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西亞 Malaysia 報告人: 方盈臻
大綱 國旗國歌 國家機關之歷史發展 國家機關和經濟發展政策 馬來西亞華人角色之轉變 沙巴的分離主義者 馬來西亞觀光 國際新聞 結論
國旗 國旗別稱「Jalur Gemilang」,意為「輝煌條紋」。 藍、白、紅三色受英國國旗的影響。 藍色長方形象徵統一與團結, 上弦月象徵信仰伊斯蘭教為主。 星星有十四個角,紅白相間的橫條也有十四條,代表全國十三個州與聯邦政府的團結統一。 使用黃色,是王室的顏色。 一九六三年,新增了新加坡、沙勞越、沙巴三州,總數增為十四州,星角與條紋也增為十四。之後雖新加坡獨立,但國旗沒有再更改。
國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5WCfZ6Aowc 馬來語 爪夷文 譯文 Negaraku Tanah tumpahnya darahku, Rakyat hidup bersatu dan maju, Rahmat bahagia Tuhan kurniakan, Raja kita selamat bertakhta, selamat bertakhta. نڬاراكو تانه تومڤهڽ دارهكو رعيت هيدوڤ برساتو دان ماجو رحمة بهاڬيا توهن كورنياكن راج كيت سلامت برتختا 我的國家, 我生長的地方。 各族團結 前途無限無量。 但願上蒼, 福佑萬民安康。 祝我君王, 國祚萬壽無疆。
馬來西亞國家機關之歷史發展 (一) 宗教性的帝制邦國時期(1511年前) 麻六甲王朝的崛起: 高度商業性發展/ 伊斯蘭教勢況張之優勢。 1466年: 蘇丹王國: 政教合一的政治形態。 (二)西方殖民時期(1511-1943) 1841年:英國殖民勢力侵入北婆羅洲:東馬和西馬。 馬來族群沒有政治意識。
人口經濟結構 歐美資本家:英國人 控制整個政經權力與優勢 華人 經營中小型的企業與商業或承包商 馬來人 從事傳統的小規模農漁業生產
馬來西亞國家機關之歷史發展 (三)日據時期(1943-1945) 民族意識崛起。 馬來西亞人採取與日合作/ 華人反抗日本。 (四)獨立建國時期(1945-今) 1957年:馬來亞聯合幫正式成立。 1963年:合併新、馬沙巴與砂勞越成為「馬來西亞」。
馬來西亞國家機關和經濟發展政策 (一)殖民地遺存的經濟格局(1957-1970) 經濟基礎主要依賴初級產品的出口。 自由開放的市場經濟政策。 (二)信託制與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政策(1970-1980) 馬來族群要求提升自身族群的經濟地位。 發展侷限:壟斷性過高/非競爭性的保護特質。 (三)國營企業私營化與出口導向經濟政策轉型(1980-今)
信託制
馬來西亞華人角色之轉變 馬獨立後,「巫統」掌握權力 1969年: 五一三種族衝突事件 1971年: 新經濟政策 1982年: 馬哈迪總理鼓勵華資/提出「馬合營」、 「向東學習」等政策。 1990年:華人三大黨獲42席次,23%的權力。 「2020年宏願」: 教育鬆綁,提倡華文教育。 馬來西亞華人 V.S. 華裔馬來西亞人
沙巴的分離主義者 (一)原因: 英國用強制性的手段把沙巴納入馬來西亞。 馬政府大量開放外人移入。 《1963年沙巴二十條契約》失效。 貧富不均,發展侷限。 (二)事件: 8/31: 不慶祝57週年馬來西亞國慶日 9/16: 慶祝沙巴獨立51週年,因為當天才是沙巴和馬來半島及砂拉越平等組成馬來西亞的一天。
馬來西亞觀光 馬來西亞僅次於棕油的第二大經濟來源。 擁有許多自然生態及島嶼。 世界有名的國際級的機場及酒店。
吉隆坡
美食
美食
沙巴觀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zEH3NhHbMs&list=PLIELcnOAOjhH5JLJ701943fSTuQa28VfM&index=3
國際新聞---與世界接軌 傑巴星甘:關丹產業園吸引中歐澳‧料明年達100億投資額(星洲日報-2014/0917) 第二財長:AEC明年落實‧中小企業可擴充市場(星洲日報-2014/0927) 希山:馬不能單獨應對威脅‧東盟須合作打擊IS(星洲日報-2014/0927) 訪美會見基金經理商界‧納吉推銷大馬吸資(星洲日報-2014/0926) 納吉:將採最適合方式‧續與歐盟談判自貿(星洲日報-2014/1018) 納吉:進安理會有五大要務‧發揚中庸之道促進和平(星洲日報-2014/1018)
國際新聞---民主改善 林吉祥:馬要成最佳民主國‧首相應廢煽動令放人(星洲日報-2014/0919) 護照“自由度”大馬列第八‧芬蘭瑞典德國居前三名(星洲日報-2014/0926) 新聞自由指數下跌‧行動黨否認是導因(星洲日報-2014/1014) 2014世界經濟自由報告‧馬下滑6位排第74(星洲日報-2014/1020)
結論 種族衝突 促進民主 維持良好對外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