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作者:元智大學 陳燕禎博士 出版: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第一章 變動中的老人問題 本書作者:元智大學 陳燕禎博士 出版: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一節 世界人口的老化趨勢 一、老年人口的定義: 老人福利法第二條界定以「年滿65歲以上」 「老」是一個個體、文化、國家社會的概念 第一節 世界人口的老化趨勢 一、老年人口的定義: 老人福利法第二條界定以「年滿65歲以上」 「老」是一個個體、文化、國家社會的概念 「老」的個別差異是很大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OECD人口老化的相關研究關心:老年人口比率增加、人數增多、醫療費用增加 二、國際間的人口結構和人口老化: 台灣的人口老化速度驚人 OECD人口老化的相關研究關心:老年人口比率增加、人數增多、醫療費用增加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附設台中縣私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二節 戰後嬰兒潮人口老化的挑戰 一、嬰兒潮出生人口已成為「老人潮」人口 「嬰兒潮」:係指1945年至1964年之間出生的 人口。 2010年嬰兒潮世代就進入老年世代,65歲以上人口將暴增。 人口特性:具較高的教育、經濟資源、生活水平,平均壽命長,其高齡化的過程和現在老年人不同,老人的需求亦大不相同。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科技影響服務提供方式:戰後嬰兒潮人口經歷新科技「.com」和「e-mail」的年代。 老人服務專業發展的主軸: 二、科技社會的生活已來臨 科技影響服務提供方式:戰後嬰兒潮人口經歷新科技「.com」和「e-mail」的年代。 老人服務專業發展的主軸: ◎「以需求為導向」 ◎「以顧客為中心」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三、使用「科技」,提供照顧的三方(三角)同時獲益: 「科技」改善失能者的生命品質與增進健康照顧的效率。 社區照顧三角形:以科技為核心,受惠「正式部門照顧者」、「非正式部門照顧者」及「服務使用者」產生「三合一」的效果。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在2000年和2050之間,全世界65歲以上的老人從6.9%增加到16.4%。 四、全世界未來65歲以上人口成長推估: 在2000年和2050之間,全世界65歲以上的老人從6.9%增加到16.4%。 80歲和80歲以上的老人的比例也將會從現在的1.9%增口到4.2%。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百歲或逾百歲以上的人口比例,到2050年將是1998年的16倍。 不管是先進國家或新興工業化國家,人口老化是必須共同面對的問題,同時也創造出許多新興銀髮族『照顧產業』的機會。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三節 高齡化與少子化 一、世界各國人口老化程度轉變 第三節 高齡化與少子化 一、世界各國人口老化程度轉變 時代不同人口老齡化程度不同:亞洲地區的中國、新加坡和台灣等,從1970年、1996年至2003年的依賴人口變化大,尤其65歲以上的扶老比是愈來愈嚴重(見表1-1)。 先進國家之中男女的壽命,仍具有普遍性的差異。2002年全世界最長壽的國家為日本,女性平均84.4歲、男性77.6歲;其次為法國女性平均83.1歲、男性75.6歲。 我國2005年人民的平均壽命,女性為80.3歲、男性為74.5歲,所以我國已是極為長壽的國家之一。 臺閩地區人民平均餘命(2001~2005年),請見表1-2。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表1-3 臺閩地區人民平均餘命(2001~2005年)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男 女 合計 年齡(歲) 年代 性別 2001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男 女 合計 年齡(歲) 73.2 78.9 73.3 79.0 74.3 80.1 77.1 77.3 74.5 80.3 資料來源:內政部統計處(2006a)。主要國家歷年平均餘命。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二、依賴人口的人口比例變化 高齡化(年滿65歲以上)和少子化(出生至未滿14歲)的人口是需依賴的人口,此兩者並無勞動力,是需要依賴勞動人口(非依賴人口,年滿14歲至未滿65歲)才能生存,因此人口結構變遷後,被依賴的人口將逐年減少,造成社會資源的問題。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扶養比=(0-14歲人口+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100 死亡率=某年死亡人口數÷某年總人口數×1000 老年人口依賴比=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100 老化指數=65歲以上人口÷0-14歲人口×100 扶養比=(0-14歲人口+65歲以上人口)÷15-64歲人口×100 死亡率=某年死亡人口數÷某年總人口數×1000 出生率=新生嬰兒人數÷該年度總人口數×1000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 」是指在既定的死亡率的年齡基準上,做為預測個體所能活著的平均年數。 三、預期壽命 「預期壽命(life expectancy) 」是指在既定的死亡率的年齡基準上,做為預測個體所能活著的平均年數。 美國在1900年時,出生嬰兒的平均預期壽命47歲;而1998年出生的女性,其預期壽命為79.5歲,男性是73.6歲。 聯合國資料顯示1950-1955年期間,世界人口出生時的平均壽命為46.5歲,到1995-2000年間,全球人口出生時的平均預期壽命已達到65.4歲。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預期壽命上的性別差異同樣出現在老化過程中,如「女人」能活得更長久,但罹患慢性疾病的機率也較高。 老年婦女壽命較長,很容易成為寡婦,因此生活上就更有可能出現健康照顧和經濟資源的問題,必須制定政策和照顧計畫,幫助他們過著有尊嚴的生活。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圖1-4.不同國家的出生率預期壽命 圖1-3.不同國家的出生率預期壽命。資料來源:作者整理至內政部統計處(2005)。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附設台中縣私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 四、你可以再活多久? 人類可活120歲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附設台中縣私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附設台中縣私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 第四節 聯合國的老人綱領 聯合國在1991年就通過「聯合國老人綱領」,提出五個要點: (一)獨立性 (二)參與 (三)照顧 (四)自我實現 (五)尊嚴 照片提供:財團法人中華基督教福音信義傳道會附設台中縣私立信義老人養護中心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1992年:聯合國發表「老化宣言」,共同創造一個「不分年齡,人人共享的社會」。 1999年:聯合國在國際老人年會上,公佈聯合國老人法,訂當年為「國際老人年」,10月1日訂為「國際老年日」,宣揚老人福利與共享社會的理念。 2002年:聯合國提出老人問題國際行動戰略,回應21世紀個人和人口高齡化的機會和挑戰。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五節 人口老化國家應有的積極準備 老人潮已是世界的共同趨勢。 第五節 人口老化國家應有的積極準備 老人潮已是世界的共同趨勢。 社會必須有策略和目標管理,制定全面綜合的老人政策及發展不同類型需求的服務,其目的: 一、將老人視為志工一般,將其轉換為社會的資源。 二、理解正常老化之患病可能原因,及早預防和早期治療,因為預防的 成本將比治療之花費更低。 三、制定國民收入之基本生活保障政策,如國民年金制度、健康保險及 長期照護保險,以及老人社會服務方面的政策規劃。 四、滿足老人在經濟、生理、心理和社會等各層面的需求和尊嚴。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第六節 助人專業社會工作的興起 21世紀的老年社會工作將是最有前途的專業服務領域。 第六節 助人專業社會工作的興起 21世紀的老年社會工作將是最有前途的專業服務領域。 老年社會工作必須要做好萬全準備,必須就下列四個問題和建議做為基礎面的思考: 一、老年學的專業工作者的培養。 二、老人學趨向「跨學科」、「跨專業」發展。 三、發展人類「適體能」健康的計畫。 四、關注老年高齡婦女的生活照顧。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問題與討論 一、人口老化問題的嚴重性為何? 二、戰後嬰兒潮帶來的老人照顧問題? 三、你可以再活多久? 四、人口老化國家應有的積極準備? 五、老人社會工作應有的思考與準備? 照片提供:新竹市東區老人文康中心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
謝謝各位 敬請指教 老人福利理論與實務-本土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