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氰化物(Cyanide Compound) 氰化物特指帶有氰離子(CN−)或氰基(-CN)的化合物,其中的碳原子和氮原子通過叄鍵相連接。這一叄鍵給予氰基以相當高的穩定性,使之在通常的化學反應中都以一個整體存在。因該基團具有和鹵素類似的化學性質,常被稱為擬鹵素。通常為人所了解的氰化物都是無機氰化物,俗稱山奈或山埃(來自英語音譯「Cyanide」),是指包含有氰根離子(CN−)的無機鹽,可認為是氫氰酸(HCN)的鹽,常見的有氰化鉀和氰化鈉。它們多有劇毒,故而為世人熟知。另有有機氰化物,是由氰基通過單鍵與另外的碳原子結合而成。視結合方式的不同,有機氰化物可分類為腈(-CN)和異腈(-NC),相應的,氰基可被稱為氰基(-CN)或異腈基(-NC)。
氰化氫,又稱山埃,化學式HCN。標準狀態下為氣體,有毒且致命,無色而苦,並有杏仁氣味,能否嗅出視乎個人基因。 氰化鈉是氰化物的一種,為白色結晶粉末或大塊固體,極毒,化學式為NaCN。它吸濕而帶有苦杏仁味,能否嗅出與個人的基因有關。 氰化鈉強烈水解生成氰化氫,水溶液呈強鹼性。常用於提取金、銀等貴金屬,也用於電鍍、製造農藥及有機合成用途。泄露至自然界中的氰化鈉會對生物造成嚴重損害,人吞食100-200mg氰化鈉後一分鐘內失去知覺,毒理參見氰化物中毒。 氰化鉀(化學式:KCN),俗稱山埃,是氰化氫的鉀鹽。它是無色或白色、有杏仁味、外觀與糖相似並且易溶於水的固體。儘管有劇毒,它是能與元素金組成可溶化合物的極少數物質之一,因而它被用於珠寶的鍍金和拋光。有時也用於採取化學萃取法淘金的金礦開採(儘管氰化鈉的應用更為普遍)。直到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它有時還被用作老鼠藥。
氫化物的來源 大部分土壤中及水中的氰化物是來自工業製程。水中氰化物的主要來源是一些金屬採礦過程的排放、有機化學工業、鋼鐵工廠以及公有廢水處理廠。其他的氰化物來源,包括車輛廢氣、某些化學工廠的釋放、廢棄物燃燒以及使用含有氰化物的殺蟲劑。許多較少量的氰化物可能經由暴雨沖刷因使用含有氰化物路鹽的路
面,逕流進入水體;地下水可能會經由含有氰化物的垃圾掩埋而受到污染。氰化氫、氰化鈉及氰化鉀,是氫化物最可能存在環境的種類。氰化氫是一無色、帶有苦味、令人暈眩、並含有杏仁氣味的氣體,氰化鈉及氰化鉀兩者同為白色固體,在潮溼的空氣中帶有輕微的苦味、杏仁氣味。氰化氫及氰化鹽類用於電鍍、冶金、有機化物的生產、照相上的顯影、製造塑膠、船舶薰蒸以及一些採礦的過程等。 N
氫化物進入環境後如何變化 氰化物進入空氣、水、及土壤的途徑包括自然的途徑及工業活動兩者。經空氣傳播的氰化物的量,通常遠小於需要注意的標準。在空氣中,氰化物主要是以氣相的氰化氫存在,另有少量的氰化物是以極細的塵土微粒存在。這些塵土最終會沈降於地面或水中,雨水和雪有助於移除空氣中存在的氰化物微粒。氣相的氰化氫則不易由沈降、下雨或下雪等方式自空氣中移除。氰化氫在大氣中的半衰期(將
物質移除掉一半的量所需的時間)約為1-3年。大部分氰化物在表面水會形成氰化氫並且蒸發出來,而有些在水中的氰化物會被一些微生物(體積很小的動物和植物)轉換成為較無害的化學物質,或是和金屬(如鐵)形成複合物。氰化物在水中的半衰期仍未知,而水中氰化物也不會在魚體內累積聚集。 泥土中的氰化物會產生氰化氫並且蒸發出來,一些氰化物會被土壤中的微生物轉換為其他化學形式,有一些氰化物會留在土壤中,但氰化物通常不會滲出到
地下水中。然而,在一些垃圾掩埋地的地下水層中已經測到氰化物。氰化物以高濃度出現在某些垃圾掩埋場的滲出水(自垃圾掩埋場泥土中滲漏出的水)中時,對土壤中的微生物是具有毒性的。當這些微生物再也無法將氰化物轉變為其他的化學形式時,氰化物便有機會穿透泥土而進入地下水中。 至於硫氰酸鹽在環境中的變化方面,所知較少。在土壤及水中,硫氰酸鹽可被微生物轉換為其他的化學形式。對土壤中的硫氰酸鹽而言,在接近正常溫度下(30oC),其蒸發或吸附(和土壤結合)顯得不是很重要。
我們為何會接觸氫化物 人們可能經由呼吸空氣、飲用水、接觸到含有氰化物的泥土或水、或是吃下含有氰化物的食物而暴露到氰化物。許多植物如樹薯根、青豆及杏仁,天然含有低量到中等含量(low-to-moderate level)之氰化物。 對於未在氰化物相關工廠工作的人而言,吸菸可能是主要的氰化物暴露途徑之一。而吸入火場中濃煙密佈的空氣,也可能是氰化物主要的暴露來源。至於居
住在含有氰化物的有害廢棄物棄置場附近的居民,則可能相較於一般民眾有較高量的氰化物暴露。 在許多的職業場所中會使用或產生氰化物,像是電鍍、一些金屬礦物開採的過程、冶金、金屬的清潔、某些殺蟲劑的使用、製革、攝影及照相製版、滅火,以及煤氣廠的操作過程等,氰化物也應用於一些染料及製藥工業。
氫化物如何進入和排出人體 氰化物亦可經由皮膚進入人體內,不過此一情形通常只發生於從事氰化物相關工作的人員上。而在有害廢棄物棄置場上,也可能會暴露到受污染的水、空氣、及土壤,一旦氰化物進入體內之後,氰化物會很快的進入血流中,其中一部份會被
轉變為較無害的硫氰酸鹽,經由尿液排出體外;一些氰化物在進入體內後,可和羥基鈷銨結合形成維他命B12。在體內,一小部分的氰化物會轉換形成二氧化碳,經由呼吸排出體外。大部分的氰化物及其產物會在暴露後24小時內釋出體外,氰化物進入及釋出人體的途徑和動物相似。
本文 注意:氰化鉀、氰化鈉為毒性固體,當發生緊急事件時,毒性將為救災之主要考量因素 物質辨識資料表 項目內容同義名詞氰化鉀(PotassiumCyanide)氰化鈉(Sodium Cyanide)化學式KCNNaCN化學文摘社登記號碼(CAS No.)151-50-8143-33-9聯合國編號(UN Number)16801689危害性分類6.1(毒性物質)6.1(毒性物質)
物性、化性與災害資料 氰化物一般是指氰化氫、氰化鉀、氰化鈉等,本章以氰化鉀、氰化鈉為例,了解其物性、化性、災害資料與健康危害資料,氰化氫將於第13章單獨討論 1.物性表 項目物性資料顏色氰化鉀氰化鈉性狀白色白色氣味粉末或結晶固體粉末或結晶固體
沸點淡杏仁味淡杏仁味比重634度463度蒸氣壓1. 52(16度)1 沸點淡杏仁味淡杏仁味比重634度463度蒸氣壓1.52(16度)1.6(25度)蒸氣密度0mmHg(空氣=120度)0mmHg(空氣=120度)水中溶解度71.6%(重量百分比,25度)58%(重量百分比,25度)
化性表 項目化性資料物質名稱氰化鉀氰化鈉腐蝕性水溶液會腐蝕金屬或合金水溶液會腐蝕金屬或合金危害性聚合無無反應性與不相容性與強氧化劑、酸、酸鹽類、二氧化碳或水反應產生氰化氫與強氧化劑、酸、酸鹽類、二氧化碳或水反應產生氰化氫分解性乾燥時穩定,遇水氣則會受潮而緩慢分解出氰化氫乾燥時穩定,遇水氣則會受潮而緩慢分解出氰化氫
災害資料表 項目災害資料物質名稱氰化鉀氰化鈉閃火點不可燃 不可燃
健康危害資料表 項目健康危害資料物質名稱氰化鉀氰化鈉容許濃度5mg/m35mg/m3動物半致死劑量(LD50)5mg/kg(大鼠、吞食)6.4mg/kg(大鼠、吞食)動物半致死濃度(LC50)--立即危害濃度(IDLH)25mg/m325mg/m3致癌性分類無無解毒劑亞硝酸鈉針劑、硫代硫酸鈉、亞硝酸戊酯吸劑亞硝酸鈉針劑、硫代硫酸鈉、亞硝酸戊酯吸劑
防災設備 處理設備 氰化鉀、氰化鈉需針對人員防護、熱分解物防護及洩漏控制等方面選用適當防災器材設備: 設備名稱功能規格吸收體圍堵除污用泥土、乾砂或惰性物質來圍堵外洩物,並避免粉塵分散於空氣中
個人防護設備 使用範圍設備規格粉塵濃度25mg/m3以上之區域或未知濃度之狀況A級防護衣具,包括:氣密式連身防護衣正壓全面式自攜式空氣呼吸器(置於防護衣內)防護手套(聚乙烯、鐵氟龍、丁基橡膠)防護鞋(靴)粉塵濃度25mg/m3以下之區域且空氣中氧氣濃度高於19.5﹪者C級防護衣具,包括:非氣密式連身防護衣全面式或半面式空氣濾清式口罩(適用氰化鉀、氰化鈉者)(3)防護手套(聚乙烯、鐵氟龍、丁基橡膠)(4)防護鞋(靴)
中毒之症狀 氰化物從各種途徑輕易的被人體吸收,包括從皮膚、消化到和呼吸道。而不同的曝露路徑,會造成不同的中毒發作時間和中毒程度,出期症候為頭暈、頭痛、呼吸速度加快、後期為昏迷現象;中毒的病患呼吸之間有些人可聞到氰化物特有的杏仁味道。高濃度之下,病患的皮膚和粘膜細胞有時會有發紅的現象;於高劑量下暴露數分鐘就可能致命。
吸入性中毒之症狀 食入性中毒之症候 氰化鉀會與濕氣反應,產生劇毒之氰化氫,強烈刺激鼻及喉嚨,吸入高濃度可導致幾分鐘或一小時內死亡 食入氰化鉀會刺激口腔、喉嚨及胃、且會有灼熱感,亦會造成與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口腔亦有苦、辛辣及燃燒的感覺。
皮膚接觸性中毒之症狀 氰化鉀具刺激性,濃的溶液會腐蝕皮膚造成潰瘍,粉塵及液體會迅速由皮膚吸收造成與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濃的溶液亦會由皮膚吸收造成中毒;長期性暴露會造成皮膚炎及過敏性皮膚疹。
眼睛接觸性中毒之症狀食入氰化鈉中毒之症狀 氰化鉀對眼睛具強刺激性,氰化物會經由眼睛吸收,而產生與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雖沒有痙攣之證據,但高濃度下回危害視網膜及神經。 上消化道及喉咽部灼傷,造成麻痺、上鄂僵硬,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吸入中毒之症狀 皮膚接觸中毒之症狀 眼睛接觸中毒之症狀 刺激鼻子、喉嚨、20~40ppm以上會中毒,高濃度會造成虛弱、頭痛和嘔吐。 刺激皮膚、潰瘍、腐蝕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對眼睛造成嚴重刺激且有和吸入中毒之相同症狀。
急救方式 氰化鈉中毒之搶救者須按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防護設備完整穿戴,方可進入災區救人。而氯中毒之急救最重要是將患者迅速搬離現場至通風處,檢查患者之中毒症狀,判斷出中毒路徑給予適當之救護
中毒急救基本處理原則 檢查項目急救原則眼睛呼吸心跳不管吸入性、接觸性或食入性中毒之傷害,均可先給予100﹪ 氧氣若意識不清,則將患者置於復甦姿勢,不可餵食若無呼吸、心跳停止,立即施予心肺復甦術(CPR)立即請人幫忙打電話給119求救立即送醫,並告知醫療人員,曾接觸氯救護人員到達前,則依下列2,3,4,5原則處理
吸入性傷害之急救 皮膚接觸性傷害之急救 急救順序步驟立即處置若呼吸困難,給予100﹪氧氣若呼吸停止,心跳停止,立即施予體外心臟按摩給予亞硝酸戊酯,捏碎後每分鐘吸30秒,每3分鐘換一粒新的。 後續處置立即送醫 急救順序步驟立即處置如果固體接觸皮膚,立刻以大量的水清洗患部用水沖洗至少15~30分鐘若是衣服受到污染,立刻脫去衣服,使用大量的水清洗沖洗結束時,利用乾淨衣物覆蓋受傷部位後續處置立即送醫
眼睛接觸性傷害之急救 急救順序步驟立即處置立刻以大量水沖洗眼睛並不時地撐開上下眼皮隱形眼鏡必先除去或用水將它沖出來持續用溫水緩和沖洗眼睛至少15 ~ 30分鐘沖洗完畢用乾淨紗布覆蓋,並用紙膠布固定後續處置立即送醫
食入性傷害之急救 急救順序步驟立即處置切勿催吐若患者失去意識或痙攣,不可經口位時任何東西若有意識,用水徹底潤洗口腔食入10分鐘內,患者無意識喪失或嘔吐,可給予喝240 ~ 300毫升的水或牛奶,以稀釋其濃度若患者自發性嘔吐,讓患者向前傾或仰躺時頭部側傾,以減低吸入嘔吐物造成呼吸道阻塞之危險。給予亞硝酸戊酯,捏碎後每分鐘吸30秒,每3分鐘換一粒新的且須隨時注意患者之血壓,其它種類之解毒劑由醫護人員給予後續處置立即送醫
*氰化鉀、氰化鈉中毒避免直接口對口接觸,可使用單向活瓣口袋式面罩
災害狀況判斷及應對措施 狀況應對措施洩漏洩漏時,應緊急封鎖隔離洩漏液周圍半徑30公尺內之範圍保持人員位於上風處及遠離低漥處進入危險區域觀察前,需按前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防護設備完整穿戴大量洩漏時(大於一53加侖桶),須對四周150公尺內之居民進行疏散或通報居民留在室內、門窗緊閉更大量之洩漏(百噸以上),疏散距離應再加倍
救災方式及災後處理 洩漏之救災 洩漏量應對措施小量不要接觸或走越洩漏物質若能在無風險下處理洩漏,即刻止漏救災時進入危險區域前,需按前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防護設備完整穿戴撒水可降低粉塵濃度量以乾淨之圓鍬、鏟子將洩漏出物質鏟入乾淨且乾燥之容器中,而後蓋上蓋子但不要太緊在移離。大量不要接觸或走越洩漏物質若能在無風險下處理洩漏,即刻止漏救災時進入危險區域前,需按前述救災設備中之個人防護設備完整穿戴撒水可降低粉塵濃度量在洩漏物之前端築堤圍堵,待繼續處理回收
周遭有火災 災後處理 選用合適且不會與氰化物反應之滅火劑來滅火,如碳酸氫鈉或碳酸氫鉀等之乾粉滅火劑,會放出氰化氫 周遭之火災不可用CO2或酸性化學乾粉滅火,會放出氰化氫 可用水來撲滅鄰近非氰化物之火災 若無危險,將儲有氰化物之容器移離火場 少量洩漏溶液以惰性物質吸收,吸收後之廢棄物,小心得移入合適之密封桶中,再用硫酸亞鐵作用成氰化亞鐵後,以衛生掩埋處理 洩漏之固體廢棄物,依廢棄物管理法處理之 事後應以鹼金屬(如碳酸鈉)之水,徹底清洗災區,產生之廢水應導入廢水處理廠
結論 氰化氫曾在二次大戰,被德國用作屠殺猶太人的毒氣。最近兩伊戰爭中,用來殺死伊拉克北部庫德人。氰化物的毒氣代號為 AC(氰化氫)與 CK(氯化氰)。 一些食物與植物(如生樹薯、苦杏、苦桃、枇杷、李、蘋果、櫻桃的核仁)含有相當量氰化物,也會導致中毒。香煙煙霧與合成材料的燃燒產物中,都含有氰化物。在製造業中,氰化物用於製造紡織品與塑膠如丙烯酸樹酯、甲基丙烯酸樹酯等,氰化物鹽類在冶金方面用於電鍍(鍍銅、金、銀、鎘、鋅、銅)、金屬清理和
煉金業、染料及製藥工業。氰化物氣體也當殺蟲劑,用於滅蟲鼠。如果無意中食入有些含乙睛(acetonitrile)的去指甲油,或暴露於含丙烯晴(acyl nitrile)的化學物質,也會產生氰化物中毒。 對於不在與氰化物相關行業工作的人而言,吸入火場中濃煙,吸煙可能是接觸氰化物的主要來源之一。因為氰化物在人體內可被轉換形成硫氰酸鹽,吸煙、吸入環境二手煙的人,以及母親胎兒,都可能有高量的硫氰酸鹽。許多食物(植物、乳製品、肉類)含有微量硫氰酸鹽。維他命B12為含有氰化物的營養物質,
在未受污染的空氣中,氰化氫的濃度應低於0. 0002ppm。飲水加氯過程所產生的氯氰,在美國的飲用水中,有濃度不等0. 00045到0 在未受污染的空氣中,氰化氫的濃度應低於0.0002ppm。飲水加氯過程所產生的氯氰,在美國的飲用水中,有濃度不等0.00045到0.0008ppm微量的氰酸。 暴露到大量的氰化物是能夠導致很快死亡,當血中的氰化物濃度高於0.02ppb時,即會產生有害的效應,氰化物的毒性主要由其在體內釋放的氰根離子而引起。氰根離子在體內能很快與細胞色素氧化?中的三價鐵離子結合,抑制該?活性,使組織不能利用氧。因為心臟與大腦需要大量氧最敏感,對心臟與大腦的危害最大。氰化物在進入體內,其中大部份會被肝臟轉變為較無害的硫氰酸鹽,經
由尿液排出體外;一些可和羥基鈷銨結合形成維他命B12。一部分的氰化物會轉換形成二氧化碳或以原形,經由呼吸排出體外。接觸微量氰化物時,半衰期為20分鐘到1小時。大部分的氰化物及其產物會在暴露後24小時內釋出體外。如果接觸致毒量氰化物時,半衰期將高達19小時以上。 透過呼吸、皮膚吸收或吃含有氰化物的食物而接觸少量氰化物時,可能會在幾分鐘內出現症狀。氰化物的中毒程度,取決於暴露氰化物的量、接觸方式及接觸的時間長短。急性中毒分為輕、中、重三級。輕度中毒表現為,眼及上呼吸道
刺激症狀,有苦杏仁味,唇及咽部麻木,呼吸加快、煩躁不安、頭暈、虛弱、頭痛、心跳過快。繼而可出現噁心、嘔吐、震顫等。中度中毒表現為,急迫性呼吸困難,但皮膚、粘膜反而呈鮮紅色,不是黑色,此種情形也見於一氧化碳及硫化氫中毒。且其他氰化物中毒症狀加重。重度中毒表現為意識喪失,出現強直性和陣發性抽搐,直至角弓反張,血壓下降,休克,尿、便失禁,常伴發腦水腫和呼吸衰竭死亡。嚴重氰化物中毒的倖存者,可能有心臟與大腦損傷的後遺症。但要注意的是,雖然有人出現相同症狀,但不一定表示是氰化物中毒。慢性低濃度氰化物中毒表現為,神經綜合症,如頭暈、頭痛、乏力、胸部壓迫感、肌肉疼痛、腹痛等,並可有眼和上呼吸道刺激症狀。皮膚長期接觸後,可引起會癢的皮疹,斑疹、丘疹。長久暴露氰化物,至今仍無致癌證據。
參考文獻 http://www.greencross.org.tw/toxin/cyanide.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49818.htm 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90928/2131865/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0%B0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0%B0%E5%8C%96%E9%92%BE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0%B0%E5%8C%96%E9%92%A0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0%B0%E5%8C%96%E6%B0%A2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0%B0%E5%8C%96%E7%89%A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