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對生命中 難以承受之老病課題 慧開法師 編講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台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 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 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 的心肌机能障碍和器质性病变, 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 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 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 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晕厥。严重 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
Advertisements

中医适宜技术讲座 青岛大学医学院 贺孟泉. 课堂第一语 医生的座右铭 医生的座右铭诚诚实实、规规矩矩、按部就班、一丝不苟.
广西花红药业 — 花红胶囊上市策略. Slide 2 花红胶囊上市策略 市场与竞品 价格与销售目标预估 广告创意策略与创意脚本 包装设计.
RC Chen Blog: 健保 IC 卡 DNR 註記宣導 陳榮基 2008 年 7 月 17 日 於安寧視訊會議.
第四章 舒适与安全 漳县职业中专 09 护理二班 何琴. 教学目标: 1. 熟悉不舒适的原因及不舒适的护理原则。 2. 熟悉卧位的性质 。 3. 掌握常用卧位的姿势与适用范围。 4. 掌握保护具、辅助器使用的目的及操作中的注 意事项 5. 根据患者的病情及需要,正确选择和使用各种 保护具及辅助器具。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 ( 衡量是否健 康的十项标准 ) : 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 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 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变化; 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的抵抗力; 体重适当,体态均匀,身体各部位比例协调;
组长:倪运超 小组成员:徐悦、曹吕卿、孙浩、徐圣尧.  上海的历史 上海的历史  上海的历史 上海的历史  上海的文化 —— 建筑 上海的文化 —— 建筑  上海的文化 —— 美食 上海的文化 —— 美食  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历史  香港的历史 香港的历史  香港的文化 —— 建筑 香港的文化.
亚健康人群的中医食疗 禹建春. 一、健康与亚健康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给健康所下的正式定义是 “ 健康是指 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全部良好的一种状况,而不 仅仅是指没有生病或者体质健壮 ” ,世界卫生组织据此制定了 健康的 10 条标准: 1 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的担负日常生活和繁重的工作而.
怀孕了 要注意什么 苏州市立医院母子中心妇产科 蒋创. 可以孕育一个新生命并非是容易事。它是个 可以孕育一个新生命并非是容易事。它是个 “ 系统工程 ” ,不能匆匆忙忙,更不能马马虎虎。 21 世纪已经来到,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各种观念也在飞速转变的时代。同样,在国际、国内的围产医 学也是面临新的严峻的挑战.
一、 突出解析几何复习中的重点问题的通法通解 解析几何中的重点问题 一、 突出解析几何复习中的重点问题的通法通解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重点一.
北京朝外大街证券营业部 投资总监 李世彤. Slide 2 今日话题 医药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期 Slide 3 主要观点  宏观调控 “ 未结束 ” ,股指期货 “ 未放开 ” ,增 量资金 “ 未进来 ” ,沪深 A 股 “ 未见底 ” ;  地产金融 “ 低估值 ” ,目前 “ 不参与、不看空.
我校创建浙江省 “ 健康促进学校 ” 铜牌单位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健康知识》 娄桥河庄小学. 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基 本知识与技能》第.
我校创建温州市 “ 健康促进校 ” 银牌学校 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健康知识》 娄桥一小. 健康的新概念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 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 ——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 基 本知识与技能》第 1.
手动换页 域外风情系列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 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 3 岁了。 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 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 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健康 美丽 绿色生活 七点健康欢迎您. 家庭长寿村必备七要素 良好的心态平衡的饮食 合理的运动 绿色的环境 功能食品 七点健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能量理疗 美容护肤.
99學年度第1學期導師輔導工作座談會 全校性共同必修服務學習課程 報告單位:學務處領導知能與服務學習中心.
各類肝硬化的中醫藥治療與調理 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高級導師         黃賢樟.
运动神经元病 (Motor Neuron Disease)
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张晓林 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
老年心理与健康老龄化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吴振云
第十三章 中国的传统科学技术 中国古代的科技曾经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人类文明的进步作出过重要贡献,并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科技文化。在今天,源自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中医学仍然在现实生活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常見民俗療法.
第十五章 医务社会工作.
桃園縣埔心國民小學專題報告 海豹 海豹 報告人 : 吳宜旻 指導老師 : 鄭省村.
學務處衛保組關心您的健康與生命安全 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疾病管制署
“三生教育”专题 生命·生存·生活.
大学生心理健康.
—壓力釋放心靈深呼吸— 薛凱仁 心理師 分享者成長中心 主辦:交通部公路總局西部濱海公路中區工程處.
老年人家庭自我护理和保健 安徽省老年医疗保健研究所 陈爱萍
第二章 环境.
卫生法学绪论 卫生法学绪论.
穿越時空救簡愛 --文學探員周四.夏的冒險.
公共营养师职业简介.
学前儿童卫生保健 韩山师范学院生物系 唐为萍.
保健的意义 亚健康概念 如何维护我们的健康? 怎样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学风建设- 班级-我 ERP 班.
歷史科專題研究 第二次世界大戰.
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项目解读 宁波市康宁医院 吴向平.
第一章 疾病概论.
雄伟的金字塔.
心灵探索— 认识精神症状 北京回龙观医院 副主任医师 孙春云.
系統分析與設計 系級:資管三B 姓名:朱秋儒 學號:
寻觅节日诗情.
專題研習 零八北京奧運 和平的聖火.
菸害防治教育 高雄市立高雄高級中學.
第五章 资料收集.
請和我們一同來關心~ 孩子在學校的健康照顧
一言之辩强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
安寧緩和療護 VS 臨終關懷 2009/09/20 郭千綺.
無菸、拒檳防制宣導 服務單位:尖石衛生所 主講人:周玉英 護理長.
性健康教育的人本取向.
第四章 女性与健康 2009年 湖南女子大学女性学教研室.
生命的永續經營觀 —現代人生死自在之道 南華大學副校長 生死學系教授 慧開法師編講.
体育保健学 楚雄师范学院 体育系.
双 赢 谈 判.
开 学 第 一 课 六年级3班.
鄭先祐 (Ayo) 教授 國立台南大學 生態科學與技術學系
林安迪 2017/9/ /9/13 游泳C教.
第九章日治時期的台灣(下).
课程 新疆艺术学院精品课程 艺术职业道德与 艺术法基础 新疆艺术学院思政理论教研室.
作者:葉福玲 班級:六年四班 指導老師:黎家雲
第四节 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本节内容: 一、泰勒 ( Taylor ) 级数 二、函数展开成幂级数 第十二章 两类问题: 在收敛域内 求 和
第14章 總體經濟政策之爭論:法則與權衡性.
世上最著名的書是那一本? 導—slide1.
安寧療護 健康與護理學科中心.
選擇勞退新制,終身免煩惱 勞工退休金新制 說明會.
RC Artistic Expressions All the Girls We’ve Loved
目 錄 一、94~100年台灣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統計…...2 二、法規及肇事案例…………..……………………………4
設計者:台中市重慶國小 張祐榕.楊晟汶.張儷齡
績優教師分享 美容保健科 林品瑄 教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如何面對生命中 難以承受之老病課題 慧開法師 編講 佛光大學佛教學院院長 南華大學生死學系教授 台灣大學共同教育中心兼任教授

引言 — 問題的緣起

總有一天,我們都會老化,然後離開塵世而死去。 弔詭的是,現代人一方面極力抗拒老化,另一方面又極力延長壽命,造成不斷高齡化的社會,衍生出許多老人的身心問題。 同時,現代人也極力否認死亡,將死亡交給醫院的專家;因此,我們之中越來越多的生命結束在日常生活之外,而告別在醫院和其他醫療機構之中。 在醫院裡,臨終與死亡會是什麼樣子?又為什麼會是這樣?我們有必要事先了解。

有多少人死於醫院?他們死的時後狀況如何?什麼原因使他們覺得困擾不安? 我們要怎樣做,才能改善這個情況? 我們絕大多數人都希望自己能夠死得安祥平靜,在臨終的時後,能有我們的親人及愛人陪伴在身旁,同時也希望能夠得到神明的庇佑、上帝的眷顧、諸佛菩薩的加持與接引。 至於能否達成以及如何達成以上境界,對我們而言,是一項艱難的考驗,我們都必須在此ㄧ課題上好好下功夫。

內容大綱 壹、現代人的生命挑戰 ─ 老病課題的現代省思 貳、現代人的死亡尊嚴 ─ 死亡課題的現代省思 參、靈性層次的生死關懷   ─ 老病課題的現代省思 貳、現代人的死亡尊嚴 ─ 死亡課題的現代省思 參、靈性層次的生死關懷 ─ 生命的永續經營理念

壹、現代人的生命挑戰 ─ 老病課題的現代省思 壹、現代人的生命挑戰 ─ 老病課題的現代省思 一、社會日益高齡化所引發的老年安養及醫療問題 二、長壽的迷思 — 老病的困境, 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夢魘…! 三、長生不死的迷思—死不了的夢魘!

一、社會日益高齡化所引發的 老年安養及醫療問題 根據在美國所作的一項統計,在193l年全美國的平均壽命,女性為62.1歲,男性為60.0歲。 自l983年到l985年,全美國女性的平均壽命持續增加,超過50年前,而到達79.8歲;男性則為72.9歲。 總人口的死亡發生率,則從l95l年的11.7%降到1981年的2.1%,呈現大幅衰退現象。 對65歲以上的老人而言,死亡率則從195l年的53.6%升高到l98l年的67%。

存活機率假設:以臺灣為例,基年兩性單一年齡之死亡機率,下列圖表係採用2006年臺灣地區簡易生命表之死亡機率,推算出2008年存活機率為基準。 55 60 65 70 75 80 85 90 95 2056年 89.0歲 2008年 82.3歲 女 零歲平均餘命 (歲) 2056年 82.2歲 2008年 75.6歲 男 1956 1966 1976 1986 1996 2006 2016 2026 2036 2046 2056年 1

人口結構趨勢 台灣未來50年人口結構趨勢 (依中推計) 千萬人 10% 20% 65歲以上 高齡人口 30% 38% 15-64歲 3.0 千萬人 17年 2.5 15年 16年 10% 20% 65歲以上 高齡人口 2.0 30% 38% 1.5 15-64歲 工作年齡人口 73% 67% 57% 1.0 52% 0.5 15歲以下 少年人口 17% 12% 12% 10% 1961 1976 2008 2025 2040 2056 1

所選國家地區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率 65歲以上人口比率 (%) 40 日本 65歲以上人口比率 (%) 臺灣 35 南韓 新加坡 義大利 30 香港 德國 25 法國 英國 20 中國 美國 15 10 5 1950 1970 1990 2010 2030 2050年 資料來源: United Nations, 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The 2006 Revision.

台灣在18年後,約每3.2個15~64歲工作年齡者,負擔1個65歲以上高齡者 未來高齡人口占工作年齡人口比例 (依中推計) 台灣在18年後,約每3.2個15~64歲工作年齡者,負擔1個65歲以上高齡者 65歲以上高齡人口 15~64歲工作年齡人口 2008年 2026年 2056年 1人 ______ 7.0人 1人 _____ 3.2人 1人 _____ 1.4人

現代醫療科技的進步,延長了人類的平均壽命,再加上人口結構的改變,造成了日益高齡化的社會。然而高齡化並不保證吾人的生命與生活品質也隨之提昇。年長的族群很容易罹患退化性疾病,諸如:癌症、中風、心血管疾病、失智…等等,即使現代醫學的進步也無法徹底解決老化與老年疾病的問題。 現代社會日益高齡化的結果,除了在經濟、政治、社會等現實人生層面,產生種種棘手的問題或課題之外,也同時產生與死亡問題息息相關的種種生命高層次的心理或內在精神問題。

二、長壽的迷思— 老病的困境,比死亡還要可怕的夢魘…! 13

傅偉勳教授的父親以九十一高齡逝世就是一個實例 (以下直接引述自1993年傅教授的話): “約在三十多年前,他在台北患上半身不遂之後,由於我的四哥一家十分忙碌,無法自早至晚在家看護照顧,祇好送他到一家特殊醫院安頓下來。不到一個月,家父開始大吵大鬧,說死也要死在家裡。無已,四哥把他接回。但是有一天四哥夫婦因要事不得不在外好多小時,家父就在這時不慎從床上跌到地板上,不得動彈,直至四哥夫婦回家才被發現。經過這次痛苦經驗與教訓,家父也同意,搬回特殊醫院,專由醫院護士照顧,四哥則每週總去一兩次陪他談天解悶。以後二十年左右就如此在醫院一小房間,直至逝世為止。” 15 15

女兒送父親回老年公寓,把親生父母從家裏送走實屬無奈。 16 16

74歲的趙老太太在彌留之際只能靠吸氧和輸液換來片刻的安寧小睡一會兒。 17 17

“我們結婚的時候她才20歲……” 正月初二84歲的儲老來老年公寓看望自己患腦萎縮症的妻子。 18 18

老宋卧床多年,他把所有生活用品都放在他伸手可及的地方。 19 19

只要你活得夠老, 總有一天等到你! 20

雪上加霜 — 老年癡呆與失智! 只要你夠老,總有一天等到你! 21 21

22 22

23 23

好死不如賴活乎? 賴活不如好死乎? 聰明的您,想一想! 25 25

美人自古如名將 不許人間見白頭 26 26

Sophia Loren (蘇菲亞・羅蘭) Now 77 27

28

Jane Russell (1921~2011) (珍・羅素) Died at 89

Carroll Baker (卡露・貝克) Now 80

Elizabeth Taylor (1932~2011) (伊麗莎白・泰勒) Died at 79 33

34

35

Elke Sommer (愛姬‧森瑪) Now 70

Brigitte Bardot (碧姬・芭杜) Now 77 39

41

Paul Newman (1925~2008) (保羅・紐曼) Died at 83

三、長生不死的迷思 — 死不了的夢魘! 45 45

46 46

貳、現代人的死亡的尊嚴 — 死亡課題的現代省思 一、現代人死亡所發生的地點 二、現代社會處理死亡過程的機械化與非人性化 三、現代社會的整體醫療系統與結構 四、癌症與末期病人的靈性需求與照護

一、現代人死亡發生的地點 根據1988年在美國所作的死亡率統計,在全美所有的死亡事件中,有58.8 %是發生在醫院或醫療中心裡,有16.4 %是發生在其他的安養機構之中,有4.4 %歸類為「到達醫院時即已死亡」(DOA: dead-on-arrival),此外,有20.4 %則是發生在其它的地點。

二、現代社會處理死亡的機械化與非人性化 死亡原本就是自然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然而現代醫療卻將「死亡」一律當成「疾病」來處理,不但無法面對自然的死亡,也無法自然地面對死亡;因此,也讓現代人很難自然地尊嚴死。 理想的「壽終正寢」有其現實的困難。 現代人臨終與死亡的場景:喪葬處理流程的形式化、公式化、商業化與作秀化。

三、現代社會的整體醫療系統與結構 (1) 醫護科技層面:醫藥、診療、護理等科 學理論及臨床實務與技術之研發 (1) 醫護科技層面:醫藥、診療、護理等科 學理論及臨床實務與技術之研發 (2) 醫護行政層面:醫院行政體系、醫護管 理制度、及健保體系之運作 (3) 醫護政策層面:國家醫療政策與制度以 及健保政策與制度之建立 (4) 醫護文化層面:全民的醫護文化(人性 尊嚴、人道關懷與人文精神)之建設

四、絕症與末期病人的靈性需求與照護 (一) 醫護人員如何面對現代的死亡問題: 死亡不是疾病,而是生命的自然歷程 (一) 醫護人員如何面對現代的死亡問題: 死亡不是疾病,而是生命的自然歷程 (二) 醫療機構如何回應病人的靈性需求: 關懷、照護、陪伴、諮商、開導…… (三) 安寧照顧(Hospice Care)與緩和療護 (Palliative Care):從科技到靈性,從醫療到照護 (from Cure to Care)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對緩和療護 (Palliative Care) 的定義 對沒有治癒希望的病患所進行的積極而全面性的照顧;控制疼痛及其他症狀、解決心理的、社會的、及靈性的問題是最重要的。照顧的目標,是為了儘可能提昇病人和家屬的生活品質,達到最好的程度。 這樣的原則其實不限於對末期病人;在疾病診斷之初、治療開始時,就可以適用。

世界衛生組織 (WHO) 對緩和療護的期許: 肯定生命的價值,而且將死亡視為一個自然的過程。 不刻意加速、也不延緩死亡的到來。 有效控制疼痛以及身體上的其他症狀。 對病患的心理及靈性層面提供整體的照顧。 提供來自周遭的支持系統,支持病患積極地活著直到辭世。 這個支持系統也協助家屬在親人患病期間以及喪親之後的心理反應都能有所調適。 (如slide ) (NEXT: Resource Allocation)

什麼病人需要安寧及緩和療護? 所謂「沒有治癒希望的病患」,除了癌症末期病患以外,也包括愛滋病患、運動元神經病變 (Motor Neuron Disease 或稱「漸凍人」)、慢性阻塞性肺疾(COPD)、肝硬化等疾病的病人,以及許多先天性代謝異常的病童等。 這些疾病的特點,都是病況緩慢但不斷惡化、症狀越來越多,令醫療人員與病人窮於應付。

參、靈性層次的生死關懷 ─ 生命的永續經營理念 參、靈性層次的生死關懷 ─ 生命的永續經營理念 55

數學、物理概念的啟發

在自然數系中: 2 − 1 = 1,而1 − 2 = 無解 在整數系中: 1 − 2 = −1,4∕2 = 2,而 4∕3 = 無解 在有理數系中: 4∕3 = 1⅓,√4 = 2,而√8 = 無解 在實數系中: √8 = 2√2,而√−4 = 無解 在複數系中: √−4 = 2i, √ −8 = 2√2i

向量空間 複數系 實數系 有理數系 整數系 自然 數系

從數學的集合(set)或定義域(domain)概念來看,在自然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整數系中有解;在整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有理數系中可有解;在有理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實數系中可有解;在實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複數系中可有解;在複數系中無解的算式,在向量空間中可有解。 在低階的數系或定義域較小的集合中,看似無解的算式或問題,放在高階的數系或定義域較大的集合中即有可能迎刃而解。 當一個算式或問題看似無解,往往並非問題本身無解,而是所給的定義域太小。

從物理學的角度來看,一度空間無解的問題,放到二度空間來思考就可能不成問題;二度空間無解的問題,放到三度空間來思考即可能迎刃而解;三度空間無解的問題,就可能需要放到四度空間(三度空間加上時間)去解決。 人生的問題也是一樣,在低階的思維層次看似無解的難題,提到高階的思維層次或放大視野來看,就不再是無解的難題,而很可能迎刃而解。 人生視野的高度決定廣度,即王之渙的詩句所云: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從三世生命的觀點 看生命流轉的歷程 61

生命流轉的過程─生死輪迴,四有次第循環,無始無終: (1)生有:出生,眾生一期生命的開始。 (2)本有:從出生至死亡之間,眾生一期 之生命。  (1)生有:出生,眾生一期生命的開始。  (2)本有:從出生至死亡之間,眾生一期      之生命。  (3)死有:臨終及轉(往)生,眾生一期生      命的結束。  (4)中有:又稱「中陰」,死生之間的過      渡時期。 62

本有 中有 生有 死有 生有 轉大人 轉老人 無明 行 識 名色 →六入 →受→愛→取 ─→有 ──→生 ─→老死 ↓ ↓ 觸 ↑ 63

建立正向的生死觀 ─ 對死亡意義的重新省思 與肯定 建立正向的生死觀 ─ 對死亡意義的重新省思 與肯定 64

或問:人為什麼會死? 反問:言下之意…,難道你真的想要長生不死嗎?很多人活到八、九十歲都覺得活得很辛苦,你真的想要活到一百五、二百、三百,甚至於千秋萬歲嗎?    好!如果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人都不會死,永遠地活下去,你再仔細思考一下,長生不死對你自己,對整個世界會不會比較好?

分析:幸虧我們終究有一天會「死」,不然就悽慘了。    沒有死亡的人生是無法忍受的。因為我們的身體會生病、不斷地衰弱老化,甚至遇到天災人禍的摧殘、傷害,生命因此陷入一種任何旁人都幫不上忙的困境,而死亡卻可以幫助我們脫離這種困境而解套。    如果我們的生命只是不斷地老化卻不會死亡,那才是最可怕的事情,因此,死亡對我們每個人的生命而言,是必要而有意義的。

死亡絕非是萬劫不復的可怕深淵,也不完全是個障礙,它讓疲憊而困頓的生命得以暫時休息之後再重新出發。 死亡是生命的一種轉換歷程,並不是終結,而是邁向另一個嶄新的開始。 死亡也是一種生命的展現,故有「重於泰山」及「輕於鴻毛」之境界差別。 換一個角度來看,就是因為有死亡期限的警惕,吾人的生命才活得更為積極而充實。

人死的時候, 會不會很痛苦? (臨命終時的身心狀態) 人死的時候, 會不會很痛苦? (臨命終時的身心狀態) 68 68

或問:人死的時候,會不會很痛苦? 答曰:其實不一定會痛苦,死亡的經驗也可以是很愉悅的,情況因人而異。 分析:痛苦是因無明與執著而起,而痛苦的程度則與個人對色身及俗世的執著程度成正比。痛苦又可分為兩個層次:    (1)肉體上的:病痛以及四大分離。 (2)精神上的:孤單、恐懼、有被遺棄的感覺、不知何去何從。

《瑜伽師地論》云:「善心死時安樂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惡心死時苦惱而死,將命終時極重苦逼迫於身。」 由此可知,有情個體臨終時的善、惡心念決定了他的「死亡品質」與「死亡的尊嚴」。 「善心死時安樂而死,將欲終時無極苦受逼迫於身」這一段描述還透露了一項重要的訊息,即是死亡並非一定就是苦惱、恐怖的,也可以是很安樂、愉悅的經驗,可以釐清與化解一般人面對死亡的恐懼與成見,有許多關於瀕死經驗的記載可以作為旁證。

我們能否預知 自己的死亡? 71 71

或問:我們能不能預知自己的死亡? 答曰:Sure yes! 答案是肯定的,透過個人的精進修持與願力,以及佛菩薩的加持,行者可以「預知時至」,換言之,我們可以「預約往生」。 分析:就連自然界的動物—大象都能預知時至,何況是萬物之靈的人類。預知時至可說是所有宗教徒修持的終極目標之一,工夫成熟的人,在臨命終前,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無罣礙,心不貪戀,意不顛倒,正念現前,如入禪定,安然往生。

死後的去處與歸宿? 73 73

或問:生從何來?死往何去?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 答曰:其實你根本不用管「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你最需要關心的是「你自己」想去哪裡? 分析:生從何來?死往何去?這種問法有個盲點,似乎是說所有的眾生都來自同一個源頭,死了以後也都回到同一歸宿。其實我們每一個人,生來自不同的地方,死也會去不同的地方。

就像是我們不能籠統地問道:「大學生畢業了以後會去哪裡?」所以也不能籠統地問:「人死了以後會去哪裡?」而應該這樣問:「張三死了以後會去哪裡?」「李四死了以後會去哪裡?」 如果想知道得更明確的話,應該這樣問:「你希望你死了以後去哪裡?」或者更具體地問:「你想去哪裡?你能去哪裡?」前者依靠願力選擇,後者依靠(善惡)業力與福德因緣決定。 1

如何超越克服 死亡的恐懼與束縛? ─ 即早規劃個人生命的永續經營 76

(二)預作規劃及安排個人的生死大事:預立遺囑─事先做好身後事之規劃,安排家務,預作財產如何處分之規劃,付囑後事,交代心願,期無後顧之憂。 (一)思想建設與心理建設:及早培養及建立「十方三世」的宇宙觀與積極、正向、健康的生死觀,廣泛地探索且深入地了解宇宙時空之廣大浩瀚,並深刻體會生命境界無限開展與提升之可能,以超越克服面對自我色身老朽衰敗乃至死亡的無謂恐懼。 (二)預作規劃及安排個人的生死大事:預立遺囑─事先做好身後事之規劃,安排家務,預作財產如何處分之規劃,付囑後事,交代心願,期無後顧之憂。 77 77

(三)若曾在佛菩薩、神明或祖先面前許過心願,卻來不及完成或還願,可於臨終前對佛菩薩等辭願(取消辭去曾許過的心願),以免愧疚而致身心罣礙。 (四)確立個人生命的永續經營理念及來世生命規劃,依照個人的宗教信仰及心願,可以有不同的理想與方向: (1)發願往生:彌陀淨土、藥師淨土、 兜率淨土…等。 (2)上升天堂:天國、天界、樂土…等。 (3)乘願再來:迴入娑婆世界行菩薩道。 78 78

(五)大家要確實認清我們的色身(肉體)本來就有其相應的使用年限(賞味期),終有衰老報廢的一天,因此一定要避免拖到身體機能衰敗,病魔纏身,乃至多重器官衰竭,切記要及早準備,見好就收。 (六)當個人的世壽即將圓滿前,能從容且歡喜地迎接往生時辰的到來:透過平日的精進修持與願力,能夠預知時至,從容準備,保留精神與體力,以確保正念現前,身心康寧,無有恐怖,身無病苦,心無罣礙,無有遺憾怨懟。 79 79

(七)如何能見好就收?要能「信、願、行」資糧具足。信者,堅信佛言不虛,深信法門殊勝,自信己力可及;願者,深心發願,求生淨土,得與如是諸上善人聚會一處;行者,歡喜信受,依教奉行。 (八)當個人的世緣將盡時,要能心懷感恩,萬緣放下,以告別今生,邁向來生。當時辰已至,能所作皆辦,臨命終時,正念現前,無有恐懼,心不貪戀,意不顛倒,如入禪定,感應道交,蒙佛接引(或蒙主恩召),捨報往生。(瀟灑走一回) 80 80

到了年老多病、體弱氣衰時,若欲善終, 千萬要避免心肺復甦術、插管…等等。 81 81

瀟灑走一回— 往生事蹟舉隅 82 82

李濟華老居士往生事蹟 淨空法師講述 在臺北,以前蓮友念佛團的創辦人李濟華老居士,往生的那一天(1966/2/25)他跟太太坐三輪車到念佛團參加共修會。念佛團共修跟打佛七一樣,一支香念完後止靜,就講一段開示。開示平常都不超過半小時,由老居士們輪流講。 李老居士坐三輪車去念佛團,在車上就跟太太說:「我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你一個人會不會感到寂寞?」他太太並不知道他那天往生,於是很慷慨的回答他:「往生是好事,你能往生,就不必管我。」太太同意了。 83 83

慧開評曰:真正的往生淨土,是在活著的時候就瀟灑地去了,而非等到死了以後才去的,所以絕對不能拖到病得奄奄一息,那時候就走不了啦! 那天是輪到魏老講開示,他跟魏老說:我們兩人換一換,今天我來講。他老人家上臺講了一個半小時,非常懇切勸勉大家念佛求生淨土。講完之後向大家告辭,說要回家了。老居士八十多歲,講了一個半鐘頭,大家以為他講累了要回家休息。沒想到,他下臺在客廳沙發上一坐,往生了。他是回西方極樂世界的老家。 慧開評曰:真正的往生淨土,是在活著的時候就瀟灑地去了,而非等到死了以後才去的,所以絕對不能拖到病得奄奄一息,那時候就走不了啦! 84 84

結語 真誠擁抱生命 坦然面對死亡 活得自在 走得瀟灑 來得歡喜 85 85 85

生死的超克與境界 凡夫:貪生怕死 (生死流轉) 自尋煩惱 → 醉生夢死 羅漢:厭離生死 (不受後有) 斷除煩惱 → 了生脫死 菩薩:無畏生死 (生死一如) 慈悲大願 → 出生入死 86 86

以上生死學相關出版品 歡迎助印 詳情請洽 台灣生死輔導學會秘書 陳小姐 92 92 92

慧開法師電子信箱 hk84000@mail. fgu. edu. tw hk84000@mail. nhu. edu 慧開法師電子信箱 hk84000@mail.fgu.edu.tw hk84000@mail.nhu.edu.tw 台灣生死輔導學會秘書陳小姐 hlchen16@hotmail.com 93 93

 敬祝大家  福慧雙修‧生死自在  謝謝聽講   敬祝大家  福慧雙修‧生死自在  謝謝聽講  94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