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本行动研究的几个问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5 函数的微分 一、问题的提出 二、微分的定义 三、可微的条件 四、微分的几何意义 五、微分的求法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1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计算机软件考试命题模式 张 淑 平 张 淑 平. 2  命题模式内容  组织管理模式 − 命题机构和人员组成 − 命题程序  试卷组成模式.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目标 重点 难点 关键词 2 、 5 的倍数的特征 1 、发现 2 和 5 的倍数的特征。 2 、知道什么是奇数和偶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 2 或 5 的倍数。 能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奇数、偶数。 返回返回 目录目录 前进前进.
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专业发展 三明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苏德杰.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中小学教师 & 教育研究 苏州大学教育学院 宋维红.
校第六届“新天瑞”杯创业计划大奖赛 赛前培训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
自主创业.
圆的一般方程 (x-a)2 +(y-b)2=r2 x2+y2+Dx+Ey+F=0 Ax2+Bxy+Cy2+Dx+Ey+ F=0.
第二节 行动研究 一、一个行动研究案例 二、行动研究含义与特征 三、行动研究运作模式 四、行动研究的一般程序.
学年第一学期 期末上交材料说明 2015年1月23日.
整理者: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第一小学 秦爱军
对 培训者 培训的理解 丁革建
区级课题汇报 (初期) 汇报人:建平中学周宁医 2008年9月27日.
ppt.glzy8.com海量PPT模板免费下载
《小学教育学》 模块二 小学教育源流 第五单元 小学教育走向的探究成果分享 自主学习指南.
会计学专业基础课堂之 基础会计(初级会计) 安徽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基于时政热点问题,政史地学科横向统整”的拓展型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③如何进行行为安全观察.
教学媒体 朱京曦 北京师范大学 教育技术学院 Tel&Fax: Mob: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如何使用CiteSpace分析Derwent专利数据
Harvard ManageMentor®
S 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Harvard ManageMentor®
What have we learned?.
河北省综合实践展示课 问题如何转化为课题 ——碳和食物 石家庄市第十七中学 尚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用event class 从input的root文件中,由DmpDataBuffer::ReadObject读取数据的问题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The Graduation Thesis Defense
何勉 新浪微博: Scrum框架及其背后的原则 原始图片 何勉 新浪微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 解方程(一) 马郎小学 陈伟.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C语言程序设计 主讲教师:陆幼利.
中国XX大学 毕业答辩模板 此模板可用于本科毕业答辩/硕士毕业答辩/学术研究等.
论文答辩PPT模板 答辩学生:橘子皮 指导老师:PPT工作室.
职场培训●工作计划●汇报总结●项目策划 明确目标 精准出击 动态 红黑双色,版式工整,通用实用,动态页面
网页设计与制作 —— 学习情境二:网页模板设计
提供机构:XXXXXXXXX 机构级别:X级X等(无级别可不填写)
第五单元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6、7的加减法练习课 北京市宣武师范附属第一小学 黄 磊.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4.2 证明⑶.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八年级 下册 16.1 二次根式(2) 湖北省通山县教育局教研室 袁观六.
中国风背景论文答辩模板 某大学某某信息学院 答辩学生:代用名 指导老师:代用名 答辩时间:201X年1月30日
在行动 中学习 在研究 中成长 凌 蕙.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Logo 思维 力量 商务展示·企业内训.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聚英共识联 跨学科学习计划 2012.
我们能够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用途非常广泛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第三节 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 一、向量的数量积 二、向量的向量积 三、向量的混合积 四、小结 思考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教学策略研究 江苏省溧阳中学 王澄
第四章 UNIX文件系统.
第八讲 评价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讲座1:教学评价的含义 陶保平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
位似.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 上册 轴对称 高效课堂编写组 高向玲.
入侵检测技术 大连理工大学软件学院 毕玲.
高中物理“平抛运动的应用” 点评专家:谭一宁.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IT 方法 INTOSAI IT 审计培训.
第八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5、4、3、2加几 练习课 北京小学 杨 燕.
海报题目 简介: 介绍此项仿真工作的目标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以添加合适的图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关于校本行动研究的几个问题

一、校本行动研究要明确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1.什么是校本行动研究 校本(school-base) 的涵义: 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 校本研究 行动研究 校本行动研究: 中小学教师为了解决本校所面临的难题而进行的研究

一、校本行动研究要明确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2.行动研究的过程是由哪些环节构成的 社会心理学家勒温(Lewin,1943)在四十年代倡导开展行动研究 提出行动研究的操作模式是计划——行动——分析行动结果——新计划……的螺旋状展开的过程 八十年代澳大利亚学者凯米斯拓展了勒温的行动研究程序 认为行动研究是由计划(planning)、行动(action)、观察(observing)与反思(reflecting)等环节构成的、螺旋式推进的循环过程

一、校本行动研究要明确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3.行动研究有什么特点 教育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可统称为学术研究 行动研究是一种有别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研究方式 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二者的比较可以了解各自的特点,同时了解开展行动研究的要求

学术研究和行动研究二者的比较 研究者的条件 研究目的 研究问题的选取 资料收集 参考的文献资料 样本的选取 研究设计 数据分析 结果应用

一、校本行动研究要明确的基本概念有哪些 4.校本行动研究有哪些类型 按照研究参与者可以把校本行动研究 教师个体行动研究 合作行动研究 学校行动研究 三类研究可以结合在一起,个体和合作行动研究会很成为学校行动研究的一部分

二、如何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1.发现问题 校本行动研究的第一步是发现问题,这里的问题指的是中小学教师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实际问题的含义一是学校中客观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二是教师真切感受到解决必要性的问题 教师要关注身边所存在的小问题和自身的行为举止及活动表现 回答下述几个问题来发现其中的问题:(在某个情境中)我(或我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会这样做?这样做带来了何种效果?学生(或同事、他人)如何看待这种做法与效果?是否还应该(可能)采取其他的做法?其他的做法会带来什么样的效果? 上述问题的解答就是一个提出问题和明确问题的过程

教师所面临的问题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亲身感受到的疑难问题 第二类是教师在反思自身教育教学行为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第三类是在与他人合作交流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的来源,教师在提出问题时可采取以下分析策略 我所从事的教育教学实际状况怎么样? 遇到了哪些实际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我能做些什么? 我认为进行哪种或哪些改进是值得的

二、如何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2.分析问题 查阅有关资料 校本行动研究并不要求占有详尽的资料,但要在查找资料的基础上澄清研究的问题 查阅有关资料不局限于明确问题的阶段,它贯穿于整个校本行动研究过程 实地调查 教师意识到某一问题的存在,应该深入到现场进行实地调查,综合运用观察、访谈、问卷、对话、录音录像等方法收集真实材料

二、如何发现问题与明确问题 3.研究问题应具备的条件 问题是有意义的 问题是切实可行的 问题是清楚的 校本行动研究开展的是干预性研究, 探索采取某些措施否能够达到一定的目标,这里的措施和目标都要成为明确的变量才能够开展研究。 (研读《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行动研究》的有关内容)

三、怎样制定研究计划 1.研究计划的基本要求 研究什么?为什么研究?如何研究?有何成效? 2.调整研究计划 ●校本行动研究的特点 在开始阶段问题可以不那么明确,研究设计可以一步一步调整,这 个调整过程与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这个行动研究过程一致 计划:思考实践中的问题的过程 行动:寻找可替代现状的行为的过程 观察:将过程记录下来的过程就是观察你的行动结果 反思:与别人报告和讨论的过程就是你在从事合作性反思 再计划:思考这些行动将如何改善和下一步工作的计划是 ●五种明确研究问题、调整行动研究计划的做法 转换、细化、分化、调整、后发

四、校本行动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什么 校本行动研究成果及过程的主要表现形式有研究报告、教育叙事(报告)、教育案例和课例 1.研究报告的内容 由题目、正文和结尾三部分构成 另加一个附录,用来表现研究过程及其成果的很多原始材料都可以放在附录中,教育叙事(报告)、案例和课例也可根据需要放在附录中

四、校本行动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什么 2.教育案例 教育案例的含义 案例是对教育教学过程中实际事件的描述 案例是含有问题或疑难情境的事件 案例是典型性的事件 案例是真实发生的事件 案例的基本要素 背景/主题/细节/结果/评析 整理案例的注意点 标题/引言/背景/主题/问题的解决/反思与讨论/附录

四、校本行动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什么 3.课例 课例的含义 课例是案例的一种特殊形式,课例要包含有疑难问题的实际教学情境和解决疑难问题的具体方法 一般意义上的课例由教学设计、教学实录、他人的评析和自我反思几个部分构成 校本行动研究的课例要遵循前面所述的案例的基本要求,集中于问题解决

四、校本行动研究成果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什么 校本行动研究的课例可分为两类 专题式的课例 整体性的课例 课例的基本结构 标题/教学背景/基本教学过程/建议讨论的问题/教学注释 案例的呈现形式可以是文本的,也可以是多媒体的

五、如何开展教师叙事研究 1.叙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与教师叙事研究 叙事研究(narrative inquiry) 教育叙事研究:根据叙事的主体分为两类 教师叙事研究;即“叙事的教育行动研究” 由教师开展的以叙事的形式来表现其过程与结果的教育行动研究,其成果与成效以教育叙事的形式来表现。

五、如何开展教师叙事研究 2.教师叙事研究的要素、类型和实施过程 两个要素:事件(简称“行”)与反思(简称“思”) 表现教师叙事研究的过程与结果的教育叙事文章(报告)也由上述两个要素构成 两种类型:追溯型叙事和预设型叙事 实施过程: 追溯型叙事是教师在事件已经发生之后对其进行的描述和反思,它的实施表现为“行—思”的过程 预设型叙事指的是教师在分析思考教育教学问题的基础上预设出解决方案,并按方案采取有效行动,继而分析其效果和采取下一步行动。预设型叙事的实施所遵循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它的实施表现为“思—行—思……” 的过程或“行—思—行—思……”的过程

五、如何开展教师叙事研究 教师在具体实施预设型叙事时,可以通过教学课例研讨或学生个别问题辅导的过程来进行。 课例研讨可分成同课异构和同课多轮的形式 教师在这种“设计与研讨(思)→执教(行)→研讨(思)→再行动→再反思……”的过程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其过程与结果及成效通过教育叙事文章(报告)来表达

五、如何开展教师叙事研究 回溯型叙事和预设型叙事要相互结合。 校本行动研究指的是通过实施预设型叙事来促进教师探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真实问题 预设型叙事的实施所遵循的是教育行动研究的程序,即通过计划、行动、观察、评价的过程去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 计划阶段要明确“有哪些实践问题需要解决”、 “应该怎样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即提出解决方案,明确采取什么行动措施将得到什么效果 行动和观察阶段要保证“是否按解决方案采取了有效的行动措施” 评价阶段要分析“所采取的行动措施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解决问题的情形及还有什么问题 根据评价的结果预设型叙事研究进入到下一个循环。

五、如何开展教师叙事研究 3.分析和思考事件时需要回答的问题 教师叙事研究所涉及的事件主要是引起人们思考的成功和失败两类事件, 在分析和思考事件时我们需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事件中的做法会带来什么结果?有些结果已经发生,可以在叙述事件时交代;有些结果尚未发生,需要进行分析。不论结果发生与否,关键是要明确地认识到哪些行为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第二,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行动和结果?分析教师这样做的理由,或分析所认知到的成败原因。 第三,还应该怎样想怎样做?明确应该调整的观念和行为,预设下一步行为与结果,或明确对今后相关行为事件的启示。 (实例见《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行动研究》)

五、如何开展教师叙事研究 4.教育叙事文章(报告)的特征与注意点 教育叙事文章(报告)的特征 ●表述的是教师叙事研究的两个要素,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事实、事件的叙述,二是由事实、事件所引起的反思 ●除了要具备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外,还要具备以下几个特征: 所叙述的事件是真实的、亲历的 所叙述的事件是有意义的 所叙述的事件要有一个共同的主题 叙事时要充分描写教师在事件发生过程中的心理状态,即当时是怎样想的 反思中要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措施得当与否,今后出现类似问题拟怎样处理进行理性思考分析 ●“人物性、情节性、可读性、典型性”不是特征

五、如何开展教师叙事研究 4.教育叙事文章(报告)的特征与注意点 教育叙事文章(报告)的注意点 ●教育叙事不是仅仅“讲述故事” ●教育叙事中的“行”可以是细节 教育叙事中所叙述的故事(行)是引起思考(思)的故事,而思考(思)则是故事(行)所引起的思考,“行”可以是有比较完整情节的事件,也可以是某个引起思考的细节 ●追溯型叙事写作的注意点:不能局限于这类叙事的整理与写作 ●预设型叙事写作的注意点:预设型叙事的模式既可以是“行—思—行—思……”,也可以是“思—行—思—行……”,其实这两种模式之间并无本质区别。撰写这类叙事要注意思路清晰,可采取事件发生—结果—思考—再设计—调整行为—再思考的写作顺序 实例见《教师专业发展和校本行动研究》

五、如何开展教师叙事研究 五、开展教师叙事研究的条件 教师要有问题意识 教师群体合作解决问题 合作群体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群体中每一个成员的个体责任 要保证群体成员间进行促进式的互动 群体的每个成员在互动过程中挖掘并调整内隐的实践性知识 合作群体要保持适当的人数规模

五、如何开展教师叙事研究 教师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要不断反思 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持续不断的系统思考并付诸实践 群体反思和个体反思相结合,但群体反思必须在保证每个个体都认真反思的基础上进行 反思要对自身的经验进行批判性思考,提炼实践性知识 局部反思和整体反思相结合,通过不同形式将其记载和记录下来 注意通过研究日志积累资料 研究日记的内容可分为描述性记录和解释性记录两个方面 这两个方面与教师叙事研究中的事件与思考是一致的 解释性记录可以随着研究者认识的变化而调整或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