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社会学 主讲人 李慧玲.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Euler’s Angles of Geodetic Coordinate Systems 第十八讲 大地坐标系的欧 勒角.
Advertisements

心理课堂欢迎您 江苏省淮阴中学 赵霞 大风吹 活动规则: 我说: “ 大风吹。 ” 大家回应: “ 吹什么? ” 我将说出一个特征,请具有该特征的同学立刻 站起来,比如:我说 “ 吹所有女生。 ” 那么就请 女生站起来。活动继续。
組長: 4990L054 林佳欣 組員: 4990L046 高鈺琳 4990L053 吳依儒 4990L064 黃雅欣 4990L070 吳宛霖.
社会政策概论笔记 2013年11月2日.
个人简介 姓名:杜清玲 手机:
员 工 礼 仪.
你还记得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吗?.
第六課 社會團體與結社 餘ppt如隨身碟.
第 三 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疾病對病患及家屬的社會心理影響 張振成.
第六章 社会策划 夏建中 《社区工作》 (第二版).
引言 醫療人權為新興的權利概念,關於這項權利概念的範疇與具體內容,迄今學界尚無定論。原則上,參考國際公約、各國法制、與相關學者的討論,醫療人權可以從鉅觀與微觀兩個層面探討: 鉅觀層面:涉及民眾健康權益的維護與增進,與政府對醫療資源的管理與規範有關,目標在於平等就醫權的落實。 微觀層面:直接關涉到醫病關係,重點在於病患權利意識的提升。
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走向社会服务:理论与实践框架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王思斌
学校心理危机干预 ___学校心理危机的干预系统、 干预过程、干预技巧 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 周红五
生涯規劃 第七組 鄭惇伊 汪靜姿 莊雅婷 黃馨玫.
第三章 奏响大学生活的主旋律 —学会学习.
自我了解及自我肯定 中國醫藥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洪寶蓮老師主講 2006年8月.
穿越迷雾,读懂全球化经济本质 谈美国次贷危机与人民币升值问题.
2013年三好校園實踐學校 多元.實踐~博雅建中人~
自殺防治守門人 班級心理衛生宣導活動 長榮大學學務處  諮商中心.
财务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2017/3/15.
社會學習領域 課綱修正宣導簡報 社會學習領域輔導群編製.
執行單位:朝陽科技大學 傳播藝術系 課程名稱:簡報專業形象與肢體語言 專案講師:湛明暉 課程日期:中華民國101年11月14日
食品公司观后感分享 贺晓婷
——何为合格的业务部门负责人? By:江苏弘业期货 董事长 周勇 博士
社会分层理论第二讲 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我的职业规划生涯 11日语班 阮真.
報告!這裡沒有校長室.
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 & 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
欢迎各位.
組員: 4980S048 吳蕙伃 4980S025 賴妙君 4980S052 陳泇妘 4980S060 張珊淇 4980S066 林宜蓁
驚恐症.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周易智慧 与 领导艺术.
现代教育管理专题 4
个案社会工作 张利增 社会工作系 历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个案工作 赵继颖、肖大伟 马克思主义学院.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黄浦学校 顾洪英 2011年4月7日.
第三章 社会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大家了解社会的概念、认识社会的基本特征,掌握马克思主义看待社会的基本观点,了解社会结构、社会运行以及社会形态的内涵,内容或类型,把握社会学考察社会的基本视角。
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2014年11月 《教育传播学》 第三章 教育传播信息和符号 第一节 教育传播信息 主讲人:胡钦太教授.
第一節 農業與工業時期的轉化 第二節 工業與後工業時期的轉化 第三節 全球化資訊年代與新世紀休閒
自殺防治守門人 班級心理衛生宣導活動 長榮大學學務處  諮商中心.
社会保障概论 宋 爽 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1.
胸怀党的最高理想,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立志献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农村五保供养政策法规解读 民政厅社会救助处 田智勇 2015年8月6日 鄂尔多斯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老人活動據點方案說明會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老人福利科 簡報日期:105年1月11日 臺北市政府社會局
知识引领的绿色转型- 智库的作用 Knowledge driving the green transformation –role of think tanks 梅森纳 国合会委员,德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 Mr. Dirk Messner Member of the Council, Director.
職業災害 職業災害認定與救濟機制.
社会研究方法 第五讲:问卷调查研究的范例.
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 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介绍 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
『四四角角,穩篤篤!』 四度空間靈性牧會與教會成長 右昌長老教會 陳見岳牧師.
Chapter 2 健康促進的 理論模式 王瑞霞 編著.
IRB教育訓練.
消防人員土石流防救災訓練之效益 研究-以台中市消防局為例
定作人與承攬人之契約法律關係探討 工程採購 期末報告 指導教授: 李建中 博士 簡 報 者: 徐偉國 簡報日期:
社会研究方法 第一讲:导论.
台北市南港高中(國中部) 97學年度上學期 健康與體育領域 教學研究會
當你決定下標時,你會留意賣家的哪些訊息呢? 一個好的賣家應該具備哪些條件呢?
China: air pollution and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大气污染及企业社会责任
學校面對高風險家庭 輔導經驗分享 南湖國小輔導組 莊文英
大學生的自傷與自殺危機處理: 大學導師的經驗分享 林 進 材 台南大學教育系教授
搞創意、玩點子…未來等於無限大 陳博鍊 時間: 心情:快快樂樂.
網路安全 資訊處 彙整.
专业计划书、报告书之撰写 「上堆下砌」─ NLP检定语言模式在辅导技巧上之应用
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 推動計畫 會議時間:2010年6月25日 會議地點: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400會議室
构建和谐社会 提高城市形象.
CASHL的使用说明 图书馆信息部 电话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教育社会学 主讲人 李慧玲

第五编 教育制度论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 第十章 社会结构与教育制度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

第九章 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 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 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的基本关系 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

教育制度的基本要素 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包括学制和管理学校的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两部分。《教育大词典》

1.制 度 起 源:风俗习惯;人的共同意志(需要);制度产生阶段顺序(道德、礼俗、法律)(梁淑溟);产生于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马克思)。 学 科:文化学—文化惯例;社会心理学—共同的心理状态;社会学—多种用法(如超级民俗)等 汉语:“法制、制造、统治等”,“先王之制” 强调认为设立比自发形成的多。

制度的含义: (1)社会形态意义上的制度——宏观 如原始公社制度、奴隶制度等 (2)社会中的一些具体制度——中观 如家庭、经济、政治、教育、宗教等 (3)社会规范、规则意义上制度——微观 如考试制度、学习制度等

2.教育制度的构成要素 基本要素 教育规范系统:成文规范和不成文规范 教育设备:教室、课桌椅、教具、电脑等 象征的标识:校徽、校旗、校服等 教育组织系统:教育组织、人事系统

社会变迁与教育制度的基本关系 一、社会变迁(social change) 是社会发展、进步、停滞、倒退等一切现象和过程的总和。 变迁内容:自然环境、人口、经济、社会制度和结构、社会价值观、生活方式等 变迁形式:社会整体和局部、社会的渐变与突变、社会的进步与退步等

社会变迁的不同观点: 我国:五德始终和五德转移(土木金火水) 国外: 神的统治、贵族统治、人民统治; 社会独特文化形态循环(青、壮、衰老); 社会和自然环境压力(文化衰退、文化发展); 马克思:社会经济基础的变动——根本动力。

二、教育与社会变迁的基本关系 1.教育是社会变迁的结果 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3.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如政治变革:教育性质、目的、功能等; 经济变迁:产业和就业结构变化—教育需求变化 2.教育是社会变迁的动因 教育培养人、传递新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动科技发展、经济振兴、文化繁荣与政治革新等 3.教育是社会变迁的条件 教育的双重功能:显性功能(预期目标)、隐性功能(完成显性功能过程中附带产生的功能) “教育功能有限性”(条件)

教育制度变迁的动力 一、社会渐变与教育制度变迁 二、社会转型与教育制度变迁 三、社会剧变与教育制度变迁

一、社会渐变与教育制度变迁 社会渐变:是社会在自然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出现量变,社会进化和社会改良都属这种方式。 两种形态:社会整体渐变 社会局部渐变

1.社会整体渐变与教育制度变迁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 原始平等教育 等级制教育 双轨制教育 社会整体较为缓慢的、数量上的变化,一般不是社会整体特质的根本改变。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原始社会 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 原始平等教育 等级制教育 双轨制教育

如教育平等观念的渐变 社会整体渐变 教育平等发展 孔子“有教无类”;柏拉图《理想国》 西方资产阶级:提倡“平等”(夸) 19世纪下半叶西方初等义务教育 马克思提出要求平等教育 二战后国际教育提出“中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 1948年联合国通过《世界人权宣言》—受教育权

社会整体渐变主要作用——促进教育制度进行某种局部调整 如“科举制” 社会整体渐变对教育制度的微调作用 影响教育的形式、内容、方法等 如历史上的“智力训练”

2.社会局部渐变与教育制度变迁 教育制度中部分内容细微调整: 教育观念、教育规范系统、教育设施以及学校组织系统的变革 如人口发展对学校规模、教育结构的影响 科技发展对教育制度的影响。

二、社会转型与教育制度变迁 社会转型:是社会发展进程中社会结构系统的整体变革。 “转型”生物学概念,台湾蔡明哲首次把“social transformation”翻译为“社会转型” 广义:一切社会形态的飞跃(社会变革等) 狭义:改革开放以来当代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 如 我国社会转型三个阶段:1840—1949;1949—1978;1978至今

1.体制转型与教育失范 全方位变革:物质、制度、思想、文化等 基础:经济体制的转型 体制转型三种状况 社会体制转型——教育制度变迁 如直接影响教育系统中成员行为: “反教育”的失范行为—“学非所用” “反文化”失范 “违规型”失范—“三乱” “违法型”失范—经济发展与教育投入

观念转型:社会转型的结果、基本前提、精神动力 如我国建国阶段发展 2.观念转型与教育失范 观念转型:社会转型的结果、基本前提、精神动力 如我国建国阶段发展 经济增长与精神文化相对滞后:价值观多元化;价值目标多层次 教育—依赖观念改造;观念转型能导致教育目的和内容上的失范,教育方法上的失范。 现阶段:最根本教育失范—教育者自身利益意识过于膨胀,以自身利益取向为准则。

三、社会剧变与教育制度变迁 社会剧变: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意义的变迁。 三大类(表现方式): 1.社会革命与教育制度变迁 西欧资本主义 新中国成立

2.经济革命与教育制度变迁 3.文化革命与教育制度变迁 生产力变革—社会变迁的根本动力 狩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文化革命是统治阶级对现行文化系统的彻底改造,使之更符合或接近改造者所持有特定社会利息哪个和意识形态 如 西欧的文艺复兴、宗教革命、我国“文化大革命” 21世纪,我国教育改革“素质教育”

第十章 社会结构与教育制度 经济结构与教育制度 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 人口结构与教育制度 社会分层与教育制度

经济结构与教育制度 一、经济结构类型与教育制度 经济结构影响教育制度:教育目的、价值、内容、组织、功能等; 教育社会学研究: 经济结构—教育功能、教育结构 不同经济结构类型:前农业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 P294表10-1-1 表10-1-2

不同经济结构中的教育制度特征 经济类型 教育对象 教育制度 学校组织 教育内容 教育功能 前农业经济 全体儿童 无 所有生产生活 社会化 适应 农业经济 贵族 少数 等级制 正规学校 身份文化知识 不平等 工业经济 双轨制 “科层制” 生产知识 强化选择 知识经济 终身教育 “三位一体” 知识创新实践能力 社会化选择

二、经济转型期国家的教育特征 社会不同历史时期 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工业经济—知识经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等 经济结构转型:经济利益格局、资源配置、经济发展动力系统等重新调整和更新 如20世纪80、90年代东欧、苏联的社会转型,带来变革对传统教育制度提出挑战:计划经济教育低效、浪费、专业结构偏差、毕业生不适应市场等。

政治结构与教育制度 政治——国家政权 政治结构:反映了国家政权中的权力分配及其运作模式 国家政权基本职能:维护国家稳定 三种类型:中央集权制 地方分权制 中央调控制

一、中央集权的政治结构与 教育制度 典型:法国 教育制度基本特征:必然是全面集中与刻板划一 政治权利中心 中央与地方关系 立法 地方 官员 组织 关系 中央政府 绝对控制 中央统一 中央 任命 自上而下层级分明

二、地方分权的政治结构与 教育制度 形式:联邦制,典型:美国、加拿大等 地方分权制:很难对教育实行全国统一的控制。美国选择分散的、多样化的教育控制方式。 地方分权制的政治结构 如下表

政治权利中心 中央与地方关系 立 法 地方 官员 组织 关系 国家 相对控制 权限分明 国家统一 各地竞选 各自为政

三、中央调控的政治结构与 教育制度 政治力量多元化结果:如日本 教育制度表现出新格局 日本:设立“文部省”、“地方教育委员会” 逐层控制方式,弱化了地方教育委员会的协议性和相对独立性 中央调控的政治结构

政治权利中心 中央与地方关系 立法 地方 官员 组织 关系 中央部分地方自治 中央依法调控下的地方自治 中央统一 由地方选举产生 自上而下 层级分明

人口结构与教育制度 人口数量结构 构成:年龄、性别 人口质量结构 性别独立人口变量

一、人口数量结构与教育 1.基本要素 年龄、性别 国家:“年轻型”、“中间型”、“老年型” 人口变动类型:增加型、静止型、减少型 性别:女性100为比较标准

2.人口数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数量的快速增长抵消了教育的总量投入 1990年教育经费616.35亿元;1980年—1990年,国民收入增加130%,人均国民收入增加101%,新增加国民收入的22.3%被新增人口抵消 人口膨胀导致:教育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进展缓慢;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待遇难以迅速提高,影响教师积极性。

(2)人口的脉动式增长,使教育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规模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数量三次高峰、两次低谷 1988—1989年高峰,7岁入学儿童新增20% 1991年下降17% 结果:人口增加时,教育资源严重不足; 人口减少时,教育资源过剩,浪费严重。 20世纪30年代的瑞典、美国也受到影响

(4)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 (3)人口构成对教育的影响 人口构成:年轻人、老年人 问题:大量未成年人的不同阶段入学难问题; 不同阶段“瓶颈现象”各种竞争。 (4)人口分布不均衡,加剧了教育发展的不平稳 东部地区人口多、密度大,学校分布多条件优越,但加重教育负担; 西部地区人口少,学校少且条件相对差,学生入学困难。

(5)人口的城镇化趋势给城镇教育带来了诸多困难 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城镇人口密度大,教育设施紧张,农村人口意识到教育重要,重视孩子教育。 教育经费紧张,教师数量不足地区,只有注重了数量,忽略了质量。 农村孩子对城乡文化的心理适应与否。

二、人口质量结构与教育 1.人口质量结构的指标 人口质量:身体素质、文化素质 指标:人口寿命、人口死亡率、 人口发病率 人口文化素质:文盲率、义务教育普及率、知识分子在人口中的比重等

2.人口质量结构对教育的影响 (1)人口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巩固了教育的物质基础 成年人、青少年 (2)人口文化素质较低会对教育的发展产生效益影响 重视中等教育发展 人口文化素质影响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质量

社会分层结构与教育制度 一、经济分层与教育机会 二、文化分层与教育机会

一、经济分层与教育机会 1.经济分层的主要表现(P309-311) 2.经济分层对受教育机会的影响 义务教育阶段就学机会分布不均;(城乡) 经济收入与辍学率;学生辍学原因;辍学生去向分布. 3.经济分层对教育质量的影响 “贵族化教育” 贫困阶层教育

二、文化分层与教育机会 是以社会成员的受教育程度来衡量社会分层结构。 指标:文盲、半文盲、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等 影响:家长的文化程度与子女的受教育机会存在相关性 文化分层比经济分层对教育机会影响大

第十一章 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 教育问题概述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 教育不平等问题 学习压力问题 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

教育问题概述 教育问题:“教育危机”、“教育荒废”“教育失败”等 儿童行为失常、校园暴力、学习压力等 四个要素:有一种或数种教育现象出现失调;失调影响许多学生学习生活;失调引起了许多人员的注意;失调必须动员社会力量才能予以解决。

一、社会问题与教育问题的关系 1.社会问题 广义:是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矛盾; 狭义:社会变迁过程中,因各种社会关系失调乃至冲突,使人的正常生活和社会进步发生障碍,引起人们普遍注意,并依靠社会力量予以解决。

社会问题类型: 四类说:个人病态、社会病态、经济关系失调、社会制度失调 16类说:人口、人力与劳力、老年等 三个层次说:表层社会问题:物价、风气 中层社会问题:管理制度 深层社会问题:官僚、专制 社会问题实质:“社会失调” 社会问题与社会危机区别

2.社会问题与教育的一般关系 分析社会问题对教育的影响 教育反作用于社会问题的两重性 影响广泛、深刻 教育可防止社会问题产生或促进其解决; 教育可酿成或加剧社会问题。

二、教育问题的含义 广义:泛指与“教书育人”有关的一切问题 狭义:社会变迁过程中出现的,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不利于人的培养和发展、不利于社会发展和稳定,并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共同解决的教育中的不协调现象。 特征:普遍性、变异性、历史性 反复性、多元性、潜伏性

三、教育问题的研究视角 1.教育病理学 源于社会病理学. 教育病理的性质: 教育病理(结果)—如学生自杀、心理疾病等; 病理教育(原因)—学历社会背景、教育惯例等 区分教育病理的领域:教育浪费、冲突、滞后差异

2.社会解组论 三种情况: 缺乏足够的规则来引导人们的行为;各项规则相互矛盾;传统崩溃使社会失去控制力 三种结果: 系统内部调整;虽然部分解组,但整个系统正常运作;造成极度混乱,整个系统毁灭。 根本原因:社会快速变迁,对学校教育新的要求,教育发展速度不一“结构失衡”,导致结构性教育问题。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现象。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3.文化失调说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文化要素由于各自的变迁速度差异而造成的文化整合与平衡遭到破坏现象。 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 4.价值冲突说 5.失范说

社会转型期的教育问题 一、结构性教育问题 1.社会稳定时期的结构性教育问题 二、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教育自身结构矛盾、普及教育地区差别 2.社会剧变时期的结构性教育问题 普及教育与高学历、高层次人才 二、跨时空性教育问题 不同国家、时期重复出现的教育问题

三、伴生性教育问题 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教育问题: 经济发展—教育机会不均等问题; 就业制度改革—专业设置冲击; 改革开放—东西方文化碰撞,价值观紊乱 社会流动加快—流动人口子女受教育 学生职业倾向“理想真空”,学生职业选择在构成比率上失衡,与社会需求之间形成 事实上鸿沟,将产生严重后果。

四、失范性教育问题 “三乱”特有失范性教育问题 四、失范性教育问题 “三乱”特有失范性教育问题 五、过程性教育问题 不同社会发展阶段出现不同教育问题;如文凭危机 教育问题出现,有独特发展过程 六、失误性教育问题 学校没有及时顺应社会转型发展变化导致问题(如少年犯)

教育不平等问题 一、教育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 三、教育公平问题

一、教育平等与教育机会均等 1.教育平等观的发展历程 孔子、柏拉图、马克思、联合国等 2.教育机会均等 《世界人权宣言》:“消除歧视”、“消除贫困” 内 容:入学机会;受教育过程中机会;取得学业成功机会;在知识获得和本领获得机会;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成人教育等形式中机会;国际范围内富国与穷国教育资源分布、教育设施发展、学业成功率等

3.教育平等概念 包括:教育权利平等、教育机会均等 四点:人即目的; 教育权利平等原则; 机会均等原则; 差别性对待原则。

二、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机会均等 1.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主要表现 入学机会上的不均等; 学校资源的配置不均等; 学业成功的机会不均等; 教育机会不均等的新趋势.(贵族学校、高校并轨)

2.我国教育机会不均等的致因 教育系统外部的原因(根本):城乡经济差别、“重男轻女”传统文化、家庭社会经济背景 教育系统内部原因:制度化教育、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指导思想、学业成败标准

三、教育公平问题 1.教育公平 教育制度的合理性与公正性的统一。 “合理性”:有利于社会发展整体利益; 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益关系 “公正性”:有利于 所有人 教育平等与教育效益关系 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 教育公平涉及政治、经济、社会伦理、个体发展问题

2.怎样理解当前的教育公平问题 任务:不是消灭教育公平,而是合理地控制教育中不公平的过程与结果。 解决教育公平问题原则: 效率有限,兼顾公平;尽量加快对于教育不公平问题的解决,逐步逼近教育公平。 两种表现形式:现阶段社会生产力、现阶段教育发展附带物;违背教育发展的规律、教育基本原则。

学习压力问题 一、学习压力 “压力”—物理学,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 学习压力—学生在就学过程中所承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紧张刺激,以及学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行为上可测定、可评估的异常反应。 三层因素:环境的紧张刺激、个体内部紧张状态、个体反应

2.学习压力现状 当前小学生普遍承受较大的学习压力 参见P341表11-4-1、 表11-4-2 表11-4-3、 表11-4-4

二、学习压力的影响 1. “恐学症”、”恐考症”并发 厌学、逃学、辍学现象增多 2.心理疾患发生率居高不下 适应环境不良,人际关系不好,常有不安全感; 情绪轻度抑郁; 人格障碍

三、学习压力的形成机制 1.分流教育制度 2.应试教育 3.家长期望值过高是最重要的间接原因 分类依据不只是学生兴趣和人力规划,也依据学生能力、种族和社会经济地位;课程内容差异,阻挡学生往上流动可能;教育资源被升学课程垄断,分流造成更大阶级差异。 2.应试教育 学校资源配置倾斜 3.家长期望值过高是最重要的间接原因 父母的认可、赞许成为追求目标;

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 一、国外的教育问题与教育改革 美国对教育批评:教育质量问题 美国公众对学校关注:缺乏纪律、缺乏适当的财政支持、难以吸收合格的新教师、课程问题、教学质量过低等。 教学仪器和闭路电视—价格昂贵、教师抵制 小组教学革新—需系统计划和分析 电脑革新—学生得到教师个人指导和关注

二、教育问题的综合治理 1.教育问题的解决最重要的是观念变革 2.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3.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走系统变革的道路 不同层面:社会心理、学校、学生个体、制度 现代教育观念:教育思想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变革 2.教育问题的解决必须走综合治理的道路 3.教育问题的解决需要走系统变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