现排粪孔可用铁丝钩杀幼虫。 (4)树干涂白 在树干上涂刷石灰硫黄混合涂白剂(生石灰10份:硫黄1份:水40份:食盐0.2份:兽油0.2份),防止成虫产卵。 (5)药剂熏杀 在成虫产卵期和幼虫孵化期,枝干上喷布50%杀螟松乳油、50%西维因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杀灭初孵幼虫。幼虫蛀入木质部后,用56%磷化铝片剂的1/8-1/4,或用80%敌敌畏乳油20-30倍液蘸棉球塞入虫孔中封口熏杀。用3%呋喃丹颗粒剂进行根埋或用5%克线磷、灭线磷,注射树干。

(6)生物防治 ① 昆虫病原线虫的利用:斯氏线虫,北方5-8月份,9-10月份,气温20~30 ℃,每天上午7时至下午7时,以晴天为好,使用量3万~4万条/毫升,注射到天牛蛀道内。 ②管氏肿腿蜂的利用:虫蜂比1﹕3 ③花斑花绒寄甲

四、苹果树腐烂病 苹果树腐烂病俗称烂皮病,是我国北方苹果树的主要病害。苹果树腐烂病除为害苹果及其他苹果属植物外,还可为害梨、桃、樱桃和梅等多种落叶果树。

1.症状 主要危害枝干,导致皮层腐烂坏死。其症状有两种类型,即溃疡型症状和枝枯型症状。 溃疡型症状:主要发生在主干和大枝上,以主枝与枝干分杈处最多。春季病斑近圆形,红褐色、水浸状,组织松软,常有黄褐色汁液流出,有酒槽味。揭开表皮,病组织呈红褐色乱麻状,后期病部干缩下陷,病、健交界处裂开,病皮上产生很多小黑点。潮湿时,小黑点上涌出黄色、有粘性的卷须状孢子角。 溃疡型症状

枝枯型症状:多见于2~4年生的小枝条、果台等部位。病斑形状不规则,扩展迅速,很快环绕一周,造成枝条枯死。

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属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 2.病原 苹果黑腐皮壳菌(Valsa mali Miyabe et Yamada),属子囊菌亚门黑腐皮壳属。 无性阶段为半知菌亚门壳囊孢属(Cytospora sp.)。 分生孢子梗 和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器 子囊壳 子囊及子囊孢子

3.发病规律 (1)主要以菌丝体、分生孢子器和子囊壳等在病组织内越冬,分生孢子器可持续产孢两年。 (2)雨后或潮湿时产生孢子角,分生孢子通过雨水冲溅或昆虫传播,从伤口、皮孔侵入。 (3)是弱寄生菌,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抗病力降低时,病菌迅速扩展,表现症状。 (4)发病条件: 土壤瘠薄 干旱缺水 其他病虫害严重 树体负载量过大 树体周期性冻伤 病斑刮治不及时 病枯枝处理不妥

(2)一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期,早春2月开始,3-4月达高峰(占60-80%);9-10月。 发病特点: (1)树强抗病,树弱感病。 (2)一年出现2个发病高峰期,早春2月开始,3-4月达高峰(占60-80%);9-10月。 (3)原发病斑通常在树干的向阳面(南、西南、东南面),阴面很少。 (4)树体营养缺乏。

4.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增加树势,提高树体抗病力 (2)树干涂白 涂白剂(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 1份:水40份:食盐0.2份:兽油0.2份)。 (3)预防保护 伤口用煤焦油或油漆封闭。早春树体萌动前,喷杀菌剂保护。3~5°Be′石硫合剂、5%菌毒清水剂50~100倍液。 (4)刮除病斑 表面涂药(10°Be′石硫合剂、5%菌毒清水剂20~3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倍液。 (5)及时桥接 (6)农抗120(吸水刺孢链霉菌)的应用,最适浓度 250-1000mg/ml

五、樱桃流胶病 流胶病是樱桃的一种综合性病害,发生极为普遍,发病原因复杂,很难彻底根治。树体流胶造成生理代谢失调,枯枝严重时导致整株树死亡。

1、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主干和主枝处。初发期感病部位略膨胀,逐渐溢出柔软、半透明的胶质,湿度越大发病越严重,胶质逐渐呈黄褐色,干燥时变黑褐色,表面凝固。严重时树皮开裂,其内充满胶质,皮层坏死,营养供给受到影响,导致生长衰弱,叶色变黄。 真菌性流胶病:病部枝干皮层呈疣状隆起,或环绕皮孔出现凹陷病斑,从皮孔渗出胶液。病斑扩展,侵染点增多到绕枝干一周后,病斑上部枝干常枯死。在枯死的枝干上可见许多小黑粒点状物。 生理性流胶病:树皮开裂渗出胶液,流胶量大而多,胶液下病斑皮层变褐坏死。

2、病原: 一是由于子囊菌的真菌、细菌危害,如褐斑病、干腐病、穿孔病等均能引起流胶。 二是害虫蛀干造成的伤口诱发流胶,如红颈天牛、金缘吉丁虫、桑白介壳虫、金龟子等虫害。 三是根部病害引起,如根癌病、腐烂病。 四是机械损伤,过重修剪,剪锯口处理不合理。 五是霜害、冻害、日灼伤等引起流胶。 六是建园不合理。土壤黏重,通气、排水不良,园内积水,使树体产生生理障碍,也能引起流胶。 另外管理粗放、结果过多也会造成树体衰弱,从而引起流胶病。

3、发生规律 : 樱桃流胶病每年有两次发病高峰,即5月中旬~6月下旬和8月上旬~9月下旬。 真菌以菌丝体、子座和分生孢子器在病部越冬,并可在病枝上存活多年。天气潮湿时从分生孢子器逸出块状的分生孢子角,里面含有大量的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的生成量,新病枝较老病枝多。分生孢子靠雨水分散、传播到枝干上,萌发后从皮孔或伤口侵入。 细菌在发病部位越冬,靠风雨、介体昆虫和田间管理传播。 生理性流胶病常由偏施氮肥、负载量过大、地势低洼、土壤粘重、雨季排水差、涝害、重茬再植等因素引起。这些因素也是真菌性流胶病的发病条件。

4、 防治措施 : (1)农业防治  选择地势高、透水性好的沙质壤土地建园。不在刨除老樱桃树的地块继续栽植新树。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提高抗病能力。冬季或早春按结1千克樱桃果施2~3千克土杂肥的比例,开沟施入有机肥。生长季节适时追肥浇水。土壤瘠薄、沙石多的樱桃园要逐年扩穴改土。根据树势确定产量,使樱桃树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2)人工防治  冬季修剪时将树上病枯枝剪除烧掉,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减轻病害发生。

(3)药剂防治   冬春季树干刷白,预防冻害和日灼伤;涂白剂(生石灰10份:石硫合剂 1份:水40份:食盐0.2份:兽油0.2份,加1份铜制剂或农用链霉素)。 樱桃树休眠期全树均匀喷施40%福美胂可湿性粉剂100~150倍液,或喷铜制剂和农用链霉素3~4铲除树皮浅层的流胶病菌。石硫合剂作为铲除剂对真菌和细菌均有效。在休眠期对地面和树体进行全面覆盖,不但可杀死各种病菌,还可杀死害虫.效果理想。

生长期间,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防治果实和叶片病害的同时,喷布枝干,可兼治樱桃树流胶病。 (4)加强对桃桃红颈天牛、桃蚜、桃瘤蚜、桑白蚧等害虫的防治,减少树皮虫伤危害,以降低发病率。

六、竹丛枝病 1.分布与危害:竹丛枝病又称雀巢病或扫帚病。分布较广。危害刚竹、淡竹、苦竹、紫竹、毛竹等竹种。病竹生长衰弱,发笋少,影响其观赏性,发病严重时病株枯死。 2.症状:发病初期仅个别枝条感病,病枝细弱,节间缩短,叶片呈鳞片状,侧枝丛生成鸟巢状或成团下垂,每年4~6月份在病枝梢端叶鞘产生大量白色米粒状物,即病菌的无性世代。从5月下旬至6月下旬,白色米粒状物变黄褐色,即有性世代。最后导致全株枯死。

竹丛枝病

3.病原:竹丛枝瘤痤菌Balansiatake(Miyake)Hara,属子囊菌亚门,核菌壳目的真菌。病菌于病枝梢端由菌丝和寄主组织共同形成白色粒状假子座。 4.发病规律:病菌在病竹枝内越冬,翌春在病枝新梢上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该病为局部侵染,2~3年后逐渐形成鸟巢状或扫帚状。 病害在管理不善,生长不良和栽植过密的竹林内容易发生。4年生以上的竹子易发病。

5、丛枝病的防治措施 (1)加强管理,适时清除枯死病枝,以减少病害侵染源。注意压土施肥,保持土壤肥力,促进新竹生长。 (2)建造新竹林时,不能在病区挖取母竹。 (3)发病期可用20%粉锈宁乳油1000喷雾。

苦楝丛枝病

作业 1.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枝干病害的症状与发病规律。 1. 掌握常见园林植物枝干病害的症状与发病规律。 2. 分组分别对校园、人民公园、人民公园及行道树等处的园林植物进行调查,调查枝干病害的种类,写出调查报告。 3. 结合生产和实践,通过查阅资料,对校园内园林植物枝干病害作出综合防治方案。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