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记忆与学习 §1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2 记忆的类型 §3 内隐记忆 §4 内隐学习
§1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一、记忆的早期研究 (一)艾宾浩斯 回忆 无意音节 节省法 遗忘规律 (二)巴特莱特 §1 记忆与学习的传统研究 一、记忆的早期研究 (一)艾宾浩斯 回忆 无意音节 节省法 遗忘规律 (二)巴特莱特 Bartlett (1886.10.20 ——1969.9.30) 1914年起在剑桥实验心理学研究室任教,1922年任主任,1931年正式成为剑桥大学实验心理学教授。1944年创建属于英国医学研究院的应用心理学研究所。1932年被推为皇家学会会员,1948年被授予 “勋爵”,是英国实验心理学家第一人。
[例1] Bartlett从“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中选了一个叫 [例2] 1. 研究有意材料 民间故事 描述性散文段落 图画 [例1] Bartlett从“北美印第安民间故事”中选了一个叫 做“鬼魂的战争”(The War of the Ghosts)的故事。 [例2] 2.研究方法 (1)重复再生(repeated reproduction),即让同一个被试在不同 的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料作多次回忆,将回忆的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 比较,来测量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 曹日昌 (2)系列再生(serial reproduction),即先让被试1 再生出先前所记忆的材料,然后让被试2看被试1所再生的 材料,并在一段时间后对此进行再生,而被试3又在被试2 再生的基础上进行回忆,这样依次进行下去,就得出了一 条“记忆链”。 3.系列再生条件下的记忆规律 (1)精心组织(Elaboration) (2)简单化(Simplification) (3)命名(Naming) (4)细节的保存(Preservation of detached detail) (三)我国心理学家的研究 曹日昌
13% 5 7 4 3 8 9 2 10 1 11 12 37% 16% 4% 17% 9% 33% 5% 60 80 10 20 30 40 50 70 90 100 4 48 24 1 1/3 再认 重学 重组 回忆 预期回忆 保持百分数 学习后时间(小时)
三、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 (一)回忆法 (二)再认法 1.系列回忆 系列回忆和自由回忆由什么不同? 注意几个概念:系列位置效应 首因效应 近因效应 (一)回忆法 2.对偶联 合回忆 (检验法 预期法) 3.自由回忆 1. 是/否再认 (二)再认法 2. 迫选再认
火车 皮毛 水 蛋 音乐 腿 椅子 顶端 花 儿子 号码 行动 铅笔 冰 围裙 战争 父亲 杯子 咳嗽 海湾 父亲 ? 花 ? 铅笔 ? 椅子 ? 火车 ? 咳嗽 ? 围裙 ? 号码 ? 音乐 ? 水 ? 花 ? 其他 试验1 试验2 学习阶段 测验阶段
back 椅子 ? 椅子 顶端 父亲 ? 父亲 杯子 号码 ? 号码 行动 音乐 ? 音乐 腿 火车 ? 火车 皮毛 围裙 ? 围裙 战争 椅子 ? 椅子 顶端 父亲 ? 父亲 杯子 号码 ? 号码 行动 音乐 ? 音乐 腿 火车 ? 火车 皮毛 围裙 ? 围裙 战争 花 ? 花 儿子 铅笔 ? 铅笔 冰 水 ? 水 蛋 咳嗽 ? 咳嗽 海湾 其他 试验1 试验2 back
§2 记忆的类型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 对于它们我们已经非常熟悉了,那么我们一边看图, 一边回忆一下吧。
二、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 (一)个体差异对内隐与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二)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和 外显记忆影响不同 什么叫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怎么区分二者? (一)个体差异对内隐与外显记忆的影响不同 (二)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和 外显记忆影响不同 (三)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加工特点不同
三、前瞻记忆与回溯记忆 (一)定义 1.前瞻记忆(prospective memory)是指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即对于某种意向的记忆。 2.回溯记忆(retrospective memory)指的是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 (二)目前前瞻记忆领域的主要研究成果包括: 1. 成功的前瞻记忆需要回溯记忆 2. 单向实验性分离(single dissociation)的假设 可以找到某种只影响前瞻记忆而不影响回溯记忆的变量(比如Shallice和Burgess报告的3名额叶受损病人),但却找不到另一种只影响回溯记忆而不影响前瞻记忆的变量。 3. 薄弱的多重系统(multiple memory system)假设
四、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 (一)定义 (二)二者的关联 1. 实验程序的相似性 1. 错误记忆(false memory):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出现过。 2. 真实记忆(veridical memory):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二)二者的关联 1. 实验程序的相似性 DRM范式: 呈现 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 词,也称关键诱饵(如寒冷),和与它相联系的15个学 习项目(如冬天、冰雪、霜冻、感冒、发抖等)组成。 测验阶段 让被试对呈现过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 结果 在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 诱饵识别为“旧的”比率(即虚报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 过的词的击中率(即真实记忆),也就是说,错误记忆 发生了 。
(二)理论解释的共通性 1.内隐激活反应假设(implicit activation response hypothesis, IAR)安德伍德(1965)提出 认为在学习阶段被试通过对学习项目的加工从而激活 了这些实际上并未呈现的关键项目,并在后来的回忆或再 认测验中表现出了对这些项目的错误回忆或错误再认。这 种激活过程可能是有意识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 2.模糊痕迹理论(fuzzy-trace theory, FTT) 布瑞内德和瑞纳(1995) 指出字面及要点的痕迹是再认判断的基础。字面痕迹 代表的是物理刺激的表面细节,而要点痕迹代表的是刺激 的意义。曼弗依、纳尔逊和寇玛苏(1999)的实验中发现, 当增加词表项目和关键项目之间的关联以提高关键项目的 要点痕迹时,便会增加错误记忆的可能性。相应地,在真 实记忆中,要点痕迹可以通过高水平语义加工产生,同样 会提高真实记忆的水平。
(三)神经生理过程的一致性 (四)共同的影响因素 许多研究均发现:影响错误记忆的多种因素(如: 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 习、年龄因素、健忘症患者、词表特性等),同样也 影响着真实记忆的效果。 郭秀艳等(2004)研究发现 1.关联性对错误记忆有显著影响。而且当测验项目 为未学过的无关项目时,几乎没有发生错误记忆现象。 2.错误记忆会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 3.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没有影响,说明错误记忆 一旦产生后极其顽固,不容易消退。
五、元记忆与客体记忆 (一)定义 1. 客体记忆 包括如前所述的各种记忆类型,它们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对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 2. 元记忆 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它是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 。 (二)元记忆的理论假设 记忆的信息加工存在两种关系和作用,即控制和监测 1. 控制表现为元水平调节客体水平,从而改变客体水平的加工状态或使客体自身加工过程发生一定变化。
(二)元记忆与客体记忆的关系 2. 监测 是元水平从客体水平获得信息,并依据该信息形 成对客体记忆的各种类型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从而改变 2. 监测 是元水平从客体水平获得信息,并依据该信息形 成对客体记忆的各种类型的主观判断或评价,从而改变 元水平的状态。监测可以分为两类,回溯式监测和前瞻 式监测。 (二)元记忆与客体记忆的关系 1.识记阶段:在学习之前,元记忆的监测作用表现为对 将要识记项目的难易度的预见性判断(EOJ),元记忆 的控制作用表现为预先选定加工模型。学习过程之中, 元记忆的监测作用表现为JOL与FOK判断,元记忆控制 作用体现为分配学习时间(指由学习者自我进行的学习; 选择适当的加工策略;确定何时终止学习过程)。 2.保持阶段:主要的元记忆活动是维持住前面已习得的 知识,可利用元记忆监测去判断,确保对保持测验中回 忆不出的项目还应再学习多大程度,并决定分配合适的 重复学习。 3.提取阶段:个体开始、继续或终止某一搜寻过程中 可能涉及若干元记忆成分。
§3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提出 (一)启动效应的研究 2. 类型 重复启动(repetition priming) §3 内隐记忆 一、内隐记忆的提出 (一)启动效应的研究 1. 启动 由于近期与某一刺激的接触而使对这一刺激的加工得到易化。 2. 类型 重复启动(repetition priming) 间接启动(indirect priming) 3. 常用的测验方法 词汇确定(lexical decision)、 词的确认(word identification)、 词干或词段补笔(word stem or fragment completion) (二)遗忘症的研究在遗忘症病人身上,和外显指导相关联的记忆任务受到了破坏,而和内隐指导语相关联的启动任务并未受影响。这强烈暗示了内隐记忆作为相对独立的记忆系统的存在。
二、内隐记忆的理论解释 (一)多重记忆系统说(multiple memory system) 记忆是由多个不同的子系统所组成,而每个子系统又 都由若干特定的加工过程组成。同一个子系统内的加工过 程之间的关系比不同子系统中的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加密 切。并且在理论上每个记忆系统都可能具有其特定的神经 机制与行为指标。在多重记忆系统理论看来,内隐记忆和 外显记忆就分别代表了记忆的两种不同子系统。 (二)迁移适当加工理论(transfer-appropriate processing theory) 如果记忆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与学习时的编码加工 相似或重叠,就可以提高测验成绩,否则就会相对较差。
三、内隐记忆的实验方法 (一)分离逻辑的方法学含义 1.直接测验 在指导语上明确要求被试有意识地回想他们经历过的某些事件并把它们从记忆中提取出来。 2.间接测验 在指导语上不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提取过去学习的信息,而是通过他们在一些特定任务上的表现来间接推断被试是否对某些信息拥有记忆。 研究者认为,这两类任务分别对应了外显记忆和内隐 记忆,因而这种分离也被称为任务分离。 3.实验性分离(experimental dissociation)控制单一的变量而比较在两种不同的任务中变量的效应……,如果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任务中的操作,但不影响另一种任务的操作,或者变量对两种任务的操作的影响有不同的方向,我们就说分离产生了。
(二)任务分离中的间接测验 1. 词干补笔(word-stem completion) 指被试学习一系列单字后,测验时提供单字的头 几个字母,让被试补写其余几个字母而构成一个有意 义的单字,例如将 jui_补写成为juice。 2. 知觉辨认(perceptual identification) 在实验中,被试首先学习一系列单字,然后要求 在速示条件下(如30毫秒)对学过的单字以及另外一 些未学过的单字进行辨认。通常的结果是,被试对学 过单字的辨认率显著高于未学过的 。 变式:模糊字辨认
(三)从任务分离到加工分离程序 (process dissociation procedure,PDP) 1.加工分离程序的提出 基本思路:分离在一个记忆任务中可直接观察到的 意识与无意识成分的贡献 。 基本假设 : (1)意识性提取和自动提取是彼此独立的加工过程,这一假设是加工分离程序的核心; (2)意识性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是一样的; (3)自动提取在包含和排除测验中的性质也是一样的。 2.加工分离程序的实验步骤与计算 [例]雅各比(1991)实验
加工分离程序提供了两种测试条件 (1).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共同促进作业成绩,因而它们的 关系是协同关系,这种测试条件称为包含条件。 (2.)意识成分和无意识成分对作业成绩的影响正好相反, 因而它们的关系是对抗关系,这种测试条件称为排除条件。 4.加工分离程序的评价 加工分离程序将意识性提取与自动提取看作两种 独立的加工过程,从实验逻辑上结束了对直接测验和 间接测验分离的依赖,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分离逻 辑所面临的直接和间接测验存在记忆任务的内部心理 加工过程不纯净的问题。 在体现了对抗逻辑的思想的同时,为分离自动的和意识控制的记忆加工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途径。在对这个创造性构想不断进行修正和批评的过程中,内隐记忆的方法论和实验技术得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并使早日揭示人类记忆的本质成为可能。
§4 内隐学习 一、内隐学习的特征 雷伯,1967《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 §4 内隐学习 雷伯,1967《人工语法的内隐学习》 (Implicit Learning of Artificial Grammar) 内隐学习:一种不知不觉的学习,它是有机体通过与 环境接触,无目的、自动地获得事件或客体间结构关系的 过程。 一、内隐学习的特征 1.自动性 内隐学习会自动地发生,无需有意识地干预和探索规则的努力。 2.抽象性 内隐学习往往不依赖于刺激的表面物理形式,而能够抽象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3.理解性 通过内隐学习所获得的规则知识,虽然本质上是无意识和缄默的,但也可能被部分地意识到。 4.抗干扰性 不易受到各种变量的影响 5.三高特征 高选择力、高潜力和高效性
二、内隐学习与外显学习的关系 (一)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区别 1.现象学上的区分 (1)内隐学习是自动的,外显学习是需要意志努力的。 (2)内隐学习是稳定的,外显学习是易变的。 (3)内隐学习较抽象,外显学习则易受表面刺激影响。 2.实验操作上的区分 内隐学习独立存在的分离逻辑假设:直接测量和间 接测量都同等程度地对意识知识敏感,而当对某一特定 的刺激维度,间接测验表现比直接测验来得更敏感时, 就可以发现无意识学习(即内隐学习)的存在。 3.神经生理学上的区分 间脑学习系统 (limbic-diencephalic habit learning system) vs 外显学习 新纹状体习惯学习系统或称壳核习惯学习系统,striatum or neostriatal habit-learning system) vs内隐学习
(二)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联系 4.学习机制上的区分 (1)加工方式: 不加选择(内隐)的学习 vs 精选学习 (外显) (2)心理表征 : (3)产生信息 : 纵向联系(外显) vs 横向联系(内隐) (二)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联系 1.外显学习对内隐学习的影响 当被试所学的语法规则比较复杂,简单的鼓励言语会激发起被试有意识的规则发现心理,而这种规则发现常常会阻碍内隐学习过程;但深入且精当的外显指导反而促进了被试的内隐学习,并且它发生的越早越有利于内隐学习。
2.内隐学习对外显学习的影响 协同效应 3.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的权衡现象 完全内隐学习 完全外显学习 内隐、外显各一半
三、内隐学习的研究方法 (一)人工语法范式 特点:以一套复杂的“语法”规则为核心,作为实验中被试通过内隐学习预期能够习得的知识;而被试是否发生内隐学习,是从分类操作任务的表现来衡量的。
(二)序列学习范式 在实验中呈现先后顺序上具有规则的刺激模式,并考 察被试是否发生对序列规则的内隐学习。 1.序列反应时任务 实验中,被试面对四个小灯,并必须在任何小灯亮 起后尽快按对应键反应。小灯亮起的位置顺序符合一定 的序列规则,如:“4321234121”。结果随着练习次数的 增多,被试的反应时会逐渐下降;此时若将刺激的序列 规则改变为随机序列,结果反应时就会大幅上升;而如 果再次将刺激序列变为原先的序列规则,反应时就相应 地回到原先较快的水平上。 在外显测试中,给出一个刺激,要求被试直接预测下 一个刺激的位置,结果发现被试对序列规则并没有外显的 掌握。
2.矩阵扫描任务 实验中,屏幕被划分为四个象限,要求被试检测所 指定的目标数字在哪个象限出现。每7次试验为一组,每 组中前6次试验里,屏幕上只出现目标数字;而在第7次 试验中,有35个干扰项目伴随着目标数字一起出现。这 里的序列规则在于:第7次试验中目标数字的位置是由 前面的第1、3、4、6次试验中目标数字所在的象限来规 定的。 3.序列预测任务 要求被试在观察了顺序呈现的5个项目后,预测第6个 项目可能出现的位置。每个项目可能出现的位置有三个, 第6个项目出现的位置可以由第2和第4个项目出现的位置 推断出来。由于无关项目较多,并且需注意到项目间的 特定关系才能准确进行预测,所以序列预测任务所使用 的规则也属于复杂规则,不易外显获得。
(三)复杂系统控制范式 (四)信号检测范式 布罗德本特(1977)的研究要求被试对城市交通运输 系统进行控制,被试必须要通过改变两辆车之间的始发间 隔时间和停车费来控制每辆车的乘车人数和空的车位数。 糖生产任务(sugar-production task) 人际交互任务(person-interaction task) (四)信号检测范式 信号:符合规则的刺激 噪音: 不符合规则的刺激
四、内隐学习的应用研究 (一)语言的内隐学习 (二)动作技能的内隐学习 杨治良(1991) 自变量1:有无回忆 自变量2:信号和噪音之比 结果:在不同的情况下,被试在辨别力指标d’上有显著 差异,而反应倾向β却相当稳定。由于β受被试情绪、 动机、意志、态度、利害得失等因素影响,β值的稳 定性验证了内隐学习是一个不受诸如动机、意志等意 识因素的干扰的学习过程,在内隐学习过程中,心理 状态波动甚微,相当稳定。 四、内隐学习的应用研究 (一)语言的内隐学习 (二)动作技能的内隐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