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的研究 ----曾国藩 组员: 乔立蓉 杜曜芳 杨慧 组长:马学思 杜志丹 史敦慧 王晶
课件安排 持家教子之术 治学论道之经 思想学术 评价 图片 结束 简介 人生历程 修身十二款 处世交友之道 疆场竞斗之计
曾国藩,中国是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晚清重臣,湘军创立者和统帅。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出生于湖南湘乡(今双峰县荷叶镇)。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平时有感于政治废弛,主张以理学经世。 返回
人生历程: 他从湖南双峰一偏僻的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 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创见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下一页
曾国藩所处的时代,是清王朝由乾嘉盛世转而为没落、衰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的动荡年代,由于曾国藩等人的力挽狂澜,一度出现“同治中兴”的局面,曾国藩正是这一过渡时期的重心人物,在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产生了令人注目的影响。这种影响不仅仅作用于当时,而且一直延至今日。从而使之成为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28岁中进士,从此他一步一阶的踏上仕途之道。他从理论乃至实践上都极力标榜封建伦理道德,来维护地主阶级的根本利益。从武将上说,他根本不具备先决条件,然而正是由于他的步步青云,得到了皇上与同僚们的青睐,他感皇恩,为建湘军呕心沥血,精心操练出了一支战斗力赛达绿营的正规军,为镇压太平天国立下了赫赫战功,直到卒死在两江总督的宝座上。 返回
修身十二款: 1、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慎。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如日之升。 2、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半时,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3、早起:黎时即起,醒后不沾恋。 4、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徒循外为人,每日以十叶为率。 5、读史:丙申购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下一页
6、谨言:刻刻留心,是工夫第一。 7、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8、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时时当作养病。 9、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10、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不可一味眈着,最容易溺心丧志。 11、作字:早饭后作字半小时,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不留待明日,愈积愈难清。 12、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返回
处世交友之道 :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 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 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 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为人须在一“淡” 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 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功不必自已出,名不必自已成”, “功成身退,愈急愈好”。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 之道。 返回
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 “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主张军政分理, 扣负其责。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治军以严明军 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 之气”。选 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 四曰营务整齐”。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如 “用兵动如脱兔。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 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 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疆场竞斗之计 返回
持家教子之术 著名历史学家钟书河先生说过,曾国藩教子成功是一个事实。无法抹杀,也无须 抹杀。曾国藩认为持家教子主要应注意以下十事:一、勤理家事,严明家规。二、 尽孝悌,除骄逸。三、“以习劳苦为第一要义”。四、居家之道,不可有余财。 五、联姻“不必定富室名门”。六、家事忌奢华,尚俭。七、治家八字:考、宝、 早、扫、书、疏、鱼、猪。八、亲戚交往宜重情轻物。九、不可厌倦家常琐事。 十、择良师以求教。 返回
治学论道之经 曾国藩是清末著名换理学大师,学术造诣极深。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 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写字或阳刚 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文章写作, 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要注意详略得当, 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置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清韵不匮, 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返回
曾国藩之思想学术: 一 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在政治家,对“乾嘉盛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 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 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庠之风”,“痛恨次骨”。他认为,“吏 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基于此,曾国藩提出, “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 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 惩。 下一页
二 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 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 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他要 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 邦交有自已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 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 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 返回
评价: 正如辛亥革命中的怪杰章炳麟对曾国藩评价一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他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早在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时,即有人责其杀人过多送其绰号“曾剃头”,到1870年,“天津教案”不少人骂他是卖国贼,以至他四面楚歌,辛亥革命后一些革命党人说他“开就地方法文先河”是遗臭万年的汉奸,建国后的史学界对他更是一骂到底,斥为封建地主阶级的卫道士,地主买办阶级的精神偶像汉奸卖国贼杀人不眨眼换刽子手等等,予以全面否定。 下一页
历史是各种复杂因素的有机组成体,历史人物也是如此,对复杂的历史人物予以简单片面的肯定或否定,都是不客观的都不符合马克思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要求。 返回
返回 下一页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