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美的声音 第一篇 听雨轩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阅读领航第3小组 第一篇 听雨轩 聆听美的声音 表达意志和理想的诗,一般都显得壮阔铿锵,而描写乡愁和爱情的作品,一般都显得细腻而柔绵。 赏析余光中散文 阅读领航第3小组
一、作者简介 余光中,1928年10月21日生于江苏南京。 1948年随父母迁香港,次年赴台。 1953年,与覃(qin)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 2012年4月,84岁的余光中受聘为北京大学“驻校诗人”。
第一篇 听雨轩 抒情序,叙抒情——《听听那冷雨》
二、写情及赏析1 1)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都这样下着雨的。 赏析:由雨所引发的联想,黑白见证着历史,而其必有曲折,一切都只是回忆,忧伤的回忆。 2)这里面是中国吗?那里面当然是中国,还是中国永远是中国。只是杏花雨已不再,牧童遥指已不再,剑门细雨渭城轻尘也都不再。 赏析:对历史变迁、时光转换的无奈和感悟,对中国的真心和记忆不变。
二、写情及赏析2 3)中国诗词里“荡胸生层云”,或是“商略黄昏雨”的意趣,是落矶山上难睹的景象。 不过要领略“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的境界,仍须回来中国。 赏析:运用中国诗词,感念中国文化,更衬托了他对故乡的思念。娓娓叙述了深沉的怀乡之情。 4)大陆上的秋天,无论是疏雨滴梧桐,或是骤雨打荷叶,听去总有一点凄凉,凄清,凄楚,于今在岛上回味,则在凄楚之外,再笼上一层凄迷了。 赏析:凄凉(寂寞冷落) 凄清(形容冷清) 凄楚(凄惨痛苦) 凄迷(凄凉模糊) 触景伤怀,回忆过去。一字之别,入木三分。
二、写情及赏析3 5)一打少年听雨,红烛昏沉。再打中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三打白头听雨在僧庐下,这便是亡宋之痛,一颗敏感心灵的一生:楼上,江上,庙里,用冷冷的雨珠子串成。 赏析:忧伤的雨串起了作者的回忆,串起了中国古老坎坷的历史,贯穿人们的一生。用生动优美的语言拨动人们深处柔软的心弦。 6) “下雨了”,温柔的灰美人来了,她冰冰的纤手在屋顶拂弄着无数的黑键啊灰键,把晌午一下子奏成了黄昏。 赏析:拟人的手法使句子生动有想象力,对于字词的熟练运用,使整句洋溢着一种暖暖的忧伤。 7)真正初恋,恐怕是兴奋得不需要伞的,手牵手在雨中狂奔而去,把年轻的长发的肌肤交给漫天的淋淋漓漓,然后向对方的唇上颊上尝凉凉甜甜的雨水。不过那要非常年轻且激情,同时,也只能发生在法国的新潮片里吧。 赏析:两次都提到年轻,怀念初恋的本意应该是表达一种惋惜吧,时光一去不复返,回忆已变苍白。
小结 散文通过对夏季的“绵雨”、夏季的“骤雨”、秋季的“梅雨”和冬季的“冷雨”,抒发了自己对故土的思念,怀念被遗忘很久的乡情,感人至深。
第二篇 沙瑰帘 掀开是千亩蓝田——《沙田山居》
1.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赏析:第一段作为全文的总起,对作者下文所要描写的山居景色做了一个比较大致的环境描写和地理位置的简述。在山海之相交映下,通过优美的笔触为我们呈现出了一幅美轮美奂,却又及其贴近于自然的山居景色。
2.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阒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赏析:此段主要讲山海之景。山,高大耸立于碧绿平静如宝石的湖海周围,海,透过那玻璃般平静而又易碎的水面倒映出巍然屹立在其四周的山。山与海两者,相呼应,相交融,海天一色,又怎比得过山海之间,那近似完美的相溶?接下来通过“移步换景”的写作手法,极其自然地写到了海面上的船:海上,远望去,点点繁星是那艘艘船帆微风轻拂之下,风帆也跟着起伏。再接着,写到了风,淡雅而又轻柔,正如整篇文章给人的感觉。渐渐地,风停了,天黑了,黑夜里的景色最为美丽动人。“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以及“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两者在作者有意安排之下,一明一暗的对比更是衬托出了一种静的柔,暗的美。
3.海围着山,山围着我。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问余何事棲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声。
赏析:若说上一段是静的描写,那么这一段则是动,实实在在的动的描写。由山代我答开始,虫、松、风拟人化的语言描写,而将山描写成一位高僧,则给其——本文描写的重点——铺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令人心生向往。本段动的描写以语言描写为主,各种物体在作者笔下有了生命,被赋予了各种形态。朝的鸟鸣,风的低吟,谷的回音,使得此段偏富生机。
赏析余光中散文《沙田山居》 《沙田山居》,以其特有的笔法,写了余光中在香港“山居”阳台上欣赏到的景色特点,对周围的景物进行了精心的描摹。 既写了外在景观,又写了内心的感受,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及祖国文化的热爱,那深深的乡愁更让人难以忘怀。 描绘“千亩蓝田”的海,“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山,“黄铜烧成赤金又化作紫灰与青烟”的晚霞,“弥漫”的云烟雾气,“咆哮翻腾”的风,以及火车的轰鸣。 作者充满激情地道来,最后以诗句结尾,与开头相照应。 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风景”为线索,将不同美景尽揽胸中。
三、总结:待木棉开花时 罗丹说,世界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我们小组认为:余光中散文之美在于散文意境很美。其丰富的意境中蕴含着作者深深的情感,这种情感以乡思、乡愁为主,体现了强烈的民主意识和爱国之思,抒情写意,形散而神不散。
小组成员 荣雪滢 唐斐霖 唐溶键 祝旖旻 段钰昕 袁嘉成 以上内容由全体成员倾情呈现。 谢谢!