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理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课程方案解读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穆肃
分享主题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标准及课程标准 海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课程方案的定位及设计理念 海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课程的具体构成及特点
新兴的基础技术
移动技术应用
开放教育资源
3D打印技术的应用
新兴的应用平台和软件
EDMODO平台:配合课堂同步教学
不一样的学生
新兴技术及资源带来了 培养目标、 学生、 教学内容、 教学过程、 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等的改变 因此课程与教学也一定要变革。
技术带来的教学变化 移动学习环境和移动设备的应用 教学资源的变化:多样化,移动化 教学过程的变化:教学活动将扩展到课外,因此教学各环节的进行不止于课堂内。 学习方式的变化:学生的学习不仅发生在课堂内,不再只是听从教师的教授,更多的探究和主动学习将会发生。 教学策略的变化:教学策略更多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课内外教学的设计及整合
示例:一对一和BYOD
开放的教学资源及平台
教师教学方式和角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因特网获得海量资源和广泛的人际交流机会,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教育者自身的角色。
技术促进教学发生的变化 学习的方式在变化 课堂教学的实施在变化 教学过程和模式在变化 因此,教师也必须跟随变化,教师的专业发展不再仅是研究一个两个主题的教学,一篇两篇课文的讲授,而是技术环境下教学实践与终身学习的重新定位。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标准及 课程标准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应用与融合。 国家对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 “三通两平台” 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信息化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深度应用与融合。 3大目标任务,2项重点工程
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 2012年10月,九部委联合发文 加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能力的培训力度。教育信息化深入应用的关键在于教师的应用能力。……各地要把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作为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性工作,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推进教学改革的理论、方法以及案例作为培训的重要内容。
教育部高度重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和发展 2017年全国完成新一轮培训 推动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 总体要求 能力提升 与课堂教学和日常应用紧密结合 整合本地资源,与校本研修相结合 各地要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作为教师资格认定、资格定期注册、职务(职称)评聘和考核奖励等的必备条件,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应用技术开展终身学习 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新要求和新发展 本标准以教师工作为主线,以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为目标,从应用技术改进课堂教学和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两个方面来描述能力构成。 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学习成效与能力发展、提升自身工作绩效与专业发展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与实践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以教学和发展为主线,以促进师生学习和发展为目标,从应用技术改进课堂教学,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终身学习三个方面来描述能力构成。 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应用技术开展终身学习
利用软件工具开展协同工作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能力提升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学科教学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应用的能力 利用软件工具开展协同工作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和资源应用的能力 利用软件工具设计和实施教学评价的能力 专业自主发展能力 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育行动研究的能力 利用信息技术分析教与学信息的能力
标准的框架 层次 维度 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 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 技术素养 计划与准备 组织与管理 评估与诊断 学习与发展 维 度
授课过程中的教师与学生的行为分析 00:00 1:00 2:00 3:00 4:00 5:00 第 47 页
帮助教师分析自身存在不足 帮助教务处了解并掌握教师提升路线 师生的教学行为轨迹记录
授课过程中的教学环节自动记录 教师讲授 师生互动 02:30 23:17 35:07 指导学生 第 49 页
新兴的资源获取和应用方式 多种开放的优质资源
EDMODO平台:配合课堂同步教学
课程内容 能力提升课程内容 课例,案例 基本的信息技术应用课程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发展的课程 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的课程 计划与准备 组织与管理 评估与诊断 利用信息技术进行专业发展的课程 课例,案例
课标中的课程类型 掌握环境中设备,平台,通用软件的使用。 掌握利用技术实现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方法。 掌握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综合课程 掌握应用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 如教学环境的特点及使用,学科资源的获取和使用等。 专题课程 掌握在以讲授为主的学科教学具体过程中,技术与教学容车的关键点和具体方法。 如学科工具的使用,有效使用教学资源,找准信息技术与学融合的关键点等 技术素养课程 掌握环境中设备,平台,通用软件的使用。 专业发展课程 掌握利用技术实现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方法。
本次培训课程的构成 公共通识课 学科选学课程 技术选学课程 选学课例 研修活动 实践应用
海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课程的定位及设计
培训项目的目标 1.结合国家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要求和海南省的要求,体现“学、研、用”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紧密结合的混合式培训; 2. 引领教师理解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能力标准的要求,认识达到标准的方法及其实践意义。 3.针对教学环境的不同,分别进行相应教学环境下技术和媒体应用的培训,实现分层培训。 4.结合受训教师的学科,进行通用工具学习和学科工具的选学,实现自主选学。 5.结合教师的执教学科,帮助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方法,并应用到教学实践各环节中。
课程设计定位: 混合式学习 微课在线学习+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实践演练 课程设计定位: 混合式学习 微课在线学习+网络研修+校本研修+实践演练 因人而宜,自主选学 网络研修培训 实践应用 同行协作专家引领
培训模式 (一)利用“网络学习空间”,采取“学、研、用”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培训
培训模式 (二)开展培训测评 学前诊断评价 培训过程评价 能力提升发展性评价
前测诊断
过程评价
培训模式 (三)学习方式多样 课程学习主导 2. 校本研修深化 3. 现场实践修炼 科组研 修活动 研修活动1 10% 2. 校本研修深化 3. 现场实践修炼 科组研 修活动 研修活动1 10% 每人提交1份个人《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及个人发展的状况》报告得5分;评阅本科组其他成员1份《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及个人发展的状况》报告得5分,满分10分。 研修活动2 每人提交一份教学设计得5分;科组成员对集体备课提交的教学设计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每提一条得1分,最高不超过5分。主备教师在总分中可获得5分的加分。 为避免所提问题雷同,辅导教师对提交的意见或建议相似度达到50%以上的科组进行黄牌警告,对相似度达到60%以上的科组进行红牌警告。获得黄红牌警告的科组在班级简报中通报批评,并对获得黄牌警告的科组取消优秀科组评比资格,对获得红牌警告的科组和科组成员取消科组评优和个人评优资格。 研修活动3 (现场实践活动) 15% 科组提交一节集体备课后的课堂实录视频,科组成员每人得5分。科组成员每人对课堂实录提交一份观课教学反思得10分。
自主学习并完成在线练习
参与网络研修活动
海南省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课程的具体构成及特点
课程的构成 每种教学环境课程均分为通识必修模块通识、必修选学模块和学科必修选修模块三大模块。 必修通识模块全部课程不需要再选课,需要全部学习 必修选学模块根据对通用工具和方法掌握而选择 学科选修模块根据教师所教学科推达学科工具、学科教学资源应用方法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法的课程,教师按需要选择。
课程学习流程 进入学习空间 进入培训课程 进行前测 根据测评结果选定课程 开展基于微课的在线课程自主学习 参加课程活动 进行发展测评
学习空间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