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體關係理論*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1 教師敘薪 Q & A 教師敘薪 Q & A 新竹縣立新湖國中 陳淑芬 新竹縣立自強國中 楊美娟
Advertisements

103 學年度縣內介聘申請說明會 南郭國小 教務主任張妙芬.  重要作業日程 : 1 、 5/1( 四 ) 前超額學校 ( 含移撥超額 ) 備文函報縣府教 育處輔導介聘教師名單 2 、 5/7( 三 ) 超額教師積分審查( 9 : : 00 、 13 : : 00 )。 3.
大學甄選申請入學 〃備審資料 〃面試. 確認你的追求對象 學校環境概況 系別特質 有無交換學生 未來出路 性質相似的科系要清楚之間的差別 ex: 社會福利學系,社會工作學系, 社會學系.
人文行動考察 羅東聖母醫院 老人醫療大樓 吳采凌 黃玨宸 劉映姍 陳嫚萱.
焦點 1 陸域生態系. 臺灣的陸域生態系 臺灣四面環海 黑潮通過  高溫, 雨量充沛 熱帶, 亞熱帶氣候.
資源問題與環境保育 第 6 章. 學完本章我能 ……  知道中國土地資源的問題與保育  了解中國水資源的問題與保育  知道中國森林資源的問題與保育  能分析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如何影響人類 的生活型態  說舉出全球面臨與關心的課題.
景美樣品房工程變更 / 追加請款 / 說明 102/08/09 樣品房停工 102/10/10 樣品房完工 102/09/26 向工務部提出 追加工程估價單 102/10/25 經工務部審核 轉送採發部門 102/09/03 工地會議 確認後續施工方式 102/11/ /11/ /12/09.
統計之迷思問題 保險 4B 張君翌. 迷思問題及教學者之對策 常見迷思概念教學者之對策 解題的過程重於答案 例 : 全班有 50 位同學,英文不及格的有 15 人,數學不及格的有 19 人,英文與 數學都及格的有 21 人。請問英文與數 學都不及格的有幾人? 老師常使用畫圖來解決這樣的問題,英文和.
社團法人台南市癲癇之友協會 講師:王乃央老師
寓言 何謂寓言? 寓言中的主角選擇 以動物為主角,形象分析—以成語及諺語中來歸納動物形象 以人為主角,形象分析
第七章 外營力作用 第一節 風化 第二節 崩壞 第三節 侵蝕與堆積.
閔肖蔓 執業諮商心理師 中央大學+交通大學+中原大學 杏陵基金會+八方文教
報告者: 黃春惠、劉姮戀、劉瓊珊、林玉平、穆磊 、許恩婷、潘宣露 參考PPT: 101學期報告同學 授課教師: 蔡順良 教師
物理治療師之僱傭關係 九十二年四月十二日.
勿讓權利睡著- 談車禍之損害賠償與消滅時效.
二、開港前的經濟發展 (一)土地開墾和農業發展 1.漢人移民的遷徙與拓墾 (1)遷徙 A.居住區 a.泉州人最多:沿海
設計新銳能量輔導 實習期中感想 實習生:賴美廷 部落格:TO13004.
日本的〈地獄劇〉 與 中國的〈目連戲〉.
授課教師:羅雅柔 博士 學員:吳沛臻/邱美如/張維庭/黃茹巧
客體關係和依附:理論、研究與應用 指導老師:蔡順良 老師 資料參考:吳玫瑩、楊麗英、雒怡寧的投影片
國小教師檢定經驗分享 分享者:胡瑋婷 現職:國語日報語文中心寫作班教師 閱讀寫作營教材編輯及任課講師 榮獲「教育部教育實習績優獎」全國第三名.
民主政治的運作
教育與學習科技學系 103學年度課程說明 103年9月2日.
國有不動產撥、借用法令與實務 財政部國有財產局 接收保管組撥用科 蔡芳宜.
公務人員 育嬰留職停薪權益.
大學教、職員之法義務規範與法律效果 台南地檢署林仲斌.
第三課 政府的組織、功能與權限 一、內閣制 壹、民主國家的政府體制 二、總統制 三、混合制 四、小結 一、前言 貳、我國的中央政府體制
第三章 精神分析治療理論與技術 指導教授 林美蓉老師 組員: 吳伶玫 簡家燕 林雨潔 蕭淳方 侯洽守.
明代開國謀臣 劉伯溫 組員:吳政儒 林天財 王鈴秀 陳冠呈 施典均 李孟儒.
Winnicott的 客體關係發展觀 報告同學:陳靜如 蔡順良教授 指導/ 採用黃昕寧、許晨韋、林詩敏、雷爾伶 之報告.
中央與地方教育權限 第八組 王湘婷 邱淑婷 全 彥 洪英博
中國宦官 鄭永富 鄭雅之 莊尉慈.
龔珮瑄、秦 天、李沂澂、 許胤筠、蔡宛蓁、梁恩盈、 趙 冉、 楊琬琳、簡侑晴、林烝增
志願服務倫理  高雄餐旅學院師資培育中心     馮莉雅 副教授.
弗洛依德與與心理分析 王榮昌 2017/3/15.
盧世欽 律師 鼎禾律師聯合事務所 民國 一○四 年 九 月 十八 日
字如其人 心手相通 ——笔迹分析技术 理解和描述人类的人格有两个基本的假设,一是个人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行为;二是这些特点可以被评估和测量。由此,人格测验可以分为投射测验和客观测验两大类。
簡報大綱 壹、親師溝通 貳、學生不當行為的處理 參、學生輔導 肆、個案研討分析.
福山國小 100學年度 新生家長始業輔導.
貨物稅稅務法令介紹 竹東稽徵所.
休閒心理學 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協助學生明瞭休閒心理學的意義,藉此進入瞭解體驗經濟之內涵,以期衍生創意、規劃、行銷休閒產品之專業能力。
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微調 健康與體育領域召集人 「課綱微調轉化」研習
公私立大學特色介紹 (以第二類組為主) 報告人:吳婉綺.
台首大幼教系104(上)教學大綱 學科名稱:教育心理學 授課教師:曾火城.
第二章 西格蒙.佛洛伊德.
危險情人的特徵 危險情人的特徵.
CH2性格理論 李志鴻.
指導教授:林君憶老師 報告者:江秀英 日期: (三)
機關團體所得稅申報實務 中區國稅局苗栗縣分局第一課林天琴.
幼兒環境學習規畫 期末報告 指導老師:蔡其蓁 老師
雕塑你我他.
水土保持法中「連續處罰」及「限期改正」制度之法律研究
國有公用財產管理及被占用處理暨活化運用法規與實務(含座談) 104年度教育部暨部屬機關學校總務人員研習會-不動產管理班
Psychodynamics in Art Therapy
客體關係理論與實務 Otto f. kernberg 的客體關係理論
提升國民小學教師健康教育專業能力三年計畫
危險的親密關係型態: 邊緣性格/自戀性格夫妻的親密關係衝突
馬公高中100學年101大學博覽會 專題演講 演講主題 如何選填適合自己的大學科系
報告者:徐伊萱 劉又綾 指導老師:蔡順良老師 Ppt參考自:林智圓、游淑婉、黃宜靜
海報評比 班級:系統四甲 學號: 姓名:蔡飛宏 授課老師:唐蔚.
性騷擾防治宣導.
創業環境分析與 風險評估 赫斯提亞負責人:謝馥仲先生 主講 演講時間 : 2008/05/01.
葉脈標本的創意製作.
穿出自我… 高一家政.
生涯規劃與發展 (三) 郭思妤 老師.
OTTO F. KERNBERG 的客體關係理論 資料整理:廖悅婷 林煜智 陳宣融 徐葦芸
財政四 徐瑜鴻 財政四 林博硯 財政四 陳玄恩 財政四 王張皓鈞 財政四 李定瑜
品格:熱 性格的培養6親熱就,48頁。 (一)什麼是熱.
第貳章 幼兒的社會化 陳薏如 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客體關係理論* (Object Relations Theory)

1.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 ORT)是心理動力取向的人格發展理論,也是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理論。 一、前言 1.客體關係理論(Object Relations Theory, ORT)是心理動力取向的人格發展理論,也是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理論。 2.ORT在臨床上的應用: (1)性格偏差的病理解析 (2)人際困擾診斷與治療 (3)親密關係危機諮詢與諮商

二、客體關係理論基本論點 1.客體關係理論主張:人類行為的原動力在於「尋求關係的建立」。 2.個體在早期與重要他人的互動經驗(尤其是與照顧者之間的互動經驗)是個人的自我概念、對他人的心理意象、情緒發展與親密關係發展的基礎。 3.早期的親子互動型態對於個人生命腳本的發展具關鍵性的影響,且會在日後的親密關係中重現。 4.語言發展前的幼兒,其生命經驗並不是空白的。亦即:凡經驗過必留下記憶。  

一、前言: 客體關係理論學者主張人類行為的動力源自「客體的尋求(object seeking)」,亦即:人類關係的發展,而非如Freud所強調的「快樂的尋求」

* 強調個體和他人形成關係的方式比本我 自我和超我之間內在衝突更值得注意。 * 嬰兒對母親和他人的依附形成了自我的 發展,並使得個人由強烈的母親依附朝 向一種獨立自主的狀態。 *早期與重要他人所形成的依附關係,奠立 了個人未來與他人建立人際關係(尤其 是親密關係)的基礎。

*自體指的是屬於一個人自己的,包括意識 和潛意識的心理表象。自體所指的總是一個人的內在影像。 *自體指的是屬於一個人自己的,包括意識 和潛意識的心理表象。自體所指的總是一個人的內在影像。 * 客體 --- 個體以外,能滿足個體需求的 重要他人或事物。 客體,是指一個被投注情感能量的人物、地方、東西、想法、幻想或記憶,投注的情感能量可以是愛、恨或是愛恨複雜的交織。例如:國家。 外在客體是指一個被投注情感能量的人物、地 方或東西

* 客體表徵 (object representation) --- 個體對重要客體(母親)的內化映像。 內在客體則是指屬於這些人物、地方、東西的想法、幻想或記憶。 * 內化 (internalization)---個體將外 在的客體加以內攝而成內在的認知表徵 或映像(internal image)。

父母形象知覺 他人形象知覺 外在世界的他人(老師 同儕……….) 投射認同 兒童 早期的照顧者 個人的內在心理結構 自我形象知覺 :生命腳本 兒童 早期的照顧者 個人的內在心理結構 :生命腳本 自我形象知覺 父母形象知覺 投射 他人形象知覺 投射 生命腳本的驗證 內攝 投射認同 內攝 外在世界的他人(老師 同儕……….)

* 投射:當一個人把自體不想要的那一部份歸因到另一個人身上。(把問題外在化,而不是承認自己的問題) ex: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把想要的特 質投射到別一個人身上。 * 內攝的客體可以成為客體影像。先前內攝的客體影像中,有價值的性質會被歸屬於自體影像。

* 投射認同:自體的一部份先投射到客體 ,再企圖控制客體上被投射的部份,透露出其察覺到倍投射的部份其實是他的。 ex:F.Y.覺得想要忽略其他人。他把這部份的性質歸於他的丈夫與治療者,這是種投射。然後她重新認同她自己投射的部份並且說她真的覺得想要忽略他人,只因為別人都忽略她。這種過程是投射認同。

早期客體關係的發展與影響 早期的親子互動關係 內化的客體關係 形成個人的生命腳 本與情緒反應模式 重現於今日的人際 關 係

內在客體關係發展與影響

(±)self (恆常) good 子女 self bad Self-object good (±)object (恆常) 父母 愛 子女 self 分裂 Good me 失愛 bad 分裂 互 動 內化 Bad me Self-object good (±)object (恆常) 愛 父母 object 分裂 Good object 失愛 bad 分裂 Bad object 外在世界 未分化狀態 分化狀態 分裂 統整/分裂 兒童的內在客體關係發展

*自體─客體(self─object) 客體關係是自體與內在客體或外在客體之間的互動。自體表象(self─representations)和客體表徵並不會單獨存在,而是以一種稱為「客體關係單元」 的關係存在。其間有一個趨力(drive)或情感來連結,比如說愛或恨、飢餓或飽足。 * 最早的客體關係單元是一個共生的自體─客體。共生指的是自體無法擺脫的混合著客體;即是自我界限模糊化,一個模糊的自體感和客體感,以及一個強烈的感覺,如此形成了共生的客體關係單元。

很多邊緣型病人有強烈的全好(all good)和全壞(all bad)的客體關係。 EX:以灰姑娘的故事為例,灰姑娘遭受到早期喪母產生的心理剝奪。導致灰姑娘她把某些女性理想化all good(譬如她那仙女般的教母),而視其他女性為“全壞”的(all bad )(如她的繼妹和繼母)。灰姑娘尋求該一客體正反應出她的缺乏自我價值感以及她需要被這樣的一個理想化客體所肯定的需求。 一個建立在扭曲的內在自身及他者影像之上的婚姻,一旦她要面對把王子視為具有人性缺點的真實人物時,勢必會產生問題。

發展出完整的客體 自我終究會整合自體表象好與壞的部份。當全好與全壞的客體影像被放在一起,就稱為它發展出客體恆久性。同時,全好與全壞的自體影像聚合在一起,所以認同得以穩固下來。我們可以認為自己基本上是善良的,不過我們也承認會有些比較不好的特質。同樣的,我們感受到客體基本上是好的,不過也同時會有不好的部份。這個世界不再是非黑即白。由於這種新的整合,而使分裂的客體關係讓位給完整的客體關係。

重要的學者與其主要貢獻 1.Freud --- 客體關係理論之父 ---從本能論的觀點說明object 的定義與特性:「可以作為個體libido灌注的對象,包括任何人或事物。」 --- 本能/驅力的四個要素:衝動能量、來源、目標和客體。

2.Klein --- 1882-1960 客體關係理論之母 (1)在精神分析的領域架構中企圖驗證和擴展Freud的一些概念。大部份依據觀察小孩子的資料,建立了她的客體關係理論。 (2)強調出生後四到六個月這段時期在人格發展上的重要性。 (3)小孩和乳房的關係是最基本的而且是日後小孩和整個客體,如父親、母親,關係的原形。

(4)嬰兒早期的傾向和他們所偏愛的客體建立關係不實際的、幻想的內在世界的發展影響了後來的人際關係。 (5)理論的焦點 --- 將心理分析理論中以器官為基礎的發展階段轉移到強調個體在人際關係發展中早期幻想角色的重要性。

3.Margaret Mahler --- 「個體的心理的誕生」 *相信兒童健康的自我認定感的發展來自於和母親的三階段關係: 嬰兒的基本需求有被母親照顧到 與全能的母親發展出安全的共生 關係 能脫離母親的保護並建立分離的 個體性。

1.客體關係理論較少強調生物本能的驅力而較著重於人際間關係模式的一致性。 客體關係理論與Freud理論的差別 1.客體關係理論較少強調生物本能的驅力而較著重於人際間關係模式的一致性。 2.不同於Freud所強調的父系權力和控制力的男性權威理論,客體關係理論則是較為母系的,強調和母親的親近以及母親的養育。 3.客體關係理論對於人類行為的動機主要在注意人和人間的接觸、關係,而非尋求性的快樂。

何謂客體(object)? 根據Freud的觀點,驅力的客體指的是任何人,或一個人的某一部份,或者是事物,藉由這些人或事物可使得驅力的目標獲得滿足(即可作為libido的灌注的對象)。

□ Klein和其他的客體關係理論學者就以Freud的這個基本假設來推測早期嬰兒和母親或母親的乳房之間真實的或幻想的關係是如何變成日後所有人際關係的模式。 EX:具有一般心智能力的嬰兒,將學會自己固然無法掌控外界,但自己的某些行為將能促進外界的反應更有利或不利於自己。對應於引來「好乳房」、「壞乳房」的反應,嬰兒也開 始生出「好自己」、「壞自己」的差異。

□任何的關係中有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就是早期重要客體的內在心理表徵,這些已經被內射到嬰兒的精神結構,然後投射到他/她的伙伴、伴侶身上。這些內在的影像並不能精確的代表另一個人,但的確是每一個人早期經驗的殘留。

Klein --- 1882-1960 客體關係理論之母 ~從嬰兒談起~ Klein對於嬰兒的精神生活的觀點

Klein強調生命早期的4到6個月的重要性。對她而言,嬰兒生命的開始並不是空白的,而是帶有減輕焦慮的遺傳傾向,而嬰兒的這些焦慮則係來自於經驗到生之本能與死亡本能兩股力量的衝突結果。 (一)Phantasies 幻想 (二) Objects客體 (三)POSITIONS狀態

成年 上司 與喬治的內載事件 相連結 父親 兒時

(一)Phantasies 幻想 1.基本假設:嬰兒即使是剛出生時,就擁有一種積極的幻想生活。這些幻想是潛意識本我本能的精神象徵,它不同於意識層面的幻想。

2.Klein認為初生嬰兒具有潛意識的「好」和「壞」的形象。 例如:一個飽滿的胃就是「好」,空腹就 是「壞」。 □當嬰兒吸著指頭睡著了 →他們在幻想著在他們自己的內心裡正擁有母親的「好」乳房的形象。 □當飢餓的嬰兒會哭、踢腿 →他們正幻想著在抗議、在破壞「壞」乳房。

3.隨著嬰兒的成熟發展,和乳房連結的潛意識幻想繼續影響著嬰兒的精神生活,但是新的潛意識幻想也會出現。(後來的潛意識幻想則是受到現實和遺傳傾向的塑造)。 例子:戀母情結。因為這些幻想是潛意識的,所以它們也可能是矛盾的。這種幻想有一部分是來自小男孩和母親相處的經驗,而部份來自於想破壞「壞」乳房而合併「好」乳房的普遍傾向。

(二)Objects客體 1. Klein同意Freud所說的人有天生的驅力和本能,包括死之本能。而特定的驅力則會有特定的客體。 2 (二)Objects客體 1.Klein同意Freud所說的人有天生的驅力和本能,包括死之本能。而特定的驅力則會有特定的客體。 2.Klein相信從嬰兒的早期起,兒童是同時在幻想上以及現實上和外在客體連結的。

1.客體關係是與母親的乳房,之後則是母親的臉和手。在嬰兒的主動幻想中,他們將這些外在的客體,像是母親的臉、手和身體的其他部位,內攝(introject)或帶入了他們的精神結構。 2.被內射的客體(亦即:客體表徵)≠外在客體的實際特徵。

(三)POSITIONS狀態 1.Klein認為嬰兒是持續地處於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間的基本衝突,也就是在好與壞、愛和恨、創造和破壞之間。

2. 為了要處理對於好和壞的這種二分的感覺,嬰兒會將他們的經驗組織成為positions,它是一種狀態或者說是處理內在和外在客體的方式。 2.為了要處理對於好和壞的這種二分的感覺,嬰兒會將他們的經驗組織成為positions,它是一種狀態或者說是處理內在和外在客體的方式。 Klein指出嬰兒的客體關係發展包括兩個基本的狀態:分裂妄想狀態(Schizoid-Paranoid)、憂鬱狀態(Depressive)

(1)妄想分裂狀態 □在生命最早的幾個月,嬰兒開始與好乳房和壞乳房接觸。這些滿足和挫敗的交替經驗使得存在於嬰兒世界中非常脆弱的自我(ego)感受到威脅。 □嬰兒天生毀壞性的衝動(死亡本能)使他們產生了藉由咬、撕裂和毀滅的方式來破壞乳房的幻想。

□「分裂」的心理機制運作: 1.為了同時容忍對同一客體所擁有的這些感受,ego會產生分裂(splitting),ego保留部份的生之本能與死之本能,而這兩種本能也都有部份偏向乳房。嬰兒會渴望保有理想的乳房在自己的內在,以保護自己免於被迫害者滅絕。 2.為了控制好的乳房以對抗迫害者,嬰兒採用了Klein所說的妄想分裂狀態,這是一種組織經驗的方式,而這些經驗包括了被迫害的妄想感受以及將內在和外在客體分裂為好的和壞的客體經驗。

3.嬰兒在生命最初的3到4個月發展他們的妄想分裂狀態。在這期間自我對於外在世界的知覺是主觀的、幻想的。因此,迫害感只是嬰兒的妄想(他們並非基於任何外在世界真實的或立即的危險)。 4.兒童必須保持好的乳房和壞的乳房之間的隔離,因為若將它們搞混了將會有滅絕好乳房及失去安全的避風港的危險。

5. 在年幼孩童的分裂世界中,憤怒和毀壞的感覺通常被指向壞乳房,而愛和舒適的感覺則與好乳房有關。 6 5.在年幼孩童的分裂世界中,憤怒和毀壞的感覺通常被指向壞乳房,而愛和舒適的感覺則與好乳房有關。 6.嬰兒傾向於將積極的價值依附於營養和生之本能,將負面的價值依附於毀壞和死之本能。將世界分裂為好和壞的這種二分方式為日後提供了一個對於單獨個人矛盾感覺發展的原形。

(2)憂鬱的狀態 1.大約在第五、第六個月開始,嬰兒開始視外在客體為一整體並能同時看到好和壞的方面並存在同一個人身上。 2.兒童對於母親發展了較為實際的影像並且瞭解到母親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她好的和壞的一面。而ego也已經成熟到可以容忍一些自己的消極毀滅的感覺而非只是將他們往外投射。

3.此時的嬰兒因為害怕可能會失去母親,所以,嬰兒需要保護母親使她遠離自己之前投射到母親身上的毀滅性的衝動和力量所帶來的危險。但嬰兒的ego已經成熟到足以瞭解自己缺乏保護母親的能力,因此嬰兒會對自己先前對母親毀滅性的衝動感到有罪惡感。對於害怕失去喜愛的客體的焦慮感和想要破壞那個客體的罪惡感於是就構成了Klein所說的憂鬱狀態。 4.在憂鬱狀態的兒童會瞭解到所喜愛的客體和所討厭的客體是同一個人。

5. 由於嬰兒將母親視為整體而且是處於危險中,於是他們會同理母親的感受,同理心的發展是一種對於他們未來人際關係會有助益的特質。 6 5.由於嬰兒將母親視為整體而且是處於危險中,於是他們會同理母親的感受,同理心的發展是一種對於他們未來人際關係會有助益的特質。 6.當兒童幻想他們已經對先前犯罪念頭作了補償以及當他們覺察到母親會在每次離去之後再回來時,沮喪狀態將會消失。

7. 當憂鬱狀態消失了,兒童將會終止在好母親與壞母親之間的分裂。 8 7.當憂鬱狀態消失了,兒童將會終止在好母親與壞母親之間的分裂。 8.如果憂鬱狀態沒能完整的消散,可能會造成缺乏信任感、對於失去喜愛的人的病態悲傷和一些其他的心理違常。

五、心理防衛機轉 心理防衛機轉是一種潛意識下的活動,就好比是一個心中的黑盒子,在意識無法察覺的狀況下起了作用,目的是為了保護自我。 舉例:最常發生於面對壓力情境的防衛機轉為:退化、壓抑、否認,及取代。

Klein認為非常小的嬰孩就會使用各 種防衛機轉來保護ego,以對抗因破 壞性的幻想所引起的焦慮。

☆Introjection 內射(內攝) --嬰兒會幻想將他們對外在客體的知覺與經驗納入自己體內。最早從母親的乳房開始。 內射開始於嬰兒的第一次吸奶,他會希望媽媽的乳房和自己的身體合而為一。起初,嬰兒會內射美好的客體,納入以作為對抗焦慮的保護。然而嬰兒有時也會內射不好的客體,以便控制他們。 內射的客體是嬰兒幻想的彩繪,而非真實客體的正確描述。例如嬰兒會幻想母親是永遠不會消失,因為他們認為母親在他們的體內,一個恆存的客體。

2.Projection 投射 意指:一種會把個人想法或情緒加諸於他人身上,以為別人有此情緒或想法的幻想。 嬰兒會將不易辨識或具有毀滅性的情感投射在外在客體上,減輕內在的焦慮或衝突。小孩對於美好及不好的皆會投射,尤其是父母親。 Ex.性犯罪者的心理。

3.Splitting 分裂 意謂:把不相容的衝動分別開來。為了要把好的與不好的客體分開,ego自己必須分裂。 嬰幼兒發展出「good me」與「bad me 」兩個意像,以便他們能處理對於外在客體的愉快的與破壞性的衝動。 Ex.藉由分裂機制來把危險感受和令人滿足的感受分開來而解消掉那危險的感受。

分裂對於兒童有正向和負向的影響。如果分裂不是那麼的極端和僵化,對嬰兒或成人來說可以說是一個正向且有用的心理機制。 這種分裂的機制可以使人們看到他們自己的正反兩面、判定自己行為的好壞、區分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相識者。但如果分裂是過度的、沒有彈性的,則將會產生病態的壓抑。

4.Projection Identification 投射認同 意指:嬰兒把他們不能接受的有關自己的部分分隔開來,並將它們投射到另外一個客體上,然後再以一種改變或曲解後的形式內射回自己身上。個體從客體的回應認同了那些原本屬於自己的一部份。 Ex.飢餓嬰兒將自己的飢餓歸因於壞的乳房上,然後自身感受到被攻擊、吞噬,就覺得自己是壞的。

□投射認同的目的是個體想操控外在的客體。 Ex.小孩玩具的爭奪。

投射認同第一階段 我—客體 (中午亦不說 及不良自體傾向) 我—客體 不帶怒意,字體 印象佳 我不客氣 (不帶怒意) 憤怒且具破壞性

5.Internalizations 內化 意義:一個人將外在世界的內射部份加以組織,並成為心理上有意義的架構。在Klein的理論中,有三個重要的內化項目:ego, superego, Oedipus complex.

Ex.佳佳貪嘴,偷偷吃掉媽媽留給弟弟的蛋 糕。當她還在津津有味地品嚐那滋味的蛋糕 時,心裡突然有一陣歉疚感。 佳佳媽媽常常教導她不要擅拿他人財物,及 應凡事與家人共享。在長年累月的教誨下, 佳佳已不知不覺間內化了這些觀念。雖然她 始終敵不過蛋糕的誘惑,所以感到歉疚。

(1) Ego --- sense of self □ Klein相信ego出現的時間比Freud所提議的還早。她認為ego很早即有能力感覺到破壞和愛的力量,並藉由分裂、投射和內射等防衛方式來處理這兩股力量。 □ 從第一次餵食經驗起,嬰兒的ego便開始發展進化。當嬰兒能被餵飽,並得到愛與安全感時,他所經驗到的是好的乳房。但當照顧者沒有出現或沒有提供奶水、愛或安全感時,嬰兒所經驗到的是壞的乳房。嬰兒會內射這兩種乳房經驗印象,這些意像提供了幼兒日後ego擴展的焦點。

□嬰兒與最初客體(乳房)的關係是未來ego發展與日後人際關係的原型。在統一的ego出現前,ego必須先分裂為「好我」與「壞我」。當嬰兒能得到母奶的餵食及愛的照顧時,「好我」就會存在。而當嬰兒無法獲得愛與母奶時,「壞我」的經驗便會產生。

(2) superego超我 □ Klein所說的超我和Freud所說的有三大不同:超我在很早時便出現、超我不是戀親情結的衍生物、年幼兒童的超我比較年長兒童的超我更嚴酷。Klein相信早期的超我產生的不是罪惡感而是恐懼感。 Ex.一小孩在路上看到比自己更小的孩子,所以把手上的氣球給了他。〈受媽媽影響〉 □ Klein認為超我和戀親情結是一起成長的,只是真實的罪惡感必須在戀親情結結束後才會產生,時間差不多在5-6歲。

(3) Oedipus Complex戀母情結 □ Klein認為戀母情結發生的年紀比Freud所說的還早。 Klein認為戀親情結開始於出生後的幾個月,到了性器期達到最高峰,約3、4歲。 □ Klein認為在戀親情結中有一個重要的部分就是兒童擔心因為想挖空父母身體的幻想會導致父母的報復的恐懼。

□ Klein強調在戀親情結這段期間,兒童保有對雙親正向情感的重要性。在早期,男女兒童對於戀親情結都有同樣的需求 — 與好的、令人滿意的客體建立正向的態度,而且避免壞的、可怕的客體。 □ Klein和Freud皆認為男女生的戀親情結的經驗是不同的。 □ 對於男孩和女孩而言,一個健康的戀親情結的解決在於小孩允許他們的雙親在一起的,並且彼此有性行為的能力。沒有任何想競爭的念頭殘餘著。而這種對雙親的正向的情感促進了他們未來成人的性關係。

六、Klein的心理治療觀點 1.反移情是一個成功治療的有效的步驟。 2. 為了造成移情及幻想﹐Klein提供每個小孩玩具﹑蜡筆﹑鉛筆﹑紙等﹐把Freudian的夢的分析和自由聯想聯結成遊戲治療﹐她認為兒童會在遊戲中把他們的意識和潛意識表現出來。

3. 治療目標:主要是減少內化客體所造成的沮喪﹑焦慮﹐鼓勵病人重新經驗早期的情緒和幻想﹐並在治療的過程中指出幻想和現實﹑意識和潛意識的差距。也讓病人表達他們的正向移情和負向移情。 --- 這樣能讓他們明白潛意識如何影響他們的現實生活。一旦這種聯結產生了﹐將會減少病人內在客體的困擾﹑減少焦慮﹑及把內心世界的客體干擾投射到外在世界。

Bowlby 的依附理論和Ainsworth的「陌生情境」與「依附類型」 何謂「依附」(Attachment)? 內在心理運作模式 (Internal Working Model) Ainsworth --- 依附類型 (安全依附、焦慮抗拒依附、焦慮逃避依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