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问题行为与辅导 (金山区小学教师高级培训班课程之一) 沈勇强 shenyq@shnu.edu.cn 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应用心理系
想试着回答一下吗…… 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总是东张西望,动来动去,下课了也坐不住,到处乱跑。有人说这是多动症,凭这些症状可以作出诊断吗? 拒学和厌学是相同的吗?如何进行区分? 有些学生在朗读的时候不会正确的停顿,有时还漏字、添字,甚至歪曲字词的正确含义。这样的学生会不会是大脑发育迟缓或智力低下? 为什么有些学生能很好的适应周围的环境,有些学生则不可以? 对于具有攻击性行为、发脾气的学生该怎么办?
问题行为的定义 所谓“问题行为”包含各种各样的内容。本来,因行为而表现出的精神症状在精神医学的疾病分类上属于“行为障碍(behavior disorders)”范畴。但是在欧美国家,将“问题行为”用于青少年时,这一术语等同于“反社会性行为”。同时,他们将具有品行不良行为的孩子称作“问题儿童”,现在又将这一概念扩大了。当今,所谓的“问题行为”指的是不仅仅在精神医学或心理学方面谁存在问题的概念,而且还包含社会学方面的含义。 问题行为包含了诸如谁发生了问题?或什么样的问题?(内容),对问题持什么立场?或怎么样应对?(方法),怎样判别问题?(标准)等各种各样的要素。然而,临床心理学家和教师在看待学生问题行为的立场上有所不同,且评估的方法也有所不同,因此,处理的方法也不同。 另外,由于对问题的立场不同,看问题的内容也会不同。在学校对问题的评估中,从团体辅导的视点来看,学校中容易产生的问题可能有暴力、盗窃、顺手牵羊、性行为不良,违纪违规等反社会行为;而从心理临床视点来看,问题行为还包括诸如拒学、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欺负与被欺负、学业不振或学习困难等等。
儿童问题行为的分类 (1)与能力相关的问题 (2)与器质性能力缺陷相关的问题 ①弱智:智力发育迟滞且智商小于70以下者。 ②学业不振:智力发育迟滞以外的各种原因引起的学业成绩极度不良者。 ③特定学科的学业不振:特定学科的成绩很差而其他成绩没大问题者。 ④智力能力拔群,但适应能力较差者。 (2)与器质性能力缺陷相关的问题 ① 感觉器官能力的缺陷:盲、聋、听力障碍、肢体不自由及身体虚弱 者等。 ② 神经系统与生理方面的能力缺陷:脑炎、癫痫、营养不良、结核病 等。
(3)第一次的行为问题(primary behavior problems) Ⅰ.动作行为上的问题(conduct problems)[直接的一次性行为问题(direct primary behavior problems)] ① 社会性意义的轻微问题 A.特别与家庭相关的问题 a.进食的问题:食欲过剩、食欲不振、进食行为不规范及进食漫不经心、拒绝进食、慢吞吞地进食、吵闹进食、食欲倒错(异食)等。 b.排泄的问题:大小便失禁、便秘、腹泻等。 c.睡眠的问题:失眠症、睡眠不足、夜惊、噩梦、梦魇、睡行症(梦游)、不规则的睡眠习惯、睡眠与觉醒节律紊乱、磨牙、嗜睡等。 d.性的问题:自慰、对性的恐惧、过分对性的好奇、恋物症、同性恋及其他不良性行为等。
e.神经性怪癖:身体各部位的触摸、吮指、咬指甲、抠鼻、将非食物类物品放入口中等。 f.交友问题:朋友很少或没有朋友、交友困难、交友年龄不确定、男女性别不确定、没人气、缺乏协调技能、玩耍困难、拒绝玩耍、嘲笑过多、虐待过多等。 B.与家庭、学校及邻近的相关的问题 a.吹牛 b.漫骂、庸俗、猥亵 c.打架 d.破坏性 e.坏习惯(熬夜、迟到等) f.恐吓、虐待、残忍 ② 社会性意义的重大问题,不良品行(delinquency) A.盗窃 B.旷课 C.性品行不良 D.乞讨、流浪 E.伤害、威胁、杀伤 F.纵火 G.自杀或自杀未遂 ③ 说话能力问题(speech problems)
Ⅱ.人格上的问题(personality problems)[间接的一次性问题(indirect primary behavior problems)] ① 轻度或高度的积极的攻击性问题 包含前述的动作行为上的问题。 ② 消极的倒退性问题(submissive with drawing behavior) A.轻度的适应困难 a.自卑感,自信缺乏:排斥他人、腼腆、羞耻、畏缩、怕开口、敏感、猜疑、依赖、沮 丧、忐忑不安、自我惩罚倾向等。 b.自我中心:骄傲自满、支配欲、任性、炫耀、自负等。 c.嫉妒。 d.恐惧、懦弱、焦虑、冥思苦想。 e.空想、出神。 f.对他人他物的拒绝:拒绝爱情、忘恩负义、不尽义务、狡猾、神秘等。 g.猜疑心、偏执倾向、被鄙视、被迫害感。 h.疏忽大意、冷漠无情、懈怠、注意集中困难。 B.极度的适应困难或无能 a.神经症 b.精神病
教师、学生、家长三者对问题行为的看法大致有以下10中情境: 情境1.只有教师认为有问题,而学生与家长不认为有问题; 情境2.教师与学生认为有问题,而家长不知道,或不认为是问题; 情境3.教师、学生、家长都认为有问题; 情境4.家长与学生觉得有问题,但教师不知道或没觉察到; 情境5.学生感觉有问题,教师与家长不知道或没觉察到; 情境6.家长与教师认为有问题,但学生根本不放在心上; 情境7.只有家长感觉到有问题,而教师与学生根本不放在心上; 情境8.教师、家长、学生都未觉得有问题,但以专家的视点,看到了问题行为; 情境9.个人的状态有问题或可能有问题,但由于健全的环境使问题行为没有得到发展; 情境10.尽管环境条件存在问题或可能有问题,可是由于个人状态的健全而使问题行为没有发展。
一、学习困难(Learning Disabilities) 学习困难的定义 学习困难又称学习失能或学习障碍,由“全美学习困难共同委员会”(NJCLD)于1988年提出并在1990年将其定义修订为,“学习困难是用以描述异质障碍群体的概念性术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在获取和使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能力等领域的明显困难。这些障碍源于个体内部,可能由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并可能在一个人的一生中存在。”通常,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学习吃力,成绩糟糕,是老师眼中的劣等生,甚至有时被看成是智力低下。他们承受着来自各个方面的压力和嘲讽,不能很好地与老师、同学交流,也无法和同学很好地相处,情感上经常处于孤独的状态。有研究表明,这类孩子的情绪大多不够稳定,容易情绪化,在外界因素的干扰下容易产生焦虑、紧张、易怒、抑郁,并引起睡眠障碍。由于他们的情绪反应过分强烈,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平静下来,因此,他们对外界的刺激非常敏感。在家庭和学校容易看到这样的孩子顶撞老师、家长,甚至发生冲动行为或攻击性行为。
学习困难的表现 (1)特定阅读障碍的表现 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阅读的准确性或理解力明显的障碍,标准化阅读技能测验评分低于其相应年龄或年级儿童的正常水平,或相应智力的期望水平,达2个标准差以上;同时,持续存在的阅读困难,严重影响与阅读技能有关的学习成绩或日常活动。 (2)特定拼写障碍的表现 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文字符号书写表达的学校技能障碍,其准确性和完整性均差,标准化书写表达能力测验评分低于其相应年龄或年级儿童的正常水平,或相应智力的期望水平,达2个标准差以上,但阅读与计算技能可在正常范围;同时,持续存在的书写表达困难,严重影响与书写表达技能有关的学习成绩或日常活动。
(3)特定计算技能障碍的表现 这类学生主要表现为基本运算、推理能力障碍,标准化计算测验评分低于其相应年龄或年级儿童的正常水平,或相应智力的期望水平,达2个标准差以上,但阅读准确性、理解力和书写表达能力可在正常范围;同时,持续存在的计算困难,严重影响与计算能力有关的学习成绩或日常活动。 学习困难除了上述某些领域的技能发生障碍之外,还伴有认知方面的问题,比如认知能力的偏误、认知发展变化的不平衡、社会认知发展障碍;同时还可能伴有情绪行为方面的问题,比如过度的情绪反应、多动、攻击、逃避等行为以及还可有社会性障碍的表现。亦有学习困难的学生可能出现本体感差的表现,比如动作不协调、平衡能力差、对光、声等外界刺激没有最基本的反应,稍大孩子的后天症状还表现为不能减速或增速等变速运动、写字读书出现严重颠倒等。
学习困难的的辅导策略 1.预防 预防学习困难的发生,要从母孕期做起,加强围产期保健,尽可能避免会造成胎儿脑损伤的因素;在婴幼儿期和儿童期应注意心理活动的全面发展,包括感知觉、思维活动、言语表达、数字概念、精细运动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方面。发现某一方面不足时,应尽早进行咨询,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及早纠正偏差;加强科普教育。应对教师和家长加强有关少年儿童的心理卫生宣传工作,介绍少年儿童期的心理障碍各种表现的特点,以便及早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鼓励孩子参加体育锻炼、进行户外活动和家庭劳动,创造条件增加社会交往机会。
2.综合教育训练 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技能需要时间,学习困难学生的功能恢复更是如此,在明确困难的具体类型和神经心理缺陷后,需要专业人员、指导教师、家长的共同协作,对基本技能进行有针对性地训练,比如可用感觉统合法,开发大脑右半球的功能,加速左右半球信息的传递和整合,用形象思维促进抽象思维发展,训练粗大运动和精细运动等等;综合教育训练要及早进行,因材施教是必须遵循的原则,教育方法要个别化、有针对性。教育内容不要图快贪多,要分成小单元,先易后难的进行,教育工作中特别注意要结合多种奖励方式进行,鼓励学习困难的孩子克服困难,取得成绩,加强正强化的作用,家长及特殊教育工作者对他们极大的耐心和灵活性是辅导取得效果的重要保证;教育训练要持之以恒,形式要多样且富有情趣;生活安排要有张有弛,注意劳逸结合。
二、多动症(hyperactive) 多动症的定义 多动症,又一名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Disorder,ADHD)。它是一种以注意涣散、冲动任性和活动过度等症状为主,表现出不能适应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的心理障碍。在幼儿园早期就显示出明显的症状,大多数孩子则在小学时得到确诊。多动症孩子比普通孩子明显地易忘、情绪不稳定、坐立不定、精神分散、不能集中在一件事物上,同时由于其情绪不稳定造成特别容易兴奋、易怒、冲动等等行为表现,结果处于一种被环境所不容、与社会不适应的状态。
多动症的表现 (1)注意障碍的表现 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学生在注意障碍方面主要表现为学习时容易分心,听见任何外界声音都要去探望;上课很不专心听讲,常东张西望或发呆;做作业拖拉,边做边玩,作业又脏又乱,常少做或做错;不注意细节,在做作业或其他活动中常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丢失或特别不爱惜东西(如常把衣服、书本等弄得很脏很乱);难以始终遵守指令,完成家庭作业或家务劳动等;做事难于持久,常常一件事没做完,又去干别的事;与他说话时,常常心不在焉,似听非听;在日常活动中常常丢三落四。
(2)多动行为与冲动的表现 患有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的学生在多动行为与冲动方面主要表现为需要静坐的场合,他难于静坐或在座位上扭来扭去;上课时常做小动作,或玩东西,或与同学讲悄悄话;话多,好插嘴,别人问话未完就抢着回答;十分喧闹,不能安静地玩耍;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游戏时抢着上场,不能等待;时常干扰他人的活动;好与小朋友打逗,易与同学发生纠纷,不受同伴欢迎;容易兴奋和冲动,有一些过火的行为;在不适当的场合奔跑或登高爬梯,好冒险,易出事故。
在教室里检查多动症儿童症状的项目 (2)不能理解简单的指示; (3)不能执行有先后顺序的指示(即首先做这个,然后做那个); (1)没有他人帮助不能学习; (2)不能理解简单的指示; (3)不能执行有先后顺序的指示(即首先做这个,然后做那个); (4)位子上坐不住,或者说即使坐着也手脚不停; (5)控制情绪感到困难,或者根本不行; (6)常常不经思考采取行动; (7)总是与周围同学说个不停; (8)发呆,无论说什么都听不进; (9)在学习、生活等方面,比其他孩子多花费工夫; (10)日常生活乱七八糟; (11)明明理解学习内容,就是不能把作业和测验做到最后; (12)一下子就注意力分散了; (13)经常忘记东西,不做作业; 选自榊原洋一著【日】(方颖轶译)《注意力不能集中的孩子》(2001)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学生的辅导策略: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多动症)学生的辅导策略: 1. 多动症学生的辅导策略(教师用): 建立简明易懂的日常活动;把班级里的规章制度写得短小精悍,贴在容易看到的地方;把学习、日常生活的目标简单归纳,也贴在容易看到的地方;做得好的话当场给予表扬,或者贴一个五角星,给一个小奖品(累积到目标数就奖励); 一有机会就告诉他什么是让老师满意的行为;与多动症学生定一个私人暗号,一有必要就做出来;尽可能地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上课来回走动时,尽量频繁地走到多动症学生身边;对于不影响上课的小问题视而不见;尽量把座位靠前,安排在模范学生旁边;绝对不能让两个都是多动症的学生坐在一起;不要在旁边放置容易分散注意力的东西;上课时尽量在学生中来回走动;与他对话时,眼睛直接看着他;尽可能地把指示简明扼要地说明,避免冗长的说教;批评时,不要针对学生个人,而是针对学生的“行为”,不要在其他同学面前进行;即使批评,也要避免会刺伤学生人格的讥讽嘲笑;在进行困难的学习或活动时,中间设置简短的休息;请求其他老师的协助,与前任老师多联系;不要声音太高,用低沉平稳的声音说话。
(1)制订家里所有人都能理解的简单规则(外出回家要洗手、最后一个离家的人要关好电灯 等。 (2)按规则做到了就给予表扬。 2. 多动症学生的应对策略(家长用) (1)制订家里所有人都能理解的简单规则(外出回家要洗手、最后一个离家的人要关好电灯 等。 (2)按规则做到了就给予表扬。 (3)要当场给予表扬,不要换个地方才表扬。 (4)之后的表扬、奖励,则效果不明显。 (5)不要一直用一种方法表扬(否则会厌倦的)。 (6)批评不要过于严厉。 (7)不遵守指示时,让他一个人呆一会儿。 (8)绝对不能唠唠叨叨地骂个没完。 (9)(家长)生气时不要骂人。 (10)不要大声斥责。 (11) 不要责备孩子的人格,而是责备孩子的“行为”。 (12) 避免长时间的说教。 (13) 尽量压低声音批评孩子。 (14) 无论多么疲倦,都要注意保持家长的“威严”。 (15) 家长对付不了时,求助于专家。
三、拒学(School refusal) 拒学的定义 上世纪60年代“拒学(【英】School refusal,【日】登校拒否)”曾被称作“学校恐怖症(School phobia)”。为了与神经症分类中的恐怖症相区别,鉴于拒学的客体的不确定性及概念的扩大,且它并未达到恐怖症的临床标准,而是更接近学生的行为适应问题,基于拒绝上学这一现象,故将之称为“拒学(【英】School refusal,【日】登校拒否)”。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拒学排除了由于某些疾病的治疗而不能上学、由于贫困、家长的不理解而不能上学以及品行不良原因导致厌学所显示的不上学。另外,也排除了由于精神病理的问题而不上学等现象。除上述之外其他的拒学现象均称之为“不上学(【英】non-attendance at school,【日】不登校)”。国内学者将它称之为“拒学”。 综上,所谓拒学是指有若干的心理性或情绪性原因,而不能正常上学的状态。虽然可能会出现各种各样躯体症状、心理症状,但是因身体疾病、精神疾病、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而不能上学者以及厌学或不良少年不去上学者,一般不称为“拒学”。
拒学的表现 拒学学生大致都有以下三个反应阶段的临床表现: (1) 躯体症状反应期 这一阶段的拒学学生主要表现为头痛、头晕、腹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甚至低热;症状主要好发于早晨,到了黄昏和晚上有所减轻,甚至能达到正常状态;到医院的内科或儿科就诊,没有发现躯体上的异常病变,但是父母感到不安。 (2) 攻击性的言行反应期 这一阶段的拒学学生主要表现为外表上看起来很平静,但是内心感到焦躁不安;对父母的言语反应过于敏感,毁物,甚至暴力,拒绝与父母说话,打乱日常的生活规律,但是躯体症状不明显。 (3) 自闭性生活反应期 这一阶段的拒学学生主要表现为若家里的人不出现言行的刺激,则不会出现暴力,但会出现行为退缩,逃避家人,也不与他人交往,而是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房间里,足不出户,昼夜颠倒;过着看电视、听音乐及打电脑游戏的生活。
拒学与厌学的比较 内 容 拒 学 厌 学 上学态度 想去上学但不愿去,并感到羞耻 不想去上学 学习欲望 有(有时感到无兴趣) 没有,讨厌学习 内 容 拒 学 厌 学 上学态度 想去上学但不愿去,并感到羞耻 不想去上学 学习欲望 有(有时感到无兴趣) 没有,讨厌学习 学习成绩 常见良好 差 人际关系 表面交友,但朋友很少 有好朋友,并有小团体 父母养育态度 热衷于教育,过分溺爱、过分干涉 放任、不关心没有,讨厌学习 不良行为 没有 有 拒学时的生活 足不出户 外出 躯体症状 逐渐出现 没有
拒学的辅导策略 1.辅导目标:帮助拒学生实现复学的愿望。 1.辅导目标:帮助拒学生实现复学的愿望。 2.辅导的基本策略:力争理解拒学的孩子;提高拒学孩子的自尊心;肯定拒学孩子的积极方面;父母给予拒学的孩子足够的信任;不强迫拒学孩子上学。 3.对躯体症状的辅导策略:转介到精神卫生中心,综合性医院的内科或儿科;尽管没有器质性疾病,但必须承认症状的存在。 4.对刚开始拒学学生的辅导策略:创造安心温暖的家庭气氛;制止家庭内暴力;教师应该做家庭访问;重新恢复家庭内的生活规律;帮助重建打乱的家庭生活规律;欢迎同学来家游戏;帮助其获得良好的自尊心;帮助温习失却的学习内容;支持拒学孩子实现复学愿望;上保健室学习;转校。 5.对较长时间拒学学生的辅导策略: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必要时入院治疗。
感谢聆听, 恳请批评指正! Thank You !
11:00-11:30 互动 13:00-14:30 个案研讨 教育实践中遇到了哪些有问题行为儿童?如何应对的?效果如何?结合专家讲座,更好的做法是什么? 14:30-15:30 反思与总结 听了讲座和学员们的分享,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有了哪些新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