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交通 《鄭和下西洋》 1405-1433 設計:黃連鳳老師 鄭 和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中國歷史科 中外交通 《鄭和下西洋》 1405-1433 設計:黃連鳳老師.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附件一. 附件二 嚼食檳榔習慣之分佈 Taiwan India Sri-LankaPapua New Guinea South Africa Indonesia Hu-Nan (Modified from Norton, 1997) 附件三.
Advertisements

主講人:許文昌 所長 歐亞不動產估價師聯合事務所 不動產估價師簡介不動產估價師簡介. 民國 89 年 10 月 4 日總統令公布「不動產估價 師法」。 民國 90 年起考選部辦理不動產估價師證照 考試,迄今舉辦六次高考、三次特考,共 錄取 377 人。 自民國 94 年 10 月 6 日起全面實施簽證制度。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鄭和 鄺敏欒. 目錄 目錄 P.1 鄭和下西洋之影響 P.11 P.1 鄭和下西洋之影響 P.11 引言 引言 P.2 時間線 P.12 P.2 時間線 P.12 鄭和生平 P.3鄭和生平 P.3 感想 P.13 感想 P.13 鄭和生平 P.4鄭和生平 P.4 資料來源 P.14.
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 補助計畫課程 課程名稱:跟著鄭和下西洋
鄭和. 鄭和 鄭和檔案 鄭和本姓馬,名和 。馬和兄弟姐妹六人,他排行第三,故取小名三保 。 鄭和是阿拉伯貴族出身,他是元朝咸陽王賽典赤的六世孫 。 鄭和在燕王府期間,因為學習刻苦、聰明伶俐、才智過人、勤勞謹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被朱棣選在身邊作為貼身侍衛。此時的鄭和本身所具有的優秀光榮傳統和領袖才能開始逐漸顯露。
第23课 从郑和下西洋到闭关锁国 西安科技大学附属中学:王艳芝.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鄭和下西洋?.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和冲突.
編輯 : 趙卓盈(5B) 王曉彤(5B) 陳蘊思(5B) 羅 琳(5B) 吳 渝(5B)
中國歷史人物小檔案 鄭和 姓名:黎樃星(13) 班別:5c.
在世界航海史上 立下了一座 豐碑 世界航海事業的 偉大先導者
香港與內地的關係 主要貿易夥伴 香港 – 西方技術、轉口貿易市場 中國 – 食物、工業原料、工業產品 緊密資金流通
鄭和下西洋與中國傳統對外關係模式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陳尚勝
中國圖書分類簡表 500●社會科學類 000●總類 ●史地類 100●哲學類 800●語文類 200●宗教類
歷史文化網創意教案【東西合璧蘊光輝】 你來我往 歷史文化學習網創意教案 東西合璧蘊光輝 活動三 你來我往 設計者: 活動三 你來我往.
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 補助計畫課程 課程名稱:跟著鄭和下西洋
中国文化精品课程 形式多样的中外文化交流 主讲人:李艳华.
可愛小詩欣賞 (四) --選自爾雅叢書.
2 杜威十進分類法 複習 000 總類 100 哲學及心理學類 200 宗教類 300 社會科學類 400 語文類 500 自然科學及數學類
三、地理大發現與海外殖民 時間:十五世紀後期 ( 航海世紀 ).
世界各地巫術與下降頭.
暨南大学历史系课程课件 郑 和 下 西洋 主讲教师 陈 奕 平.
看 图 说 史 新航路的开辟 回忆新航路开辟前,马可波罗来华路线,并分析新航路的开辟的航线“新”在 哪里?
歷代中外交通史 張騫及班超通西域 唐代中外文化交流 元代東西文化交流 鄭和下西洋 明清兩代傳教士東來.
世界的結合-傳統科學技術的時代 鄰近區域互動:1.人力 2.獸力 中國輸出商品:1.絲綢 2.瓷器 3.茶葉等 中國商人以陸運方式
香港的經濟發展.
國際金融專題 亞太國家的股價和匯率之間的共整合關係 林秉毅 授課教師 :楊奕農老師.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 折 线 统 计 图 罗源实验小学 林华锋.
行政院衛生署藥物食品檢驗局 醫療器材審查員 陳羿羚
觀光對環境的影響 王志明.
2012年十一月十三号 Do Now Write the following in pinyin: 1) 今天是七月十九号吗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南亞地形圖 單 4 元 亞洲(二)──南亞、中亞與西亞 社會學習領域 投影片 16 配合社會(五) 三上地理 4 ─ 1.
明代的版圖.
議程大綱. 議程大綱 微軟在雲端服務已經耕耘超過15年 Windows Live – 雲端應用的最佳典範.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台灣的人口 教學者:李蕙娟 年級:二年級.
美華藝術協會 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学院学生学者联谊会 哥倫比亞大學亞太發展協會 協辦
資訊科技挑戰獎勵計劃 樂善堂梁銶琚學校 6B(5)鄭凱霖
明成祖 - 靖難之變 成因: 惠帝削藩 太祖分封藩王後遺症 經過: 惠帝聽從臣黃子澄等建議削藩 燕王棣以“清君側 靖國難“攻入應天府
研習題目 蘇門答臘西南地震.
香港如何割讓給英國? 1842年起,香港受英國管治,直至1997年6 月30日. 歷時 155年。 你知道當中的原因嗎?
第二單元第1課 世界地理概述 一、海陸分布 (ㄧ)分區: 1.陸地-七(八)大洲 (中南美洲中美洲、南美洲) 2.海洋-三大洋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統計學應用~~ 學生心目中的老師.
東南亞民族與現況 歌曲教唱 “Rasa Sayang”
十八界的 樂受概念.
畢達哥拉斯 與 畢氏定理.
新湖國中106學年度第一學期期末 校務會議 教務處報告
教育部顧問室海洋教育先導型計畫 補助計畫課程 課程名稱:跟著鄭和下西洋
第四章 歐洲勢力的崛起 第一節 近代歐洲的興起 第二節 近代早期經濟與社會的變化 第三節 近代早期的思想與學術.
規模經濟 定義 原因.
新湖國中106學年度第二學期期末 校務會議 教務處報告
中國近代史( ) 圖表分析.
Chinese Internet Marketing Opportunity
中醫系學會返宣部 部長 CM41 中二 黃維俊 副部長 CM41 中二 廖悅孜
做門徒的挑戰 – 新舊的衝突 歷史、文化、社會、家庭 衝突是因改變而來的現象 問題的所在:新的是什麼?
工商界簡介 企業與宗教 我的見證及體驗 Q & A.
花王集團.
P106.
新事業發展專題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1.
高級程度會考 中國歷史科.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社會﹝第一冊﹞ 單元十一:古早台灣人 單元十二:逐鹿台灣 單元十三:唐山過台灣 單元十四:大船入港.
社會領域教學 相關網路資源介紹.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中外交通 《鄭和下西洋》 1405-1433 設計:黃連鳳老師 鄭 和 樂善堂梁植偉紀念中學 中六級中國歷史科 中外交通 《鄭和下西洋》 1405-1433 設計:黃連鳳老師

鄭和的生平 公元1371-1435年 从1405-1433年前后七次率船隊出使西洋 雲南人,本姓馬,小名三保,稱「三保太監」 其祖父和父親曾由海路往麥加朝勝,懂阿拉伯語及航海知識。 洪武14年,明軍平定雲南,馬和十歲被俘入宮 1403年,燕王稱帝,馬和因功賜姓鄭,從此改稱鄭和。 鄭和本是佛教徒,出身於伊斯蘭家庭,識阿拉伯語,又是朱棣王府舊人,加上機敏善辯、知兵習戰,得成祖信任,自然成為出使西洋的理想人

紀念鄭和遺址 泉州的鄭和碑

西洋的範圍 馮承鈞<中國南洋交通史> : 「今之所謂南洋, 包括明代之東西洋 而言, 東西洋之稱, 似首見【島夷志略】著錄, 明代始盛行。大致,以馬來半島蘇門答臘以西,簡言之,今之印度洋為西洋,以東為東洋。」

東洋與西洋 東洋 西洋

鄭和下西洋地名古今對照 伊朗 蘇州 泉州 阿拉伯 印度 越南 斯里蘭卡 馬來西亞

辨析鄭和下西洋的動機 政治: 縱跡惠帝 政治: 軍事: 消滅張士誠 牽制帖木兒 餘軍 鄭和 下西洋 經濟: 政治: 發展海上 耀兵四域 貿易 宗教: 組織回教聯盟

 舊說:追尋惠帝蹤跡 舊說成立嗎? 舊說 反證 據明史鄭和傳云:『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蹤跡之。』 朱國楨的《皇明大政記》記載惠帝早遇難於城中 近代學者范文瀾亦認為鄭和下西洋是『以探尋朱允蹤跡為首』 明史記載惠帝身體仁弱,根本沒有能力負得起逃亡的艱辛 就算要追尋惠帝也不必如此張揚,更無在29年間七下西洋,遠航 至非洲東岸 

 組織海外聯盟牽制帖木兒帝國 這種說法成立嗎? 舊說 反證 據14-15世紀,蒙古旁支帖木兒帝,業有蔥嶺以西,至中亞細亞兼併察合台及伊兒汗國,勢力日盛,對明西北邊構成莫大威脅 帖木兒於永樂二年調兵,永樂三年二月病死軍中 更欲乘明室內亂,以恢復成吉思汗舊業及以傳教為名發兵攻明 死後諸子爭位,帝國漸瓦解 明一方面派宋晟戒備 ,另 一方面派鄭和出使,聯合南 洋、印度諸國,形成半月形之外圍攻勢,以牽制帖木兒,使之處於腹背受敵之下 鄭和的出使在同年的六月, 故從時間上看,牽制帖木兒之說,至多只和第一次下西洋有關,不足以成為七下西 洋之動機。

 消滅張士誠之餘軍 反證 《皇明大政紀》認為鄭和下西洋是要把張士誠所遺留下來的水師,盡驅出海,免他們與海寇相通,與倭蔻內應。 舊說 反證 《皇明大政紀》認為鄭和下西洋是要把張士誠所遺留下來的水師,盡驅出海,免他們與海寇相通,與倭蔻內應。 若要防備倭寇,正好利用鄭和組織海軍,消滅張士誠舊部,怎會反而耗盡人力物力派他們遠涉重洋呢。 

建立回教同盟 舊說 反證 有學者認為鄭和下西洋是為了幫助以滿刺加為首的南洋一帶之回教國家組織同盟來反抗爪哇帝國之統治。 此說不成立 

耀兵異域,以示中國富強 我是天下的『共主』,要海外各國都來朝貢,『耀兵異域,以示中國富強』,真正做到『勤遠略、頒正朔』!哈!哈! 觀乎鄭和每次出使艦隊規模之龐大,及成祖和各國的外交文書冊封、貢表中得 到証實。成祖是以篡位得國,是以得不到臣民的信服,以團結內部臣民及堵塞反對者之口舌,並滿足其個人之虛榮。

發展海上貿易 馬歡《瀛涯勝覽》中記載鄭和下西洋曾經攜帶大量絲綢、瓷器、金銀等購買香料、珍珠及寶貨,可見發展海外貿易是鄭和下西洋之動機。 近人徐玉虎《鄭和下西洋初探》認為成祖之所以積極經營海外,除政治目的外,其經濟動機亦屬必要。

(續)發展海上貿易 明太祖曾廢市舶司,對海外採取消極態度。明成祖改變太祖經營海外之消極方針為積極。 明自建國,以迄永樂,戰爭不息,國庫仍欠充實,成祖即位後,一改太祖對外政策,永樂三年,恢復福建、浙江、廣東三市舶司,後復加設交趾、雲南兩市舶司,但海外貿易並未因此而激增 沿海居民生計亦不見有任何大進展,為求安民生,遂令鄭和下洋向海外發展,藉加強諸國與中國之聯繫,並以武力擒殺不服者。

(續)發展海上貿易 藉以打開明代在諸國的市場,以傾銷中國之手工業製品如錦繡、瓷器換取南洋之香料及寶貨 既可以使錢財與貨物流通,又可以解決沿海居民生計,以免沿海人民流為盜賊,而且『夷中百貨,皆中國不可缺者,而必欲售,中國必得之。』 中外貿易實對雙方均大有利,是以開發海外通商,勢在必行,在公在私,各有所獲。

鄭和下西洋的條件 自小侍奉成祖 父親是回教徒,曾往阿拉伯 懂阿拉伯話 長於外交 有航海知識 有軍事天才

鄭和出航的準備   郑和宝船“驶”进博物馆 南京明代寶船博物館 現今南京明代宝船厂 “六作塘”遗址出土的大舵杆  郑和宝船使用的铁锚

鄭和出航的船隊

鄭和出航船隊: 飛燕式隊形與編制 (1)寶船:最大的宝船长44 丈4尺,宽16丈, 载重量八百噸。这 种船可容纳上千人 ,是当时世界上最 大的船隻。 鄭和出航船隊: 飛燕式隊形與編制 (2)戰船:以载人为主的载客 载货战船,为船队 护航 (3)坐船:郑和船队的大型 护航主力战舰 及指挥船 (4)馬船:又名「快船」,是明初的大型快速水战和运输船。在船队中可载马和运货,可作引航、交通艇和救生艇的功用。

寶船 糧船 坐船 馬船 櫓船 戰船

鄭和寶船的規模 鄭和海船﹝400尺 / 130米﹞ 與哥倫布海船﹝85尺 / 30米﹞的比較

鄭和下西的經過及路線 公元1405-1432年,共二十八年,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波斯灣、紅海以及非洲的東岸。 當時所創紀錄: 遠航時間最早 鄭和﹝1405-1432年﹞ 哥倫布﹝1492年﹞ 麥哲倫﹝1519年﹞ 規模最大 船隻最大 船數最多 設備最先進(有航海圖、羅盤、大砲) 遠航次數最多(七次) 隨行人數最多(二萬多名) 訪問範圍最廣(先後訪問20多個國家)

鄭和七下西洋的路線(第一次) 古里 明 1 舊港 明 1 爪哇 明

鄭和七下西洋的路線(第二次) 2 柯枝 明

鄭和七下西洋的路線(第三次) 錫蘭 明 滿刺甲 明

鄭和七下西洋的路線(4-7次) 天方 明 忽魯謨斯 明 祖法兒 明 阿丹 明 木骨 都束 明

第一次:永樂三年至五年 (1)平定爪哇內亂:爪哇內 亂,有170人被殺,經鄭 和幾番交涉後,八哇遣使 謝罪,並付鉅款。 (2)舊港酋長海盜陳祖義縱 橫海上, 也來搶劫鄭和的 寶船。 結果:鄭和生擒陳祖義, 並 把他捉回中國。

第一次:永樂三年至五年 到古里國, 勑封古里國, 令小國望風臣服, 紛紛來朝。

第三次:永樂七年至九年 (1)保護滿刺加王國,使其免於受暹羅之壓 迫,滿刺加建『鎮國碑』。 (2)生擒鍚蘭王阿烈苦奈兒:錫蘭王亞烈苦 奈兒把鄭和 誘到國中, 攻其寶船, 鄭和 運用智力, 生擒亞烈苦奈兒。

鄭和第五次下西洋時, 曾在泉州立碑向天禱告。 欽差總兵太鑒鄭和前往西洋忽魯謨斯等國公幹永樂十五年五月十六日於此行香望靈

南洋一帶鄭和紀念館及文物 印尼三宝垄郑和下西洋浮雕(一) 马六甲郑和纪念館 印尼三宝垄郑和下西洋浮雕(二) 郑和船队巨锚现身印尼爪哇岛

鄭和七下西洋的貢獻 文化 地理 華僑 政治 經濟 航海 交通 華僑地位日高 南洋深受華風 航海書籍及圖冊 遠至非洲東岸 增加海外貿易 中國-國威遠播

政治:宣揚國威 扶助弱小民族 第一、二、三次:僅到古里, 第三次:生擒鍚蘭王,威震南洋、印度 永樂五年:擒舊港頭目陳祖義 永樂八年:生擒鍚蘭王亞烈苦奈兒 永樂十一年:生擒蘇門答腊偽王蘇幹刺 協助滿刺加之獨立,脫離暹羅之羈絆及 為蘇門答腊平定內亂 明朝聲威遠播 此外鄭和蹤跡所至,由印度半島、南洋 各地、印度、阿刺伯半島,以至非洲之 東岸,大都成為明朝之朝貢國,可見中 國聲威振攝海外,亦是鄭和之功。

經濟:海外貿易及帶動國內手工業 海外貿易亦急劇發展起來 據明史明會典及瀛涯勝覽,鄭和所購入之大量貨品,有 五金、香料、珍寶、動物、布類、用品、藥材、顏料、 食品及木料,各大類輸出者有瓷器、絲綢、金銀及鐵器 由於南洋、印度洋沿岸海外市場的開拓,刺激了一般商 品生產的增長,促成中國手工業的發展,如蘇州的絲織 業、景德鎮的瓷器、松江的棉織業、蕪湖的染業及遵化 鍊鐵業 『寶船弊政』:鄭和每一次下西洋帶備無數金帛賞賜, 明史:『所取無名寶物不可勝計,而中國耗廢亦不 貲。』 所帶回的多是無名寶物等奢侈品,可見鄭和下西洋實為 勞民傷財之舉,故明宣遂於宣德八年毅然取消。

交通:率領中國艦隊到紅海及非洲東岸之第一人 鄭和是打開從中國到紅海及東非洲一帶航道的第一人。 第五次出使:到過紅海口的阿丹、東非洲的麻林、木骨都束、卜刺哇、刺撒 第六次出使:到了阿刺伯海的祖法兒、紅海口的阿丁、東非洲的木骨都束、卜刺哇。 第七次:更派通事七人到紅海內的天方。 在鄭和以前,中國的使者、商人和巡禮者可能已經到歐洲東部、阿刺伯半島或非洲的埃及,但都是走陸路的,而不是走海道。鄭和是 紅海 鄭 和

地理及航海:地理書及繪製航海圖 大嶼山? 蒲台島? 鄭 和

(續)地理及航海:地理書及繪製航海圖 鄭和七次下西洋,大大擴充和豐富了中國人民的海外地理及航海技術和知識。 鄭和的『航海地圖』題為『自寶船廠開船從龍江關出水直抵外國諸蕃圖』,詳細記載了從南京下關寶船廠出發到南洋及印度洋各國的航道,凡分二十圖四十面,分別繪明各國方位,航道遠近,以及航行方向,都登錄無遺。 著有『鍼位編』一書,是一部航海手冊,後失傳了。這一圖一編,總結了當時的航海地理的科學知識 鄭和所隨行人員:馬歡之瀛涯勝覽、費信之星槎勝覽、鞏珍之西洋番國志等。 鞏珍之西洋番國志記載有占城、古里、忽魯謨斯等,傳聞之國有蘇祿、竹步、木骨都束、天方之地理、物產、風土人情都有清楚之記載。

《武備志》所載《鄭和航海圖》 《自宝船廠開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番图》原载《武备志》卷二百四十

文化交流 鄭和下西洋,南洋各地之社會風俗及文物制度,深受華風影響。 當時各國的貴族朝臣子弟派來中國留學的為數甚多。 爪哇更有紀念鄭和的三保公廟,可見外國對鄭和之敬慕。 鄭和對中國和東南亞各國文化、經濟交流方面有著重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