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ology online netschool动物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付俊 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03 级 学号: 大家族的生存秘密 节肢动物门昆虫纲的物种从数量和种类 来说都占了地球上物种数量和种类的绝大 多数。但教材上并没有给出具体的介绍。 这篇论文将从昆虫的生存特性和生理特 点来介绍地球上昆虫繁盛的原因。
Advertisements

兰底中学 逄淑香 复习课 鱼 两栖动物 爬行动物 鸟 哺乳动物 脊椎动物 自主回顾一 鱼 类鱼 类鱼 类鱼 类 1 、鱼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2 、鱼的身体分哪几部分? 体形怎样 ? 有什么作用? 3 、鱼的呼吸器官是什么?呼吸的过程? 4 、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 5 、鱼在水中游泳的动力来自于哪?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全微分 教学目的:全微分的有关概念和意义 教学重点:全微分的计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全微分应用于近似计算.
运动系统-骨学 骨 学 颅骨 23+6 脑颅骨 8 面颅骨 15 听小骨 3 x 2 = 6 躯干骨 51 椎骨 26 胸骨 1 肋骨 24 上肢骨 32X2 = 64 下肢骨 31X2 = 62 合计 206 块占人体重约五分之一.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 骨骼分类及结构 国家示范性职业学校数字化资源共建共享计划科研课题.
厦门大学海洋学系 Department of Oceanography , Xiamen University 实验 18 鱼类的骨骼系统 讲授:陈明茹 肖佳媚 谢雯瑜.
第二章 运动系统. 概述 1. 组成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支架,支持体重、保护内脏,并参与 运动,充当杠杆 骨连接: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肌:运动中赋予动力 2. 功能 支持,保护和运动 体表标志.
第六章 呼吸 第 一 节 肺的通气 莲山中学甘春华制作. 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 的 组 成 呼吸道: 肺: 鼻腔咽 喉气管支气管 气体交换的场所 呼吸运动: 气体进出肺的通道,有清洁、湿润空气的作用 肺的通气: 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包括呼气 和吸气两个过程 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 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的通气.
图 1-8 人体体温的昼夜变动(图)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由于身体内部的温度不容易测 量,所以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正常人 的口腔温度为 36.7 ~ 37 ℃ (平均为 37.2 ℃) ,腋窝温度为 36.0 ~ 37.4 ℃ (平均为 36.8 ℃ ),直肠温度为.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基础实验 家鸽(或家鸡)的 外形和内部解剖.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微课比赛 胎盘的形成 姓 名:魏 强 职 工 号: 单 位:动物医学院.
§运动系统 家畜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接和肌肉三个部分组成。 皮下的骨的突起和肌肉,在畜牧兽医实践中常用来作为确定内部器官和体尺测量的标志。
碰撞 两物体互相接触时间极短而互作用力较大
碰撞分类 一般情况碰撞 1 完全弹性碰撞 动量和机械能均守恒 2 非弹性碰撞 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第三节 空中飞行的动物 鸟 空中飞行的动物 昆虫.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麻风愈后者皮肤生理屏障功能的研究 大连市皮肤病医院皮肤生理研究室.
人的生殖和发育 (人的生殖).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第四节——小脑 小脑的位置、外形和分部 小脑的内部结构 小脑的纤维联系和功能 小脑的病变 作业.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生殖细胞.
植物学 第四章 苔藓植物 第三节、藓 纲 一、藓纲的一般特征
植物和我们.
第八章 第三节 女性生殖系统 六、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一)子宫平滑肌瘤的MRI表现
糖尿病流行病学.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脊椎动物.
20 鸟纲(Aves).
2.1 动物的主要类群. 现今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已经确定名称的约有200多万种。人们根据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的差异,把它们分为动物、植物、真菌、细菌和病毒等几大类,每一大类生物又可分成许多类群。
2-7、函数的微分 教学要求 教学要点.
第三篇 组织工作.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Geophysical Laboratory
新生儿与新生儿疾病 Newborn and Neonatal Disease
The Locomotor SystemⅡ Mar JING LI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第一节 妇女一生各时期的生理特点.
适应陆生飞翔的恒温动物 —— 鸟纲(Aves)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氮循环 肖子聪.
软骨与骨 Cartilage ﹠ Bone.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 周期函数定义: 一般地,对于函数 (x),如果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崇德小学照片 4.种类繁多的动物 桐乡市崇德小学 陈梅娟.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Pharmacology of Efferent nervous system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小学数学总复习.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第三节 随机区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总平方和可以分解为三项: (10.10).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φ=c1cosωt+c2sinωt=Asin(ωt+θ).
本底对汞原子第一激发能测量的影响 钱振宇
细胞分裂 有丝分裂.
第十七讲 密码执行(1).
位似.
编程达人-- 从零开始学UI系列教程 第九节、布尔运算 先行者 YC.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Biology online netschool动物学 http://www.scxxt.com.cn/ziyuan/mdv/juniorbio/teach/animal/index.htm 动物学

第十九章 鸟纲-飞翔的爬行类

始祖鸟

本章要点 鸟类是一群特化的、适应飞翔生活的高等脊椎动物。 与爬行动物有相似之处,但新陈代谢水平高;高而恒定的体温;育雏和护幼能力等。重点:鸟类躯体结构功能(进步性)和飞翔生活相适应的特征;分类的依据。难点:双重呼吸、视觉的双重调节。

目 录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 第二节、鸟纲的分类 第三节、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 第四节、鸟与人类的关系 复习题

鸟纲的主要特征 http://www.scxxt.com.cn/ziyuan/mdv/juniorbio/teach/animal/d10/d10d1035.htm

第一节、鸟纲的主要特征 鸟类是会飞的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不会飞的鸟; 以爬行动物为背景来理解鸟类的特征 1、与爬行动物相同的特征 2、比爬行动物进步的特征 3、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化特征

1、与爬行动物相同的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腺体; 2、羽毛和爬行类的鳞片都是表皮角质层的产物; 3、颅骨一个枕髁于寰椎相关节; 4、后肢两列跗骨分别与胫骨及蹠骨相关节,形成跗间关节 5、卵生的羊膜类动物。

2、比爬行动物进步的特征 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性; 2、具有完善的双循环(右体动脉弓)和完善的呼吸系统,适应了飞翔行为而需要的氧,从而导致较高的代谢水平;

3、具有发达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各种复杂行为,能更好地协调躯体内外环境的统一; 4、具有较完善的繁殖方式(营巢、孵卵、育雏),从而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3、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1、体形为流线形,体表被光滑的羽毛; 2、前肢变为翼,具有发达的飞羽,增大了扇动的面积; 3、骨骼轻而多愈合,为气质骨。多数鸟类的胸骨具有龙骨突,为发达的胸肌所附着,而与飞翔相适应;

4、具有与肺相连的特殊气囊系统,使鸟类具有特殊的双重呼吸,保证飞翔时氧气的供应和对内脏器官的冷却作用; 5、体重集中于躯干部,飞翔时重心集中于躯干腹面,易于保持飞翔的平衡。

一、恒温及其在动物演化史上的意义 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产热、散热的能力,从而使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稍高于环境温度的水平。这与无脊椎动物以及低等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后者称为变温动物。变温动物的热代谢特征是:新陈代谢水平较低、体温不恒定,缺乏体温凋节的能力。

高而恒定的体温,促进了体内各种酶的活动、发酵过程,使数以千计的各种酶催化反应获得最大的化学协凋,从而大大提高了新陈代谢水平。在高温下,机体细胞(特别是神经和肌肉细胞)对刺激的反应迅速而持久,肌肉的粘滞性下降,因而肌肉收缩快而有力,显著提高了恒温动物快速运动的能力,有利于捕食及避敌。

恒温还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性,扩大了生活和分布的范围,特别是获得在夜间积极活动(而不像变温动物那样,一般在夜间处于不活动状态)的能力和得以在寒冷地区生活。有人认为,这是中生代哺乳类之所以能战胜在陆地上占统治地位的爬行类的重要原因。 恒温动物的体温均略高于环境温度,这是由于在冷环境温度下,有机体散热容易。

恒温是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产热与散热相当,动物体温即可保持相对稳定;失去平衡就会引起体温波动,甚至导致死亡。鸟类与哺乳类之所以能迅速地调整产热和散热,是与具有高度发达的中枢神经系统密切相关的。体温调节中枢(丘脑下部)通过神经和内分泌腺的活动来完成协调。由此可见,恒温是脊椎动物躯体结构和功能全面进化的产物。恒温的出现,是动物有机体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与环境条件对立统一的结果。

二、鸟纲的躯体结构 特征 外形 纺锤形、被羽毛、眼、耳、喙、翼、足 皮肤 薄、干燥、尾脂腺、衍生物 骨骼 轻(充气)、愈合(坚固)、变形 肌肉 背肌退化、颈胸肌等发达、鸣肌、栖肌 消化 喙、舌、嗉囊、胃、生理、消化腺 呼吸 气囊、双重呼吸、鸣管 循环 心脏、动脉、血液及淋巴、双循环 神经 纹状体、丘脑下部、小脑、12 对脑神经 感官 视觉发达(双重调节) 生殖 生殖腺季节性

(一)、外形 鸟类身体呈纺锤形,体外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型的外廓,从而减少了飞行中的阻力。 头端具角质的喙,是啄食器官。喙的形状与食性有密切关系。 颈长而灵活,尾退化、躯干紧密坚实、后肢强大; 眼大,具眼睑及瞬膜可保护眼球;前肢变为翼,后肢具4趾;尾端着生有扇状的正羽,称为尾羽。

鸟的外形

鸟的头部

鸟的各种喙

鸟类的喙

根据鸟类足和嘴的形态图,我们可以大致知道它们的生活环境和食物 在漫长的生存竞争中,不同的鸟类逐渐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形成不同的生态类群。居住在热带荒漠、草原的鸵鸟、鸸鹋体形庞大,翅膀退化,丧失了飞行能力,但双脚健壮,善长奔跑,被叫做走禽

鸟翅膀的类型

鸟的尾翼

鸟的降落

鸭子的拍翅飞行

鹰眼的结构

鸟类的足1

鸟类的足2

(二)、鸟类的皮肤 鸟类皮肤的特点是薄(便于肌肉剧烈运动)、松而且缺乏腺体(相似爬行类)。鸟类唯一的皮肤腺称尾脂腺,它能分泌油质以保护羽毛不致变形,并可防水,水禽(鸭、雁等)的尾脂腺特别发达。 鸟类的皮肤外面具有由表皮所衍生的角质物,如羽毛、角质喙、爪和鳞片等

依据羽毛的构造和功能可分3种 1.正羽 2.绒羽 3.纤羽

鸟的翼

1.正羽 翅膀及尾部均着生有一列强大的正羽,分别称为飞羽和尾羽。飞羽及尾羽的形状和数目,是鸟类分类的依据之一。 鸟类手部(腕、掌骨及指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初级飞羽,下臂部(尺骨)所着生的一列飞羽称次级飞羽。飞羽是飞翔的主要羽毛,它们的形状和数目(特别是初级飞羽)是鸟类分类学的重要依据

羽片是由许多细长的羽枝所构成。羽枝两侧又密生有成排的羽小枝。羽小枝上着生钩突或节结,使相邻的羽小枝互相钩结起来,构成坚实而具有弹性的羽片, 羽毛 羽片 羽轴 羽根

由外力分离开的羽小枝,可借鸟喙的啄梳而再行钩结。鸟类经常啄取尾脂腺所分泌的油脂,于啄梳羽片时加以涂抹,使羽片保持完好的结构和功能。 http://www.scxxt.com.cn/ziyuan/mdv/juniorbio/teach/animal/d10_1.htm 由外力分离开的羽小枝,可借鸟喙的啄梳而再行钩结。鸟类经常啄取尾脂腺所分泌的油脂,于啄梳羽片时加以涂抹,使羽片保持完好的结构和功能。

2.绒羽 绒羽位于正羽下方,呈棉花状,构成松软的隔热层。绒羽在水禽特别发达,有重要经济价值的鸭绒就是这种羽毛。绒羽的结构特点是羽轴纤弱,羽小枝的钩状突起不发达,因而不能构成坚实的羽片。幼雏的绒羽不具小枝

3.纤羽 外形如毛发,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在拔掉正羽与绒羽之后可见到。纤羽的基本功能为触觉。

羽衣的主要功能 ①保持体温,形成隔热层。通过附着于羽基的皮肤肌,可改变羽毛的位置,从而调节体温; ②构成飞翔器官的一部分——飞羽及尾羽; ③使外廓更呈流线型,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④保护皮肤不受损伤。羽色还可成为一些鸟类(如地栖性鸟类及大多数孵卵雌鸟)的保护色。

换羽 鸟类的羽毛是定期更换的,称为换羽。通常一年有两次换羽:在繁殖结束后所换的新羽称冬羽。冬季及早春所换的新羽称夏羽或婚羽。换羽的生物学意义在于有利于完成迁徒、赵冬及繁殖过程。甲状腺的活动是引起换羽的基础,在实践中注射甲状腺素或饲以碎甲状腺,能引起鸟类脱羽。

(三)骨骼 骨骼轻而坚固,骨骼内具有充满气体的腔隙,头骨、脊柱、骨盘和肢骨的骨块有愈合现象,肢骨与带骨有较大的变形

家鸽的骨骼

鸟的空心翼骨

A鸟翅膀骨架b始祖鸟股骨

一亿五千万年前的鸟类化石

始祖鸟和现代鸟骨骼的比较 黑色部分显示变化

1.脊柱及胸骨 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及尾椎五部分组成

颈椎 颈椎数目变异较大,从8枚至 25枚不等。颈椎椎骨之间的关节面呈马鞍形,称异凹型椎骨。这种特殊形式的关节面使椎骨间的运动十分灵活。鸟类的第一枚颈椎呈环状,称为寰椎;第二枚颈椎称为枢椎。与头骨相联结的寰椎,可与头骨一起在枢椎上转动,这就大大提高了头部的活动范围。鸟类头部运动灵活,转动范围可达180°,与前肢变为翅膀和脊柱的其余部分大多愈合密切相关的。

胸椎 胸椎5~6枚。借硬骨质的肋骨与胸骨联结,构成牢固的胸廓。鸟类的肋骨不具软骨,而且借钩状突彼此相关连,这与飞翔生活有密切联系:胸骨是飞翔肌肉(胸肌)的起点,坚强的胸廓对于保证胸肌的剧烈运动和完成呼吸,是十分必要的。鸟类胸骨中线处有高耸的龙骨突,以增大胸肌的固着面。在不善飞翔的鸟类(如鸵鸟),胸骨扁平。

尾椎与腰椎 愈合荐骨(综荐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它是由少数胸椎、腰椎、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的,而且它又与宽大的骨盘(髂骨、坐骨与耻骨)相愈合,使鸟类在地面步行时获得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鸟类尾骨退化,最后几枚尾骨愈合成一块尾综骨,支撑扇形的尾羽。鸟类脊椎骨骼的愈合以及尾骨退化,就使躯体重心集中在中央,有助于在飞行中保持平衡。

2.头骨 鸟类头骨的一般结构与爬行类相似,例如,具有单一的枕骨髁、化石鸟类尚可见头骨后侧有双颞窝的痕迹、听骨由单一的耳柱骨所构成以及嵴底型脑颅等。但它适应于飞翔生活所引起的特化是非常显著的,主要表现在:

(1)头骨薄而轻。各骨块间的缝合在成鸟的颅骨已愈合为一个整体,而且骨内有蜂窝状充气的小腔。 (2)上下颌骨极度前伸,构成鸟喙。鸟啄外具角质鞘,构成锐利的切缘或钩,是鸟类的取食器官。现代鸟类均无牙齿,通常认为这也是对减轻体重(牙齿退化连同咀嚼肌肉不发达)的适应。

(3)脑颅和视觉器官的高度发达,在颅型上所引起的改变:颅腔的膨大,使头骨顶部呈圆拱形,枕骨大孔移至腹面。眼眶的膨大,使这一区域的脑颅侧壁被压挤至中央(因而将脑颅腔后推),构成眶间隔。眶间隔在某些爬行类即已存在,但鸟类由于眼球的特殊发达,从而更强化了这个特点。

3.带骨及肢骨 鸟类带骨和肢骨也有愈合及变形现象,这也是对特殊生活方式的适应。肩带由肩胛骨、乌喙骨和锁骨构成。三骨的联结处构成肩臼,与翼的肱骨相关节。鸟类的左右锁骨以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V”形,称为叉骨,是鸟类特有的结构。叉骨具有弹性,在鸟翼剧烈搧动时可避免左右肩带(主要是乌喙骨)碰撞。前肢骨骼(腕骨、掌骨和指骨)的愈合和消失现象,使翼的骨骼构成一个整体,搧翅才能有力。由于指骨退化,现代鸟类大都无爪

开放式骨盘 鸟类腰带的变形,与用后肢支持体重和产大型具硬壳的卵有密切关系。耻骨退化构成所谓“开放式骨盘”,这是与产生大型硬壳卵有密切关系的。腓骨退化成刺状;跗骨及跗跖骨能增加起飞和降落时的弹性。大多数鸟类均具4趾,拇趾向后,以适应于树栖握枝,鸟趾的数目及形态变异是鸟类分类学的依据。

(四)肌肉 鸟类的肌肉系统与其他脊椎动物一样,是由骨骼肌(横纹肌)、内脏肌(平滑肌)和心肌组成。鸟类由于适应于飞翔生活,在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上有显著改变、

1.由于胸椎以后的脊柱的愈合,而导致背部肌肉的退化。颈部肌肉则相应发达。 2.使翼扬起(胸小肌)及下搧(胸大肌)的肌肉十分发达(占整个体重的1/5),它们的起点均附着在胸骨上,通过特殊的联结方式而使翼搧动。肌体部分均集中于躯体的中心部分,而是以伸长的肌腱来“远距离”操纵肢体运动。这对保持重心的稳定,维持在飞行中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肌体部分均集中于躯体的中心部分,而是以伸长的肌腱来“远距离”操纵肢体运动。这对保持重心的稳定,维持在飞行中的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4.具有特殊的鸣管肌肉,可支配鸣管(以及鸣膜)改变形状而发出多变的声音或鸣啭。鸣肌在雀形目鸟类(鸣禽)特别发达。

鸟类飞行肌的排列

鸟类栖息的机制

(五)消化系统

鸟类消化系统的主要特点是: 具有角质喙以及相应的轻便的颌骨和咀嚼肌群,这与牙齿退化,以吞食方式将食物存贮于消化道内有关。喙的形状因食性和生活方式不同而有很大变异。绝大多数鸟类的舌均覆有角质外鞘,舌的形态和结构与食性和生活方式有关;口腔内有唾液腺 ;食管一部分特化为嗉囊,它具有贮藏和软化食物的功能。胃分为腺胃(前胃)和肌胃(砂囊)两部分。直肠极短,不贮存粪便。肛门开口于泄殖腔,

鸟类消化生理方面的特点 消化力强、消化过程十分迅速,这是鸟类活动性强,新陈代谢旺盛的物质基础。 鸟类主要的消化腺是肝脏和胰脏,它们分别分泌胆汁和胰液注入十二指肠。在功能上与其他脊椎动物没有本质的区别。

家鸽的消化系统示意图

(1)填出图中各结构的名称: [1]         .[2]        .[3]      .[4]           .[5]         .[6]         . [7]         .[8]               .[9]               。 (2)贮存和软化食物的结构是[     ]        ,家鸽的胃包括[  ]      和[   ]        两部分,其中[    ]       能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能磨碎食物的结构是[      ]          。 (3)消化食物和吸收养料的主要器官是 [      ]              。 (4)家鸽的消化系统适于飞翔生活的结构特点是:①口内没有         ,②          很短,不贮存粪便,有利于减轻体重;③食量            ,消化能力           ,可补充在飞行中消耗的营养。

答案 (1)[1]口,[2]食管,[3]嗉囊,[4]腺胃,[5]肌胃,[6]小肠,[7]直肠,[8]泄殖腔, [9]肝。         [9]肝。    (2)[3]嗉囊,[4]腺胃,[5]肌胃,[4]腺胃,[5]肌胃。    (3)[6]小肠。    (4)牙齿,直肠;大,强。

(六)呼吸

鸟类的呼吸系统 十分特化,表现在具有非常发达的气囊系统与肺气管相通连。气囊广布于内脏、骨腔以及某些运动肌肉之间。气囊的存在,使鸟类产生独特的呼吸方式——双重呼吸。与飞翔生活所需的高氧消耗相适应的。气囊除了辅助呼吸以外,还有助于减轻身体的比重,减少肌肉间以及内脏间的磨擦,并为快速热代谢的冷却系统(有人计算一只飞着的鸽,摄入空气的3/4是用于冷却)。

鸟的呼吸系统

鸟肺气囊系统

(七)循环

鸟类的循环系统反映了较高的代谢水平,主要表现在: 动静脉血液完全分开、完全的双循环(心脏四腔,具右体动脉弓),心脏容量大,心跳频率快、动脉压高、血液循环迅速。因而气体、营养物质及废物的代谢旺盛。

脊椎动物心脏比较

(八)排泄 鸟类的肾脏与爬行类近似,胚胎期为中肾,成体行使泌尿功能的为后肾。鸟肾的相对体积比哺乳类大,可占体重的2%以上。肾小球的数目比哺乳类多2倍,这对于在旺盛的新陈代谢过程中,能迅速排除废物、保持盐水平衡是有利的。肾脏经输尿管开口于泄殖腔。鸟类与爬行类的尿大都由尿酸构成的,而不是哺乳类的尿素。鸟类不具膀胱 。

(九)神经系统和感官 1. 脑及脑神经 鸟类的脑在很多方面像爬行类,而与哺乳类有很大不同。大脑皮层不发达;鸟类有12对脑神经; 纹状体是鸟类复杂的本能活动和“学习”的中枢 。丘脑下部(也叫下视丘) 为体温调节中枢。

2.感官 鸟类的感官中以视觉最为发达,听觉次之,嗅觉最为退化。这些特点是与飞行生活密切联系的。视觉为飞翔定向的主要器官。 鸟眼的晶体调节肌肉为横纹肌;不仅能改变晶体的形状(以及晶体与角膜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屈度,称之为双重调节

(十)生殖 鸟类生殖腺的活动,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在繁殖期生殖腺的体积可增大几百倍到近千倍。一般认为这也与适应于飞翔生活有关。

雄性生殖系统 基本上与爬行类相似

鸟类的交配

雌鸟的生殖系统 雌性生殖系统 绝大多数雌鸟仅具单一的(左侧)有功能的卵巢,右侧卵巢退化。

雏鸟与早成鸟 鸟类具有孵卵、育雏等一系列本能,保证了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

第二节、鸟纲的分类 http://www.dinosaur.net.cn/_bird/1.htm

化石鸟类 Birdshttp://www.hy666.net/nihong/huashimz/hs/niaolei.htm

第三节、鸟类的繁殖、生态及迁徙 一、鸟类的繁殖 二、鸟类的迁徙

一、鸟类的繁殖 (一)、占区或领域 (二)、筑巢 (三)、产卵 (四)、育雏

(一)、占区或领域 鸟类在繁殖期常各自占有一定的领域,不许其他鸟类(尤其是同种鸟类)侵入,称为占区现象。所占有的一块领地称为领域。 http://www.scxxt.com.cn/ziyuan/mdv/juniorbio/teach/animal/d10/d10d1037.htm

占区的生物学意义 ①保证营巢鸟类能在距巢址最近的范围内,获得充分的食物供应。所以飞行能力较弱的、食物资源不够丰富和稳定的,以及以昆虫及花蜜为食的鸟类,对领域的保卫最有力;②调节营巢地区内鸟类种群的密度和分布,以能有效地利用自然资源。分布不过分密集,也可减少传染病的散布;③减少其他鸟类对配对、筑巢、交配以及孵卵、育雏等活动的干扰;④对附近参加繁殖的同种鸟类心理活动产生影响,起着社会性的兴奋作用。

(二)、筑巢 鸟巢具有以下功能:①使卵不致滚散,能同时被亲鸟所孵化;②保温;③使孵卵成鸟、卵及雏鸟免遭天敌伤害。鸟类营巢可分为“独巢”和“群巢”两类。 鸟类集群营巢的因素是:①适宜营巢的地点有限;②营巢地区的食物比较丰富,可满足成鸟及幼雏的需要;③有利于共同防御天敌。

(三)、产卵 卵产于巢内并加以孵化。卵的形状、颜色和数目(以及卵壳的显微结构、蛋白电泳特征)在同一类群间常常是类似的,从而也可以反映出不同类群之间的亲缘关系,可做为研究分类学的依据。

(四)、育雏 鸟类的雏鸟分为早成雏和晚成雏。早成雏于孵出时即已充分发育,被有密绒羽,眼已张开,腿脚有力,待绒羽干后,即可随亲鸟觅食。大多数地栖鸟类和游禽属此。晚成雏出壳时尚未充分发育,体表光裸或微具稀疏绒羽,眼不能睁开。需由亲鸟衔虫饲喂(从半个月到8个月不等),继续在巢内完成后期发育,才能逐渐独立生活

二、鸟类的迁徙鸟类的迁徙 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 (一)、迁徙的原因 (二)、鸟类的诱因 (三)、鸟类的定向 (四)、研究迁徙的意义

鸟类的居留类型 很多鸟类会根据季节的变化,迁移到不同的地方去过冬或繁殖。鸟类学家通常将它们分为以下几个类型。   留鸟:终年生活在某地,不随季节更替而迁徙的鸟。   冬侯鸟:秋天飞来某地越冬,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的鸟。   夏侯鸟:春天飞来某地繁殖,秋天飞往南方越冬的鸟。   旅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某地作短暂停留,再继续南迁或北返的鸟。

(一)、迁徙的原因 迁徙主要是对冬季不良食物条件的一种适应,以寻求较丰富的食物供应,尤其以昆虫为食的鸟类最为明显。此外,有人认为北半球夏季的长日照(昼长夜短)有利于亲鸟以更多的时间捕捉昆虫喂养雏鸟。这2种意见可以相辅相成,但是还不能解释有关迁徙方面所涉及的各种复杂事实。

(二)、鸟类的诱因 实验证明,光照条件的改变,可以通过视觉、神经系统而作用于间脑下部的睡眠中枢,引起鸟类处于兴奋状态。光刺激还增强了脑下垂体的活动、促进性腺发育和影响甲状腺分泌,增强机体的物质代谢,进一步提高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引起迁徙。

(三)、鸟类的定向 1.训练和记忆 2.视觉定向 3.天体导航 4.磁定向

太阳指南针对鸟的实验

(四)、研究迁徙的意义 能够揭示迁徙本能的形成及其发展过程,为生物进化论以及有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提供更为深入的资料。在实践上除了为有效地利用和控制经济鸟类,为改造自然区系提供理论基础外,还为仿生学提供了广阔的研究领域。现今所设计制造的定向导航系统,尽管已日益精确

惊鸟

http://www.syjy.cn/jxzyk/sck/czsw/czsw9.htm

第四节、鸟与人类的关系 一、鸟类的捕食作用 (一)对捕食作用的估价 (二)食虫鸟类的保护与利用 (三)鸟类捕食对植物散布的影响 二、狩猎鸟类 三、鸟害

游禽 野鸭、大雁、鹈鹕、鸬鹚、鸥类、信天翁、军舰鸟、海燕喜欢在江河、湖泊、海洋等水域中活动。有的擅长游泳,有的善于潜水,被称为游禽。

涉禽与猛禽和陆禽 鹭鸶、秧鸡、鹤、鹳等鸟类长有长颈、长脚和长嘴,适合在浅水沼泽泥地里行走觅食,被称为涉禽。鹰、隼、鵰、鹫和各种猫头鹰用利爪和钩嘴捕杀动物,是凶猛的掠食性鸟类,被人们叫做猛禽。各种野鸡和鸠鸽类鸟经常在地面活动觅食,飞行能力弱,行走能力强,被叫做陆禽。

攀禽 杜鹃、鹦鹉、夜鹰、啄木鸟和佛法僧类的鸟善于在树上攀援。 燕子、麻雀、八哥、伯劳、乌鸦、喜鹊、山雀、画眉等鸟类鸣管发达,能发出复杂多变的叫声,被称作鸣禽。

复习题 1、何谓“完全双循环”、“双重呼吸”、“双重调节”?结合鸟类的特点加以说明? 2、 3、留鸟、侯鸟、旅鸟、迷鸟?哪些常见的鸟是夏侯鸟?哪些常见的鸟是冬侯鸟? 4、 5、 6、

1、何谓“完全双循环”、“双重呼吸”、“双重调节”?结合鸟类的特点加以说明? 答:两条血液循环路线(体循环和肺循环)完全分开,心脏四室,动静脉血不发生混合的循环方式,鸟类和哺乳类具有; 鸟类特有的呼吸方式,气体经肺入气囊,又从气囊经肺排出,两度在肺部进行气体交换。这种方式,称为双呼吸; 双重调节:p501不仅改变晶状体的形状(凸度)以及晶状体育水晶体之间的距离,而且还能改变角膜的凸度。

2、 特征 外形 纺锤形、被羽毛、眼、耳、喙、翼、足 皮肤 薄、干燥、尾脂腺、衍生物 骨骼 轻(充气)、愈合(坚固)、变形 肌肉 背肌退化、颈胸肌等发达、鸣肌、栖肌 消化 喙、舌、嗉囊、胃、生理、消化腺 呼吸 气囊、双重呼吸、鸣管 循环 心脏、动脉、血液及淋巴、双循环 神经 纹状体、丘脑下部、小脑、12 对脑神经 感官 视觉发达(双重调节) 生殖 生殖腺季节性

3、留鸟、侯鸟、旅鸟、迷鸟?哪些常见的鸟是夏侯鸟?哪些常见的鸟是冬侯鸟 答:留鸟:终年生活在某地,不随季节更替而迁徙的鸟。麻雀、喜鹊;   冬侯鸟:秋天飞来某地越冬,翌年春天飞往北方繁殖的鸟。鸭、雁;   夏侯鸟:春天飞来某地繁殖,秋天飞往南方越冬的鸟。家燕、杜鹃;   旅鸟:在迁徙途中,经过某地作短暂停留,再继续南迁或北返的鸟。北极柳莺; 迷鸟:因某意义从栖息区域或正常的迁徙途径漂零至异地。对该地区而言称为。

4、 平胸总目 企鹅总目 突胸总目 体型 最大,适宜奔走 中大适应潜水 中小多样 翼 退化 鳍状适于划水 发达善飞 胸骨 不具龙骨突 羽毛 均匀分布无羽钩 鳞片状 正羽发达羽片,有羽区 其它 交配器;足趾适应奔走减少 皮下脂肪发达;骨不充气 雄鸟无交配器;骨充气 代表动物 鸵鸟、几维鸟 企鹅 鸡、麻雀、天鹅、

5、答: 游禽 涉禽 猛禽 攀禽 陆禽 鸣禽 趾(爪) 具分离的瓣状蹼。 具蹼 锐利 对趾 钝爪 3前1后 喙 短或扁 长 似凿 上弓形 变化大 翼 羽毛松软如丝 善急飞 尾翼羽轴坚硬 短圆 发达 其它1 具尾脂腺 腿长 视力敏锐 凿洞为巢 腿强健、嗉囊发达 腿短小 其它 喉囊 颈长 肉食性 晚成鸟 早成 鸣肌发达 代表 鹈鹕 白鹳 秃鹫 啄木鸟 鸡 画眉

6、答:P504 鸟类相似的特征是: ①具羽毛;②有翼;③骨盘为“开放式”;④后肢具4趾、三前一后。 但它又具有类似爬行类的特征,主要有: ①具槽生齿;②双凹型椎体;③有18-21枚分离的尾椎骨;④前肢具3枝分离的掌骨,指端具爪;⑤腰带各骨未愈合;⑥胸骨无龙骨突;⑦肋骨无钩状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