搪瓷、陶器、瓷器
搪瓷 enamel 在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或数层瓷釉,通过烧成,两者发生物理化学反应而牢固结合的一种复合材料。旧称珐琅。搪瓷制品习惯上简称搪瓷。搪瓷有金属固有的机械强度和加工性能,又有涂层具有的耐腐蚀、耐磨、耐热、无毒及可装饰性。
沿革 搪瓷起源于玻璃装饰金属。公元前1400多年前,人们就在金属上镶嵌宝石,由此发展到用玻璃质涂烧于贵金属上,作为装饰材料的艺术搪瓷。古埃及最早出现搪瓷,其次是希腊。 6世纪,欧洲相继有嵌丝珐琅、剔花珐琅、浮雕珐琅、透光珐琅、画珐琅等问世。中国在8世纪开始发展珐琅工艺,到14世纪末珐琅技艺日趋成熟。15世纪中期,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6)的制品尤为著称,故有景泰蓝之称。
现代搪瓷在中国于20世纪初期兴起。当时以小规模生产厂居多,设备简陋,工艺落后。50年代以后有显著的发展。产品结构扩展到各种门类,形成系列。除日用搪瓷外,卫生搪瓷、工业搪瓷和其他各种用途的搪瓷迅速发展。钛白釉、锑钼底釉、高乳浊的锑白面釉、低温瓷釉以及其他特种瓷釉相继应用于生产。采用了 U型连续烧成窑和组装式陶纤辐射管烧成窑。逐步实现了铁坯制备和坏体预处理的连续化作业。并开始引用机械自动涂搪、静电粉末喷涂等工艺。建立起有搪瓷专业的科研机构、大学以及专业学术团体学会组织和行业经济团体协会组织,出版多种搪瓷技术定期刊物和专业著作。
分类 搪瓷种类繁多(见搪瓷制品)。按制品金属基材分为钢板搪瓷,铸铁搪瓷,不锈钢搪瓷,铝、铜等有色金属搪瓷,金、银等贵金属搪瓷;按制品用途分为艺术搪瓷、日用搪瓷、卫生搪瓷、建筑搪瓷、工业搪瓷、特种搪瓷等;按搪瓷的性能分为耐酸搪瓷、耐磨搪瓷、耐热搪瓷、绝缘搪瓷、微晶搪瓷、自洁搪瓷等。
原材料 搪瓷的原料主要是金属材料和瓷釉。①金属材料:主要是钢板。可供搪瓷用的钢板有热轧钢板、冷轧钢板、低碳钢板、零碳钢板、含钛钢板、镀铝钢板和不锈钢板等。搪瓷用钢板要求表面纯净,无夹杂物和残渣,无机械破损,无光学缺陷,氢渗透率低,特别是含碳量要低。钢板厚度则因制品种类而异。此外也有用铸铁、铝、铜作坯体的。②瓷釉:通过熔融或者烧结得到的无机玻璃体,主要成分是氧化物,有些还要加入添加剂(搪瓷釉)。通常分底釉、面釉、边釉。底釉使瓷釉和基材产生良好的密着性。面釉决定搪瓷制品的其余特性,如机械性质、化学稳定性、热性质以及外观装饰性。在日用搪瓷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制品边部的机械强度,同时起到装饰作用,通常还使用边釉。各种瓷釉的性质根据金属和搪瓷制造工艺以及制品的用途而决定。
生产方法 主要包括釉料制备、 坯体制备、 涂搪、干燥、烧成、检验等工序。有些制品如艺术搪瓷、日用搪瓷、卫生搪瓷、建筑搪瓷等,为了外观装饰和使用的需要,还经过彩饰和装配。工业搪瓷设备则需经检测后再进行组装。
发展趋势 随着钢铁工业对搪瓷用优质钢板的研制和生产,化学工业使搪瓷用各种化工原料品种的更趋完善,日用搪瓷制品种类越来越多,瓷釉涂层的性能向多功能方向发展。工业搪瓷和具有各种性能的特种搪瓷,具有复合材料的优越性能,在现代工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中国有很多稀有贵重原料,对发展各种功能搪瓷提供了宝贵的资源。搪瓷将更多地被用来代替昂贵的合金耐腐蚀性金属材料,用在石油、化工、食品、造纸、采矿、建筑、动力、电子以及国防等各个领域。
陶器 一种质地较粗,具有吸水性,且不透明的粘土制品。是人类创造的第一种新物质。 根据考古发掘材料及其研究,我国陶器的发明和应用,已有近万年的历史。
原料 我国古代制陶工艺首先是原料的选择和加工。所需原料要选择含铁量高、粘性适度、可塑性强的粘土,一般还要在粘土中加羼和料(石英、长石、砂石粉末、草木灰、碎陶片末等),目的是增强陶土的成型性能和成品的耐热急变性能,提高成品率。
生产工艺 原料配制以后,须进行粉碎,以减少其中的颗粒度,使坯泥细腻。 捏练和陈腐是原料加工的最后工序,以增强坯泥的可塑性。二是坯体的成型和修饰。
成型方法 成型方法主要有手制法和轮制法两种,手制陶器最常见的是泥条盘筑法。先将泥坯搓捏成泥条,由底部螺旋向上盘绕,直至口沿,用手和木拍里外抹平,便制成了各种器型。小型陶器则可用手直接捏塑而成。某些特殊的器形(如鬲)往往采用局部模制的方法。轮制法是将泥料放在快速转动的陶车上,两手随着轮盘的转动,塑拉出器形。再经打磨修饰,便成为待烧的坯体。坯体晾干后,才能入窑焙烧。
种类 新石器时代陶器种类很多,有灰陶、红陶、彩陶、黑陶、白陶、釉陶等。陶器之所以呈现出不同的颜色,主要是因制陶原料中含有呈色元素和烧窑后期人们能够改变、控制火焰的性质所致。
灰陶 灰陶是在烧窑后期,采用还原焰,使制陶原料中铁的氧化物大部分转化为二价铁,在这种情况下,烧成的陶器呈灰色或灰黑色。灰陶是人们日用陶器中最多的一种,质地较疏松、粗糙。
红陶与彩陶 红陶是在氧化焰气氛中烧成的,质地较坚硬细致。彩陶是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中最精美的陶器,仰韶文化的彩陶堪称其代表作。 彩陶花纹是陶坯未入窑焙烧前,用铁、锰等颜料在坯体上绘画纹饰,入窑后用氧化焰烧成。彩绘牢固地结合在器物表面,不易脱落。
彩陶上的纹饰有变化多端的植物纹、形态各异的动物纹和几何形纹饰等。常见的器皿有饮食器、贮藏器和吸水器。如钵、碗、盆、盘、杯、罐、瓶等。 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人面鱼纹彩陶盆,制作精美,纹饰带有浓厚的生活情趣。青海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生动地描绘了五人一组的集体舞场面,堪称彩陶精品。 还有一种彩陶是在陶器烧成后进行彩绘的,称“烧后彩绘陶”,彩色易剥落。秦始皇陵兵马俑即为彩绘陶。
黑陶 黑陶是在焙烧时,前期采用氧化焰,烧窑快结束时用浓烟薰翳(这时火焰是还原焰),经短时间渗透,便呈现黑色。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有的黑陶表面乌黑发亮,胎体薄如蛋壳。
白陶与釉陶 白陶是用高岭土烧成的白色陶器,胎质细腻坚硬,烧成温度在1000℃左右。 在我国江南地区和东南沿海一带,还出土了独具特色的印纹硬陶。 此后,人们还创烧了表面施釉的陶器,称釉陶。
釉陶 常见的有两种,一是胎呈灰色,胎质坚硬,器表带有灰色透明青釉,烧成温度达1200℃的釉陶。其物理性能已接近瓷器,原料为高岭土,吸水率很低,火候1200℃,叩之有金属声。因此称这种釉陶为原始青瓷。 另一种是胎呈红色,表面施绿、黄、黄褐色的低温釉,釉料中有铅作助熔剂,因之称铅釉陶器。在西汉晚期已经出现。唐三彩便是低温釉陶。
瓷器 瓷器是一种由瓷石、高岭土等组成,外表施有釉或彩绘的物器。 瓷器的成形要通过在窑内经过高温(约1280℃-1400℃)烧制,瓷器表面的釉色会因为温度的不同从而发生各种化学变化。烧结的瓷器胎一般仅含3%不到的铁元素,且不透水,因其较为低廉的成本和耐磨不透水的特性广为亚洲地区的民众所使用。
瓷器原料纯净度高的在相互碰撞时会发出类似金属相撞的清脆声音。高级瓷器拥有远高于一般瓷器的制作工艺难度,因此在古代皇室中也不乏精美瓷器的收藏。作为古代中国的特产奢侈品之一,瓷器通过各种贸易渠道传到各个国家,精美的古代瓷器作为具有收藏价值的古董被大量收藏家所收藏。中国古代瓷器有曾拍出天价的精品,但部分国宝级瓷器并不在中国国内。
制作 制作瓷器的完整流程,一般要经过如下几道工序。 练泥:将瓷胎的原料——高岭土、瓷石经过磨洗、除杂揉匀后调和成为用于制作瓷器的瓷泥。 制坯:将调质的瓷泥经过模具等制成所须要的瓷器的外形,将坯胎凉至半干后至于车盘,用刀旋削表面,保证瓷器外表的光洁。最后在依照需要使用材质不同(铁、骨、木等材料)的雕花刀在外表刻出花纹。 通过对瓷胎上釉顺序的不同,瓷器分为“釉下彩”和“釉上彩”两种不同的种类。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 上釉:依照瓷器的几何外形有不同的上釉方式。圆口瓷器(指通过拉坯方法成型的口径较圆的器皿种类)将瓷胎浸泡在釉浆中。大一些的瓷器或者形状不规则的瓷器,采用吹釉的方式上釉。无论采用何种方式,保证釉浆的均匀分散是重要的一点。 釉下彩:一般家用瓷器和中国元代青花瓷器均属此类: 将颜料直接涂在未上釉的瓷胎上,再进行上釉。由于颜料被包裹在釉之下,使得色彩能够长期保存,并不易被磨损。但由于施加釉下彩将使颜料经过约1天的高温灼烧,会导致部分瓷器颜色变化,因而釉下彩的瓷器颜色变化较多。 釉上彩:将未上色的瓷胎途釉后放入窑内烧结为素瓷,待冷却后再进行上色,并放入相对低温(约700℃—900℃)的窑炉中进行二次烧结。这样的做法能够保证釉彩的花纹和颜色丰富多彩,但长期暴晒或使用会导致表面磨损,导致颜色脱落。
种类 瓷器与陶器的关系密不可分。当部分掺有高岭土(或长石、石英、石灰等天然釉料)以及他含有氧化铜、氧化铁、氧化亚铅等天然色彩成份的原料在烧结陶器时,会自然在陶器表面结成一成薄釉(日本信乐烧最早就是这样出现的。) 在中国的历史上,明代以前中国的瓷器以素瓷(没有装饰花纹,以色彩纯净度的高低为优劣标准的瓷器)为主。明代以后以彩绘瓷为主要流行的瓷器。
另一个瓷器制作国家日本也与茶道文化界核发发扬了其独特的茶器。最早素瓷依照颜色分类,有 青瓷、黑瓷、白瓷三种常见颜色的瓷器 彩绘瓷和其它彩色瓷器中较为著名的有: 唐三彩(唐三彩不是瓷,是低温铅陶)、信乐烧、青花瓷等 依照瓷器出产地点也有不同的分类。如中国浙江越窑(秘色瓷)、江西昌南、河北定瓷以及日本在10世纪后转肩发展的特色瓷器:近江、甲贺的信乐烧(shigarakiyaki)、长崎有田烧(aritayaki)、冈山县备前烧(bizenyaki)等。
中国瓷器是从陶器发展演变而成的,原始瓷器起源于3000多年前。 至宋代时,名瓷名窑已遍及大半个中国,是瓷业最为繁荣的时期。当时的钧窑、哥窑、官窑、汝窑和定窑并称为五大名窑。被称为瓷都的江西景德镇在元代出产的青花瓷已成为瓷器的代表。
青花瓷釉质透明如水,胎体质薄轻巧,洁白的瓷体上敷以蓝色纹饰,素雅清新,充满生机。青花瓷一经出现便风靡一时,成为景德镇的传统名瓷之冠。 与青花瓷共同并称四大名瓷的还有青花玲珑瓷、粉彩瓷和颜色釉瓷。另外,还有雕塑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 清代仿铜胎画珐琅效果的一种瓷器。珐琅彩又称“料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