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命深入特蒐小組: B94310027 陳怡婷 B94310030 許軒耀 B94310038 楊易洲 生物多樣性、漁業資源 不要命深入特蒐小組: B94310027 陳怡婷 B94310030 許軒耀 B94310038 楊易洲
前言 隨著環境變化的速率增加,維持最大程度的生物多樣性被認為具有更大的迫切性。基因、物種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提供了人類的不同社會將適應變化的原材料,而每一種物種的喪失減少了自然和人類適應變化條件的選擇餘地。 但是,我們遠不能確保我們的美好前景,如果現有趨勢繼續下去,我們這代人將對破壞了我們已繼承的大量自然財富負有責任。在今後數年中,我們在如何利用自然資源方面的決策將決定著人類文明和地球上生物這兩者的未來前途。
何謂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是1986年,美國華盛頓特區舉行的「生物多樣性國家論壇」中,將生物的(biological)、多樣性(diversity) 組合的新字。依據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定義是指「所有陸地、海洋及其他水生生態系、及其所構成之生態綜合體之生物的變異性;此包括物種內、物種之間及生態系之多樣性。」。由此可了解生物多樣性總括了地球上各種各樣生命形式,不僅包括了各種各類的動物、植物、真菌和細菌等不同物種的層次,同時也包含同一個物種內,各式各樣具有不同遺傳變異的群體或是個體。
生物多樣性之內涵 一、遺傳的多樣性:指的是遺 傳基因序列的多樣,是生物適 應環境變化的基礎,也是遺傳 工程的素材。 一、遺傳的多樣性:指的是遺 傳基因序列的多樣,是生物適 應環境變化的基礎,也是遺傳 工程的素材。 義大利蜂是全球養蜂業最普遍 的蜜蜂品系,這種蜂勤勞、產 蜜量高、不太會螫人;而中國蜂的蜜蜂品系,蜜產量就比義大利蜂低,而且容易逃跑。由此可見品系不同,基因組成不同,行為也產生差異。
二、物種多樣性:指的是種歧異的現象,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與發展的基礎。除了提供農、林、漁、牧的資源外,在醫藥方面的貢獻也愈來愈為世人所重視。 生物學把生物分為五界(Kingdom),即原核生物界(Monera)、原生生物(Protozoa)、植物界(Plantae)、動物界(Animalia)、真菌界(Fungi)。植物行光合作用,為生產者;動物行消化作用,為消費者;真菌行吸收作用,為分解者。
物種多樣性的生態作用:關鍵物種 (1)關鍵的捕食者:指它們的存在會嚴重影響其他物種存在的物種。 (2)關鍵被獵者:它構成年度循環中危險時刻決定性的或者是保證物種繼續生存的資源。 (3)關鍵的改變者:有些物種能夠直接對環境起作用,並改變環境。 (4)關鍵變種者:是維持相當的其他族群的直接或間接需要。
生活在海帶林生態系中的海 獺就是關鍵物種的例子。海 帶林是由海帶所形成的海中 森林,它是許多魚類及貝類 的食物來源及避難場所,並 且保護海岸線以免被海岸沖 刷。海獺會捕食海膽,並控制牠們的數量。 如果少了海獺,大量海膽會嚴重掠食海帶林,使得海帶林及相關物種數量減退。諷刺的是,許多漁民因為認為海獺與他們競爭漁獲(如鮑魚)而恨之入骨,卻沒有認知到:少了海獺,鮑魚也就喪失了海帶林的棲地。
磷蝦是一種類似蝦的海洋無脊 椎動物。 磷蝦是鬚鯨、蝠鱝、鯨鯊、 鋸齒海豹及其他海豹的食物, 也是一些海鳥的主要食物。是 接近食物鏈最底部的關鍵物種,不過仍不算最底部,因為牠們會進食浮游植物和一些比牠們更小的浮游動物。在南冰洋的南極磷蝦可製造逾5億公噸的生物質能,約為人類的兩倍,每年有逾一半的南極磷蝦被鯨、海豹、企鵝、魷魚和魚吃掉,而牠們會再繼續繁殖下一代,以維持種群總數。大部分的磷蝦物種會在海面和海底之間垂直遷徙一段很長的路線,因此它們的獵食者也會跟著在夜間上海面,日間則潛至海底。
三、生態系的多樣性:生態系指的是生物與非生物的互動系統,是物種與基因賴以存續的根基。 生態系中有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有能量的流動、養分的循環,是個概念。生態系是一個龐雜的生命網,在生態系裡,所有的生命彼此依存,其界限和規模則依不同的分法而定;小池塘是一個生態系,而撒哈拉沙漠也是一個生態系。生態系有很多類,像森林生態系、草原生態系、溼地生態系、珊瑚礁生態系。不同的生態系有不同的組織、成員、產品和功能,生態系既不能互相取代,也不能彼此交換。
生態系統的特徵和種群豐富性 生態系統中物種的數量是動態平衡的結果,多種因素起作用。 (1)物理、化學或生物環境的生態制約因素。 (2)生態相互作用主要表現為物種之間的競爭(捕食、食物來源的爭奪、領地的競爭等) 。 (3)歷史現象說明,生物地理學是理解和解釋物種分部歷史,以及在過去氣候和地理形態發生變化的情況下物種起源的一門學科。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功能的關係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功能的關係可能是正向的、負向的、單峰的、或是沒有關係,雖然以單峰的關係較為常見,但是會因為研究尺度、生物類別、生物組成、或生態系等而有所不同。
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功能之間可能的關係。
生物多樣性的價值 一、生物多樣性具有商品價值:我們所吃的五穀雜糧、雞鴨魚肉、蔬菜水果、魚蝦螃蟹、糖果點心無一不是來自多樣的生物,我們吃的藥不是從細菌、就是從動植物中提煉出來的,我們穿的棉毛綢緞,工具、傢俱、舟車所需的木材、橡膠,也都源於多樣的生物。
二、生物多樣性具有娛樂的價值:比方說家中養的寵物和我們一起玩,讓我們覺得開心;比方說釣魚可以帶來很大的樂趣。此外,還有人喜歡打獵,這些都是生物多樣性的娛樂價值。 三、生物多樣性具有美學價值:很多人家中有插花擺飾,還有人養盆景,有人去賞鳥、賞鯨,澳洲的大堡礁、美國的黃石公園、花蓮的太魯閣峽谷等等,都是特殊的生態系,具有很高的美學價值。
四、生物多樣性具有文化價值:原住民將狩獵所得的獼猴和野豬骨骼懸掛起來,編織色彩豐富的頭飾、服飾,不同的生物在現代社會中,也都具有文化的價值。 五、生物多樣性具有科學價值:沒有洋菜,微生物學家就沒有辦法培養菌類,生命科學的發展則奠基於多樣的遺傳基因、物種和生態系。 六、生物多樣性具有道德的價值:人與生物互動的自我規範即為道德。
生物多樣性消失之原因 一、棲息地的破壞:為保障 作物的產量,我們施用了許 多的殺蟲劑,使物種多樣性 大幅降低;每到雨季,農民 使用的肥料、農藥,沖到大 甲溪裡,使溪流環境劣化。 七家灣溪建了七個攔沙壩, 棲地的切割和劣化使櫻花鉤吻鮭族群銳減 。 二、資源的過度利用:在荷人、漢人、原住民和日本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梅花鹿在三百年內從臺灣的野外消失,這是資源過度利用的典型實例。今天,臺灣山區還是有許多獸夾,濫殺、濫捕、濫獵的情況雖有改善,但仍然猖獗。
三、污染:工業排放的氣體會使一些植物葉子黃化,廢水污染河川,則使水產大量喪生,許多人類拋棄的垃圾,最後都到了海裡,海龜誤將塑膠袋當成水母吃下肚子,導致死亡,也是污染破壞生物多樣性的例子。 四、氣候變遷:工業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原來可提供氧氣的熱帶雨林又大量的消失,二氧化碳與氧氣的比例無法均衡而形成所謂的溫室效應。而該憂心的是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遷會對生物多樣性產生負面影響。
五、引進外來種:外來種 的引進在世界各地都造成 過程度不一的生態、經濟 災難,以臺灣為例,自國 外引進的福壽螺已蔓延全 島,無法收拾。外來種一 旦立足,就難以控制,而 且外來種可能排擠原生種,使原生的數量減少,甚至減絕。
拯救生物多樣性 一、瞭解生物族群與生態系構築:要維護生物多樣性,我們必須了解除了人類以外,到底有多少不同的物種與我們共同共享這個行星;也必須明白,地球生物族群的物種構築過程是非常緩慢、一直不斷的變動中。 二、選擇保護族群:大部份物種並非分布廣泛,物種在地理上的範圍分布也是不均勻的。經常性的定點調查,才能知道物種的地理分布特徵,以及可能存在的物種間或物種與地域分布間的交互作用關係。經由對於動植物分布的層次和數量的了解,關鍵的第一步,決定生物多樣性的組成中,哪些物種是關鍵性物種,哪些是可以保育的,哪些物種是亟待挽救的。
三、拯救生物多樣性的工作:據估計,至少有百分之十或甚至百分之二十的物種,都將在未來的二十到五十年之內滅絕。生物多樣性保育:保護生態系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基因多樣性與文化多樣性。強調全面、整體與永續性。重視原住民傳統利用資源的智慧→人與環境共存;國際合作頻繁、分享知識與經驗,保育生物、環境工程、遺傳工程指導下恢復或重建自然環境。
可行的保存生物多樣性之策略 搶救地球上的多樣性熱點(biodiversity hot spot)。 立即停止砍伐所有原始林。 全面注意湖泊河川系統。 明確界定海洋中的多樣性熱點,訂出保育行動優先排序。 製作一份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地圖。 利用先進科技繪製陸地,淡水及海洋生態地圖。 讓保育活動有利可圖。 利用生物多樣性讓全球經濟整體獲利。 展開復原計劃以增加自然環境面積比例。 支持人口計劃。
物種組成及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功能的貢獻的假說圖示。 物種組成及生物多樣性對生態系功能的貢獻的假說圖示。
大象是目前在自然環境中受到威脅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在最近幾十年中種群大大減少。因為象牙貿易而被獵殺,但也因為他們對作物的損害而被獵殺。
威脅等級依國際自然保護同盟(IUCN)之分類如下: IUCN關於威脅的等級: 滅絕(Ex):在過去的50年內,未在野外確實找到的物種(正如《瀕危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中所應用的標準)。 瀕危(E):處於滅絕危險之中,如果致危因素繼續作用將不可生存下去的分類單元(種和亞種)。包括那些數量已減少到危急水平或其生境已刻烈地減少以致處於立即滅絕的危險中的分類單元。還包括那些可能已經滅絕但在過去50年中確實在野外見到過的分類單元。
漸危(V):那些被相信如果其致危因素繼續作用可能在不久的將來進入“瀕危”等級的分類單元,包括那些其大部或全部種群由於過度開發、生境的廣泛破壞或其它環境侵擾而正在減少的分類單元;那些種群已嚴重枯竭並且其最終安全尚無保證的分類單元;以及那些種群雖然還豐富但在其整個分布區都遭嚴重的不利因素威脅的分類單元。
稀有(R):那些世界種群小,目前尚未“瀕危”或“漸危”,但有此種危險的分類單元。在實踐中要注意,“瀕危”和“漸危”兩級可暫時包括那些其種群由於補救性的行動而開始恢復,但其恢復程度不足以證明它們能轉入另一個等級的分類單元。這些分類單元通常分布在有限的地理區域或生境內,或稀疏地散布在一個更廣闊的分布區內。 未定(I):那些已知是屬於“瀕危”、“漸危”、或“稀有”的分類單元,但尚設有足夠資料來說明它們符合這三個等級中的哪一級。
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取得較大進展的六個主要障礙有必要加以闡述: (1)國家的發展目標低估了生物資源的價值 (2)開發生物資源給予貿易商和製造者最大的利潤(這些人能使環境代價表面化),他們必須支付過度開發的環境代價 (3)對人類生存依賴的物種和生態系統仍然了解得很少 (4)可用的科學沒有充分地用於解決管理問題 (5)大多數組織開展的自然保護活動所關注的面太窄 (6) 對保護生物多樣性委有責任的機構缺少足夠的資金能力和組織力量去開展工作
巴西的生物多樣性 巴西的國土面積為8511965㎞2(Times,1988),人口約為一億五千萬。總體上說巴西是世界上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而它擁有的很多生物類群的多樣性都居世界第一位,其中如歸靈長類動物有55種,占世界總數的24%,兩棲類動物有516種,陸生脊椎動物有3010種,瀕危和漸危脊椎動物310種,有花植動55000種,占世界總數的22%,淡水魚類3000種以上(比世界上淡水魚類種數占第二位的國家多三倍),昆蟲約1000萬到1500萬種,至今還有一大部分昆蟲尚未被科學家描述過。至其他生物類群方面,巴西即使不是最豐富的國家,但也都在世界前列。如爬行動物有467種,占第四位;鳥類有1622種,占第三位;棕櫚類387種,占第三位;哺乳類動物428種,占第四位。
巴西擁有迄今為止世界上最密閉的熱帶森林,面樍達357萬平方公里,幾乎占全球熱帶森林總面積的30%,比占第二位的印度尼西亞多3倍。事實上,巴西所有的熱帶雨林面積比中、南美洲所有其他國家的熱帶雨林總和還要多,比亞洲的總和多,也比非洲的總和多,如果把所有類型的森林算在一起比較,則巴西的森林覆蓋面僅次於蘇聯,居世界第二位。 亞馬遜森林的最大部分(62%)位於巴西境內,占了巴西全境的42%,世界上沒有哪個國家的國土有如此廣闊的熱帶森林。巴西的熱帶森林至今仍有80%未受到破壞,但過去十年中,在該國的某些地區,如朗多尼亞和南巴拉地區,森林破壞情況十分嚴重,而且沒有好轉的趨勢。根據巴西有關專家對衛星圖象的分析估計,僅1987年一年就約有800萬ha原始森林遭到破壞。
漁業資源多樣性減少之原因 一、棲地破壞 -- 由於水流量減少,水庫、水壩興建,河川渠道化、水泥化、堤防化;海岸開發,築堤建港,興建新市鎮、工業區、道路、港口,或在近沿海在非砂泥地的岩礁或珊瑚礁從事底拖、採礦、拋錨、不當潛水、盜採珊瑚,使沈積物大量堆積,以及有毒污水排放、海拋等等,都會破壞魚類仰以為生的各類不同的棲息地形及底質。
二、外來種引進:非經自然營力而將魚類導入一個新的自然地理區均屬之。引進(introduction)若係在本國內行之謂移殖(transplants),跨越國界則謂舶來(exotic)。據統計全球已有超過160種魚類已被人為搬運而存活在各地不同水域,經由貨櫃壓艙水(ballast waters)搬運的外來種海水魚的例子。包括一種歐洲鱸(Gymnocephalus cernua)會吞食當地白魚(Coregonus spp.)的卵;歐洲三棘魚(Gasterosteus aculeatus)移入北美後與當地族群雜交;鰕虎(Acanthogobius flavimanus)從亞洲引入舊金山後成為當地之顯著種等。
三、污染:人類所製造的成千種污染物質可以呈溶解狀態或附著在懸浮顆粒上,再經由下水道或雨水、河水流入海中,特別是重金屬、殘氯、殺蟲劑、肥料、清潔劑、石油等毒物,以及過多之有機、無機營養鹽,造成水質優氧化,再經食物鏈傳遞的生物累積效用,影響到其他魚種或海鳥及海哺類動物。所以我們也常利用魚類在族群、群聚或形態、生理、生化、成長、生殖、行為乃至分子生物上的改變作為水質監測的指標。
四、商業捕撈:人類的捕魚通常是不分大小、年齡、不分性別,甚至不分種類一網打盡。更糟的是把要去產卵洄游的鮭、烏魚、飛魚等中途攔截,魚卵俱獲。過去的重要經濟魚種,變成現在已無商業價值的「商業性滅絕」,譬如太平洋魦、及秘魯的鯷魚。「過漁」的問題不單是資源量銳減,使再生性資源一蹶不振,它同時會使魚演化成生殖期提前,產卵季縮短,體型小型化等效應。當族群量一旦萎縮到遺傳多樣性過低的瓶頸效應時,物種即隨即滅絕。此外,誤捕造成資源的浪費亦非常嚴重。
五、全球氣候變遷:自西元1800年工業革命所製造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碳化合物、氧化氮等的溫室氣體,已使地球平均溫度在本世紀增加了3℃。溫室效應的結果使海平面上升0.3-0.7m,改變了海岸溼地、紅樹林及沼澤生態系,這些都是魚類重要孵育場所。聖嬰現象造成珊瑚白化,加上人為破壞的推波助瀾,將會使珊瑚萬劫不復,仰賴珊瑚為生的珊瑚礁魚類將大量消失。颱風洪水及乾旱造成魚類棲地(特別是河川)的急劇改變也會對魚類造成短暫的劇烈衝擊。
魚類生物多樣性之保育方法 一、加強調查研究 : 【1】了解魚類之種類組成、分佈,群聚的時空變遷、生態習性及與鄰近地區族群相依的關係。如此就能了解那些是固有、稀有、或瀕臨絕滅的魚種,進而制定有效的保育措施。 【2】進一步研究人工繁殖,利用種苗放流來加以復育。 【3】了解魚類資源減損的原因、優先順序,採取對症下藥的策略。 【4】評估那些水域應被優先劃入保護區的範圍及其保護管理辦法等。
二、推展宣導教育:使民眾藉由認識海洋的生物來支持、參與海洋生物的保育行動。宣導正確的保育觀念,包括不抓、不養、不吃稀有物種;推廣潛水包括認魚、賞魚、餵魚、水底攝影等的戶外活動等。 三、劃定水域保護區:禁止人為干擾仍是最有效的保育措施。惟有保護棲地,整個生態系連同所有當地的生物含魚類一齊保存下來才是根本之道。這也是「生物多樣性保育」和過去以單一物種保存為主的「生態保育」基本上的差異,也是正確保育的作法。
四、立法保護嚴格執 行:增列稀有海洋生 物,作為取締捕撈販 售之依據;加強稀有 魚類之進出口管理。 許多經濟魚類資源之 保護措施,如漁期、漁法、漁具或漁獲量、體長大小之限制與禁止等均應確實執行。特別嚴格取締在保護區內從事非法活動,或任何毒魚、炸魚、獵魚或排放污染物之行為。
海洋資源保護 一、劃設海洋保護區:劃設海洋保護區或海洋公園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這也是何以今天生物多樣公約中特別強調「棲地保護」重於「物種保育」的主要原因。符合了生物多樣性公約中所要求的「預防原則」,即在科學研究尚不能下定論前,我們應該採取更謹慎保守的態度,寧可先予保護,而不是先去開發利用。好處:【1】將傳統消耗性的漁獲轉變成非消耗性的生態觀光或休閒漁業的型態。【2】利於從事學術研究工作。特別是監測海域生態的長短期變遷,釐清影響海洋生態環境因子的必要方法。
二、建立海域生態監測網及資料庫:需了解魚類及海洋生物之種類組成及其數量之時空分布變化,然後結合地理資訊系統建立基本資料庫,制訂合理有效的對策。因生物的時空變遷常有年週期或不規則的年變化,故這些監測必須長期進行。確實掌握影響海域生態的因子為何,及生物長短期變遷的趨勢,提供環境影響評估的資料。
三、推動以生態為基礎之永續漁業經營管理:改善目前因「過漁」與「誤捕」所造成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破壞。尚需 【1】加強與漁民的溝通及永續漁業的宣導教育 【2】確實就過漁之漁獲對象實施限漁及禁漁措施 【3】輔導漁民轉業或轉型,推動娛樂漁業或生態觀光 【4】研究改進現有不符保育之漁具、漁法、漁區、漁期 【5】改以棲地保護為主要的漁業資源管理,同時也推動可兼顧生物多樣性保護與增加漁民與社區收益,可永續經營的觀光漁業。
濫捕會對鯊魚生存的生態系統造成潛在的毀滅性損害
四、加強宣導教育:建立全民共識、自我約束及共同監督管理。 【1】讓民眾了解海洋生物是全民重要的自然資產。 【2】符合海洋生態保育的理念,不吃、不養、不釣、不捕稀有、瀕危及生態關鍵物種。 【3】發展海洋遊憩活動,須顧及環境容忍 量及要求使用前之解說教育。 【4】加強本土海洋生物與生態之學校與社會教育。 【5】教育民眾勿亂丟垃圾,勿任意排放廢水等,這些都會對海洋生物的保護有所幫助。
「魚看不到魚鉤,只看到誘餌;人看不到危險,只看到利益。」 ※超過百分之七十的海洋漁場遭到濫捕或者 捕魚量已幾乎影響魚群的繁衍。 ※捕魚是世界上兩億多人唯一的謀生方式。
漁民和魚群達成和解! 在法國全球環境基金的支持下,於聖路西島規劃了一個海洋保護區(AMP),經過十年的時間,魚群數量在保護區內的增至四倍,在周圍的捕魚區內則是增至三倍。而魚群的種類也增加了。人類與自然之間的衝突趨緩,而由於觀光業的發展,漁民也獲得額外的利益。海洋保護區是保護生物多樣性以及漁業永續管理的有效利器。
保護「海洋的牙齒」! 鯊魚在食物鏈的頂端。 在吞下獵物的同時,鯊 魚也確保了生態系的健 康。但每年有一億條鯊 魚因為牠們的鰭而被捕 捉,在亞洲,鯊魚鰭可 以賣得非常高的價格。 在不到二十年的時間裡,不同種的鯊魚,數量已經減少了百分之五十至八十不等!這種指標型動物的消失,危及整個生態系的運作。屠殺鯊魚,就是威脅漁場的產出。
漁業資源保護區
以綠色消費觀點來看黑鮪魚季活動
對黑鮪魚季的省思 推廣黑鮪魚季的鮪魚美食活動,就國際法律觀點來看,確實沒有問題。因為太平洋黑鮪並無國際公約保護與管制。問題出在三類黑鮪魚有兩類已經確實證明具有過度捕撈現象並受到國際限漁規定保護,而唯一未被公認具有危機的太平洋黑鮪魚也逐漸出現異常徵兆的同時,大力推廣一個涵蓋鮪魚美食文化的促進消費活動,恐怕向國際社會傳導的訊息不是一個採取積極預防政策的環保心態,而是一個其他區域鮪魚危機無關己事,只要我國海域還抓得到又無法可管就可以盡量捕捉的鴨霸心態,並有大開環保倒車之嫌。
黑鮪魚正三角油(未切片) 價格:4,500 產品名稱:黑鮪魚正三角油(未切片) 產品重量:一台斤 http://www.fresh168.com/
近期在台灣發現的新物種
http://study.tnit.edu.tw/teacher/shyu/env_sci/main.htm 生物多樣性-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 http://wagner.zo.ntu.edu.tw/sos/newsletter/newsletter_7_2_2.htm(中華民國溪流環境協會 ) www.cnlad.net/zhengce/zc1/10_40_02_504.shtml http://www.fa.gov.tw/ http://taibnet.sinica.edu.tw/home.asp www.wcjs.tcc.edu.tw/bio/.../ text-ch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