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一节 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
一、太平天国农民战争 (一)金田起义和太平天国的建立
1、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迫使农民群众反抗斗争 民族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鸦片输入及战争赔款) 阶级矛盾:清政府、贪官 银价上涨 铜钱贬值 百姓贫苦 阶级矛盾:清政府、贪官 污吏、土豪劣绅剥削压榨 自然灾害:水、旱、虫灾严重,令农民难以生存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南京、北伐西征、天京事变 、天京保卫战、天京失陷 2、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进程 历时14年(1851-1864),波及18省。 金田起义、永安建制、定都南京、北伐西征、天京事变 、天京保卫战、天京失陷 洪秀全(1814~1864)
(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 将土地按亩产高低划分为9等,好坏搭配,按人口平均分配。凡16岁以上的男女,每人皆可分得一分数量相同的土地,不满十六岁的减半; 建立农村公社式的社会基层组织,以25家为一“两”,由“两”来管理生产和分配; 每户农民在房子周围种桑,每户要养5只母鸡、2头母猪; 每户留足口粮,其余归圣库。。
1、性质: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思想的结晶。 2、目的: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 ”的理想社会 3、意义: (1) 提出建立“四有二无”的理想社会,比古代农民战争更具进步性。
(3) 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不分男女)更具公平性。 (2) 提出平均分配土地的方案,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比古代农民战争更具革命性。 (3) 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不分男女)更具公平性。 4、局限性: 追求绝对平均主义,试图建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没有私有制的地上天国,有脱离现实的空想性。
主要内容: 政治方面,主张统一政令,以法治国;各省设新闻官,听取社会舆论,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 经济方面,主张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奖励技术发明,兴办保险事业等。 文教方面,反对迷信,提倡兴办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严禁买卖人口和吸食鸦片。 外交方面,主张同外国自由通商,交流文化,平等往来,但不准外国干涉中国内政。
地位: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性质:是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方案 地位:最早提出了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集中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 局限性:与革命实践、农民的愿望脱节,没有也没法实施。
二、农民战争的意义和局限 (一)历史意义 1、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者。 2、太平天国是中国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3、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 4、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5、同其他亚洲国家的民族运动汇合在一起,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者在亚洲的统治。
(二)原因和教训 1、原因: (1)小生产者的阶级局限性。 (2)宗教的局限性。 (3)未能正确地对待儒学。 (4)缺乏对西方国家的理性认识。 2、教训: 单纯的农民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第二节 洋务运动的兴衰 总理衙门
一、洋务运动的兴起 (一)洋务派的形成 1、原因:内忧外患双重打击下的清王朝,统治出现危机。 2、洋务派:地主阶级中的改革派,其主要代表人物有奕訢、李鸿章、曾国藩、张之洞、左宗棠等
洋务派代表人物 中央代表人物 地方代表人物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3、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中学为体 西学为用
4、洋务派兴办洋务事业的目的 (1)镇压太平天国起义 (2)加强海防、边防,抵御外国侵略
(二)洋务新政的兴办 1872 70-90年代 1895 1861 前期 后期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学习西方工艺技术 “求富” 60年代 “自强” 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学习西方工艺技术 “求富” 重点发展民用工业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1 、兴办近代企业 (军事、民用)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安庆军械所 1861 安庆 曾国藩 江南制造 总局(规模大) 求强 军事企业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地址 创办人 安庆军械所 1861 安庆 曾国藩 江南制造 总局(规模大) 金陵机器局 1865 上海 南京 李鸿章 福州船政局 1866 福州马尾 左宗棠 天津机器局 1867) 天津 崇 厚
【江南制造局所造的快枪】
金陵机器局
近代民用工业 企业名称 创办人 备注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 上海织布局 郑观应 汉阳铁厂 求富 近代民用工业 企业名称 创办时间 创办人 备注 上海轮船招商局 1872 李鸿章 中国近代第一家轮船公司 开平矿务局 (1878) 上海织布局 (1890) 郑观应 汉阳铁厂 张之洞 中国近代第一个近代化钢铁工业
开平矿务局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特征一览表 比较项目 企业类型 军 事 工 业 民 用 工 业 办厂形式 管理方式 资金来源 生产目的 产品去向 企业性质 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特征一览表 官 办 官办、官商合办、官督商办 政府拨款 绅商入股 (主) 不计利润 追求利润 配给军队 与市场联系密切 封建衙门式 以雇佣为主 封建性质 基本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2、建立新式海陆军 旅顺 威海卫 北洋水师 南洋水师 福建水师 1875起,清政府开始拨巨款发展海军;到80年代中期,初步建成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军衙门,统筹海军发展。 旅顺 威海卫 北洋水师 南洋水师 福建水师 洋务派建成的近代海军及基地
3、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京师同文馆
1872年 李鸿章批准容闳的建议,派120名小童到美国留学。这群留学小童不少成为很有用的人才,例如:詹天佑、伍廷芳等。
二、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一)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1、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开端。 3、传播了新知识,打开了人们的眼界。 4、引起了社会风气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1895年,北洋舰队覆灭
(二)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1、洋务运动具有封建性。 2、洋务运动对外国具有依赖性。 3、洋务企业的管理具有腐朽性。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1、兴起背景 (1) 政治:民族危机严重 (2) 经济: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 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4 )思想条件:早期维新思想
2、 戊戌维新运动代表人物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3、维新变法运动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4)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三会三报三学堂) (1)向皇帝上书 “公车上书”——揭开序幕 (2)著书立说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和教训 (4)办学会、设学堂、办报纸 (三会三报三学堂)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论战内容: (1)要不要变法。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2、实质: 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交锋。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光绪帝与康有为、梁启超在一起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了“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开始变法,在此后的103天中,接连发布了一系列推行新政的政令,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政治 经济 军事 文化 准许官民上书言事;取消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废旗人寄生特权。 京师设铁路矿务局、农工商总局,保护农工商业的发展;奖励创造发明;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决算;设邮政局。 经济 军事 裁撤绿营,精练陆军,实行征兵制;添设海军。 文化 办京师大学堂,各地设立中小学堂,兼习中西学科;废八股,改试策论,设经济特科;译书,准办报馆、学会;准出国留学、游历
袁世凯
三 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不仅在思想启蒙和文化教育方面开创了新局面,而且在改革社会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主张。
(二)戊戌维新运动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客观上,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和守旧势力的强大。 2、主观上: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3)惧怕人民群众 3、教训: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企图通过统治者走自上而下的改良道路,是根本行不通的。要想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富强,必须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制度。
总结:早期探索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半个世纪中国人历尽千辛万苦在黑暗中探索国家出路,逐步前进。尽管历次努力都失败了,但留下了深刻的历史经验教训,为中国人以后的三个选择(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提供了历史的启示。
历史证明:农民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无法克服本身局限性,引导革命胜利。洋务派官僚仅学习西方军事科技,不肯改革封建政治制度,决不能使中国独立富强。而资产阶级维新派自上而下改良的道路在中国也走不通。
结 论 中国的出路只有在先进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在先进思想理论的指导下,首先通过人民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统治,然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才能真正实现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