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職業災害 經濟快速成長 各項重大工程相繼展開 營造業蓬勃發展 對勞工安全也帶來若干的衝擊。 我國職業災害發生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 1 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 99 年一般行業在職勞工 安全衛生教育訓練課程.
Advertisement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營建工程安全衛生 報告人:工安技師 陳炳宏 98 年 10月28日.
第7章 職業災害通報記錄和統計 107 Chapter 7# 職業災害通報記錄和統計.
主講人:吳副處長世雄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2011年3月
營造作業安全 工安技師 陳炳宏 97年10月22日.
連續『三次』未依規定請假 未參與協議組織名單統計
前言 為提升監督檢查效能,勞動檢查僅為策略工具之一,在檢查人力有限情況下,本局依企業規模及風險程度等採取分級管理策略,強化宣導、輔導,使各事業單位能落實並妥善自主管理,以達成持續降低職業災害,促進職場安全衛生,維護工作者安全及健康之目標。
學校實驗場所安全衛生管理與實務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勞工安全衛生處 處長 林進基.
營建工程安全衛生 報告人:工安技師 陳炳宏 104年09月23日.
營建工程安全衛生 報告人:工安技師 陳炳宏 103年09月24日.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勞工安全及環境保護室.
營建工程安全衛生與急救保健之簡介 報告人:工安技師 陳炳宏 96 年 09月 19日.
安全衛生危害辨識及自主管理制度建立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中區勞動檢查所 陳浚國.
第7章 職業災害的 預防與補償.
安全衛生管理規章 及工作守則製作 工教98乙曾建勳.
勞工安全衛生法規 編著者: 蔡永銘.
第6章 工作分析與設計.
勞委會乙級證照項目(環境與安衛相關科系)
103年度下半年職業安全衛生法監督檢查及輔導計畫 說明會
CHAPTER 4 職業災害預防.
濫用藥物 姓名:林鴻源 下6B.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第九章 資料抽象化 陳維魁 博士 儒林圖書公司.
職業安全管理 第七章 職業災害調查 文京開發出版有限公司.
壹、前言 貳、安全衛生法規及其體系 參、勞工安全衛生法內容 肆、落實安全衛生管理制度 伍、結論
第十三章 勞工安全與衛生 張緯良 著 雙葉書廊 出版.
丁類危險性工作場所申請案簡報(附件3) 申請案: 事業單位名稱 中華民國年月日.
校園實驗室安全衛生管理 台南大學95/09/27 吳昭誠.
學年度職業安全與衛生學系課程地圖與職涯進路圖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 2015年6月份全院性學術研討會 地點:第二講堂
餐飲管理經營 – 單元五 餐 飲 安 全 衛 生 李宜玲 unit5餐飲安全衛生.
單元二:職場安全衛生實務 1 臺北市政府勞工局勞動檢查處.
勞工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職業災害調查處理與統計 報告人: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南區勞動檢查所 製造業組 許宗民.
中小企業工作環境改善計畫- 系統化自動檢查輔導技術輔導 一、目的: 二、輔導目標及項目:(以工業區廠商為優先遴選對象) 三、輔導內容: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勞工安全衛生立法 行政院勞動部 勞動及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 職業安全組 副研究員   張智奇 103年2月22日.
盧春火 工礦衛生技師 工業安全技師 醫 事 檢 驗 師 公共衛生碩士 大學兼任講師
無線射頻識別系統(RFID) 基本原理及發展與應用
全威圖書有限公司 C0062.
國際資訊安全標準ISO 27001之網路架構設計 –以國網中心為例探討風險管理
科技輔具—遊戲應用 台灣大學職能治療學系 凱惠 昶霆 耶!.
網路安全技術 OSI七層 學生:A 郭瀝婷 指導教授:梁明章.
運動傷害與防護 老師:莊惠雯.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第三章 危害與操作性研究.
第 19 章 XML記憶體執行模式.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國民中小學》 《職業安全衛生法 + 學校職業安全衛生管理要點》
Definition of Trace Function
學習內容 概說 損失函數 雜音:造成品質變異的原因 訊號雜音比 直交表 回應表與回應圖 田口方法.
第十三章 品質成本分析.
職業疾病相關法令規定與鑑定 勞工安全衛生研究所 游逸駿.
工作研究 (系統設計四) 一、工作研究 二、動作經濟原理 三、科學研究法:5W-1H質問法 四、工作改善四原則 五、標準時間 六、 IE精神.
一、生命週期 二、經濟需求 三、收支狀況 四、人身風險事故 五、人生八大規劃 六、財務規劃
精實醫療、六標準差、全面品質管理(流程改善面面觀)
工業區安全伙伴促進計畫教育訓練 危險物與有害物標示及通識規則 指導單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 主辦單位:高雄縣永安工業區廠商協進會
資訊安全和資訊倫理宣導 永康區復興國小教務處.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06/09 DDos 異常事件報告.
細胞.
煙霧偵測開關 組員:4980J012 蔡家核 4980J094 吳庭揚.
教育部增置國小圖書教師輔導與教育訓練計畫 圖書資訊教育教學綱要及教學設計小組 設計者:臺北市萬興國小 李惠珍老師
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102年度 公文整合及線上簽核系統維護案 一般承辦人教育訓練 日期:102年12月26日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參、歌唱的型態與種類 歌唱的藝術.
環工二 賴建霖 森林二 王柏堯 財法四 張燁峰 中文二 蔡雅聆
一 可靠度問題.
管理學作業 Ethics dilemma-SeaWorld trainer killed by killer whale
主題研究架構.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九章 職業災害 經濟快速成長 各項重大工程相繼展開 營造業蓬勃發展 對勞工安全也帶來若干的衝擊。 我國職業災害發生率 第十九章 職業災害 經濟快速成長 各項重大工程相繼展開 營造業蓬勃發展 對勞工安全也帶來若干的衝擊。 我國職業災害發生率 仍較其他先進國家偏高 其中又以營造業特別明顯。

職業災害之意義義務 勞工安全衛生法及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有 明文定意。 職業災害之定義 災害有廣義及狹義之分, 廣義災害又稱事故,包括人、物及效率降 低之事件 狹義災害通常指對人員引起之傷害事件, 故勞工職業災害屬於狹義災害。

重大職業災害 「重大職業災害」係指下列職業災害之一: 發生死亡災害者。 發生災害之罹災人數在三人以上者。 氨、氯、氟化氫、光氣、硫化氫、二氧化硫等化學物質之洩漏,發生一人以上罹災勞工需住院治療者等。

職業災害之傷害程度 可分為失能傷害與非失能傷害兩類: 失能傷害:凡造成死亡、或某種程度的永久傷殘、或使得受傷的工人不能有效地 執行正常平時的工作或活動,稱為失能傷害, 包括死亡、永久失能、暫時全失能等三種。 非失能傷害,包括輕傷害、無傷害事故、財產損失事故、近似意外事故等四種。

職業災害之類型 依其較常發生的類型,分別為墜落、崩塌、被撞、感電、物體飛落以及溺水。 職業災害的成因與影響 典型的之災害模式,可以分為: 聚合型:由各個獨立要素組合而成。 連鎖型:由某一要素為基本,由此產生另一要素,依此類推,連鎖發展形成者。 複合型:由聚合型與連鎖型兩者組合而成者。 複合型的型態較為常見,很少由某單一獨立要素所組成。

職業災害的形成原因 職業災害主要分為「職業傷害」及「職業病」,前者係侵害受僱人身體之肉體組織之身體權,後者係侵害受僱人生理機能之健康權。營造業職業災害通常屬於職業傷害,「災害原因分析」可分為:

危害物:如壓縮或液化氣體、腐蝕性物質、易燃性、爆炸物等。 直接因素:能量或危險物、有害物。 能量來源: 機械性、(2)電氣、(3)化學性、(4)重力、(5)熱、(6)輻射。 危害物:如壓縮或液化氣體、腐蝕性物質、易燃性、爆炸物等。

間接因素:不安全行為或不安全狀況。 1.不安全動作或行為(人為錯誤) (1)使用有缺陷之機具、(2)在工作中 開玩笑、(3)未經授權或許可逕行操 作機具。 2. 不安全狀況(設備、環境) (1)工作場所擁擠、(2)高度噪 音、(3)防護或支撐不當、 (4)輻射暴露。

(三)媒介因素: 指人與機器間的介面,包括工作方法及標準、物理環境、工作時間的分配等。 管理因素: 雇主之安全政策及個人原因及環境原因等。另外包括工作時數、型態(輪班)教育訓練及檢查制度等。勞工因不安全動作導致職業災害佔大多數,八十五年55.2%。

2.技術方面之防災對策 勞工安全期能自教育、訓練、管理等方向 全面提升,建議如下: 災害造成的後續影響 除造成勞工之疾病、傷害、殘廢或死亡外,亦導致事業單位財產、設備之重大損失及災害處理之精神負擔。 職業災害的防治對策 1.本質面之防災對策 法律的相關規定就如同遊戲規則,規範著社會 大眾的行為,目前我國有關勞工安全的相關法 律包含勞工安全法、勞工安全衛生設施標準等。 2.技術方面之防災對策 勞工安全期能自教育、訓練、管理等方向 全面提升,建議如下:

投資單位不僅只是針對工期、成本、品質 等為其主要考量,而應將安全視為組織 內的責任。 建立類似品質管理中的全面品管制度。 將施工之安全提早至工程的規劃與設計 階段來辦理。 雇主應將安全的責任視為首要工作。 重視勞工對安全的權利。 將職業防災之觀念轉移給下游業者。 應加強宣導與訓練。

結論 以目前營造業仍為我國各行別業職業傷害之冠,謀求營造業職業傷降低之方法,包含各項法令之修正、設備措施之檢討、管理人員督導、稽核與訓練,落實研究成果。 釐清解決問題的方針,職災分析其原因,尋求管理之重理,提供政策參考、執行安全管理、培養種子人材,減少事故發生與降低職業災害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